期刊文献+
共找到790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公立医院互联网诊疗现状及发展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公雪 郭蕊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共5页
近年来,公立医院互联网诊疗服务在政策利好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迅速发展。我国在线医疗用户规模快速增长,在线医疗供给持续增加。现阶段,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可及人群已达到较高水平,实现了互联网诊疗的“可用”。作为医疗行业新业态,我国... 近年来,公立医院互联网诊疗服务在政策利好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迅速发展。我国在线医疗用户规模快速增长,在线医疗供给持续增加。现阶段,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可及人群已达到较高水平,实现了互联网诊疗的“可用”。作为医疗行业新业态,我国互联网诊疗仍处于建章立制的初期发展阶段,面临着诊疗范围界限不清、定价与医保支付机制不完善、药事服务链条不完整、内涵质量管理欠缺等问题,需要持续推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医疗方面,应明确并适度拓宽互联网诊疗范围,选择适宜的科室和病种,探索互联网首诊服务;医保方面,应合理互联网诊疗定价,完善医保支付机制;医药方面,应顺畅互联网处方流转,加强处方监管。同时,加强多方主体的协同监管,共同保障和引导互联网诊疗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互联网诊疗 公立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线下门诊与互联网诊疗服务满意度及协调性研究
2
作者 宋法盈 欧阳超珩 +1 位作者 孙鑫 郭蕊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3-281,共9页
目的:探究肿瘤患者线下门诊和互联网诊疗的患者满意度和服务协调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获取某专科医院接受线上互联网诊疗和线下门诊服务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改编的PSQ-18患者满意度和癌症服务协调性(CCCQ-P)量表展开调查,问卷采用... 目的:探究肿瘤患者线下门诊和互联网诊疗的患者满意度和服务协调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获取某专科医院接受线上互联网诊疗和线下门诊服务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改编的PSQ-18患者满意度和癌症服务协调性(CCCQ-P)量表展开调查,问卷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探索患者满意度和服务协调性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与线下门诊相比,互联网诊疗服务在协调性方面无显著差异(P=0.277)。但互联网诊疗患者满意度有待进一步提升(P=0.020),特别是医生人际交流能力(P=0.01)和技术服务质量(P=0.004)。回归结果显示,年龄为65岁及以上、胃肠部位患病、病理分期为Ⅳ期是患者满意度和服务协调性的共同影响因素。结论:医院应积极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提供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连续性服务,改善服务协调性;重视非语言交流要素的作用,适当提高视频问诊比例,提高医患沟通水平,促进患者满意度提升。同时,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分析不同类型患者的特异性需求,提升服务精准度和个性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互联网诊疗 线下门诊 患者满意度 癌症服务协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准化病人法和IOM模型的公立医院互联网诊疗服务质量评价研究
3
作者 杨雨婷 宋法盈 +3 位作者 李与涵 公雪 王旖旆 郭蕊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1,共6页
目的对我国公立医院互联网诊疗服务质量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客观评价,为进一步提升互联网诊疗服务质量提供可行建议。方法采用标准化病人法,依托IOM模型,从安全性和有效性、高效性、以患者为中心、可及性等维度对互联网诊疗服务质量进... 目的对我国公立医院互联网诊疗服务质量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客观评价,为进一步提升互联网诊疗服务质量提供可行建议。方法采用标准化病人法,依托IOM模型,从安全性和有效性、高效性、以患者为中心、可及性等维度对互联网诊疗服务质量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公立医院互联网诊疗服务的诊断过程完整性(遵循问诊条目提问的百分比)占17.65%,诊断结果正确性占66.04%,治疗方式正确性占88.68%。平均诊疗费为50元。获得患者的疾病体验为4.00分,了解患者的社会情景为0,医患双方达成共识为12.00分。医生首次回复等待时间约1.60小时,次均回复等待时间约5.14小时,患者投入总时间约20.32小时。医生回复次数为3次,回复总字数为149.50字。结论公立医院互联网诊疗服务在诊断过程完整性、以患者为中心、可及性3方面尚存不足。提升互联网诊疗服务质量可从强化互联网诊疗服务“事中监管”、提高医师的综合诊疗能力两方面予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医院 互联网诊疗服务 质量 标准化病人法 IO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诊疗患者持续使用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D&M模型和ECM-ISC模型分析
4
作者 刘晓柠 张诗煜 +1 位作者 宋法盈 郭蕊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3,共8页
目的 以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为例,探讨互联网诊疗患者持续使用意愿,分析其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为优化医院互联网诊疗服务提出参考建议。方法 以信息系统成功模型和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为基础,构建关于互联网诊疗持续使用意愿的结构方... 目的 以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为例,探讨互联网诊疗患者持续使用意愿,分析其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为优化医院互联网诊疗服务提出参考建议。方法 以信息系统成功模型和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为基础,构建关于互联网诊疗持续使用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xcel和SmartPLS 4.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信效度检验、结构模型分析和假设检验,验证研究假设。结果 互联网诊疗服务的信息质量、服务质量、系统质量对患者持续使用意愿具有积极影响,感知有用性和用户满意度起主要中介作用。结论 互联网医院应建立技能培训和病历审查机制,完善服务流程与沟通规范,优化系统设计和用户体验,增强互动性与个性化服务,推动实体医疗机构互联网诊疗服务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诊疗 信息系统成功模型 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 持续使用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医疗对农村居民就医选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翔 许晶琳 +3 位作者 贾晶晶 贾常离 任盼盼 陈梦瑶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互联网医疗对农村居民就医选择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互联网医疗政策提供实证依据。方法:于2023年7~8月在浙江、重庆、甘肃三省(市)采用多阶段复合抽样方法开展入户调研,最终收集3108份有效农户样本,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互联网... 目的:探讨互联网医疗对农村居民就医选择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互联网医疗政策提供实证依据。方法:于2023年7~8月在浙江、重庆、甘肃三省(市)采用多阶段复合抽样方法开展入户调研,最终收集3108份有效农户样本,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互联网医疗与农村居民就医选择之间的关系。结果:互联网医疗对农村居民的就医选择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使用过互联网医疗的居民生病时选择就医治疗的概率是未使用者的7.812倍(P<0.001),但趋高性就医行为可能性增加62%(P<0.001)。使用工具变量法处理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稳健。结论:互联网医疗增加医疗资源的可及性,产生了就医治疗对延迟就医的替代效应,但同时作为大医院的引流工具,诱导农村居民趋高性就医,冲击分级诊疗格局。建议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增强患者健康素养和依从性,将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包和医保政策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诊疗 互联网医疗 就医选择 工具变量法 固定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专科医院“互联网+知名专家团队”门诊模式探索
6
作者 欧阳超珩 高畅 +2 位作者 陈路佳 董雅倩 孙鑫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75,共3页
肿瘤患者因其疾病特殊性和就医习惯,需定期预约经治专家复诊并监测疾病进展,因此易出现知名专家线下门诊资源挤兑现象。互联网诊疗的兴起实现了患者的合理分流,提升了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和时效性。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通过建立“互联网... 肿瘤患者因其疾病特殊性和就医习惯,需定期预约经治专家复诊并监测疾病进展,因此易出现知名专家线下门诊资源挤兑现象。互联网诊疗的兴起实现了患者的合理分流,提升了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和时效性。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通过建立“互联网+知名专家团队”门诊模式,整合两者优势,释放线下空间,取得良好效果。介绍了“互联网+知名专家团队”门诊模式的建设思路、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旨在为进一步完善门诊体系、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诊疗 知名专家团队 门诊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医疗”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探讨 被引量:18
7
作者 蒋骏 李志光 +2 位作者 张雪静 刘虹 陈玉鑫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70-73,共4页
以“互联网+医疗”和分级诊疗的关系为着力点,力图解决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开设的“互联网+医疗”吸引了本该去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阻碍了分级诊疗发展的问题。通过分析“互联网+医疗”的相关政策及发展现状,找出“互联网+医疗”削... 以“互联网+医疗”和分级诊疗的关系为着力点,力图解决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开设的“互联网+医疗”吸引了本该去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阻碍了分级诊疗发展的问题。通过分析“互联网+医疗”的相关政策及发展现状,找出“互联网+医疗”削弱分级诊疗实施的原因。提出医疗联合体视角下的由政府主导,以“互联网+医疗”为技术手段,建立紧密的分级诊疗联合体、适当的利益分配体系、完善的法律法规的对策建议,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医疗 分级诊疗 医疗联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医联体平台助推分级诊疗思考 被引量:26
8
作者 张南 周言 +2 位作者 唐月红 唐玲 姚华 《中国医院》 2018年第11期42-43,共2页
分级诊疗是新医改的重要改革工作之一。通过对国内互联网+医联体平台如何助推分级诊疗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从构建共享平台,助力优质医疗下沉;组建协同团队,延伸服务能力;病症精准匹配,建立转诊通道等方面提出了互联网+医联体平台助力分... 分级诊疗是新医改的重要改革工作之一。通过对国内互联网+医联体平台如何助推分级诊疗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从构建共享平台,助力优质医疗下沉;组建协同团队,延伸服务能力;病症精准匹配,建立转诊通道等方面提出了互联网+医联体平台助力分级诊疗的对策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医联体 分级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基于“互联网+”与分级诊疗有效结合的途径 被引量:14
9
作者 平卫伟 郑建中 +1 位作者 郭崇政 曹文君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84-885,898,共3页
分级诊疗制度实施过程中,互联网+与医疗机构的深度融合可以加速分级诊疗的实施,提高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医疗资源的有效下沉,实现医疗诊治标准化,解决患者不愿意到基层医院就诊的问题。为了加速分级诊疗的实施,加快各级医疗机构卫... 分级诊疗制度实施过程中,互联网+与医疗机构的深度融合可以加速分级诊疗的实施,提高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医疗资源的有效下沉,实现医疗诊治标准化,解决患者不愿意到基层医院就诊的问题。为了加速分级诊疗的实施,加快各级医疗机构卫生信息化硬件建设和信息化人才培养,建立标准化医疗信息共享平台,构建面向公众的个人健康信息平台以及做好医疗网络信息的充分保护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分级诊疗 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全科医生多点执业现状及其对应用互联网促进分级诊疗的启示 被引量:15
10
作者 潘莹 陆媛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793-1797,共5页
本文基于文献分析的研究方法,首先分析解读了国家《"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人才发展规划》和《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通过对国家政策的解读和研究,分析今后全科医生多点执业和分级诊疗的发展方向和政策释放点... 本文基于文献分析的研究方法,首先分析解读了国家《"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人才发展规划》和《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通过对国家政策的解读和研究,分析今后全科医生多点执业和分级诊疗的发展方向和政策释放点,借鉴英、德、美三国全科医学发展经验,探索我国全科医学发展新模式,并结合互联网科技提出促进分级诊疗的途径。提出在我国积极发展全科医学的大背景下,抓住全科医生可以多点执业的契机,利用居民易于接受的互联网新科技,推行分级诊疗,解决就医难的现实状况,利民利国地实现医疗改革新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学 病人转诊 多点执业 分级诊疗 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公立医疗机构互联网诊疗服务情况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俞骏仁 姜若 +4 位作者 胡龙军 沈婷 陆丽丽 方超 侯冷晨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8-51,共4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公立医疗机构互联网门诊医疗服务提供现状,探索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调研上海市15所三级公立医院2021-2023年互联网门诊医疗服务人次、提供诊疗服务的医师人数、互联网诊疗职能设置、线上结算... 目的:分析上海市公立医疗机构互联网门诊医疗服务提供现状,探索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调研上海市15所三级公立医院2021-2023年互联网门诊医疗服务人次、提供诊疗服务的医师人数、互联网诊疗职能设置、线上结算功能以及科普宣教情况,形成面板数据。以互联网门诊服务人次为因变量,医师人数、互联网诊疗职能设置情况、线上结算功能以及科普宣教作为自变量,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2022年互联网门诊服务人次最多,2023年较2021年有所上升。医院互联网职能设置及线上结算功能逐年优化,影响互联网门诊服务的主要因素为医师人数(P<0.05)和是否支持线上异地结算功能(P<0.05)。结论:2021-2023年上海市公立三级医疗机构互联网门诊整体服务情况较好,医疗机构根据医务人员排班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线上就诊,优化信息系统设置,进一步完善支持互联网异地患者直接就诊。此外,充分发挥医院互联网诊疗管理机构的职能定位,结合新媒体形式下的医学科普宣教提升医院综合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患者利用互联网诊疗模式就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医疗 诊疗模式 公立医疗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昌市“互联网+分级诊疗”模式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5
12
作者 袁红梅 刘军 +3 位作者 杨燕 袁维福 李明 魏清明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7-29,共3页
湖北省宜昌市通过引入第三方社会资源,将群众就医需求、第三方就医服务和分级诊疗政策有机结合,搭建了"系统+服务"的分级诊疗模式。本文归纳了其中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如加强政府引导、提高医... 湖北省宜昌市通过引入第三方社会资源,将群众就医需求、第三方就医服务和分级诊疗政策有机结合,搭建了"系统+服务"的分级诊疗模式。本文归纳了其中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如加强政府引导、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优化分级诊疗协作平台等,为完善分级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诊疗 互联网+ 宜昌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理论视角下的互联网与“分级诊疗” 被引量:25
13
作者 杜创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8-64,共7页
本文运用产业经济学中的平台理论对当前我国推进分级诊疗的难点、互联网促进分级诊疗的可能性及其可行模式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分级诊疗的主要障碍为事业单位体制下医生对医院的依附关系、医院分级管理制度与医院平台正外部性三者的相... 本文运用产业经济学中的平台理论对当前我国推进分级诊疗的难点、互联网促进分级诊疗的可能性及其可行模式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分级诊疗的主要障碍为事业单位体制下医生对医院的依附关系、医院分级管理制度与医院平台正外部性三者的相互作用,使三甲医院"强者愈强"、基层"弱者愈弱";互联网医疗平台促进医生走出体制自由执业,有助于破除传统医院平台的正外部性,实现分级诊疗;互联网医疗平台采取双层结构,"大平台套小平台",是推动分级诊疗的可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诊疗 平台理论 互联网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医联体背景下分级诊疗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7
14
作者 汤少梁 龚颖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8,共6页
目的:探索“互联网+”医联体背景下分级诊疗的系统动力学影响因素。方法:建立分级诊疗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干预靶点进行模型仿真。结果:模型中的六个干预靶点均能不同程度提升基层首诊人次数。结论:在“互联网+”医联体背景下,应从提升... 目的:探索“互联网+”医联体背景下分级诊疗的系统动力学影响因素。方法:建立分级诊疗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干预靶点进行模型仿真。结果:模型中的六个干预靶点均能不同程度提升基层首诊人次数。结论:在“互联网+”医联体背景下,应从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推进“互联网+”建设、实施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探索新型医保支付方式等方面,促进分级诊疗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分级诊疗 系统动力学 医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医联体助力分级诊疗落地 被引量:26
15
作者 林辉 董津 《中国医院》 2017年第5期52-53,共2页
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是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科学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的重要载体,是建设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举措。在"互联网+"创新融合下的医疗联合体,基于互联网云技术,建立全局性互联互通云存储,与医... 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是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科学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的重要载体,是建设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举措。在"互联网+"创新融合下的医疗联合体,基于互联网云技术,建立全局性互联互通云存储,与医联体内各级实体医疗机构共同组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慧医疗服务体系,真正实现合理有序就医,助力分级诊疗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医联体 分级诊疗 远程医疗 智慧医疗 双向转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立医院互联网诊疗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7
16
作者 欧阳超珩 孙鑫 +2 位作者 高畅 陈路佳 吴家锋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69,共4页
目的:构建公立医院互联网诊疗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为开展高质量互联网诊疗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确定互联网诊疗服务体系的框架和指标池,选取相关领域专家18人作为咨询对象,应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通过层次分析法确... 目的:构建公立医院互联网诊疗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为开展高质量互联网诊疗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确定互联网诊疗服务体系的框架和指标池,选取相关领域专家18人作为咨询对象,应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构成最终指标体系。结果:构建了含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8项和三级指标24项的公立医院互联网诊疗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一级指标按照权重大小依次为可靠性(0.565)、有效性(0.242)和一致性(0.193);二级指标权重最高的前3个分别为诊疗系统安全性(0.270)、诊疗合规性(0.221)和医疗质量一致性(0.119);三级指标权重最高的前3个分别为患者个人隐私保护(0.105)、药品安全管理(0.095)和诊疗数据安全性(0.092)。结论:通过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的公立医院互联网诊疗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以为后续开展公立医院互联网诊疗服务质量评价提供有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诊疗 互联网医疗 服务质量评价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自我管理支持视角下互联网对分级诊疗的影响和促进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子林 刘晶宝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6期4438-4441,4446,共5页
糖尿病自我管理支持(DSMS)在国内外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基于互联网的DSMS作为DSMS的重要形式之一,其作用已得到证实。整合基于互联网的DSMS与基于社区医疗机构的DSMS可形成更加高效的DSMS模式,其能将医院DSME-社区DSMS有机链接在一起... 糖尿病自我管理支持(DSMS)在国内外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基于互联网的DSMS作为DSMS的重要形式之一,其作用已得到证实。整合基于互联网的DSMS与基于社区医疗机构的DSMS可形成更加高效的DSMS模式,其能将医院DSME-社区DSMS有机链接在一起,形成一个集教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于一体的连续性服务模式,进一步推动我国糖尿病分级诊疗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分级医疗 糖尿病自我管理支持 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边市场视角下实体医院型互联网诊疗平台服务定价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昊鹏 马骋宇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47,共8页
目的:探究实体医院型互联网诊疗服务最优定价策略,并为政府制定配套措施、促进互联网诊疗服务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基于双边市场理论构建互联网诊疗平台上的医患交互模型,并以北京市为例,采用主体建模方法进行仿真验证。结果:互联网... 目的:探究实体医院型互联网诊疗服务最优定价策略,并为政府制定配套措施、促进互联网诊疗服务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基于双边市场理论构建互联网诊疗平台上的医患交互模型,并以北京市为例,采用主体建模方法进行仿真验证。结果:互联网诊疗服务的社会福利随价格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适当提升定价将有利于互联网诊疗社会福利的提升;此外,在现有定价水平下,提高医保报销比例,提升医生补贴力度,增加网络外部性均有利于社会福利的提升。建议:为同时兼顾互联网诊疗市场中医、患、平台三方效用,政府应适当上调目前的互联网诊疗服务定价。在新的价格政策出台前,政府应该注重社会层面患者需求的培养,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同时平台也应重视线上服务质量,适当增加对线上医生的补贴力度,促进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诊疗 双边市场 定价 多智能体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手术室入门分级准入教学平台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罗静 李红 +2 位作者 尹丹娜 徐飞 冯倩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0-713,共4页
目的:构建“互联网+”手术室入门分级准入教学平台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基于医院及手术室工作制度,成立院内专家小组、学习资源录制组、网络资源建设组,分别负责准入制度、学习资源、教学平台的建立,与医院信息科合作自主研发“互联... 目的:构建“互联网+”手术室入门分级准入教学平台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基于医院及手术室工作制度,成立院内专家小组、学习资源录制组、网络资源建设组,分别负责准入制度、学习资源、教学平台的建立,与医院信息科合作自主研发“互联网+”入门分级准入教学平台,提供浏览器、手机APP、微信小程序3个入口,后台管理及学员两个端口,具有申请准入级别、在线学习、在线考核、在线咨询与答疑、数据统计及模板编辑六大功能。2020年3月—9月和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即使用分级准入教学平台前后的2个时间段,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分别抽取100名首次进入手术室人员进行效果评价。传统宣教组采用常规入室宣教,即由专人进行手术室现场环境介绍、功能分区、相关注意事项、基本规章制度等介绍;学习平台组采用分级准入教学平台自主学习。比较传统入室宣教与分级准入教学平台使用后的准入知识水平、入室行为规范及手术室人员和学员满意度评价。结果:学习平台组准入知识水平、入室行为规范及手术室和学员满意度均高于传统宣教组(P<0.001)。结论:“互联网+”手术室入门分级准入教学平台克服了传统入室宣教的弊端,有效延伸了分级准入教学的时间、空间,可以实现入室人员移动学习、反复学习、自由学习,提高了入室人员的知识掌握度,提高了工作人员满意度,有效提高了手术室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 分级准入 互联网+ 教学平台 手术室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口面裂的分级分类诊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承浩 安阳 +11 位作者 段小红 郭应坤 刘珊玲 罗红 马端 任芸芸 王旭东 吴晓珊 谢红宁 朱洪平 朱军 石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先天口面裂是颌面部最常见的出生缺陷,其预后根据畸形的病因和严重程度的不同有着很大的差别。其中非综合征型先天口面裂的畸形程度较轻且治愈效果好,综合征型先天口面裂常因伴有身体其他器官的异常而致使治疗难度较大,预后较差。本共... 先天口面裂是颌面部最常见的出生缺陷,其预后根据畸形的病因和严重程度的不同有着很大的差别。其中非综合征型先天口面裂的畸形程度较轻且治愈效果好,综合征型先天口面裂常因伴有身体其他器官的异常而致使治疗难度较大,预后较差。本共识对不同严重程度的先天口面裂进行详细的分级分类,并提出相应的诊疗指南,为患者家庭应对产前筛查结果、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对我国预防和控制严重出生缺陷发生、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口面裂 分级分类 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