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师生实践共同体的内涵与建构
1
作者 曲英梅 张宏薇 伭知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0-166,共7页
翻译专业研究生教育师生导学面临困境:导学活动缺少有组织、有设计的翻译实践;部分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认识不足;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割裂。为解决上述问题,基于滕尼斯和温格的共同体理论,本研究提出产教融合视角下翻译专... 翻译专业研究生教育师生导学面临困境:导学活动缺少有组织、有设计的翻译实践;部分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认识不足;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割裂。为解决上述问题,基于滕尼斯和温格的共同体理论,本研究提出产教融合视角下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师生实践共同体的构想,从目标、成员、领域、实践和环境五个要素阐释师生实践共同体的内涵并提出建构路径:突出共同目标,激发共同体内生动力;基于翻译实践重构翻译硕士、大学导师和行业导师的身份;面向社会需求开展特色实践;以科学研究引领创新实践;大学和企(事)业协同共建实践基地,开展实践共同体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专业研究教育 产教融合 翻译实践 师生实践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特色的比较职业教育研究话语体系 被引量:2
2
作者 郝天聪 石伟平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60,共11页
构建中国特色的比较职业教育研究话语体系,是新时期中国比较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使命。中国特色比较职业教育研究话语体系的构建,需要紧扣比较职业教育研究的立场前提、分析框架和价值旨归三大基本问题,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关键环节。... 构建中国特色的比较职业教育研究话语体系,是新时期中国比较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使命。中国特色比较职业教育研究话语体系的构建,需要紧扣比较职业教育研究的立场前提、分析框架和价值旨归三大基本问题,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关键环节。在立场前提方面,比较职业教育研究长期受西方中心主义立场影响,导致缺乏本土意识,要重申中国立场,立足于职业教育本土化实践来提出研究问题,将解决本土问题作为比较研究的重要目标,积极应用指向理论创新的因果推论研究范式。在分析框架方面,传统民族国家比较职业教育研究分析框架存在一定局限性,而中国天下体系分析框架具有运用整体思维、无外思维和关系思维的比较优势。在价值旨归方面,比较职业教育研究存在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认识误区,要将构建国际职业教育发展命运共同体作为比较职业教育研究的新使命,突破职业教育异文化与本文化的二元认识分野,揭示不同国家职业教育制度背后蕴含的关于美好社会的文化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职业教育研究 话语体系 中国立场 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盟教育共同体视域下的国际中文教育及其未来发展进路 被引量:3
3
作者 董洪杰 石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8,共13页
中国—东盟教育共同体的建立为“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现阶段应聚焦国际中文教育在国家战略、区域发展、事业发展以及个人能力发展等方面的时代要求,总结国际中文教育发展事业中的政策制定及... 中国—东盟教育共同体的建立为“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现阶段应聚焦国际中文教育在国家战略、区域发展、事业发展以及个人能力发展等方面的时代要求,总结国际中文教育发展事业中的政策制定及其阶段性特征,在宏观层面构建一个强有力的政策治理体系,为中观层面的政策实施提供机制保障。同时,从微观层面着眼于教育合作的多方参与者,关注参与人员的规模、交流活动的成效以及教育发展的态势等。未来,还应从完善语言治理体系、构建项目合作集群、探索师资队伍建设、着力立体化人才培养、加强数智战略对接等方面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教育合作共同体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东盟教育共同体 国际中文教育 区域国别研究 语言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研信息化:网络教师共同体案例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李雪 顾小清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3-27,共5页
伴随着教育资源网络化、教育研究信息化和研究方式协同化等理念和应用的不断深入,网络教师共同体作为一种新的基于互联网的交互、协作的教育科研形式开始发挥强有力的作用。本文从教育科研信息化角度入手,选取了三个多方合作、功能较为... 伴随着教育资源网络化、教育研究信息化和研究方式协同化等理念和应用的不断深入,网络教师共同体作为一种新的基于互联网的交互、协作的教育科研形式开始发挥强有力的作用。本文从教育科研信息化角度入手,选取了三个多方合作、功能较为完备的国内外教师共同体案例,对其设计方案、协作学习模式、技术支持手段、经验与挑战等方面进行了剖析。网络教师共同体逐渐成为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科研的基本形式,成为教育科研信息化的典型应用和充分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研 科研信息化 教师共同体 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实践共同体的构建--以科技小院培养模式为例 被引量:26
5
作者 吴华杰 杨钋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31,共8页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是基于工作场所的学习。以科技小院培养农业硕士生的培养模式为案例,基于实践共同体理论,从时空维系、社会网络构建、信任知识生产三个方面,分析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实践共同体在相互介入、共同事业、共享...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是基于工作场所的学习。以科技小院培养农业硕士生的培养模式为案例,基于实践共同体理论,从时空维系、社会网络构建、信任知识生产三个方面,分析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实践共同体在相互介入、共同事业、共享技艺库三个维度的构建过程。研究发现,科技小院培养模式为建立健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的产教融合机制提供了新视角,为培养乡村振兴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提出了可行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工作场所学习 科技小院 专业学位研究教育 实践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环境下硕士研究生教育导生学习共同体构建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军靠 丁一鑫 乔刚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46,共6页
当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导生关系存在着心理关系紧张化、教育关系单向化、工作关系利益化等问题,而且随着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张和“互联网+”技术对研究生教育领域产生的冲击,这些问题更加凸显,传统单一的指导模式很难适应新时代... 当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导生关系存在着心理关系紧张化、教育关系单向化、工作关系利益化等问题,而且随着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张和“互联网+”技术对研究生教育领域产生的冲击,这些问题更加凸显,传统单一的指导模式很难适应新时代的需要。而硕士研究生教育导生学习共同体有助于形成导生科研合力、为学术进步提供新引擎、为科研发展提供新动力,其特征是去中心化、互学共生和情感交互,可通过实施导生主体化回归、谋划共同的科研愿景、营造共同体互动环境、搭建导生互动多种平台等策略来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研究教育 导生关系 导生学习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研究范式:基于对学术共同体的考察 被引量:16
7
作者 赵婷婷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6-38,共13页
库恩的范式理论因关注科学研究的实际发生过程而凸显了其社会特性。从这一研究视角出发,基于对学术共同体的考察,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高等教育研究范式及其形成的过程和原因。西方高等教育研究不是从教育研究中分化出来的,而是源于社会... 库恩的范式理论因关注科学研究的实际发生过程而凸显了其社会特性。从这一研究视角出发,基于对学术共同体的考察,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高等教育研究范式及其形成的过程和原因。西方高等教育研究不是从教育研究中分化出来的,而是源于社会实践变化的新兴研究,期间经历了批判性研究和调查研究盛行阶段,到今天以政策研究和多学科研究为主。概括起来,高等教育研究主要有三种范式,即理念范式、行动范式和多学科范式,但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术制度、人才培养制度等的不同,因此其研究范式的特点也不同。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应跳出学科和研究领域之争,从自身学科范式特点出发进行学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研究 研究范式 学术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基于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课程共同体模式 被引量:45
8
作者 张永奇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18,共5页
认为构建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课程共同体创新模式的逻辑前提主要体现在研究生“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二者在培养时代新人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在弘扬主流价值上具有共通性,在锻造科学思维方式上具有互利性。提出加强党委集中统一领... 认为构建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课程共同体创新模式的逻辑前提主要体现在研究生“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二者在培养时代新人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在弘扬主流价值上具有共通性,在锻造科学思维方式上具有互利性。提出加强党委集中统一领导、强化高校党委三重责任,构建立体化育人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推动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是促进研究生“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建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课程共同体创新模式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 显性和隐性教育 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导学共同体理论框架和指标体系构建——以高绩效工作系统为研究视角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晓洁 李曦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59,共6页
导学共同体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背景下构建和谐导学关系的重要实践。借鉴高绩效工作系统的研究视角和理论,结合我国华东地区Z大学96个“五好”导学团队的文本数据分析,针对导学共同体的特征构建了“工作能力—工作动机—参与机... 导学共同体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背景下构建和谐导学关系的重要实践。借鉴高绩效工作系统的研究视角和理论,结合我国华东地区Z大学96个“五好”导学团队的文本数据分析,针对导学共同体的特征构建了“工作能力—工作动机—参与机会”分析框架,其后从育人的成果(工作能力),共同的价值,激励的措施(工作动机),导学的权责,共情的体验,沟通的机制(参与机会)等6个方面进行扩展,实现了在同一逻辑框架内分析导学共同体特征的目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导学共同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可信性,并基于分析框架提出了落实导师第一责任人职责,建立沟通平台机制,完善导学问题处理机制,完善奖励机制等四条导学共同体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学共同体 高绩效工作系统 指标体系 研究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时通讯网络支持的分布式教育实习共同体培育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郑燕林 李卢一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2年第1期74-79,共6页
教育实习是职前教师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综合实践环节,教育实习共同体是实践共同体在教育实习情境下的具体化。即时通讯技术和平台支持分布式教育实习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即时联系,利于分布式共同体的培育和发展。即时通讯网络支持的分布... 教育实习是职前教师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综合实践环节,教育实习共同体是实践共同体在教育实习情境下的具体化。即时通讯技术和平台支持分布式教育实习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即时联系,利于分布式共同体的培育和发展。即时通讯网络支持的分布式教育实习共同体培育模型包括四个核心要素:定义实践领域、明确共同体成员、界定共同体实践行为以及发挥即时通讯网络的关键作用。基于这一模型,利用手机媒体和中国移动飞信平台,从实证层面验证了教育实习共同体培育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即时通讯网络切实有效地支持了分布式教育实习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即时、持续互动,能够促进共同体实践成果的丰富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教育实习共同体 培育模型 即时通迅网络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信息化推进新路径:构建以设计为中心的研究-实践共同体 被引量:14
11
作者 顾小清 白雪梅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6-74,共9页
承载以技术解决教育问题的使命,教育信息化的有效应用,需要为教育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这需要聚焦应用技术所需解决的教育实践问题,需要前沿研究指引,也需要先进的技术解决方案。在教育信息化的前沿研究与推进过程中,基于设计的应... 承载以技术解决教育问题的使命,教育信息化的有效应用,需要为教育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这需要聚焦应用技术所需解决的教育实践问题,需要前沿研究指引,也需要先进的技术解决方案。在教育信息化的前沿研究与推进过程中,基于设计的应用研究范式提供了有效开展实践研究的路径。它通过建立以设计为中心的研究-实践共同体,将前沿研究、教育实践与技术产品的提供凝聚在一起,协同引领教育信息化的规模化可持续性发展。本文先分析以设计为中心的研究-实践共同体基本理念、解决问题的基本路径,然后通过案例诠释以设计为中心的研究-实践共同体如何在实践层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帮助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以及引领教育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与使用,以期为我国教育信息化2.0的推进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基于设计的应用研究 以设计为中心 研究-实践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未来转向——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蔡娟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38,共12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跨越了民族、国家和政治体制的界线,为考虑人类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也为推进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给出了一个理性可行的行动计划。这一理念对我国比较教育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因此,中国比较教育研究必须做...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跨越了民族、国家和政治体制的界线,为考虑人类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也为推进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给出了一个理性可行的行动计划。这一理念对我国比较教育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因此,中国比较教育研究必须做出积极的变革。首先,比较教育研究应该更加注重批判性地借鉴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并进一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教育对话平台;其次,比较教育研究的前提假设要不断超越西方中心的世界体系走向平等对话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后,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应该坚持以数据挖掘为核心的量化研究和以批判民族志为核心的质性研究并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比较教育研究 数据挖掘 世界教育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研究共同体的理性自觉:教育家型校长培养之目标、理念与路径 被引量:6
13
作者 季春梅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41,共5页
通过对当前教育家型校长培养的"两极模式"的弊端进行分析,认为无论是教育理论优先还是教育实践优先都无法真正打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桥梁。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标志是理性自觉的实践者,其具有实践、理性、自觉的特征。... 通过对当前教育家型校长培养的"两极模式"的弊端进行分析,认为无论是教育理论优先还是教育实践优先都无法真正打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桥梁。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标志是理性自觉的实践者,其具有实践、理性、自觉的特征。因此,对于培养基地来说,构建研究共同体是教育家型校长培养的理性选择,并在这样的培养理念指导下,在课程设计、平台建设、资源建设以及具体策略等方面为培养对象真正走向理性自觉提供路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型校长 研究共同体 理性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秀导学共同体:核心要素及实现路径——基于浙江大学“五好导学团队”的扎根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林成华 陆维康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79,112,共8页
构建优秀的导学共同体是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浙江大学“五好导学团队”是较有代表性的优秀导学共同体,基于团队导师和研究生的访谈提炼出情感价值、学术科研、实践生产、团队主体和保障激励这五个核心要素。其中,团队主体是... 构建优秀的导学共同体是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浙江大学“五好导学团队”是较有代表性的优秀导学共同体,基于团队导师和研究生的访谈提炼出情感价值、学术科研、实践生产、团队主体和保障激励这五个核心要素。其中,团队主体是实现优秀导学共同体的主体要素,情感价值和保障激励是环境要素,学术科研和实践生产是行为要素。团队主体通过学术科研和实践生产两种行为实现优秀导学共同体建设,而情感价值和保障激励调节了两者关系。推进优秀导学共同体建设,应强化导师培训与考核制度,完善学生的多样性选拔机制;重视导学共同体文化建设,着力提升资源激励与保障;强调富有特色的育人模式,贯通产学研融合培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教育 导学共同体 核心要素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背景下科学教育研究范式的变革
15
作者 赵书琪 于洪波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20,共9页
教育强国背景下科学教育研究范式的变革源于对科学教育自身存在合理性与发展条件性的明辨审思,以探索科学教育内在规律为己任,以助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旨归。这缘起于新质科学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然性、科学教育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 教育强国背景下科学教育研究范式的变革源于对科学教育自身存在合理性与发展条件性的明辨审思,以探索科学教育内在规律为己任,以助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旨归。这缘起于新质科学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然性、科学教育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必要性及科学教育研究现存困境突围的可能性,呈现出实证演绎与文化回应相融合的本体样态、建模推理与境脉体悟相弥合的认知样态、现场实验与数智驱动相耦合的方法样态。未来,我们应秉承交流与互鉴,培育综合知识生产的“学术共同体”;崇尚澄明与通达,丰富解读科学教育现象的文化视角;坚持守成与创生,形构科学教育本土阐释的话语体系;聚力提质与赋能,创新优化科学教育研究的策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研究范式 教育强国背景 学术共同体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校非正式教师教育科研共同体的交往类型、运行方式与行动特点
16
作者 丁杰 孙朝仁 王一军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59,共7页
针对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中的组织冲突,推动跨校非正式教师教育科研共同体建设,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重要选择。跨校非正式教师教育科研共同体,具有自主表达、目标导向、载体驱动、平台依附等多种交往类型,在不同的视角上包括角色分工、个... 针对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中的组织冲突,推动跨校非正式教师教育科研共同体建设,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重要选择。跨校非正式教师教育科研共同体,具有自主表达、目标导向、载体驱动、平台依附等多种交往类型,在不同的视角上包括角色分工、个体经验学习、团队互助学习、集体行动路径等运行方式。面向成员分散行动的群体决策过程、追求实践创新的行动研究、群体直觉式自然研究方法,是跨校非正式教师教育科研共同体的行动特点。其中,群体直觉式自然研究方法具体包括临床问题、草根声音、行动循证、协商规训四大基本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校非正式教师共同体 教师教育科研 知识分享 群体决策 直觉式自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民族教育研究中的民族性思路 被引量:6
17
作者 郭连锋 孙振东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23,共6页
在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民族教育研究在处理民族性时尚存在以下问题:在教育内容上,未能处理好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关系;在双语教学问题上,未能处理好民族语言与国家通用语言的关系;在对学生学业成就状况归因分析时,... 在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民族教育研究在处理民族性时尚存在以下问题:在教育内容上,未能处理好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关系;在双语教学问题上,未能处理好民族语言与国家通用语言的关系;在对学生学业成就状况归因分析时,未能处理好文化因素与其它因素的关系。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二:一是研究者对有关民族教育政策的误读和对民族教育"特色"的误解;二是后现代思潮在民族教育研究中的滥觞。充分认识民族文化传承的社会制约性,树立国家认同的高层次性观念,注重在世界历史的现代化进程中思考民族性,坚持发展理念,合理定位民族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是民族教育研究处理民族性的恰当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教育研究 民族性 民族文化 多元一体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18
作者 徐建灵 《现代农业研究》 2023年第5期52-55,共4页
本文运用逻辑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阐述了高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通过对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相关教育现状的实地调查,搜集到各民族学生相处比较融洽,学生... 本文运用逻辑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阐述了高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通过对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相关教育现状的实地调查,搜集到各民族学生相处比较融洽,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比较熟悉,学校宣传工作成效显著等,且发现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实践教育开展不够深入,协同育人机制有待健全等问题,分析并提出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等发展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 民族共同体意识 教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去”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与东盟的研究生教育合作 被引量:7
19
作者 徐岚 王柳 Lidya P.Pranata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28,共13页
“一带一路”倡议是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实践。东盟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近邻,与中国在高等教育包括研究生教育领域的学生流动、政策互通、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基于东盟各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结构体... “一带一路”倡议是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实践。东盟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近邻,与中国在高等教育包括研究生教育领域的学生流动、政策互通、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基于东盟各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结构体系各异、国际化程度参差的现状,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双方教育质量、打造留学中国品牌,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提高科研效率,拉动双方经济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实现双方文化认同、助力民心相通。以构建“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共同体为重要目标,未来中国与东盟还需进一步完善在研究生教育领域的合作机制,统一质量标准、创新合作模式,促进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东盟 研究教育合作 一带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导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评《基于实践原则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20
作者 王男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I0037-I0037,共1页
创新是思政教育建设的主旋律,也是社会发展、历史进步对思政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否紧随时代主题、反映并参与社会实践,是衡量思政学科是否与时俱进、具有现代化特征的主要标志。思政教育内容体系吸收了我国重要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回应和... 创新是思政教育建设的主旋律,也是社会发展、历史进步对思政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否紧随时代主题、反映并参与社会实践,是衡量思政学科是否与时俱进、具有现代化特征的主要标志。思政教育内容体系吸收了我国重要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回应和解决现实问题为重点,与社会实践发展保持着同频共振的步伐。构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导的学校思政教育模式,不仅践行了思政教育的现实语境,也推动了思政学科的创新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教育 同频共振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实践原则 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论研究成果 思政学科 现实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