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边-端协同环境下基于改进深度Q网络的资源调度机制
1
作者 泮佩言 胡炳涛 +4 位作者 冯毅雄 张志峰 汪勇 李传江 谭建荣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513-3525,共13页
为了更好提升工业5.0场景下用户计算任务的服务质量,同时考虑任务调度决策以及终端设备、边缘算力服务节点、云计算中心的协同资源分配,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云-边-端协同的算力网络资源调度机制。首先提出一种融合算力网络与云... 为了更好提升工业5.0场景下用户计算任务的服务质量,同时考虑任务调度决策以及终端设备、边缘算力服务节点、云计算中心的协同资源分配,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云-边-端协同的算力网络资源调度机制。首先提出一种融合算力网络与云边协同的云-边-端协同架构,将计算任务调度与资源分配问题转化为网络节点计算、通信、能源约束下的最小系统总成本优化问题;然后提出一种考虑任务动态到达的改进深度Q网络求解该问题,并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引入新的奖励方式、网络参数软更新、经验回放与双网络机制。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在任务调度与资源分配方面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协同架构 算力网络 任务调度 资源分配 深度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边-端构建高含沙灌区雷达测流智慧服务平台
2
作者 韩芙蓉 郝星耀 +3 位作者 李晶晶 郑文刚 林萍 郭瑞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5年第3期320-330,共11页
探讨了高含沙灌区雷达测流智慧服务平台的构建和应用,设计并搭建了基于云-边-端的智慧服务平台,实现了灌区信息化和高效化管理。在架构中,终端设备负责在灌区现场实时采集水位、流量、流速等关键水情数据;边缘计算节点靠近数据源,实时... 探讨了高含沙灌区雷达测流智慧服务平台的构建和应用,设计并搭建了基于云-边-端的智慧服务平台,实现了灌区信息化和高效化管理。在架构中,终端设备负责在灌区现场实时采集水位、流量、流速等关键水情数据;边缘计算节点靠近数据源,实时分析和传输数据,有效降低传输延迟和带宽消耗;云端则集中处理边端和终端数据,提供数据存储、深入分析及可视化等服务功能。平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湾市安集海镇的巴音沟河灌区进行了实际应用,展示了本平台在水情数据采集、传输、处理以及分析等方面的有效性,为高含沙灌区的水情监测、水资源合理调配、防洪减灾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对推动高含沙灌区水利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沙灌区 -边-协同服务平台 雷达-视觉融合监测技术 水情实时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边-端协同的区域级风电场大数据中心数据管理框架及优化运行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扬帆 王玙 +2 位作者 李阳 沈小军 梁恺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151-5163,共13页
区域级风电场大数据中心面临运行能效低、交互性差、资源重复建设等问题,难以满足数字化特征凸显的新型电力系统对数据实时计算、绿色计算的需求。该文系统性梳理了风电场大数据中心典型数字化业务的类别、算力敏感性特征和可调节潜力,... 区域级风电场大数据中心面临运行能效低、交互性差、资源重复建设等问题,难以满足数字化特征凸显的新型电力系统对数据实时计算、绿色计算的需求。该文系统性梳理了风电场大数据中心典型数字化业务的类别、算力敏感性特征和可调节潜力,构建了基于云-边-端协同技术的数据管理架构,从数据交互、业务执行、资源调度和质量治理4个维度提出了大数据中心优化运行方法。算例仿真分析了所提架构在数据传输、存储和能耗等方面的性能,结果表明:相较于集中式架构,云-边-端协同可为大数据中心云服务器节约350%的存储容量,降低21.04%的能耗,验证了所提架构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级风电场 大数据中心 数字化业务 -边-协同 数据管理架构 优化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边-端架构的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运维系统 被引量:18
4
作者 徐余明 黎家靖 +3 位作者 张宁 石先明 刘利平 胡祖翰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5-150,157,共7页
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大背景下,设备智能运维需求愈加迫切。提出基于云-边-端架构的城市轨道交通设备智能运维系统,采用云边协同技术,将云中心的部分功能下沉至边缘侧,充分发挥云计算技术与边缘计算技术的各自优点,实现对终端数据... 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大背景下,设备智能运维需求愈加迫切。提出基于云-边-端架构的城市轨道交通设备智能运维系统,采用云边协同技术,将云中心的部分功能下沉至边缘侧,充分发挥云计算技术与边缘计算技术的各自优点,实现对终端数据的快速响应和有效利用。该系统集设备监测平台、设备健康管理平台、设备智能分析平台、应急指挥平台、专家系统为一体,具备设备状态在线监测、设备健康度评估、故障智能诊断、故障预测、智能分析、应急指挥调度等功能,可以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运维效率,保障轨道交通线网的安全运营,对提升设备智能运维水平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设备智能运维 -边-架构 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边端架构的集成供液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波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5-41,共7页
为了满足煤矿井下智能化集成供液发展需求,针对现有供液控制系统数据处理及工作协同能力不足、自主决策程度较低等问题,设计了基于云边端架构协同工作的集成供液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现场工业总线与工业以太网复合通讯技术解决现有供液... 为了满足煤矿井下智能化集成供液发展需求,针对现有供液控制系统数据处理及工作协同能力不足、自主决策程度较低等问题,设计了基于云边端架构协同工作的集成供液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现场工业总线与工业以太网复合通讯技术解决现有供液控制系统数据通信能力不足问题;采用云-边-端架构实现降低数据传输延迟、节省中心计算处理单元的资源;通过变频-卸荷联动控制算法、泵站群组阶梯卸荷算法优化系统压力流量控制。文章介绍了系统整体架构、硬件设计方案、软件设计方案,完成了井下工业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提升通讯带宽满足使用需求,设计架构合理,压力波动范围减小,促进了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集成供液系统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总线通讯 -边-架构 自主决策 集成供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通算存”资源协同的无人机链路异常监测方案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清 夏晓东 +3 位作者 荆臻 代燕杰 孙建德 冯传奋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8-181,共14页
近年来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以其低成本、高灵活的特点在网络链路监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高移动性、电量受限特性使监测任务实时、高效处理面临严峻的挑战。以智慧电力中通过无人机进行链路异常监测应用为例,针对... 近年来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以其低成本、高灵活的特点在网络链路监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高移动性、电量受限特性使监测任务实时、高效处理面临严峻的挑战。以智慧电力中通过无人机进行链路异常监测应用为例,针对不同监测场景需求,基于云、边、端节点的通信资源、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综合考虑任务卸载与迁移联合优化,构建了基于“通算存”资源协同的任务处理模型,提出了基于“通算存”资源协同效益最优和时延最优两种链路异常监测方案。仿真实验揭示了基于“通算存”资源协同任务处理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与传统基于“通算”资源协同方案相比,所提链路异常监测方案具有更高的任务处理效益或更低的任务处理时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链路监测 “云-边-端”组网 资源协同 多接入边缘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物联网5G云–边–端协同框架与资源调度方法 被引量:68
7
作者 周振宇 王曌 +2 位作者 廖海君 汪洋 张慧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41-1651,共11页
分布式能源、可调负荷及储能装置大规模接入配电网运行带动“源-网-荷-储”调控模式的转变,配电网与分布式资源之间频繁双向互动对通信网全面感知与广域传输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电力物联网与5G的融合通过云-边-端多层级资源的深度协同提... 分布式能源、可调负荷及储能装置大规模接入配电网运行带动“源-网-荷-储”调控模式的转变,配电网与分布式资源之间频繁双向互动对通信网全面感知与广域传输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电力物联网与5G的融合通过云-边-端多层级资源的深度协同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针对现有云-边-端协同技术在电力物联网与5G融合应用面临的与电力业务需求适配性不足、异构资源调度协同性差、数据隐私安全难以保障等挑战,文章提出电力物联网5G云-边-端多级协同框架,支撑分布式资源与配电网的协同互动;在此基础上,基于联邦深度Q学习,提出基于半分布式人工智能的云-边-端协同资源调度方法,在高可靠低时延约束下实现端侧任务卸载、功率控制与云侧/边侧计算资源分配的协同优化;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该技术在能耗、时延、吞吐量等方面的性能优势,同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深度Q学习的边缘网络任务卸载算法(distribution offloading algorithm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deep Q network,AHP-DQN)和能量感知边缘计算移动管理算法(energy-aware mobility management algorithm for mobile edge computing,EMM)相比,平均吞吐量分别提高15.29%和23.87%,总排队时延分别降低53.35%和62.20%,能够满足电力物联网业务差异化通信需求,支撑分布式资源接入配电网双向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物联网 5G-边-多级协同框架 协同资源调度 高可靠低时延 联邦深度Q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技术的煤矿风险智能管控平台研究
8
作者 宿国瑞 胡而已 王垒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80-87,共8页
针对煤矿智能化建设背景下的“生产-管理”关系不协同问题,提出了以双重预防机制为管理内涵的煤矿风险智能管控平台建设理念。研究了基于智能技术的风险管控体系,以智能技术为基础识别人员、设备及环境风险,将风险处置过程作为管理风险... 针对煤矿智能化建设背景下的“生产-管理”关系不协同问题,提出了以双重预防机制为管理内涵的煤矿风险智能管控平台建设理念。研究了基于智能技术的风险管控体系,以智能技术为基础识别人员、设备及环境风险,将风险处置过程作为管理风险评价指标;研发了以端侧实时报警、边侧模型分析、云侧综合决策的“云-边-端”一体化协同架构体系,实现了煤矿“监测数据实时分析+异构数据综合研判”的风险智能管控与及时处置;探讨了关键区域不安全行为智能识别、重要设备故障智能诊断及预测性维护、基于显性指标的灾害风险判识、隐患智能清单库建设、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隐患综合判别、双重预防机制执行到位评估等关键技术,以期为煤矿风险管控平台智能化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技术 双重预防机制 智能管控平台 “云-边-端”协同一体化架构 风险综合研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水盾构智能驾驶技术研究进展
9
作者 郭卫社 谢韬 +4 位作者 王凯 李凤远 李叔敖 包鹏 贾连辉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29-1248,I0005-I0024,共40页
阐述隧道建造中盾构智能驾驶的技术路径与存在的问题,介绍泥水盾构智能驾驶关键技术及应用案例,形成研究结论并提出建议。研究显示:1)传统以人工操作为主的盾构驾驶方式在极端复杂隧道施工时的安全、效益瓶颈逐步显现,人工智能为解决多... 阐述隧道建造中盾构智能驾驶的技术路径与存在的问题,介绍泥水盾构智能驾驶关键技术及应用案例,形成研究结论并提出建议。研究显示:1)传统以人工操作为主的盾构驾驶方式在极端复杂隧道施工时的安全、效益瓶颈逐步显现,人工智能为解决多参数耦合的盾构复杂系统协同问题提供了研究范式与技术路径。2)地质环境感知、基础数据挖掘、算法模型泛化和执行机构响应是盾构智能驾驶技术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3)搭建基于“云-边-端”的智能驾驶技术架构,研发盾构/TBM智能掘进控制系统,在单一地层、特定隧道场景下,通过泥水盾构“掘进-姿态-环流”多系统的智能算法控制,实现盾构姿态自巡航、泥水舱压自适应、环流出渣自调整,为推进隧道行业智能建造起到引领示范作用。4)构建盾构智能驾驶行业大模型,搭建开放友好的二次开发环境,提升关键工序的自动化和多智能体协同能力,突破“数据+机理”算法及“端到端”控制技术是推进更高水平盾构智能驾驶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建造 泥水盾构 智能驾驶 “云-边-端”架构 智能掘进控制系统 数据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恐战术云:中心云在反恐战术边缘的延伸 被引量:1
10
作者 单南良 崔翛龙 高志强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0-135,共6页
为了应对在战术边缘环境中遂行反恐处突任务所面临的设备接入受限、动态连续决策能力弱、信息融合处理能力匮乏、指挥通信时延过大等问题,创新地设计了全层级服务体系,提出了反恐战术云概念,将中心云的服务能力下沉到战术边缘,以期为反... 为了应对在战术边缘环境中遂行反恐处突任务所面临的设备接入受限、动态连续决策能力弱、信息融合处理能力匮乏、指挥通信时延过大等问题,创新地设计了全层级服务体系,提出了反恐战术云概念,将中心云的服务能力下沉到战术边缘,以期为反恐战术边缘提供机动灵活的数据处理和连续决策能力,适应反恐部队对感知、协同、决策、时延、能耗方面的特殊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恐战术 战术边缘 “云-边-端”一体化协同计算 移动边缘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谐波溯源关键技术 被引量:25
11
作者 孙媛媛 许庆燊 +3 位作者 马钊 丁磊 王同勋 李可军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4-169,共16页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能源电力行业推动“双碳”战略目标的关键举措。伴随多类型电力电子设备大规模接入系统,源网荷储谐波源交互影响,谐波污染加剧且复杂多变,呈现全局化特征,影响了电力系统优质可靠供电。文中聚焦多类...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能源电力行业推动“双碳”战略目标的关键举措。伴随多类型电力电子设备大规模接入系统,源网荷储谐波源交互影响,谐波污染加剧且复杂多变,呈现全局化特征,影响了电力系统优质可靠供电。文中聚焦多类型谐波源交互作用下的谐波来源追溯,深度融合先进数字技术在数据资源和智能协作的优势进行主导源头辨识和谐波贡献评估。首先,围绕谐波溯源概念,分析其在数字化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然后,阐述了谐波溯源研究现状,指出关键技术的发展新需求。基于此,利用数字电网技术架构设计了云-边-端协同溯源策略。针对数字化背景下的新型电力系统,阐述了谐波源确定在数据采集、机理分析、协同应用等方面的主要技术。最后,展望了未来数字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灵活发展的技术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双碳 数字化 谐波溯源 电能质量 -边-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实结合的低延时工业机器人监控调试系统 被引量:2
12
作者 禹鑫燚 应皓哲 +2 位作者 郑坤 王犇 欧林林 《高技术通讯》 CAS 2022年第12期1273-1282,共10页
为了解决工业机器人监控系统监控手段单一、监控信息不全面、故障排查困难、远程监控延时高等问题,开发了一种虚实结合的低延时工业机器人监控调试系统。基于远程过程调用(RPC)框架和快速UDP互联网连接(QUIC)协议,实现了“云-边-端”协... 为了解决工业机器人监控系统监控手段单一、监控信息不全面、故障排查困难、远程监控延时高等问题,开发了一种虚实结合的低延时工业机器人监控调试系统。基于远程过程调用(RPC)框架和快速UDP互联网连接(QUIC)协议,实现了“云-边-端”协同的分布式监控系统,能够跨语言跨服务器地调用资源并降低系统延时。利用Beego框架和Vue以前后端分离的方式开发人机交互良好的Web监控系统。在后端对多类机器人的通信协议和多种数据库接口封装,实现机器人数据的采集和存储。通过采集的实时数据驱动前端的虚拟模型,以虚实结合的模式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在人机安全方面,基于YOLO目标检测算法以虚拟围栏的形式为机器人划定三维的工作空间,实时检测人机的空间位置关系,保障人身安全。为保证远程控制的安全性,采用虚拟调试技术预先对机器人的运行动作在虚拟环境中进行仿真,通过仿真验证安全性后生成离线文件下发给机器人执行,保证远程调试的安全。通过实验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协同 远程监控 虚实结合 QUIC协议 虚拟围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系统及其在智慧城市应用的前沿技术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彩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877-3886,共10页
为解决城市"复杂巨系统"组织运行中的人-机-物协同融合等共性问题,构建面向智慧城市应用服务的通用平台,结合智慧系统基础理论研究,通过对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华为技术... 为解决城市"复杂巨系统"组织运行中的人-机-物协同融合等共性问题,构建面向智慧城市应用服务的通用平台,结合智慧系统基础理论研究,通过对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中外企业智慧系统在智慧城市中的实际应用分析,明确了智慧系统的基本内涵与特征,提出了智慧系统的通用组成,开展了智慧系统体系架构的设计,并从感、传、智、用4个系统单元设计技术和一个系统总体设计技术角度,全面阐述了智慧系统面向智慧城市应用的前沿技术体系构成及其应用方向,为智慧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技术指引和系统构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系统 智慧城市 体系架构 --协同 计算 大数据 人工智能 智能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