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河南段“二级悬河”现状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黎桂喜 符建铭 张遂芹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16,共2页
利用大量翔实的实测资料,对黄河河南段“二级悬河”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河南段已有280km长的河段形成“二级悬河”,占河段总长的60%,其中以东坝头—伟那里河段最为突出;最大滩槽高差为1.67m,滩唇高出堤脚最大为6.04m;滩面横比降... 利用大量翔实的实测资料,对黄河河南段“二级悬河”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河南段已有280km长的河段形成“二级悬河”,占河段总长的60%,其中以东坝头—伟那里河段最为突出;最大滩槽高差为1.67m,滩唇高出堤脚最大为6.04m;滩面横比降最大达3.04‰,是河道纵比降0.18‰的16.9倍。同时,为确保黄河安澜,缓解“槽高、滩低、堤根洼”的“二级悬河”不利局面,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二级悬河”治理工作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悬河” 滩槽高差 滩面横比降 河南河段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陆集滩“二级悬河”治理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万强 张建煜 李军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6-28,48,共4页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试验研究河段的水文、泥沙特点,合理设计物理模型比尺,并对模型进行水位过程率定和验证,对黄河下游"二级悬河"试验河段淤填堤河治理措施进行物理模型效果检验。实体模型试验表明,通过"二级悬河&q...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试验研究河段的水文、泥沙特点,合理设计物理模型比尺,并对模型进行水位过程率定和验证,对黄河下游"二级悬河"试验河段淤填堤河治理措施进行物理模型效果检验。实体模型试验表明,通过"二级悬河"治理,当遇到较大上滩洪水时,滩地顺堤行洪流速降低,堤根水位下降、水深减小,洪峰期滩区分流比减小,滩区断面形态得到一定改善,滩地横比降大幅减小,"二级悬河"形势发生明显改善,堤防的安全性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悬河” 实体模型试验 滩区洪水特性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二级悬河”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措施探讨
3
作者 刘小强 康玲玲 +2 位作者 曹连海 王云璋 张立平 《中国水土保持》 2012年第5期25-27,共3页
黄河水沙关系复杂,加之控导工程及生产堤的长期存在,加速了黄河下游"悬河"及"二级悬河"的发育,使得河滩地横比降增大,加剧了汛情危害,亟待治理。考虑到河道治理工程的特殊性,其水土保持措施在布设时应始终把黄河河... 黄河水沙关系复杂,加之控导工程及生产堤的长期存在,加速了黄河下游"悬河"及"二级悬河"的发育,使得河滩地横比降增大,加剧了汛情危害,亟待治理。考虑到河道治理工程的特殊性,其水土保持措施在布设时应始终把黄河河道综合治理作为重要考虑因素,主体工程和水保措施的实施都要与治黄大局紧密结合。以"黄河下游东明阎潭—谢寨和范县邢庙—于庄‘二级悬河’近期治理工程"为例,探讨了"二级悬河"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措施的布设要点,并提出了同类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设计的建议,供后续治理工程及相关水土保持工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措施 治理工程 “二级悬河”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二级悬河”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布设初探
4
作者 张立平 史学建 +3 位作者 康玲玲 魏义长 刘小强 李莉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3-35,共3页
以黄河下游"二级悬河"治理工程为例,探讨了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布设的原则、树草种选用应考虑的因素以及各防治区植物措施的布设方式,供同类工程治理参考。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植物措施 “二级悬河”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二级悬河”的分布与形态特点
5
作者 苏群生 郭党伍 +1 位作者 娄洪富 姜天福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10,22,共2页
小浪底大坝以下至山东阳谷县陶城铺之间的黄河河段,是黄河下游从逐步形成到具有明显特征的“二级悬河”河段,其中长约163 km的东坝头—龙湾河段已全线形成“二级悬河”。“二级悬河”的基本形态是主槽平均高程高于滩地平均高程,具体可... 小浪底大坝以下至山东阳谷县陶城铺之间的黄河河段,是黄河下游从逐步形成到具有明显特征的“二级悬河”河段,其中长约163 km的东坝头—龙湾河段已全线形成“二级悬河”。“二级悬河”的基本形态是主槽平均高程高于滩地平均高程,具体可分为突变和渐变两种形态,突变形态的水道两侧滩唇部位明显高于滩地,渐变形态的水道两侧滩唇部位较高、向背河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悬河” 河道断面 滩地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濮阳段“二级悬河”治理试验工程取得初步成果
6
作者 符建铭 黎桂喜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7,共1页
关键词 “二级悬河”治理 试验 疏浚 河槽 濮阳市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道形态变化及应对策略——“黄河下游滩区生态再造与治理研究”之一 被引量:33
7
作者 张金良 刘继祥 +1 位作者 万占伟 鲁俊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6,37,共7页
在对黄河下游河道形态演变过程以及"一级悬河""二级悬河"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宽河固堤、窄河固堤、防护堤等治理思路,认为泥沙处理是黄河下游治理的关键所在,下游滩区仍需长期发挥滞洪、沉沙作用,窄河固堤、... 在对黄河下游河道形态演变过程以及"一级悬河""二级悬河"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宽河固堤、窄河固堤、防护堤等治理思路,认为泥沙处理是黄河下游治理的关键所在,下游滩区仍需长期发挥滞洪、沉沙作用,窄河固堤、防护堤等方案将会加剧"二级悬河"的不利态势,不利于黄河长治久安。为实现滩区"洪水分级设防,泥沙分区落淤,滩槽水沙自由交换",保障黄河下游长期防洪安全,构建黄河下游沿黄城市生态空间,推动滩区群众快速脱贫致富,实现治河与惠民双赢,在充分吸纳黄河下游河道治理成果的基础上,经论证提出了黄河下游生态治理新思路,即对滩区进行功能区划,分为生态移民安置区、高效农业区以及资源开发利用区等,利用泥沙放淤、挖河疏浚等手段,将由黄河大堤向主槽的滩地依次分区改造为"高滩""二滩"和"嫩滩",各类滩地设定不同的设防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再造 宽河固堤 生产堤 “二级悬河” 河道形态 滩区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滩区治理与生态再造模式发展——“黄河下游滩区生态再造与治理研究”之四 被引量:9
8
作者 张金良 刘继祥 +1 位作者 李超群 崔振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24,共6页
黄河下游是我国黄淮海平原的生态屏障,"二级悬河"举世闻名,其滩区治理问题一直是治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黄河下游滩区治理的关键在于稳定主槽,协调水沙关系,并考虑生态发展和社会稳定等多种因素。以往治理模式多立足于治河,... 黄河下游是我国黄淮海平原的生态屏障,"二级悬河"举世闻名,其滩区治理问题一直是治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黄河下游滩区治理的关键在于稳定主槽,协调水沙关系,并考虑生态发展和社会稳定等多种因素。以往治理模式多立足于治河,在不同的角度考虑了提高河道行洪输沙能力、提升滩区群众防洪安全水平等多方面需求,但均在一定程度存在实施难度大、周期长、无法彻底消除"二级悬河"影响等诸多问题,在生态发展理念方面考虑较少。本文在充分考虑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对协调下游水沙关系的作用后,提出了"洪水分级设防、泥沙分区落淤、水沙自由交换"模式,借以实施黄河下游滩区生态再造与治理,彻底消除"二级悬河"影响,通过与调水调沙工程体系配合,将在一定时期内保证黄河下游滩区的稳定,服务于黄河下游生态经济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悬河” 滞洪沉沙 滩区生态再造 滩区治理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治理模式下黄河下游水沙运行机制研究——“黄河下游滩区生态再造与治理研究”之二 被引量:6
9
作者 张金良 刘继祥 +1 位作者 罗秋实 陈翠霞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共7页
通过建立黄河下游花园口至艾山河段二维水沙模型,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模型计算等多种手段研究黄河下游水沙运行机制。黄河下游宽河段以艾山为卡口形成平原水库,当发生漫滩洪水时,水流进入滩区,泥沙大量落淤,而后清水退入主槽,既减轻主槽... 通过建立黄河下游花园口至艾山河段二维水沙模型,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模型计算等多种手段研究黄河下游水沙运行机制。黄河下游宽河段以艾山为卡口形成平原水库,当发生漫滩洪水时,水流进入滩区,泥沙大量落淤,而后清水退入主槽,既减轻主槽淤积甚至产生"淤滩刷槽"效果,又减少了艾山以下窄河段的洪峰流量和泥沙淤积,是黄河下游防洪减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滩区人类活动和来水来沙等因素影响,现状河道存在漫滩水流顶冲堤防、顺堤行洪以及滩槽水沙交换不畅等问题,中小洪水期间河道淤积的泥沙90%以上分布在主槽和嫩滩,即使大洪水期间滩区构筑物影响减弱,仍有约50%淤积量分布在嫩滩;滩区防护堤方案缩窄了河道,客观上减少下游河道淤积7%~30%,但是加大了大洪水期间嫩滩淤积量;生态治理方案实施"高滩"淤筑和"二滩"再造,消除了"二级悬河"和滩槽横向倒比降,实现了洪水自然漫滩,减少下游河道淤积20%~50%,嫩滩淤积减少幅度更大,有利于遏制"二级悬河"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演进 治理模式 数学模型 “二级悬河” 滩区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黄河下游治理的主要对策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红武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5-7,共3页
针对黄河下游治理难度大、河情十分特殊的实际,提出了黄河下游治理的主要对策:①必须把握黄河未来水沙变化的规律;②要解决好黄河下游水资源不足的实际问题,在加大减沙入黄措施的同时寻求调水济黄途径;③应加大宽河道整治力度,重点研究&... 针对黄河下游治理难度大、河情十分特殊的实际,提出了黄河下游治理的主要对策:①必须把握黄河未来水沙变化的规律;②要解决好黄河下游水资源不足的实际问题,在加大减沙入黄措施的同时寻求调水济黄途径;③应加大宽河道整治力度,重点研究"二级悬河"治理的对策;④对黄河下游宽河道边界应有新的布局;⑤黄河口治理应采取"输、挖、分"并举的方案,即束水冲沙、输沙入海,挖沙疏浚和科学分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整治 “二级悬河” 黄河口治理 泥沙 水资源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水沙变异与河道响应
11
作者 苏运启 尚红霞 荆新爱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1-42,共2页
对龙羊峡、刘家峡和三门峡3座水库修建后黄河下游的水沙变异与河道响应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①三门峡水库运用后,汛期下泄水量占全年的比例平均为45%,和天然情况相比减少了15%,排沙量更为集中(占全年的95%以上),和天然情况相比增大了10... 对龙羊峡、刘家峡和三门峡3座水库修建后黄河下游的水沙变异与河道响应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①三门峡水库运用后,汛期下泄水量占全年的比例平均为45%,和天然情况相比减少了15%,排沙量更为集中(占全年的95%以上),和天然情况相比增大了10%左右,水沙更趋不平衡;②汛期洪水减少,洪峰流量和洪峰期水量减小,含沙量增大,形成小水带大沙;③洪水的造床作用明显减弱,使得河流平面尺度和断面尺度减小,河床冲淤演变所涉及的范围有所减小,河道的淤积更加局限在中水河槽内,主槽和嫩滩的淤积导致了“二级悬河”的发育和发展。建议在现有水库对水量实行调节的同时,尽快修建中游泥沙调节水库,实现黄河水沙的统一调控,创造比较和谐的水沙关系,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悬河” 三门峡水库 河道响应 水沙变异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防洪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措施
12
作者 邓玉梅 董增川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11,共2页
2003年和2005年黄河及中游部分支流发生的洪水,造成了较大损失。黄河防洪存在的问题主要是:①防洪意识淡薄;②黄河干流防洪问题多;③中小水库和淤地坝群存在防汛安全隐患;④西北地区山洪灾害防御能力较弱;⑤部分煤矿存在防洪问题。提出... 2003年和2005年黄河及中游部分支流发生的洪水,造成了较大损失。黄河防洪存在的问题主要是:①防洪意识淡薄;②黄河干流防洪问题多;③中小水库和淤地坝群存在防汛安全隐患;④西北地区山洪灾害防御能力较弱;⑤部分煤矿存在防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①完善"上拦下排、两岸分滞"防洪工程体系;②搞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重要城市防洪设施建设;③建立健全山洪灾害防御预案、预警系统及滩区预警系统;④加强防洪减灾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悬河” 洪灾 防洪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滩区综合治理标准探讨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汝印 耿明全 吴兴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4-25,共2页
近几年来,黄河下游滩区来水严重偏枯,人口高速膨胀,滩区居民对滩区进行了盲目、无序开发,造成滩区行洪障碍繁多,河槽淤积严重,“二级悬河”形势严峻,生产堤问题突出,人水矛盾严重。为此,必须清除滩区过洪障碍,保证大洪水能够安全、顺畅... 近几年来,黄河下游滩区来水严重偏枯,人口高速膨胀,滩区居民对滩区进行了盲目、无序开发,造成滩区行洪障碍繁多,河槽淤积严重,“二级悬河”形势严峻,生产堤问题突出,人水矛盾严重。为此,必须清除滩区过洪障碍,保证大洪水能够安全、顺畅下泄;推行集中建镇政策,使滩区居民可以防御100年一遇洪水,确保生命和财产安全;进行“二级悬河”治理,使黄河滩面横比降小于河道纵比降,达到“防滚河”的要求;科学改造现状生产堤,保护滩区作物免受小洪水淹没;以滩区综合治理指标规范滩区群众行为,使滩区群众与洪水和谐相处,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 “二级悬河” 生产堤 滩区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黄河下游河道治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2
14
作者 杜云岭 孙喜娥 刘云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12,共2页
对黄河下游河道治理中水资源调度管理、泥沙处理与利用、“二级悬河”治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水资源的管理应从加强水量调度管理、减少水资源浪费、增加黄河可调控水量等方面入手;泥沙处理与利用应从在黄河滩区及两岸低洼地实施引黄(... 对黄河下游河道治理中水资源调度管理、泥沙处理与利用、“二级悬河”治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水资源的管理应从加强水量调度管理、减少水资源浪费、增加黄河可调控水量等方面入手;泥沙处理与利用应从在黄河滩区及两岸低洼地实施引黄(洪)放淤、积极尝试借助引黄涵闸实施引黄放淤、借助调水调沙实施重点河段的疏浚治理等方面入手;“二级悬河”的治理应从上游拦沙与下游处理泥沙结合、破除生产堤、加快防洪工程建设等多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泥沙 “二级悬河” 河道治理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