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的来龙去脉——早期中共党史问题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朱洪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8-40,281-282,共23页
马林主张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播下了"二次革命论"的种子,并得到了共产国际的支持;陈独秀因反对共产党加入国民党的策略,主持起草了中共二大决议,抵制了"二次革命论"。西湖会议后,陈独秀服从共产国际纪律,接受、宣传了... 马林主张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播下了"二次革命论"的种子,并得到了共产国际的支持;陈独秀因反对共产党加入国民党的策略,主持起草了中共二大决议,抵制了"二次革命论"。西湖会议后,陈独秀服从共产国际纪律,接受、宣传了"二次革命论",受其影响,中共三大留下了"二次革命论"的痕迹。由于国民党反对被改造、部分党内同志以及一些国际代表对"二次革命论"的批评,加上陈独秀内心深处不接受共产党加入国民党策略,1925年五卅运动后,陈独秀部分地抵制了"二次革命论"。共产国际导致"二次革命论"的错误,受到共产国际代表、反对派以及陈独秀本人的批评;斯大林、布哈林以及部分中国同志为共产国际政策进行了辩护;在批判陈独秀"二次革命论"时,回避了其错误来源于马林和共产国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二次革命论” 共产国际 中共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独秀“二次革命论”概念的由来及其表述 被引量:1
2
作者 肖芳林 罗玉明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6-101,共6页
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的概念,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没有使用过,党的一些重要会议和历史文献也没有使用过。1927年1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对共产国际第七次扩大会议中国问题决议案的解释中最早提出“二次革命论”概念,以后蔡和... 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的概念,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没有使用过,党的一些重要会议和历史文献也没有使用过。1927年1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对共产国际第七次扩大会议中国问题决议案的解释中最早提出“二次革命论”概念,以后蔡和森、李立三、华岗等提出并使用过这个概念。但这个概念提出后只在极小的范围和时限内使用,直到建国后,胡乔木在《中国共产党三十年》中将陈独秀的理论概括为“二次革命论”,何干之、胡华、李新等学者相继采用这一说法,这一概念才被学术界广泛使用。因此,“二次革命论”概念的提出与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有关,也与当时“左”倾情绪有关;这一概念的使用只含有学术意味,并不带有政治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二次革命论” 表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文学的“二次革命”──重评前期创造社在五四文坛上的地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全之 《中州学刊》 CSSCI 1998年第4期75-81,共7页
关键词 前期创造社 郭沫若 文学研究会 五四文坛 五四新文化运动 “二次革命 五四文学革命 《新青年》 郁达夫 张资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再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邢和明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6-113,共8页
"二次革命论"是陈独秀关于中国革命发展阶段的理论,这一理论在形成初期曾产生过积极作用。但是,陈独秀没有辩证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时犯了机械唯物论的错误,这是"二次革命论"产... "二次革命论"是陈独秀关于中国革命发展阶段的理论,这一理论在形成初期曾产生过积极作用。但是,陈独秀没有辩证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时犯了机械唯物论的错误,这是"二次革命论"产生的真正根源。陈独秀主张利用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为社会主义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他认为中国不能超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则是错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二次革命论” 再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二大”提出的是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还是“二次革命”思想——与郭建平同志商榷
5
作者 庄剑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41-42,共2页
开封师专学报1988年第2期登载了郭建平同志的文章《革命分两步走和二次革命论》(又见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辑1988年11期,以下简称郭文)。在文章中.作者深入地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不断革命和革命转变的思想.批判... 开封师专学报1988年第2期登载了郭建平同志的文章《革命分两步走和二次革命论》(又见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辑1988年11期,以下简称郭文)。在文章中.作者深入地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不断革命和革命转变的思想.批判了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通过比较,明确了革命分两步走的理论和“二次革命”论的原则区别。读后颇受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革命”论 两步走 同志 人大复印资料 中国现代史 二次革命 师专学报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贡献──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论述
6
作者 刘志静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4-16,共3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贡献──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论述刘志静(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的一系列论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和鲜明特征。特别是关于“改革是中国的...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贡献──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论述刘志静(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的一系列论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和鲜明特征。特别是关于“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精辟论断,把改革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社会主义条件下 解放生产力 新贡献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同志 革命和改革 “二次革命”论 《邓小平文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申报》视域下的“二次革命”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德志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1-34,共4页
"二次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反抗袁世凯的专制统治,保卫民主自由而进行的一次战斗。作为当时有影响力的重要媒体,《申报》对"二次革命"给予了极大关注,它对"二次革命"的报道和评论,较为明显地透露... "二次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反抗袁世凯的专制统治,保卫民主自由而进行的一次战斗。作为当时有影响力的重要媒体,《申报》对"二次革命"给予了极大关注,它对"二次革命"的报道和评论,较为明显地透露出否定这一历史事件的舆论价值取向。这种舆论价值取向,既与《申报》的阶级立场倾向有关,也是当时社会心理的真实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报》 “二次革命 舆论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二次革命”时期的中央使职制度
8
作者 刘迪香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1-143,共3页
"二次革命"时期,袁世凯为建立中央"强有力政府",以北洋武力为后盾,以中央使职为形式,发动了对以南方革命党人为都督的地方实力派的全面进攻。最终完成袁氏北洋派军事势力对南方重要省区的战略控制,实现了对非袁派... "二次革命"时期,袁世凯为建立中央"强有力政府",以北洋武力为后盾,以中央使职为形式,发动了对以南方革命党人为都督的地方实力派的全面进攻。最终完成袁氏北洋派军事势力对南方重要省区的战略控制,实现了对非袁派都督的更换。同时,随着北洋将领的普遍都督化,加速了省级以都督为本位的军政体制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革命 使职 军政混一 镇守使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二次革命”前后的上海总商会 被引量:3
9
作者 朱英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7-119,255,共14页
"二次革命"期间上海总商会的表现不仅在当时受到革命党人的强烈指责,而且也为后世出版之研究论著所一致否定。但迄今为止,相关论著由于忽略对《上海总商会议事录》这一珍贵原始文献的充分利用,以至并未清楚地叙述"二次革... "二次革命"期间上海总商会的表现不仅在当时受到革命党人的强烈指责,而且也为后世出版之研究论著所一致否定。但迄今为止,相关论著由于忽略对《上海总商会议事录》这一珍贵原始文献的充分利用,以至并未清楚地叙述"二次革命"期间上海总商会的若干相关重要史实,包括受到指责的上海总商会一函一电的出台经过、总商会请求外国领事"维护商场"、协理王一亭之辞职案以及总商会拒绝接受袁世凯政府授予勋章匾额等,过去均很少提及,更无深入细致的考察和分析,这不能不说是研究"二次革命"期间上海总商会的一大缺陷。厘清这些史实,有助于更为全面客观地认识"二次革命"期间的上海总商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革命 上海总商会 王一亭 李平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焦、陈罹难后至“二次革命”爆发前谭延闿的基本政治倾向问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成晓军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117-122,共6页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几乎众口一词地认定民国初年的谭延闿“是一个反动的军阀政客”,毫无肯定可言。这样的结论符合历史真象吗?本文拟就谭延闿在焦、陈罹难后至“二次革命”爆发前的基本政治倾向问题谈些不成熟的看法。 有的同...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几乎众口一词地认定民国初年的谭延闿“是一个反动的军阀政客”,毫无肯定可言。这样的结论符合历史真象吗?本文拟就谭延闿在焦、陈罹难后至“二次革命”爆发前的基本政治倾向问题谈些不成熟的看法。 有的同志认为谭继任都督后,尤其是兼任国民党湖南支部长后,“就谭的阶级本质、社社地位、社会经历和当时的思想状况说来,自然和袁世凯沆瀣一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延闿 袁世凯 政治倾向 “二次革命 都督 《民立报》 革命党人 黎元洪 军政府 辛亥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革命论”新探
11
作者 邬建平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1期22-27,共6页
“二次革命论”绝非陈独秀个人所独有的思想,它是当时大多数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进程的一定阶段的共识;“二次革命论”包含有中国革命分阶段进行的合理内容,为中国共产党同当时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当时有一定的积... “二次革命论”绝非陈独秀个人所独有的思想,它是当时大多数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进程的一定阶段的共识;“二次革命论”包含有中国革命分阶段进行的合理内容,为中国共产党同当时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革命论” 陈独秀 中国民主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机构“二次革命”的条件和时机
12
作者 胡国璋 石大鸿 《学习与实践》 1986年第9期8-10,共3页
党中央和国务院把改革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组织机构作为“七五”期间改革的重要内容进行了部署,为机构的调整和精简指明了方向。武汉作为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应该在这方面积极进行探索,先行一步。这就需要认真总结过去机构改革的经验教... 党中央和国务院把改革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组织机构作为“七五”期间改革的重要内容进行了部署,为机构的调整和精简指明了方向。武汉作为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应该在这方面积极进行探索,先行一步。这就需要认真总结过去机构改革的经验教训,正确认识进行机构改革的主客观条件,把握时机,稳妥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机构 “二次革命 机构改革 “七五”期间 经济管理部门 组织机构 试点城市 客观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二次革命”前中国社会的政局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春娥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68-72,共5页
二次革命前的中国社会政局,是辛亥革命前政局的延伸,但又有所不同.用一句话概言之,即:三种相互抗衡的势力构成两个阵线不甚分明的营垒.这种政局给二次革命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关键词 袁世凯 孙中山 “二次革命 革命党人 革命 辛亥革命 国民党 中国社会 立宪派 南京临时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鸿年自杀与“二次革命”的若干记忆——解读吴玉章致任鸿隽的一封信札
14
作者 张丁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16,共3页
今年初,任尔宁先生来访,带来他新发现的一份材料,是吴玉章写给任鸿隽的一封信札的复印件。信的落款是7月3日,从文意可知此信写于1913年。任鸿隽是任尔宁的三叔祖,此信详细记述了他的四叔祖、同盟会员任鸿年自杀身亡的经过,以及关... 今年初,任尔宁先生来访,带来他新发现的一份材料,是吴玉章写给任鸿隽的一封信札的复印件。信的落款是7月3日,从文意可知此信写于1913年。任鸿隽是任尔宁的三叔祖,此信详细记述了他的四叔祖、同盟会员任鸿年自杀身亡的经过,以及关于“二次革命”的若干史实。今年适逢辛亥革命100周年,重温和解读这封信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革命 任鸿隽 吴玉章 信札 解读 自杀 记忆 同盟会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有关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的研究
15
作者 代文新 《安徽史学》 1998年第1期61-64,共4页
关键词 “二次革命论” 陈独秀 资产阶级 中国革命 国民革命 社会主义 民主革命 国民党 无产阶级 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二次革命”与辛亥革命
16
作者 赵矢元 《史学集刊》 1982年第1期45-55,共11页
辛亥革命成功地推翻了腐朽反动的清王朝和二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东方第一个共和国,促进了民主精神的空前高涨,并为几年后开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了相当的准备。这次革命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是中国人民长期英勇奋斗的结果,又是... 辛亥革命成功地推翻了腐朽反动的清王朝和二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东方第一个共和国,促进了民主精神的空前高涨,并为几年后开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了相当的准备。这次革命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是中国人民长期英勇奋斗的结果,又是太平天国革命、戊戌变法和义和团反帝运动等以往的斗争所不能比拟的。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二次革命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戊戌变法 民主主义革命 太平天国革命 义和团 民主精神 反帝运动 英勇奋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二大”存在着“二次革命”思想和革命分两步走思想并存的矛盾认识——兼与郭建平、庄剑同志商榷
17
作者 罗明平 《湖湘论坛》 1992年第2期30-32,共3页
关于党的“二大”文件所体现的民主革命方式,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意见认为它体现了革命分两步走即不断革命论思想。郭建平同志在《革命分两步走和二次革命论》一文中明确提出,“革命分两步走的理论,即不断革命论,被中国人所认... 关于党的“二大”文件所体现的民主革命方式,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意见认为它体现了革命分两步走即不断革命论思想。郭建平同志在《革命分两步走和二次革命论》一文中明确提出,“革命分两步走的理论,即不断革命论,被中国人所认识和运用,最早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宣言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两步走 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 郭建平 庄剑 革命领导权 革命进程 人大复印资料 苏联模式 贫苦农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陈独秀“二次革命论”思想的演变
18
作者 陈少晖 《高校教育管理》 1986年第4期76-81,共6页
长期以来,史学界的研究者大多把研究陈独秀的重点放在他在大革命时期的右倾机会主义及其造成的危害和形成这一错误的思想根源、社会根源的揭示和剖析上。而在谈到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二次革命论”时,不仅着墨不多,研究不... 长期以来,史学界的研究者大多把研究陈独秀的重点放在他在大革命时期的右倾机会主义及其造成的危害和形成这一错误的思想根源、社会根源的揭示和剖析上。而在谈到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二次革命论”时,不仅着墨不多,研究不力,而且还存在着一种偏向:往往把他的“二次革命论”的思想看作是一个既定的理论依据,只要一提及与这一思想有关的问题就以陈独秀在1923年4月和12月简写的《资产阶级的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和《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二次革命论” 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 试析 国民革命 右倾机会主义 中国革命 取消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独秀的“国民革命”前途观——兼论陈独秀“二次革命论”问题
19
作者 文培森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51-56,共6页
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问题,在学术界已引起不少争论。考察陈独秀在大革命期间对中国民主革命前途的看法,其思想并非始终停留在一个认识上,而是经历了许多曲折、复杂的演变过程,前后有“不定论”、“二次革命论”、“一气呵成论”三个... 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问题,在学术界已引起不少争论。考察陈独秀在大革命期间对中国民主革命前途的看法,其思想并非始终停留在一个认识上,而是经历了许多曲折、复杂的演变过程,前后有“不定论”、“二次革命论”、“一气呵成论”三个思想认识阶段。“二次革命论”,只是其中较短的一个思想认识阶段,在转向“一气呵成论”认识阶段后,提出了许多关于中国民主革命前途的新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国民革命”思想前途观 “二次革命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的负面化与民初政争形势的发展
20
作者 陈忠纯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2-133,共12页
长期以来,学界一般认为自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运动虽有经历高低起伏,但"革命"本身作为一种信仰,已拥有当然的合法性。揆诸史实,情况远非如此简单。辛亥革命结束后,国人"革命"情绪急遽消退,由竞言"... 长期以来,学界一般认为自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运动虽有经历高低起伏,但"革命"本身作为一种信仰,已拥有当然的合法性。揆诸史实,情况远非如此简单。辛亥革命结束后,国人"革命"情绪急遽消退,由竞言"革命",转为讳言"革命",以至忧心"革命"再起。"革命"形象的迅速负面化源于国人对"革命"的认知,也与旧官僚及立宪派的推波助澜密切相关,而革命党人未能挺身为"革命"辩护,加速了"革命"信仰的失落。革命前后国人对"革命"态度的强烈反差,说明"革命"尚未成为国人的"集体信仰"。在"二次革命"中,革命派已不得不为"革命"辩护;而在护国运动中,护国军非但不敢大张旗鼓地亮出"第三次革命"的旗号,相反,竟然声言起事非革命,乃为反袁氏复辟帝制制造革命,即为"革革命"。这些都说明,当时国人眼中的"革命"更多地还是类似于传统的改朝换代,故被许多人视为"暴力"、"破坏"的代名词,民国成立,其合法性亦不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 革命 “宋案”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