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主体论文学史观批判——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为例 |
仲红卫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2
|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再批判与再解读——基于社会主义启蒙视域旳考察 |
李茂民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3
|
回顾与前瞻──“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两题 |
许志英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5
|
|
4
|
重读“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
贺桂梅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8
|
|
5
|
关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两次座谈 |
孙玉石
严家炎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10
|
|
6
|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文学的基点问题 |
李俊国
张晓夫
|
《江汉论坛》
|
1986 |
2
|
|
7
|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是一个充满矛盾、悖论的文学观念 |
胡希东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8
|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论与现代文学学科体制 |
贺桂梅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9
|
“新时期”的位置: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的起点叙事建构 |
杨姿
|
《扬子江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0
|
论新世纪以来中国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理路的三重转向 |
季念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11
|
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乡村新变实景——21世纪乡土文学与影视的现实指向 |
古世仓
周倩
|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2
|
犹疑的诗学与历史的镜像——关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一种考察 |
曾攀
|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3
|
20世纪60年代美国中国文学史书写——以柳无忌《中国文学新论》为中心 |
顾明佳
|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4
|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理论述评 |
南帆
刘小新
王伟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15
|
二十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述评 |
关爱和
|
《中州学刊》
CSSCI
|
1999 |
7
|
|
16
|
曲折与激变的道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历史变异 |
陈晓明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6
|
|
17
|
论中国文学史观的发展变迁——二十世纪上半叶文学史观探寻 |
高树海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4
|
|
18
|
都市烦恼人生的原生态写实——二十世纪中国都市文学视域中的方方、池莉小说 |
李俊国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6
|
|
19
|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内耗机制──对创作主体的一种反思与省察 |
李扬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3
|
|
20
|
金庸小说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
陈墨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