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九·一八”事变后英国对日绥靖及其本质探究 |
于磊
温荣刚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
1
|
|
2
|
“九·一八”事变后英国、国联对日政策演变 |
赵岚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3
|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
兰兵
袁淑范
|
《兰台内外》
|
2005 |
1
|
|
4
|
“九·一八”事变后吉林军民的抗日斗争——写于“九·一八”事变70周年之际 |
安德喜
|
《兰台内外》
|
2001 |
1
|
|
5
|
论“九·一八”事变对关内移民东北的影响 |
范立君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6
|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东北某些地区朝鲜族的日语教育——以教科书中的天皇制教育为例 |
徐雄彬
王升远
|
《东北亚外语研究》
|
2015 |
1
|
|
7
|
《盛京时报》关于“九·一八”事变的报道分析 |
李彧
李小琴
|
《昌吉学院学报》
|
2010 |
1
|
|
8
|
“九一八”事变中,辽西地区抗日活动散记 |
郭树民
|
《中国天主教》
|
1995 |
0 |
|
9
|
九·一八 勿忘国耻 |
|
《校园心理(医学心理指导)》
|
2005 |
0 |
|
10
|
“二·二六”事件、“双十二”事变和“七·七”事变 |
金卫星
|
《高校教育管理》
|
1996 |
0 |
|
11
|
充分挖掘“西安事变”在历史教学中的多种教育功能 |
童荣霞
|
《青海教育》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12
|
贵州青年的抗日救亡运动 |
范彩屏
|
《贵州文史丛刊》
|
1995 |
1
|
|
13
|
工农抗日游击队的创建 |
张苏林
|
《兰台内外》
|
2005 |
0 |
|
14
|
试论车向忱高等教育思想 |
马立武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9 |
0 |
|
15
|
简论国民政府依赖国联外交政策的形成 |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1999 |
5
|
|
16
|
一位真正的人民作家──在马加创作生涯研讨会上的讲话 |
王充闾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2
|
|
17
|
雄浑悲壮的歌声,不屈的民族精神——略论抗日战争时期的歌咏活动与歌曲创作 |
姚玉卿
|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
1995 |
1
|
|
18
|
抗日救亡运动在贵阳 |
蔡继聪
|
《贵州文史丛刊》
|
1995 |
1
|
|
19
|
不断追求 不断进取 不断奋斗──追忆外祖父周素园 |
赵明和
|
《贵州文史丛刊》
|
1999 |
0 |
|
20
|
战时陆地兵险开办始末 |
茅子嘉
赵镇圭
|
《上海保险》
|
1997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