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九·一八”事变后学生的请愿示威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应对 |
左双文
郭秀文
栾成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4
|
|
2
|
“九·一八”事变前后的满铁 |
宋金玲
刘素范
|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4
|
|
3
|
“九·一八”事变后上海市商会的民主抗日动向——兼谈商会与国民政府之关系 |
郑成林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5
|
|
4
|
论“九·一八”事变对关内移民东北的影响 |
范立君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5
|
论“九·一八”事变后孙科内阁对日绝交宣战计划及其破产 |
袁成亮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1995 |
2
|
|
6
|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自由知识分子的选择 |
龚鹏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7
|
“九·一八”事变与战前日本政治 |
董伟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8
|
美国对“九·一八”事变的反应 |
陈永祥
|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03 |
0 |
|
9
|
“九·一八”事变后英国、国联对日政策演变 |
赵岚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0
|
蒋介石对“九·一八”事变后学生运动的态度——兼论影响其处理方式的主客观因素 |
沈成飞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11
|
论皇姑屯炸车案与“九·一八”事变的因果关系 |
杨小红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1
|
|
12
|
“九·一八”事变后毛泽东政治思想新主题的形成 |
李佑新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3 |
0 |
|
13
|
“九·一八”事变与美国对华对日政策 |
秦兴洪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0 |
0 |
|
14
|
张学良“九·一八”不抵抗原因新析 |
丛彩娥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1
|
|
15
|
卢沟桥事变后,共产国际、苏联和东北抗日斗争 |
李鸿文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4 |
2
|
|
16
|
试论西安事变的群众基础 |
姚建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17
|
“二·二六”事件、“双十二”事变和“七·七”事变 |
金卫星
|
《高校教育管理》
|
1996 |
0 |
|
18
|
东望渤澥 云海茫茫——纪念孙以悌先生 |
杨向奎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3
|
|
19
|
《黑人》——舒群的一本轶诗集 |
刘福春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2
|
|
20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文化领域中的统战工作 |
邱继勇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