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5—2023年“乌-昌-石”城市群PM_(2.5)与PM_(10)时空变化及潜在源分析
1
作者 闫劲烨 马正权 +2 位作者 孙萱萱 阿力木·阿巴斯 帕丽达·牙合甫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5-420,共16页
使用HYSPLIT模型等方法解析2015—2023年“乌鲁木齐-昌吉回族自治州-石河子(乌-昌-石)”城市群PM_(2.5)与PM_(10)的时空变化及来源。结果表明:(1)在空间尺度上,2019—2022年“乌-昌-石”城市群PM_(2.5)与PM_(10)浓度在城市中心和西北部... 使用HYSPLIT模型等方法解析2015—2023年“乌鲁木齐-昌吉回族自治州-石河子(乌-昌-石)”城市群PM_(2.5)与PM_(10)的时空变化及来源。结果表明:(1)在空间尺度上,2019—2022年“乌-昌-石”城市群PM_(2.5)与PM_(10)浓度在城市中心和西北部较高,PM_(10)浓度与海拔成反比。(2)从2015—2023年“乌-昌-石”城市群的时间尺度来看,在年际尺度上,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回族自治州的PM_(2.5)与PM_(10)年均浓度呈现整体下降趋势,石河子市和五家渠市的PM_(2.5)与PM_(10)年均浓度直到2023年才显著下降。在季节尺度上,PM_(2.5)与PM_(10)季均浓度总体下降,相对下降幅度春季最大,夏秋次之,冬季最小。在月尺度上,PM_(2.5)与PM_(10)月均浓度呈现“U”型分布,其中1月降幅显著。在周尺度上,工作日大量堵车等原因使4个城市的PM_(2.5)周均浓度呈现“负周末效应”,而PM_(10)周均浓度只在乌鲁木齐市呈现“正周末效应”。在日尺度上,冬季PM_(2.5)与PM_(10)日均浓度远高于其他季节,PM_(2.5)日均浓度整体下降,高浓度天数减少,PM_(10)日均浓度受沙尘影响波动较大。(3)2019—2021年“乌-昌-石”城市群的污染物来源表现为:2019年以本地源为主,污染源广泛且浓度高;2020年由于疫情防控措施的实施,本地排放减少,污染源向中亚地区转移;2021年污染源再次扩大并转向国内。研究可为“乌-昌-石”城市群的大气污染治理和环境政策优化提供数据支持,有助于推动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的高质量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与PM_(10) “乌-昌-石”城市群 时空变化 潜在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乌-昌-五”城市圈对流层NO_(2)、SO_(2)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赵晓蓉 李艳红 马莹萍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3-142,共10页
文章利用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MAX-DOAS)在2017-2018年对"乌鲁木齐-昌吉-五家渠"("乌-昌-五")城市圈进行市中心定点监测和城际车载移动监测,研究对流层NO_(2)、SO_(2)VCD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文章利用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MAX-DOAS)在2017-2018年对"乌鲁木齐-昌吉-五家渠"("乌-昌-五")城市圈进行市中心定点监测和城际车载移动监测,研究对流层NO_(2)、SO_(2)VCD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乌-昌-五"城市圈2017-2018年NO_(2)、SO_(2)VCD均值呈现下降趋势,表现为乌鲁木齐、昌吉NO_(2)VCD呈增加趋势,五家渠略有下降;昌吉和五家渠SO_(2)VCD依然增加,乌鲁木齐显著下降;季节变化为冬秋季高于春夏季。污染浓度在空间上出现层次结构,具有多个高值区,由市区向外围逐渐降低,并在城市圈下风向出现污染聚集。(2)NO_(2)、SO_(2)VCD的污染重心各季节都处于乌鲁木齐东南部的商业区,低值区处于昌吉和五家渠;从转移距离来看,NO_(2)和SO_(2)不同污染等级区中基本上都是在春季-夏季间转移距离最长,扩散强度最大,说明在春季-夏季污染扩散最强。不同季节NO_(2)高污染扩散强,污染范围广,而SO_(2)扩散较弱,污染范围小。后向轨迹表明冬春季气流散乱,不利于大气污染的扩散,夏秋季气流轨迹长、速度快,对污染物搬运稀释作用强。(3)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在人文方面第二产业和机动车保有量对污染的贡献较大,其对NO_(2)、SO_(2)VCD的贡献解释度分别为32.1%和38.6%,38.1%和35.1%。气温和风速是影响污染物聚集、扩散的主要因素,其对NO_(2)、SO_(2)VCD的贡献解释度分别40.9%和61.1%,40.2%和49.4%。三面环山的喇叭口地形,使得污染物由南到北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城市 NO_(2)垂直柱浓度 SO_(2)垂直柱浓度 地基多轴差分光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LPUFF的“乌-昌-石”区域燃煤污染物扩散模拟 被引量:6
3
作者 杨静 何静 +1 位作者 祝婕 蔺尾燕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63-1270,共8页
为了研究“乌-昌-石”区域燃煤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运用CALPUFF模型对区域消耗燃煤的工业企业源的不同污染因子的扩散进行模拟分析,得到SO2、NOx、PM2.5、PM10的时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SO2、NOx、PM2.5、PM10四种污染因子的扩散均有着明... 为了研究“乌-昌-石”区域燃煤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运用CALPUFF模型对区域消耗燃煤的工业企业源的不同污染因子的扩散进行模拟分析,得到SO2、NOx、PM2.5、PM10的时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SO2、NOx、PM2.5、PM10四种污染因子的扩散均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差异,采暖季(1月)污染物的扩散面积较大,且浓度较高,非采暖季(6月)污染物的扩散面积较小;从地区分布情况来看,浓度较高的区域分布在昌吉洲的阜康市和乌鲁木齐市的米东区、新市区等地,石河子、五家渠和沙湾县的浓度相对较低。污染物对区域浓度的贡献不仅与污染物排放量相关,气象条件和地形条件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PUFF模型 “乌--石”区域 燃煤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