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之法理学创新——以“权利本位说”的完善为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何勤华 张陶然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122,共13页
权利本位说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法学界确立通说地位。时至今日,权利本位说确立时的社会土壤和理论基础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当下是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关键时期,应当对权利本位说进行再检视,并推进其发展、完善。在理论构建... 权利本位说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法学界确立通说地位。时至今日,权利本位说确立时的社会土壤和理论基础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当下是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关键时期,应当对权利本位说进行再检视,并推进其发展、完善。在理论构建过程中,应当继续以权利为中心,保护权利,客观看待权利和义务不均衡的情况;在充分考虑我国司法实践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前提下,对权利体系进一步细化,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权利保护模式;应当将权利本位说与中国传统法律价值理念相互整合、相互协调,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此外,在借鉴西方权利学说的过程中亦不能盲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本位 法理学 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利本位抑或义务本位——环境保护立法理念之重构 被引量:9
2
作者 顾爱平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3-67,共5页
在应对全球环境危机的立法层面,我国学者多主张将"环境权"法律化,支持以普遍赋予权利的方式抵制对环境的不利行为,这种权利本位的立法模式在"环境权"本身的虚假性及其与环境整体利益的不相容的背景下举步维艰。环... 在应对全球环境危机的立法层面,我国学者多主张将"环境权"法律化,支持以普遍赋予权利的方式抵制对环境的不利行为,这种权利本位的立法模式在"环境权"本身的虚假性及其与环境整体利益的不相容的背景下举步维艰。环境问题正是由于我们向大自然倾泻、挥霍了过多的权利,因此,面对环境危机我们更需要的是自我抑制和奉献,而不是索取,这表现在立法上就是突出环境义务而不是环境权,建立义务本位的环境立法模式可以更好地应对环境危机,对质疑者可能存在的担忧和疑虑也能予以充分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本位 义务本位 环境立法 立法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新中国70年民法文化的转型发展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宏弢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1-117,共7页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的民事权利以及民法文化的发展历经了从被忽视到重视的过程,这体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在立法上照搬苏联法,苏联法"义务本位"的思想深深影响了我国的立法理念和立法模式。改革开放后,我国对苏联法进行了...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的民事权利以及民法文化的发展历经了从被忽视到重视的过程,这体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在立法上照搬苏联法,苏联法"义务本位"的思想深深影响了我国的立法理念和立法模式。改革开放后,我国对苏联法进行了理性反思,"义务本位"理念在公、私法之争中受到冲击,而对权利文化、私法文化的接受,则是我国在构建民法文化中向着"权利本位"的法文化价值的回归。民法文化的转型发展使得"人"作为权利主体的地位得以凸显。而制定民法典是制度法文化的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本位 权利本位 民事权利 民法文化 法文化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员义务本位论:党员义务与权利关系的文本解读 被引量:11
4
作者 郭兴利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8,共4页
党章文本中关于党员及预备党员的义务与权利、开除党员、自行脱党、党员退党、入党介绍人职责的规定等体现着党员义务本位的价值理念,即党员义务一律一样,党员义务是目的、党员权利是手段,可以作出党员应当履行义务的推定,但党员义务本... 党章文本中关于党员及预备党员的义务与权利、开除党员、自行脱党、党员退党、入党介绍人职责的规定等体现着党员义务本位的价值理念,即党员义务一律一样,党员义务是目的、党员权利是手段,可以作出党员应当履行义务的推定,但党员义务本位并不是党员唯义务论等。党员义务本位与公民权利本位之间是相互统一的,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章 公民权利本位 党员义务本位 关系 先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义务本位和权利本位的尊严观 被引量:4
5
作者 韩德强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5-162,共8页
从法理学的角度区分义务本位和权利本位尊严观的不同价值取向,厘清维护人的尊严与尊重人的主体自决权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有效维护人的尊严的前提。当从法律上确定保有人的尊严是每个人必须履行之义务时,应避免由于禁止行为人自损尊严之行... 从法理学的角度区分义务本位和权利本位尊严观的不同价值取向,厘清维护人的尊严与尊重人的主体自决权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有效维护人的尊严的前提。当从法律上确定保有人的尊严是每个人必须履行之义务时,应避免由于禁止行为人自损尊严之行为,而对其主体自决权构成的不当限制或侵害;当从法律上确定保有人的尊严是每个人自治意志之权利时,应明确义务主体的法律责任,以保障该权利受到侵害后能够得到救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自决权 义务本位 权利本住 尊严观 法律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利本位、国家义务与《旅游法(草案)》 被引量:2
6
作者 侯作前 《旅游学刊》 CSSCI 2012年第11期3-5,共3页
日前,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草案)》(以下简称《旅游法(草案)》),中国人大网公布了草案全文,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为此,本刊专门开辟了“关于《旅游法(草案)》的专题研讨... 日前,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草案)》(以下简称《旅游法(草案)》),中国人大网公布了草案全文,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为此,本刊专门开辟了“关于《旅游法(草案)》的专题研讨”,邀请旅游界和法学界的专家学者从各自专业的角度对《旅游法(草案)》的成就、意义及需要改进的方面进行研讨,以为《旅游法(草案)》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题研讨 旅游法 草案 权利本位 国家义务 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专家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义务本位行政文化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春明 李新 张文刚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4-141,共8页
当代中国行政文化的发展,应该以行政机关的义务为本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社会契约理论在行政文化中的合理推演和具体体现;也是公共选择理论的现实启示。在当代中国,行政机关承担的义务包括目的性义务、经济义务、政治义... 当代中国行政文化的发展,应该以行政机关的义务为本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社会契约理论在行政文化中的合理推演和具体体现;也是公共选择理论的现实启示。在当代中国,行政机关承担的义务包括目的性义务、经济义务、政治义务、文化义务四个方面。义务本位行政文化倡导的价值理念包括: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对效率与公平实行各有侧重的价值选择;在对权力的认知方面,强调尊权与限权的有机统一;在义务履行方式方面,强调他律向自律的自觉靠拢;在处理政府与公民关系方面,强调平等与协作统一的服务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本位 行政文化 权利 权力 社会契约论 公共选择 公共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利本位”理念下的教师专业自主权特征解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姚伟 焦岩岩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6-169,共4页
权利不仅是一个价值范畴,还是一个关系范畴,教师专业自主权的享有和行使状况受权利、义务、权力三者关系的影响。"权利本位"理念下的教师专业自主权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合性、权利与权利的平等性和权利对权力的优先性。随着&qu... 权利不仅是一个价值范畴,还是一个关系范畴,教师专业自主权的享有和行使状况受权利、义务、权力三者关系的影响。"权利本位"理念下的教师专业自主权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合性、权利与权利的平等性和权利对权力的优先性。随着"权利本位"理念在我国的兴起和提倡,教师专业自主权会从应有权利和法律权利走向实有权利,落实到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成为教师实实在在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本位 教师专业自主权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义务本位 被引量:13
9
作者 公丕祥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31-37,共7页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以权利观念为本体的商品经济型的法权体系不同,是以义务本位为特点的自然经济型的法律文化体系。它把权利与义务的分配作为巩固君主专制制度和强化宗法等级结构的重要手段。这里,个人的权利来之于主体的特定的社会地...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以权利观念为本体的商品经济型的法权体系不同,是以义务本位为特点的自然经济型的法律文化体系。它把权利与义务的分配作为巩固君主专制制度和强化宗法等级结构的重要手段。这里,个人的权利来之于主体的特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身份,来之于对某种职责和义务的充分履行,来之于主体对伦理纲常名教的认同。因此,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义务是首要的、神圣的、绝对的;权利则随着某种社会境遇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它缺乏应有的独立性。作者从礼、道德和土地财产关系三方面揭示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这一内在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义务本位 商品经济 权利本位 权利观念 自然经济 法权体系 财产关系 所有权 土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权利本位” 被引量:10
10
作者 钱大军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4-100,共7页
权利本位理论自从问世以来即获得广泛的认可,但也备受质疑。权利本位理论中的权利主要是作为"类"存在的普通的民众个体的权利。因此,权利本位理论是为个体权利保障而构建的理论。权利本位理论不仅包含普通民众或者公民的权利... 权利本位理论自从问世以来即获得广泛的认可,但也备受质疑。权利本位理论中的权利主要是作为"类"存在的普通的民众个体的权利。因此,权利本位理论是为个体权利保障而构建的理论。权利本位理论不仅包含普通民众或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包含权利与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问题。造成权利话语恶果的主要原因不在于权利本位理论,而在于没有适格的人或者说是没有恰当权利文化的人。权利本位理论与实践并非脱节,而且与刚性维权没有必然性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本位 权利 权利话语 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利本位论的哲学奠基 被引量:9
11
作者 凌斌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11,共9页
霍布斯是权利本位论的哲学奠基人。自然权利是其权利本位论的逻辑起点,是一种绝对的自由平等关系。从自然权利的自然平等和自然自由出发,霍布斯论述了权利本位论的三个基本主张:权利先于义务,权利先于权力,权利先于欲望(以及意志和功利... 霍布斯是权利本位论的哲学奠基人。自然权利是其权利本位论的逻辑起点,是一种绝对的自由平等关系。从自然权利的自然平等和自然自由出发,霍布斯论述了权利本位论的三个基本主张:权利先于义务,权利先于权力,权利先于欲望(以及意志和功利)。首先,自然的和社会的义务(法律)都是有条件的,最初都源自于自然权利;自然权利是无条件的,是一切法律和义务的基础。其次,权利始终是目的,是第一位的,权力则是手段,是第二位的。国家主权和公民权利都起源于并服务于自然权利。最后,自然权利是人的本质属性,是欲望、意志、功利的前提,是一切政治性、道德性和社会性问题的开端。霍布斯的权利学说是彻底的权利本位主义,并因此为现代社会、政治和法律提供了的法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本位 自然权利 权利义务 权利与权力 权利与欲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权利本位重构我国的征地公告制度 被引量:3
12
作者 习剑平 刘根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0-95,共6页
在我国,公众主要是通过征地公告而获悉相关征地信息的,但目前农村征地中的公告制度还不完善,如征地中一些关键阶段的"预公告"制度尚未建立,公告内容与公告方式有待改进等;过分强调国家权威和国家利益,不利于保护被征收人的合... 在我国,公众主要是通过征地公告而获悉相关征地信息的,但目前农村征地中的公告制度还不完善,如征地中一些关键阶段的"预公告"制度尚未建立,公告内容与公告方式有待改进等;过分强调国家权威和国家利益,不利于保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故我国应以权利本位重构征地公告制度,完善公告程序,充实公告内容,增加公告方式,明确公告的效力,健全对公告的救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征地 公告制度 知情权 权利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法的权利本位论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一粟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9-135,共7页
法律本位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表明法律的终极价值关怀,而法学基本范畴的确定则是法律本位的前提。在采纳“权利—义务”与“权利—权力”二元范畴的基础上,通过考察法律本位的源流以及目前学界关于环境法本位研究现状,表明我国应以社会... 法律本位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表明法律的终极价值关怀,而法学基本范畴的确定则是法律本位的前提。在采纳“权利—义务”与“权利—权力”二元范畴的基础上,通过考察法律本位的源流以及目前学界关于环境法本位研究现状,表明我国应以社会利益优位下的权利本位构建环境法的体系,并区分环境公法和环境私法中权利本位的不同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本位 权利本位 社会优位 环境公法 环境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利本位下的民法典形式结构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李建华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6-124,共9页
我国民法典奉行权利本位,既要符合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又要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权利本位下的民法典要体现民法典伦理基础的实质性范畴,民法典的权利本位影响着民法典体系化的结构性范畴。民法典的形式结构是民法发展的必然结... 我国民法典奉行权利本位,既要符合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又要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权利本位下的民法典要体现民法典伦理基础的实质性范畴,民法典的权利本位影响着民法典体系化的结构性范畴。民法典的形式结构是民法发展的必然结果,其逻辑主线、编纂体例和构建方法的选取始终与民事权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可能偏离权利本位的要求。民法典是体系化的法律规范,需要围绕固定的逻辑主线,采用一定的编纂体例和构建方法,从而形成民法典的形式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本位 民法典 形式结构 编纂体例 体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今民法当以私主体权利为本位 被引量:2
15
作者 章礼强 王成兵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6-42,共7页
民法本位是民法的中心任务和价值标准。近、现代民法本位未变,即都是私主体权利本位,只是现代民法带些社会化倾向。中国现今民法当以私主体权利为本位。申明民法私主体权利本位,并非不顾及有些情况下的社会化倾向,只不过这些“顾及”是... 民法本位是民法的中心任务和价值标准。近、现代民法本位未变,即都是私主体权利本位,只是现代民法带些社会化倾向。中国现今民法当以私主体权利为本位。申明民法私主体权利本位,并非不顾及有些情况下的社会化倾向,只不过这些“顾及”是为次的,不为本位的,这是民法的私法性视角所决定的。唯有如此,民法作为私法的主干才可与社会法、公法之社会、国家本位性视角相制约、相抗衡,达成整个法律体系的和谐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本位 价值标准 私主体权利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环境权”的司法实践看环境法的义务本位——以“菲律宾儿童案”为例 被引量:16
16
作者 刘卫先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65,128,共7页
在被国内外环境法学者作为"环境权"之司法实践而广为引用的"菲律宾儿童案"中,作为原告起诉理由以及法院判决根据的"环境权"与法院最终的判决结果没有必然的联系。该案所流露的真实成分就是人们为了保护... 在被国内外环境法学者作为"环境权"之司法实践而广为引用的"菲律宾儿童案"中,作为原告起诉理由以及法院判决根据的"环境权"与法院最终的判决结果没有必然的联系。该案所流露的真实成分就是人们为了保护自然环境这一公共利益而承担的各种义务,这也是环境法义务本位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儿童案 环境权 义务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权力本位迈向权利本位——大学治理现代化的逻辑转换 被引量:8
17
作者 马永霞 葛于壮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0-185,共6页
大学治理效能决定了大学治理向现代化递进的成色,其有效性需要在权力—权利的双边互动关系中呈现。中国大学治理呈现由权力本位向权利本位转变的趋势,且治理成效显著。在权力逻辑中,由于大学权力精英治理事实与民主参与价值之间的疏离,... 大学治理效能决定了大学治理向现代化递进的成色,其有效性需要在权力—权利的双边互动关系中呈现。中国大学治理呈现由权力本位向权利本位转变的趋势,且治理成效显著。在权力逻辑中,由于大学权力精英治理事实与民主参与价值之间的疏离,需要廓清各行动者权力的边界。在权利逻辑中,大学治理要切实保障利益相关者权利,将这一旨趣确立为界定与规范大学治理的核心机制。基于此种认识,大学治理必须坚持满足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以利益相关者权利确立大学治理的根基、以法治凝聚大学治理的共识、以集体行动创造大学治理动力、以质量文化提供大学治理支撑,由此确立大学治理现代化的基点,提升大学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治理 高质量发展 逻辑转换 权利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优位下的权利本位 被引量:5
18
作者 康敬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3-88,共6页
阶级性不是法的唯一属性,以权利为核心重构现代法理念,将成为现代法理念的核心内容。从法治国家的理念、权利和义务(权力)的关系、市场经济的需求来看,必须坚持权利本位。权利本位内涵着个人优位下的权利本位和社会优位下的权利本位。... 阶级性不是法的唯一属性,以权利为核心重构现代法理念,将成为现代法理念的核心内容。从法治国家的理念、权利和义务(权力)的关系、市场经济的需求来看,必须坚持权利本位。权利本位内涵着个人优位下的权利本位和社会优位下的权利本位。有些学者认为,西方社会已经由权利本位过渡到社会本位,这是一种误解,其实,西方社会正在由个人优位下的权利本位理念过渡到社会优位下的权利本位理念。社会优位理念和和谐社会的理念完全契合,当个人的权利和社会的权利发生冲突时,社会权利应优先于个人权利。建设和谐法治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优位 权利本位 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利本位:依法治国的观念基础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坚 《探索》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5-138,共4页
权利本位就是以权利作为法律的出发点、重心,其基本含义是指义务应当来源于权利、服务于权利并从属于权利。主张权利本位具有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在我国,权利本位为依法治国方略的观念基础,对于依法治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确立这... 权利本位就是以权利作为法律的出发点、重心,其基本含义是指义务应当来源于权利、服务于权利并从属于权利。主张权利本位具有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在我国,权利本位为依法治国方略的观念基础,对于依法治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确立这一观念,必须澄清各种模糊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本位 权利 义务 依法治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学生权利本位为视角谈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杨 吴留戈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85-186,共2页
由于传统的误区使学校权力与学生权利界限不明,学校、学生权利义务不分,高校学生法律意识未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应将学生权利本位观点纳入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法治意识及权利义务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 学生权利本位 法律意识 权利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