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理管理临床实习中护理部-病房带教模式的实施 被引量:11
1
作者 何咏梅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3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部-病房带教模式在护理管理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7名2004级护理大专生随机分为实验组(24名)和对照组(23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临床带教方法,即护生跟班病房护士长2周;实验组采用护理部-病房带教模式,即护理... 目的探讨护理部-病房带教模式在护理管理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7名2004级护理大专生随机分为实验组(24名)和对照组(23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临床带教方法,即护生跟班病房护士长2周;实验组采用护理部-病房带教模式,即护理部、病房各实习1周。结果实习结束后,观察组护生对护士长一日五查内容、护理工作制度与方法、周工作重点的掌握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出科理论考试成绩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护理部-病房带教模式有利于护生对护理管理知识的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护理 护理管理 临床实习 带教方法 护理部-病房带教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干扰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临床型乳房炎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马定坤 伍杰 +1 位作者 刘娟 程跃红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06-209,共4页
本试验选取32只3-4 kg健康泌乳家兔,通过人工造模的方法诱发其乳腺发炎,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临床型乳腺炎模型。然后随机分为A(γ-干扰素)、B(乳酸环丙沙星)、C(γ-干扰素和乳酸环丙沙星)、D(生理盐水)4个治疗组,每组8只,于造模后6、1... 本试验选取32只3-4 kg健康泌乳家兔,通过人工造模的方法诱发其乳腺发炎,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临床型乳腺炎模型。然后随机分为A(γ-干扰素)、B(乳酸环丙沙星)、C(γ-干扰素和乳酸环丙沙星)、D(生理盐水)4个治疗组,每组8只,于造模后6、18 h各投药一次。各组分别在造模前1 h和造模后4、12、24、36、487、2 h采集血液0.5 mL、血清1 mL,进行白细胞总数、血清钙离子含量和炎性细胞因子测定(ELISA),研究其治疗效果。结果显示: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组间对比,A、B组在造模后12-48 h内极显著高于C组(P〈0.01),72 h时显著高于C组(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D组在造模后12-72 h内均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②血清钙离子含量组间对比,A、B组在造模后12-48 h内极显著低于C组(P〈0.01),72 h时显著低于C组(P〈0.05),但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D组在造模后12-72 h内均极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1)。③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组间对比,A、B组在与C组造模后12-24 h内差异显著(P〈0.05),36-48 h内差异极显著(P〈0.01),72 h后差异显著(P〈0.05),A、B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D组在造模后12-72 h内均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结果表明,γ-干扰素配合乳酸环丙沙星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临床型乳房炎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临床型乳房炎 动物模型 重组γ-干扰素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况-背景-评估-沟通交班模式对骨科护士工作体验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静 董慧莉 王锴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23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现况-背景-评估-沟通(situation-background-assessment-recommendation,SBAR)交班模式在骨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科室护士工作体验的影响。方法 2017年2月起实施SBAR交班模式,对应用前后护士工作体验情况进行评分和... 目的探讨现况-背景-评估-沟通(situation-background-assessment-recommendation,SBAR)交班模式在骨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科室护士工作体验的影响。方法 2017年2月起实施SBAR交班模式,对应用前后护士工作体验情况进行评分和比较。结果实施后,护理交接遗漏率及交班时长的各项评分均有降低,护理质量显著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士在职业价值感、安全文化感、团队合作感三方面的评分均有增高,护士工作体验显著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骨科护理实践中,应用SBAR交班模式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护士工作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临床护理 现况-背景-评估-沟通交班模式 工作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临床心理学培养模式的演进及展望 被引量:6
4
作者 杨文登 叶浩生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41-751,共11页
受到社会、组织及自身发展因素的影响,美国临床心理学在不同时期存在着不同的培养模式。文章选取"科学家-实践者"模式、"实践者-学者"模式、"临床心理科学家"模式、"当下的临床科学家"模式及&q... 受到社会、组织及自身发展因素的影响,美国临床心理学在不同时期存在着不同的培养模式。文章选取"科学家-实践者"模式、"实践者-学者"模式、"临床心理科学家"模式、"当下的临床科学家"模式及"循证实践者"模式等五种最具代表性的经典模式,介绍了1949年以来美国临床心理学培养模式的特点及发展规律。认为"循证实践者"模式修正了前面四种培养模式的个体主义倾向,将单个的"科学家-实践者",分化成"科学家"与"实践者"两个集团,强调实践者遵循科学家提供的最佳证据,考虑病人的特征、文化与价值观,在管理者协调下开展实践。这种模式代表着当代临床心理学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家-实践者”模式 “实践者-学者”模式 “临床心理科学家”模式 “当下的临床科学家”模式 “循证实践者”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护理学“教-学-训-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效果 被引量:11
5
作者 尼春萍 刘喜文 +5 位作者 画妍 徐莎莎 胡雪慧 冯婷 邵佩 史瑞洁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5年第11期3915-3917,共3页
[目的]探讨《基础护理学》"教-学-训-用"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效果,培养和提升护生以创新为主的综合能力。[方法]构建《基础护理学》"教-学-训-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在课程教学中实践,对护生和临床带教老师进行实践效... [目的]探讨《基础护理学》"教-学-训-用"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效果,培养和提升护生以创新为主的综合能力。[方法]构建《基础护理学》"教-学-训-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在课程教学中实践,对护生和临床带教老师进行实践效果问卷调查。[结果]100.0%的护生赞成新的教学模式,92.5%对课程新教学整体安排满意,97.5%肯定了临床见学的收获;95.5%的带教老师及护士长对护生的临床见学效果满意,91.0%的教师认为"浸入式"临床见学对护生基础护理学学习促进作用明显;73.0%的教师和56.1%的护生对临床见学提出了改进建议。[结论]《基础护理学》"教-学-训-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可行、有效,能够更好地体现护生学习主体地位,有利于理论知识向临床实践能力的转化,但在课间见学的频次、时间以及带教学生人数等安排方面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护理学 教学模式 “教---用”一体化教学 临床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应激与炎症的生理机制与临床症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强 《养殖技术顾问》 2012年第7期153-153,共1页
1应激该病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因子强烈刺激或长期作用,处于"紧急状态"时,立即出现的以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为主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并由此引起机体各种功能和代谢改变,以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和... 1应激该病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因子强烈刺激或长期作用,处于"紧急状态"时,立即出现的以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为主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并由此引起机体各种功能和代谢改变,以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和维持内、外环境的相对稳定,也就是机体应对突然或紧急状况的非特异性防御适应反应。机体受突然刺激发生的应激称为急性应激,长期持续性的紧张状态引起慢性应激。如果应激的结果使机体适应了外界刺激,并维持了机体的生理平衡,称为生理应激或自然应激。而由于应激导致机体一系列机能代谢紊乱和结构损伤,甚至发生疾病,称为病理性应激。因应激引起的疾病,称为适应性疾病或适应综合征或应激病。应激反应的本质是种生理反应,目的在于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和保证在损伤或功能障碍后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应激 生理机制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临床症状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神经内分泌反应 炎症 发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许芳芳 王楠 +1 位作者 李刚强 刘德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0-37,共8页
糖尿病的成因非常复杂,迄今为止,人们仍没有找到根治糖尿病的有效方法。尽管市面上销售和治疗糖尿病的化药不断涌现,但这些化药在降糖的同时,不可避免带来许多毒副作用,同时也并不能延缓一些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人体自身分泌的胰高血... 糖尿病的成因非常复杂,迄今为止,人们仍没有找到根治糖尿病的有效方法。尽管市面上销售和治疗糖尿病的化药不断涌现,但这些化药在降糖的同时,不可避免带来许多毒副作用,同时也并不能延缓一些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人体自身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一种小分子的多肽,长度仅有30个氨基酸,它属于葡萄糖浓度依赖型的,既可以特异性有效降低血糖浓度,又不会产生任何不良反应,加上GLP-1多重功效的发挥,使其成为II型糖尿病治疗的一个研究热点。要将GLP-1应用于临床,亟待解决它在体内的半衰期非常短的难题。因此,综述国内外对GLP-1的研究探索与应用的最新进展情况,旨在为研究人员和医务工作者在GLP-1相关药物研发上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胰高血糖素样肽-1 降血糖 药物研发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临床系统生物学研究体系与实践 被引量:13
8
作者 梁琼麟 谢媛媛 +3 位作者 范雪梅 王义明 陈万生 罗国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共8页
中医药临床系统生物学是为适应中医药临床研究和转化医学的需要,以推动"系统-系统"模式的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为目标,在中医药整体观和系统论指导下,整合运用多种系统生物学技术,通过对病、证诊疗方法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方... 中医药临床系统生物学是为适应中医药临床研究和转化医学的需要,以推动"系统-系统"模式的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为目标,在中医药整体观和系统论指导下,整合运用多种系统生物学技术,通过对病、证诊疗方法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方法的创新研究来为临床服务,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的学科。针对现行研究中存在的"方、证、病割裂,基因、蛋白质、代谢物分离"等问题,我们提出构建以多层面生物标志物群为特征的临床系统生物学研究体系。整合的生物标志物群包括中医证候指标、临床生化及影像学指标、系统生物学标志物群多个层面,系统生物学指标包含基因、蛋白质、代谢物多个层次的标志物群。建立的整合生物标志物体系可应用于疾病早期预警、临床诊治、指导个性化用药、疾病预后以及药物评价。以近年来我们开展的糖尿病肾病中医药临床系统生物学研究为例,开展了包含中医证候指标和临床病理生化指标研究,还包括整体代谢指纹特征谱以及七大类百余种磷脂、15种脂肪酸、21种嘌呤嘧啶、8种硫醇氨基酸的定量指标和14种糖尿病肾病相关基因在内的系统生物学研究,初步得出整合生物标志物群(IBS),应用于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证的辅助诊断和糖肾方临床疗效评价,可为系统生物学应用于中医药临床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以临床疗效为导向的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是中医药发展的最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系统”研究模式 中医药临床系统生物学 整合生物标志物体系 糖尿病肾病 糖肾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门诊森田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军 徐巧玲 陈卫国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30-233,共4页
目的 :观察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门诊森田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bowelsyndrome ,IBS)的临床疗效。方法 :10 8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马来酸曲美布汀组 5 4例 :2 0 0mg马来酸曲美布汀 ,po ,tid ,配合门诊森田心理疗法 ,治疗前、后... 目的 :观察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门诊森田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bowelsyndrome ,IBS)的临床疗效。方法 :10 8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马来酸曲美布汀组 5 4例 :2 0 0mg马来酸曲美布汀 ,po ,tid ,配合门诊森田心理疗法 ,治疗前、后以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定疗效 ;对照组5 4例 :仅用 2 0 0mg马来酸曲美布汀 ,po ,tid ,2组疗程均为 4周。结果 :马来酸曲美布汀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87.0 4 %与 72 .2 2 % ,马来酸曲美布汀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马来酸曲美布汀组治疗后SAS、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 <0 .0 1)。马来酸曲美布汀组 6月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门诊森田疗法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曲美布汀 门诊森田疗法 肠易激综合征 临床研究 焦虑自评量表 抑郁自评量表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临床护理告知程序 被引量:10
10
作者 双卫兵 王宝珠 +1 位作者 程金莲 陈筠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7年第5期1199-1200,共2页
关键词 临床护理 告知程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护理工作者 护理工作质量 科学技术 健康意识 护理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Ne激光穴位照射对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对不同脑区内脑啡肽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建础 施道林 《激光杂志》 CAS 1986年第1期41-43,共3页
激光穴位照射具有无痛、无菌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疾病,取得较好效果。近年来一些研究证明,氦-氖(He-Ne)激光穴位照射人体或动物后,皆可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并且在激光穴位照射所产生的镇痛作用下又可进行手术。还有... 激光穴位照射具有无痛、无菌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疾病,取得较好效果。近年来一些研究证明,氦-氖(He-Ne)激光穴位照射人体或动物后,皆可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并且在激光穴位照射所产生的镇痛作用下又可进行手术。还有实验报道,激光穴位照射所产生的镇痛作用可被吗啡颉抗剂——丙烯吗啡所对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NE激光 穴位照射 镇痛作用 肽含量 脑区 大鼠 临床治疗 - 吗啡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对人体痛阈及耐痛阈影响的研究
12
作者 葛尊信 张国庆 +2 位作者 卢文莲 夏恒桂 马力 《四川激光》 1981年第A02期46-46,共1页
氦-氖激光穴位照射人体或动物后,的确具有镇痛作用,已为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证实。为了观察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对人体痛及耐痛阈的影响,作者对50例外、妇科择期手术选用激光麻醉的病人,在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前、后,
关键词 -氖激光 穴位照射 痛阈 动物实验 镇痛作用 临床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实验性“瘦肉精”中毒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13
作者 李前勇 王忠翊 +1 位作者 张德志 王庆华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9年第4期5-7,共3页
关键词 “瘦肉精” 病理学观察 临床 实验性 盐酸克伦特罗 动物蛋白质 中毒 β-肾上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氦-氖激光穴位照射镇痛、麻醉的研究——丙烯吗啡对激光镇痛作用的影响
14
作者 秦清玉 马力 《四川激光》 1981年第A02期47-47,共1页
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后产生镇痛作用,已为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所证实。作者为了探索激光镇痛的机理,而用吗啡拮抗剂——丙烯吗啡试图减弱或消除激光的镇痛效应。本实验共8人次。实验达到了预期的结果。
关键词 -氖激光 镇痛作用 穴位照射 吗啡 丙烯 麻醉 动物实验 临床实践 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策略及基于生理的药动学模型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丽 杨进波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1085-1091,共7页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DDI)会引起不良事件或导致疗效降低,是药物治疗常见的问题之一,因此创新药需对DDI进行研究。本文将对临床DDI研究的总体思路和研究类型进行综述性介绍。数学模型,尤其是基于生理的药动学模型(PBPK)在DDI研究中的作用...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DDI)会引起不良事件或导致疗效降低,是药物治疗常见的问题之一,因此创新药需对DDI进行研究。本文将对临床DDI研究的总体思路和研究类型进行综述性介绍。数学模型,尤其是基于生理的药动学模型(PBPK)在DDI研究中的作用日益广泛,其可以整合人体生理系统参数、药物理化性质和机理性药动学数据以提早预测人体内的药物药动学特征,PBPK模型逐渐成为辅助甚至替代部分DDI研究的重要研究方法。目前,PBPK已经在美国、欧盟的临床DDI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有相关指南出台指导应用,但我国相关指南尚未颁布。因此,从药物研发的实效性考虑,本文也将综述PBPK在临床DDI研究的策略选择、试验设计、试验豁免及临床用药方面的应用进展,并简要介绍其预测力评价标准以及研究报告内容,以期为PBPK在我国创新药DDI临床开发的科学应用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基于生理的药动学模型 临床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烟酰胺单核苷酸对生理机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韬 曹卉 +2 位作者 董丽 吉喆 曹建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82-391,共10页
我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超重或肥胖人群与老龄化人口数量都在逐年上升。在衰老和肥胖过程中,细胞内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水平会发生系统性下降。NAD^(+)是细胞能量代谢、调节细胞机能、影响... 我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超重或肥胖人群与老龄化人口数量都在逐年上升。在衰老和肥胖过程中,细胞内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水平会发生系统性下降。NAD^(+)是细胞能量代谢、调节细胞机能、影响衰老的关键靶点,因此,通过补充NAD+前体以改善生理机能、延缓衰老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热点。β-烟酰胺单核苷酸(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NMN)是动物体内NAD^(+)代谢的中间产物,也是目前最直接高效的NAD^(+)补充前体。但是NMN对生理机能存在多方面多器官的复杂影响,而且人体临床试验与动物实验结果并不一致,服用量也尚未确定。本文综述到目前为止NMN的动物实验和人体临床试验结果,旨在探究补充NMN对动物、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机制及其适宜剂量和不良反应,以期为未来NMN研究与应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烟酰胺单核苷酸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代谢 动物实验 人体临床试验 身体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药物研发创新体系展望 被引量:21
17
作者 罗国安 梁琼麟 +2 位作者 刘清飞 李雪 王义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年第1期3-10,共8页
本文通过分析创新药物研发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复方药物的定义:即指为了实现整体最佳的疗效目标,综合多种治疗原则和多种作用机理导向下所开发的由多个化合物或化合物群配伍组成的治疗药物。复方药物既包括中药复方药物,也包括西药复方... 本文通过分析创新药物研发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复方药物的定义:即指为了实现整体最佳的疗效目标,综合多种治疗原则和多种作用机理导向下所开发的由多个化合物或化合物群配伍组成的治疗药物。复方药物既包括中药复方药物,也包括西药复方药物(化学药复方药物),甚至还可能开发中西药结合的复方药物。复方药物研发创新体系的主要特点在于:强调治疗的对象是生病(或亚健康状态)的人(而不只是病);充分体现"医生参与、医药结合"的特色;研发途径应体现"临床-动物-临床"的特点;应具有独特的临床疗效综合评价体系;应具有体现其作用模式(机理)的药物综合筛选模式;应具有体现其化合物群的整体表征和局部特征的综合表达形式。当前创制中药复方药物的关键在于:亟待发展能体现其临床疗效的综合评价体系;亟待发展能体现其作用模式(机理)的复方药物综合筛选体系;亟须将中药复方药物综合表达形式规范化。作为中药复方药物的研究示范,作者领导的研究组采用所建立的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方法,成功的实现了从清开灵复方开发出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复方药物,从双龙方开发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复方药物。当前创制化学药复方新药的关键在于:亟须转变观念,确立化学药复方药物也是一种新的普适模式;亟须由临床医生从头开始参与新药研发,建立"临床-动物-临床"研发模式;加强中西药合用的复方药物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药物 中药复方药物 化学药复方药物 “临床-动物-临床”研发模式 “系统-系统” 相互作用 整合化学物质组学的整体系统生物学 临床疗效综合评价体系 复方药物综合筛选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大环内酯类抗蠕虫药物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
18
作者 刘鸿鹤 《饲料博览》 2018年第10期73-73,共1页
1药物概述大环内酯类抗寄生虫药对人和动物寄生虫病的控制具有革命性意义。大环内酯类药物是迄今为止研发的效果最好、毒性最低的抗寄生虫药物。这类药物都是链霉菌发酵产生的抗生素,其结构相似,都具有大环样结构。最初认为药物是通过干... 1药物概述大环内酯类抗寄生虫药对人和动物寄生虫病的控制具有革命性意义。大环内酯类药物是迄今为止研发的效果最好、毒性最低的抗寄生虫药物。这类药物都是链霉菌发酵产生的抗生素,其结构相似,都具有大环样结构。最初认为药物是通过干扰GABA(γ-氨基丁酸)介导神经传递而发挥作用,现在认为这类药物与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具有高亲和力,通过与之结合发挥作用。大环内酯类与谷氨酸受体结合可引发氯离子涌入,使寄生虫神经元超极化,阻碍了正常动作电位的启动或传导,最终导致靶寄生虫麻痹和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环内酯类药物 抗蠕虫药物 兽医临床 动物寄生虫病 抗寄生虫药物 应用 γ-氨基丁酸 神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健康标准需要新的卫生模式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建民 郑建俊 +1 位作者 张鹏 张捷 《医学与哲学》 2004年第11期60-61,78,共3页
Engel的医学模式是基于健康内容的定性指标 ,是针对病态层次的生物 -心理 -社会医疗模式 ,因此尚不能改变心身分裂的公共卫生现状。卫生模式应是基于超常态 -正常态 -亚健康态 -病态四种健康状态的定量指标 ,包括消费医学 -保健医学 -... Engel的医学模式是基于健康内容的定性指标 ,是针对病态层次的生物 -心理 -社会医疗模式 ,因此尚不能改变心身分裂的公共卫生现状。卫生模式应是基于超常态 -正常态 -亚健康态 -病态四种健康状态的定量指标 ,包括消费医学 -保健医学 -预防医学 -临床治疗四种卫生模式。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都需要这四种卫生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 健康标准 医学模式 医疗模式 临床治疗 改变 定性指标 消费 定量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生物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继红 庞歌 冯巧婷 《河南农业》 2010年第9X期33-34,共2页
动物生物化学是高职院校畜牧、兽医、饲料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连接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桥梁,其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好后续课程(动物药理学、药物制剂、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等课程)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动物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课程 动物药理学 教学方法探讨 饲料学 动物营养 药物制剂 学习过程 临床实践 Β-折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