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不同性能目标的RC结构抗震设计的效益分析
被引量:21
- 1
-
-
作者
王亚勇
岳茂光
李宏男
陈洪斌
-
机构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
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及近海工程国家重点试验室
-
出处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45,共9页
-
基金
建设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修订课题
-
文摘
针对不同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和性能目标(小震丙类、小震乙类、"中震不屈服"和"中震弹性"),对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抗震设计。以小震丙类建筑为基准,比较按小震乙类建筑、"中震不屈服"和"中震弹性"设计时,结构地震效应和抗震措施的差别所引起的构件截面尺寸与配筋(即工程量)的变化。分析表明:①按中震设计时结构的楼层位移约为按小震设计时的2 ̄3倍。②框架结构:6度、7度区按不同性能目标设计,工程增加量都在10%以内;8度区,工程量增加很多,尤其是按"中震弹性"设计,混凝土和钢筋增加量都超过40%。③框架-剪力墙结构:6度区,只有按乙类建筑设计时,用钢量增加很多,约为82.0%;7度区,按中震性能目标设计时,用钢量增加很多,尤其是按"中震弹性"设计时,剪力墙截面非常大,实用性和经济性均较差。④《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对不同设防水准下的不同结构所规定的抗震措施(包括构造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在低烈度区,单纯依靠提高设计地震作用进行设计,并不能达到提高结构抗震安全的目的;除非结构的重要性要求提高抗震设防类别,一般情况下,对结构的关键部位和关键构件采用性能设计,更为经济有效。
-
关键词
性能目标
“中震弹性”设计
“中震不屈服”设计
乙类建筑
丙类建筑
工程量
-
Keywords
performance objective
elastic design under moderate earthquake
non-yielding design under moderate earthquake
structure of class B
structure of class C
quantity
-
分类号
TU375.4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TU317.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