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个结合”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文化叙事建构研究
1
作者 丁桂馨 黎美婷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77,共7页
“两个结合”的文化叙事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将进一步铸牢新时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两个结合”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文化叙事建构应遵循课程“史”的特点,同时应有机融合教材内容严谨性与文化叙事知... “两个结合”的文化叙事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将进一步铸牢新时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两个结合”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文化叙事建构应遵循课程“史”的特点,同时应有机融合教材内容严谨性与文化叙事知识广博性特征,紧扣“四个选择”设计总结回顾式专题。教学实践中必须注重启发式教育,通过两面提示法、文化哲学阐释和经典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对“两个结合”内涵由熟知到真知。同时,还需构建“两个结合”文化叙事教师素养提升机制、教育实践融入机制和教学方法创新激励机制等教育实效提升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文化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基本路径探讨 被引量:9
2
作者 贾友军 李咏宾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9-51,共3页
本文认为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的着力点是成功实现课程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而实现这一转化的基本思路是:教学观念现代化,教学内容专题化,师资队伍专家化,教学体制科学化。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教材体系 教学体系 转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梦”与“中国式现代化”视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思路探析
3
作者 王琳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07-312,共6页
在“中国梦”与“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观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内容,应向学生梳理近代以来“中国梦”的形成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要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着厚重的历史底色与普遍的现实内涵,体现了世界现代化... 在“中国梦”与“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观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内容,应向学生梳理近代以来“中国梦”的形成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要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着厚重的历史底色与普遍的现实内涵,体现了世界现代化的普遍规律与中国现代化特殊规律的统一,既彰显了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又涵盖了造福人类的“世界梦”.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有通过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由此鼓励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中国现代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基本线索及主线式专题设置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高茂兵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9-72,共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一门以历史叙事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梳理、了解和牢牢把握了课程的线索,才能将中国近现代史主流、本质和课程教学目的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还需坚持课程的历史性、凸显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一门以历史叙事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梳理、了解和牢牢把握了课程的线索,才能将中国近现代史主流、本质和课程教学目的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还需坚持课程的历史性、凸显课程的思想性和把握课程的连贯性,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主线式专题教学,才能更有效地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教学 线索 “四个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思考——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晔晔 《继续教育研究》 2019年第6期103-108,共6页
在当前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下,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巨大挑战,同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也存在需要克服的问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 在当前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下,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巨大挑战,同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也存在需要克服的问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师能力、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思考,解决如何进一步提升课堂实效性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 针对性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燕 翟宇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年第6期56-58,共3页
教学实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命力所在,也是衡量其价值实现的关键。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同时又是关乎其实效性的主要指标,因此,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教学实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命力所在,也是衡量其价值实现的关键。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同时又是关乎其实效性的主要指标,因此,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在于把握好教学过程四要素及其互动关系,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凸显教学内容的现实感、时代感,探索多样化教学方法,实现这几者之间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育人功能 教学实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专题式教学的基本思路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贾友军 李咏宾 《中国农业教育》 2012年第2期89-93,共5页
专题式教学是体现现代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应当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有效加以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施专题式教学首先必须对专题式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与特点有准确认知,并遵循一定原则优化教学专题设置,同时还要... 专题式教学是体现现代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应当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有效加以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施专题式教学首先必须对专题式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与特点有准确认知,并遵循一定原则优化教学专题设置,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教学专题与教材、专题教学形式与其他教学形式、专题教学与教师素质等方面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专题式教学 原则 体系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基于党的二十大主题的视角 被引量:3
8
作者 金文斌 侯汪礼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1-6,共6页
在党的二十大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被写入大会主题,意义深远,影响深刻。梳理伟大建党精神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文本中的表述,了解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现状,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探寻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近... 在党的二十大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被写入大会主题,意义深远,影响深刻。梳理伟大建党精神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文本中的表述,了解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现状,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探寻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融合切入点和教学实施路径,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有利于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 伟大建党精神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思政课教学中何以实现中国梦之“三进”——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 被引量:13
9
作者 徐奉臻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5年第3期52-55,共4页
中国梦既是习近平系列讲话的主线,又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现代化思想之渊薮。在思政课教学中实现中国梦之"三进",包括"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个一以贯之的环节。就"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梦既是习近平系列讲话的主线,又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现代化思想之渊薮。在思政课教学中实现中国梦之"三进",包括"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个一以贯之的环节。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而言,中国梦"三进"的合理性在于:习近平阐释中国梦的出场方式具有浓重的历史情愫,中国梦折射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之进程,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固有内容的有机构成和必然外延,还与贯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两大历史任务之间存在承继与思接关系。澄清两个中国梦的关联与不同,明确"尊马"和"尊孔"定位及功能,思考当下实现中国梦的实践路径,是在思政课教学中探索中国梦之"三进"的应有之念。揭示在思政课教学中实现中国梦之"三进"的合理性和操作路径,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的题中之义和理解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的必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三进 习近平 新型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PBL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杜志章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4-46,共3页
PBL教学法是国际上广泛应用的医学教育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互动式和探究式教学法。由于PBL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因此也被应用于非医学课程的教学,部分教师甚至将PBL教学法应... PBL教学法是国际上广泛应用的医学教育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互动式和探究式教学法。由于PBL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因此也被应用于非医学课程的教学,部分教师甚至将PBL教学法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然而,关于PBL教学法是否适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及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如何应用PBL教学法等问题,目前尚缺少理论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尝试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作初步实验,从理论上对PBL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作理论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思想政治理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虚无主义批判视域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设计略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方巍巍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65-66,69,共3页
历史虚无主义以唯心主义为立论基础,以虚无具体历史事实来混淆是非曲直,以虚无历史规律侵蚀人们的历史观,以虚无历史的文化价值摧毁文化自信,以网络传播的新形态抢占虚拟舆论阵地。因此,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中国近... 历史虚无主义以唯心主义为立论基础,以虚无具体历史事实来混淆是非曲直,以虚无历史规律侵蚀人们的历史观,以虚无历史的文化价值摧毁文化自信,以网络传播的新形态抢占虚拟舆论阵地。因此,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应从立场与观点、价值与情感、技术与方法等维度来进行课程教学设计,以有效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挑战。具体而言,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把握历史,揭露历史虚无主义对具体历史事实的虚无和对重要人物的诋毁;遵循历史规律,树立大历史观,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对历史规律的虚无;以文化自信筑牢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精神堤坝;深度融合新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在虚拟空间的作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虚无主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融入绥远地区人民革命斗争史的探索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慧 马晓玲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3-75,共3页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应适当融入当地人民的革命斗争史,通过发挥民族地区的优势和特色来增强教学效果,以期达到对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绥远人民革命斗争 爱国主义教育 民族团结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林凤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1-106,共6页
延安精神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价值导向、主题主线以及教学实践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延安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在内容上要准确把握延安精神的本质与核心,重点关注中国人民在延安奋斗的主题及艰辛历程,中国共产党在... 延安精神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价值导向、主题主线以及教学实践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延安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在内容上要准确把握延安精神的本质与核心,重点关注中国人民在延安奋斗的主题及艰辛历程,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革命贡献及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原因,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在融合路径上,要精心研究教学内容,灵活利用红色资源,积极推进实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精神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教学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目标的解析与建构 被引量:7
14
作者 黄长义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5-67,共3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作为具有历史学科特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其课程目标既有和其他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共同的要求,同时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文章借鉴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根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作为具有历史学科特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其课程目标既有和其他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共同的要求,同时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文章借鉴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根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性质与特征,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目标进一步细化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三维立体目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程目标 三维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梦范式”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体系的新确立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新屋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16-20,共5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时效性和针对性,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针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学科属性特点,通过分析"纲要"课教材体系确立的基础(即"革命史范式"),进...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时效性和针对性,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针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学科属性特点,通过分析"纲要"课教材体系确立的基础(即"革命史范式"),进而反思"现代化范式"作为教学体系的贡献与局限,重新讨论以"中国梦范式"作为"纲要"课教学体系基础的可能性。据此可以发现由于"中国梦范式"有效包蕴了"革命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让"革命"和"现代"最终以"中国梦"为指向,因此能够为"纲要"课确立新的教学体系。建立在"中国梦范式"基础上的教学体系,把中国近现代史统一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范式 教材体系 教学体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教学模式 突出育人功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凤霞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0年第5期73-74,85,共3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的必修课之一,但在当前的教学中,却存在着学生缺乏学习热情,教师工作动力不足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创新教学模式,以专题化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人文化教学突出历史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的必修课之一,但在当前的教学中,却存在着学生缺乏学习热情,教师工作动力不足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创新教学模式,以专题化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人文化教学突出历史教育的思想性特点;以动态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专题化 人文化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亚玲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3-44,共2页
文章结合教学改革与实践,提出了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实效性的若干措施:正确认识课程教学目标、科学把握课程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坚持认真严格的教学态度等。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 实效性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全球地方化向度 被引量:3
18
作者 侯宣杰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57,共4页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启示我们,近现代史教学须重视全球地方化向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之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尤需以地方化的教学行为培育学生的全球化思维,从全球和地方的双重视角审视国史、国情,方能...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启示我们,近现代史教学须重视全球地方化向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之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尤需以地方化的教学行为培育学生的全球化思维,从全球和地方的双重视角审视国史、国情,方能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全球地方化 教学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刍议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勤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5-46,共2页
在高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多种途径,其中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进行渗透教育。这是因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充分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 在高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多种途径,其中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进行渗透教育。这是因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充分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爱国主义教育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作用——以胶东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邓云 张奕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5-47,共3页
胶东地区拥有丰厚的革命传统和历史文化底蕴,将胶东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有效地应用到高校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中,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直观感受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了解历史知识、把握历史规律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价... 胶东地区拥有丰厚的革命传统和历史文化底蕴,将胶东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有效地应用到高校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中,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直观感受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了解历史知识、把握历史规律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历史文化资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