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精品课程建设思路 被引量:4
1
作者 朱晓进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4年第6期13-15,共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是高校中文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开设水平直接关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在多年来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要提高课程开设的水平,不能就课程论课程,不能仅仅局限在本课程范围...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是高校中文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开设水平直接关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在多年来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要提高课程开设的水平,不能就课程论课程,不能仅仅局限在本课程范围内来看问题,而应该将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要注重在课程教学体系的建立中将其建设成精品课程。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 教学内容 教材 教学改革 教学手段 创新思维 实际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中的历史意识 被引量:7
2
作者 朱晓进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1-195,共5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是高校中文学科的一门重要课程。其开设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对学生能力培养、基本方法训练等方面的缺失甚或误导也将导致学生今后学术研究的非规范行为。同时,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整个...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是高校中文学科的一门重要课程。其开设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对学生能力培养、基本方法训练等方面的缺失甚或误导也将导致学生今后学术研究的非规范行为。同时,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目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问题业已引起现当代文学教学和研究界的关注和反思。涉及到教育、教学改革、学科的性质定位、教学专业性、文本阅读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有效而切实的解决,将会对整个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史 课程教学 教学问题 历史意识 现当代文学教学 学生能力培养 现当代文学研究 笔谈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如何适应大学教育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20
3
作者 杨洪承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6-199,共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是高校中文学科的一门重要课程。其开设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对学生能力培养、基本方法训练等方面的缺失甚或误导也将导致学生今后学术研究的非规范行为。同时,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整个...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是高校中文学科的一门重要课程。其开设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对学生能力培养、基本方法训练等方面的缺失甚或误导也将导致学生今后学术研究的非规范行为。同时,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目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问题业已引起现当代文学教学和研究界的关注和反思。涉及到教育、教学改革、学科的性质定位、教学专业性、文本阅读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有效而切实的解决,将会对整个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学史》 现当代文学史 大学教育改革 文学史教学 主干课程 教学教材 基础学科 研究成果 文学史 学术专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断代谈片 被引量:13
4
作者 丁帆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22,共4页
关键词 现当代文学史 断代 中国 学术讨论 文字 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史料发现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扬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7,共7页
如果将新世纪作为一个时间段来考察,回顾一下这些年重要的史料发现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进展,应该是一个比较有意义的研究论题。这不仅仅是对一个阶段的史料发掘工作进行小结,同时也能够从文学史研究角度,回眸一下史料搜集、整理工作... 如果将新世纪作为一个时间段来考察,回顾一下这些年重要的史料发现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进展,应该是一个比较有意义的研究论题。这不仅仅是对一个阶段的史料发掘工作进行小结,同时也能够从文学史研究角度,回眸一下史料搜集、整理工作的进展对文学史研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史料发掘 史料搜集 新世纪以来 时间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九四九:在“十七年文学”的转型节点上——《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与思想史的关联性》论纲 被引量:4
6
作者 丁帆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2,共9页
关键词 现当代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十七年文学 思想史 关联 节点 价值理念 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学史的现代性——兼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编写、教学与史料建设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洪承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9-163,共5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要重新强调史料建设的意义,应该在过去文学史编写、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在对某些问题反思的基础上,调整文学史学科史料建设的思路,重建现代文学史丰富性、复杂性的认知。文学史的现代性在文学与历史互动实践中体现,在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要重新强调史料建设的意义,应该在过去文学史编写、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在对某些问题反思的基础上,调整文学史学科史料建设的思路,重建现代文学史丰富性、复杂性的认知。文学史的现代性在文学与历史互动实践中体现,在史实、史料开放性的历史叙述、差异性辨析、文学生态、文学语境、文学话语的生成中,建立起现代文学史观。史料是过去的历史也是“现在”的,史料永远不会被挖掘穷尽。任何时代的文学史的重写、研究和教学,都不可能脱离和回避历史层面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当代文学史 史料建设 现代性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叙述的“十年情结” 被引量:4
8
作者 方维保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5年第5期33-38,共6页
在当代人所写现当代文学史,往往有着固定的叙述模式。在诸多的叙述模式中,就有一个“十年情结”。所谓的“十年情结”,也就是以十年为一段来总结文学史的发展;而且在叙史方式,或文学史分段叙述的方法上,已经成为一种一成不变的固... 在当代人所写现当代文学史,往往有着固定的叙述模式。在诸多的叙述模式中,就有一个“十年情结”。所谓的“十年情结”,也就是以十年为一段来总结文学史的发展;而且在叙史方式,或文学史分段叙述的方法上,已经成为一种一成不变的固定的程式和体制,每到一个十年节点的时候,文学批评界和文学史学界就会很自然地出现一系列“十年”书写活动;也就是这个十年情结大有成为文学史编纂的仪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叙述 现当代文学史 中国 叙述模式 文学批评 当代 史学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文学性: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写作的一个理论问题 被引量:5
9
作者 汤拥华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5年第6期56-64,共9页
时至今日,在文学史尤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界,“纯文学”、“文学本身”、“自律性”等一系列与“文学性”相关的提法已饱受质疑。首先,在“后形而上学”的理论语境中,文学性这类概念躲不过“反本质主义”思潮的冲击;其次,“... 时至今日,在文学史尤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界,“纯文学”、“文学本身”、“自律性”等一系列与“文学性”相关的提法已饱受质疑。首先,在“后形而上学”的理论语境中,文学性这类概念躲不过“反本质主义”思潮的冲击;其次,“新批评”的时代早已过去,文学与政治的对立不再理所当然,在深受批判理论影响的文学史家这里,文学的自律被视为与特定的权力体制互为表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写作 文学性” 中国 现当代 当代文学史研究 重构 后形而上学 反本质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性·互动性·双重主体性——“中国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初探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吴义勤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19-122,共4页
中国当代文学史课程在经历了近 5 0年的发展历程后 ,目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教材滞后、教学方式陈旧、脱离中国当代文学实践等问题正越来越严重地束缚着这门课程的健康发展。可以说 ,对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已是势在必行。而开放性... 中国当代文学史课程在经历了近 5 0年的发展历程后 ,目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教材滞后、教学方式陈旧、脱离中国当代文学实践等问题正越来越严重地束缚着这门课程的健康发展。可以说 ,对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已是势在必行。而开放性模式、互动性模式和双重主体性模式的教学改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史 课程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学与影像互读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初探 被引量:6
11
作者 罗宗宇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37,共3页
基于文学与影像互读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探索可归结为"一突出四坚持"。即确立文学与影像互读的教学观念,突出文学与影像互读教学的必要性;力求适时适量,坚持文学与影像互读教学的科学性;贯穿教学全过程,坚持文学与影像... 基于文学与影像互读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探索可归结为"一突出四坚持"。即确立文学与影像互读的教学观念,突出文学与影像互读教学的必要性;力求适时适量,坚持文学与影像互读教学的科学性;贯穿教学全过程,坚持文学与影像互读教学的连续性;实施研究性教学,坚持文学与影像互读教学的创新性;以文学原著为根本,坚持文学与影像互读教学的文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与影像互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 课程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模式新探 被引量:5
12
作者 陆汉军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6期66-68,共3页
当前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教育等领域,在高校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引入并使之成为一种主导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将会极大地丰富和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设施,充分调动教师的聪明才智和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带来生动良好的教... 当前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教育等领域,在高校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引入并使之成为一种主导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将会极大地丰富和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设施,充分调动教师的聪明才智和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带来生动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现当代文学 教学模式 中国现当代文学 课程教学模式 现当代文学教学 教学手段 课堂活动 学生参与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界和整合:中国现当代文学应有的文学史视野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万华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08年第6期1-6,共6页
"五四"后的中国文学衍生于中国大陆、台湾、港澳等多个社会体制、人文环境、语言格局、外来影响均有所相异的社会空间。而形态更为复杂的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关系则密不可分,姑且不论二次大战前的海外华人,其意识、身... "五四"后的中国文学衍生于中国大陆、台湾、港澳等多个社会体制、人文环境、语言格局、外来影响均有所相异的社会空间。而形态更为复杂的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关系则密不可分,姑且不论二次大战前的海外华人,其意识、身份都明确归属"华侨",其对民国政府的忠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文学史 文学史研究 香港文学 中国大陆 台湾小说 大陆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越界 社会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史中的课程问题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传敏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5-149,共5页
虽然"学科"一词本身就具有"课程"的含义,民国时期的大学新文学课程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源头,本学科自20世纪50年代正式成立后和课程又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是目前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史研究却忽略了课程这一... 虽然"学科"一词本身就具有"课程"的含义,民国时期的大学新文学课程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源头,本学科自20世纪50年代正式成立后和课程又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是目前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史研究却忽略了课程这一重要环节。现当代文学课程在目前又遭遇到边缘化、相对滞后于学术研究、人文性质不足等许多问题,因此亟待学界加以重视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 学科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之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康鑫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103-105,共3页
文学史对少数民族文学的忽视,使得某种"趋同"的文学史意识产生着潜在影响。"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提出的意义不仅在于认识到这种影响,还在于在这一文学史观的观照下,学界可以对如何定位多民族文学互动融合的重要性... 文学史对少数民族文学的忽视,使得某种"趋同"的文学史意识产生着潜在影响。"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提出的意义不仅在于认识到这种影响,还在于在这一文学史观的观照下,学界可以对如何定位多民族文学互动融合的重要性、怎样评价不同时期文学史书写中少数民族文学的书写方式、如何发现和重新审视被遮蔽的各异的文学经验,从而整合出一种更真实、更清晰的文学史视野等一系列问题作出有益的新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学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以文学为中心的文学史——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9
16
作者 贺仲明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0年第2期20-28,共9页
一直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写作都是现代性文化和政治思想占据主导,文学处于边缘位置.这有其历史合理性,但在今天,非常有必要建构以文学为中心的文学史.这与文学的发展要求有关,也是对当下文学生存情况的呼应.文学中心不是狭义的形式主... 一直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写作都是现代性文化和政治思想占据主导,文学处于边缘位置.这有其历史合理性,但在今天,非常有必要建构以文学为中心的文学史.这与文学的发展要求有关,也是对当下文学生存情况的呼应.文学中心不是狭义的形式主义,而是包含着比现代性文化和政治思想更丰富的思想内涵,以及更具开放性的审美内涵.建构以文学为中心的文学史,需要更开放的文学史观念,建构具有主体性的文学标准,还需要更强的审美意识和历史意识.文学中心不是封闭、排他,它可以与其他文学史共存,在相互补充完善中形成良好的文学史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中心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现代性 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现当代文学史课程的教学改革探析
17
作者 姚红静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48-149,共2页
高校现当代文学史课程面对新时代的压力,已经呈现出了边缘化现象,面对社会大变革、大转型的大背景,亟须对现当代文学史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以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现代文学史课程不仅要注重学生写作、审美和专业知识的培养,... 高校现当代文学史课程面对新时代的压力,已经呈现出了边缘化现象,面对社会大变革、大转型的大背景,亟须对现当代文学史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以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现代文学史课程不仅要注重学生写作、审美和专业知识的培养,还应注重其人格、创新精神及人文素养的培养。文章从四个方面对现当代文学史教学课程改革方式进行详细分析,以期对实践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当代文学史课程 教学改革 人文素养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整体优化的当下之思
18
作者 叶烨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6-138,共3页
中国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实现整体优化。教师只有树立符合当代文学"整体性"和"开放性"特征的教学观念,针对本校教学对象特点和教学目标要求,既注重整体把握历史,又注重诠释文学现象与作... 中国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实现整体优化。教师只有树立符合当代文学"整体性"和"开放性"特征的教学观念,针对本校教学对象特点和教学目标要求,既注重整体把握历史,又注重诠释文学现象与作家作品,并且建立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课程评价方式,才能最终实现课程教学的整体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史 课程 教学改革 整体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能与限度——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与编纂中的“还原”热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政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64,共6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与编纂的"还原"热,对一体化文学史认知模式起到解构作用。一方面,文学史的还原是可能的,其重要途径就是重建文学史的格局,通过对文学史时空观念的重造、文学史的重评以及对文学史中被遮蔽的价值的发掘,...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与编纂的"还原"热,对一体化文学史认知模式起到解构作用。一方面,文学史的还原是可能的,其重要途径就是重建文学史的格局,通过对文学史时空观念的重造、文学史的重评以及对文学史中被遮蔽的价值的发掘,我们就能够不断地接近文学史的现场。另一方面,文学史的还原又是有限度的,其编纂的主体性特征使得近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与编纂中的"还原"热存在着厚此薄彼、以偏概全的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还原 可能与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观反思与学科意识的建构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宁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7-160,共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要想建立合理的学科意识和文学史观,就必须时时反思自身对现实的遮蔽性,即思考的先验性与思维模式的二元对立性,前者包括意识形态的先验影响与理论先验对文学独特的遮蔽,后者衍生出一种文学观念惟我独尊的片面思维等。同... 中国现当代文学要想建立合理的学科意识和文学史观,就必须时时反思自身对现实的遮蔽性,即思考的先验性与思维模式的二元对立性,前者包括意识形态的先验影响与理论先验对文学独特的遮蔽,后者衍生出一种文学观念惟我独尊的片面思维等。同时,在学科意识建构的操作层面上,还需处理好文学史与思想史的关系、文学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的关系、先验性理论的适用范围以及其与文学不同属性之间的关系、意识形态立场、经典化的具体标准等问题,由此学科研究才能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文学史 学科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