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8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促进学生道德成长与人格完善——大学通识课“中国传统道德智慧”的教学探索 被引量:4
1
作者 肖群忠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47,共4页
大学通识课“中国传统道德智慧”的开设,是促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提高和道德成长的需要,是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切入口。基于这一目的编写了系统的讲义,在教法探索上坚持知识关怀与思想关怀的统一;准确性与生动性的统一;典型... 大学通识课“中国传统道德智慧”的开设,是促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提高和道德成长的需要,是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切入口。基于这一目的编写了系统的讲义,在教法探索上坚持知识关怀与思想关怀的统一;准确性与生动性的统一;典型个案与普遍理论的统一;系统讲授与即时互动相统一。几年来,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了学生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道德智慧” 课程教学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管理哲学视域下的企业德治体系建构
2
作者 吕力 陆文瑜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51,共12页
从企业内部契约不完备性出发,企业管理不能单纯依靠“契约至上”的方式,“德治”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以“管理教化、中国式管理辩证法、管理道德智慧”为支点,可以建构中国企业德治体系,其框架包括:以儒家性德为基础的管理教化、以... 从企业内部契约不完备性出发,企业管理不能单纯依靠“契约至上”的方式,“德治”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以“管理教化、中国式管理辩证法、管理道德智慧”为支点,可以建构中国企业德治体系,其框架包括:以儒家性德为基础的管理教化、以周易卦德为基础的中国式管理辩证法和以道家道德为基础的管理智慧。从中国企业德治体系实践与理论中产生的工作儒学、财富儒学、创造儒学、责任儒学以及将上述理念加以整合的企业儒学也为中国哲学自身的创新性发展提供方向性启示:工作儒学、财富儒学、创造儒学、责任儒学四者既保持了儒家思想的内在统一性,又锚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导向,为构建新工商文明提供了兼具文化根基与实践效能的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管理哲学 企业德治体系 性德、卦德、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及其现实意义--以丽江古城水系为例 被引量:37
3
作者 刘国栋 田昆 +1 位作者 袁兴中 孙晋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72-479,共8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是这些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天人合一就是人类与大自然的合一。云南丽江古城水系的设计、管理和保护就是这些传统生态智慧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的延续,为当今人们...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是这些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天人合一就是人类与大自然的合一。云南丽江古城水系的设计、管理和保护就是这些传统生态智慧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的延续,为当今人们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提供了极其宝贵而深刻的启示。古城的选址充分考虑了地形地貌、方位朝向和水系分布的特点,环山抱水的空间格局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智慧;古城的建筑、街巷与水系密切结合,形成了变化丰富的临水模式;依据古城地势和水系的特点,古城人们开创了独特并且延续至今的洗街文化;发达的水系造就了众多的桥梁,同时也产生了独特的桥市文化;以三眼井为代表的用水、护水民俗,蕴含着丰富的水管理智慧。面对当前旅游业迅猛发展所造成的水环境压力,古城管理部门借鉴传统的生态智慧,效仿古人的用水、护水方法,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控和保护措施,古城水系的水质、水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例如:城市的污水处理率已由2008年的45.20%上升到2012年的86.82%,古城下游的水质也由2010年的劣Ⅴ类上升为2014年的Ⅲ类。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生态智慧 天人合一 丽江古城 水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及其现代价值 被引量:24
4
作者 张秉福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0-125,共6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主要包括"天人合一"的和谐整体自然观,尊重生命、仁爱万物的生态伦理价值理念,取之有度、永续利用的生态资源保护思想等内容,它们贯穿和落实于社会制度安排和生产生活实践之中。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具...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主要包括"天人合一"的和谐整体自然观,尊重生命、仁爱万物的生态伦理价值理念,取之有度、永续利用的生态资源保护思想等内容,它们贯穿和落实于社会制度安排和生产生活实践之中。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具有超越时代、超越国度的合理因素和永恒价值,给现代人类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提供了极其宝贵而深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生态智慧 现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会 被引量:6
5
作者 贾新奇 金银润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3-58,共6页
中国传统道德可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经过甄别与改造,传统道德能够作为一种积极因素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这种融入,不是作为可有可无的成分,而是充当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道德的积极价值是通过特定的机... 中国传统道德可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经过甄别与改造,传统道德能够作为一种积极因素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这种融入,不是作为可有可无的成分,而是充当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道德的积极价值是通过特定的机理来实现的。这些结论可以从社会哲学的角度得到较为有力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道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道德、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其适宜方式 被引量:7
6
作者 刘丽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2-35,共4页
通过分析中国传统道德和中国传统道德教育 ,指出 :中国传统道德具有利他性的特点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具有情感性的特点 ,其独特的操作方式是情感意通。在此基础上 ,论证了情感意通至今仍然是进行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最适宜的方式。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育 传统道德 道德教育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新时代生态治理的生态道德及其蕴涵的中国智慧 被引量:7
7
作者 陶火生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6-62,共7页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正在进入新时代,既体现了中国生态治理的历史性成就,又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生态道德是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实践过程中形成了新的生态道德...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正在进入新时代,既体现了中国生态治理的历史性成就,又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生态道德是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实践过程中形成了新的生态道德,成为生态文明实践的道德维度。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体现了新时代中国人的自主性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实践 生态道德 中国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取向及其道德教育价值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鲁力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8-132,共5页
作为一种重要的伦理性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十分浓厚,几乎一切行为活动都要放在道德的天平上予以考量。注重道德修养是传统中国人的典型特征。中国古代许多道德信条还越出国界影响到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道德是具有历史继承性... 作为一种重要的伦理性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十分浓厚,几乎一切行为活动都要放在道德的天平上予以考量。注重道德修养是传统中国人的典型特征。中国古代许多道德信条还越出国界影响到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道德是具有历史继承性的。今天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文化传统,发扬传统美德,不断夯实我们的思想道德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伦理 道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优良传统道德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的现实价值 被引量:7
9
作者 狄奥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道德人格教育 传统道德 大学生 中国 爱国主义精神 道德品质 道德实践 社会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当代启示 被引量:8
10
作者 朱清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3-151,共9页
人是文化的创造物,无论他身处何境都难以摆脱化育己身的文化规制。携带异质文化的人在跨文化传播活动中容易以文化中心主义、民族优越论之姿态彼此"矮化"、"妖魔化"对方。欲从"非我族类,即为异端"思维定... 人是文化的创造物,无论他身处何境都难以摆脱化育己身的文化规制。携带异质文化的人在跨文化传播活动中容易以文化中心主义、民族优越论之姿态彼此"矮化"、"妖魔化"对方。欲从"非我族类,即为异端"思维定式中尽快解脱出来,现代人应该学会总结与汲取中国传统文化持中守庸、和而不同、随乡入俗等交际思想与智慧,将其运用到跨文化传播的实践中去,如此,人类生活的世界就会越来越具有包容性,越来越变得友善与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中国传统文化智慧 持中守庸 和而不同 随乡入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中国传统道德观的“合”与“分”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辉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9,共4页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起点,旨在实现人类自由解放的共产主义道德观,与中国传统道德观的人道主义、和谐共生、集体主义、公平正义等思想相契合,但又弥补了传统道德观之不足,实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理论科学性和道德理想层...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起点,旨在实现人类自由解放的共产主义道德观,与中国传统道德观的人道主义、和谐共生、集体主义、公平正义等思想相契合,但又弥补了传统道德观之不足,实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理论科学性和道德理想层次上的超越。研究两种道德观的"合"(契合)与"分"(超越),目的是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价值引领,辩证审视中国传统道德智慧,抵制全面否定传统道德观的历史虚无主义,在道德层面努力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道德 中国传统道德 契合 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学生的道德教育 被引量:3
12
作者 羊守森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52,共2页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德育中强化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承与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塑造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等均具有重...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德育中强化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承与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塑造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道德 道德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荀子对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贡献 被引量:7
13
作者 崔华前 《学习论坛》 2005年第5期72-76,共5页
荀子对于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强调后天习染的道德起源论,提出以德治为目标的道德教化论,塑造君子、圣人的德育目标论,确立了德育方法论和德育原则论。
关键词 荀子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识与分殊:1990年代以来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研究述评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继红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0-157,共8页
1990年代以来关于传统道德规范的研究基于两大问题而展开:其一,如何回应民族虚无主义、复古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等社会流行思潮?其二,如何在传统/现代、中国/西方的二维视角中重构现代社会伦理道德体系?在对上述两个问题的回应中,国内学... 1990年代以来关于传统道德规范的研究基于两大问题而展开:其一,如何回应民族虚无主义、复古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等社会流行思潮?其二,如何在传统/现代、中国/西方的二维视角中重构现代社会伦理道德体系?在对上述两个问题的回应中,国内学术界围绕传统道德的继承性、传统道德规范体系的内在结构、传统道德规范的现代转化路向、三纲五常的现代价值等重大问题展开了讨论。研究中达成了一些基本共识,同时亦存有种种分歧。在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之下深入阐析这些分歧的表象与内因,对于推动中国现代道德规范体系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0年代 中国传统道德规范 共识 分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道德关系的特点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恒天 《伦理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1期8-12,共5页
中国传统道德关系即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主体之间根据"礼"所结成的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关系,它是中国传统社会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这种特殊的社会关系主要有等级性、求和性、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分配的极性、虚拟性、变动性、... 中国传统道德关系即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主体之间根据"礼"所结成的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关系,它是中国传统社会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这种特殊的社会关系主要有等级性、求和性、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分配的极性、虚拟性、变动性、形而上性、不协调性、威权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 道德关系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特征举要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抗美 《江淮论坛》 CSSCI 2003年第6期75-78,61,共5页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理论界有不同的说法。本文试图在一个新的层面上,对学界已经取得的共识进行整合,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特征很多,但最能反映其本质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四个方面:①以德...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理论界有不同的说法。本文试图在一个新的层面上,对学界已经取得的共识进行整合,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特征很多,但最能反映其本质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四个方面:①以德为本的社会意识形态。②整体主义的道德价值取向。③反省内求的道德修养。④不偏不倚的处事态度。对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消极方面,文中也作了概括性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统道德 伦理学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从政道德的文化症结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前星 黄保文 《求实》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6-37,共2页
中国传统从政道德的文化症结在于 :1、中国传统文化对权力价值的认识偏差 ;2、中国传统文化宗法意识的不良影响 ;3、中国传统文化治吏机制的历史弊端 ;4、中国传统文化道德理想主义的空想性。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重申“三个代表” ,提... 中国传统从政道德的文化症结在于 :1、中国传统文化对权力价值的认识偏差 ;2、中国传统文化宗法意识的不良影响 ;3、中国传统文化治吏机制的历史弊端 ;4、中国传统文化道德理想主义的空想性。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重申“三个代表” ,提出建设政治文明的新思路 ,为革除中国传统文化从政道德的文化症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领导干部 从政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与资源危机问题的若干视角——马尔萨斯、马克思、中国传统智慧的视角 被引量:1
18
作者 姜锡润 杨根龙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2-26,共5页
西方人口控制论是以误读马尔萨斯人口论为理论基础的,事实上,马尔萨斯并不主张人口控制。但是,无论马尔萨斯人口论还是西方人口控制论,都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从来都不是政治中立的。马克思从社会有机整体出发,认为以物为根本尺度的资... 西方人口控制论是以误读马尔萨斯人口论为理论基础的,事实上,马尔萨斯并不主张人口控制。但是,无论马尔萨斯人口论还是西方人口控制论,都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从来都不是政治中立的。马克思从社会有机整体出发,认为以物为根本尺度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无限制地追求资本增长,是世界人口与资源危机的总根源。这一思路对于构建"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总体布局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在如何解决增长与非增长的矛盾上,中国传统智慧有可能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萨斯 马克思 中国传统智慧 人口控制 资源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现实启迪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典兵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7-100,共4页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道德教育被置于整个传统教育体系的核心;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以政治思想道德的规范体系为内容,以内省、慎独为方法;中国传统道德教育重视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师德原则、重视环境对人的品德的影响以及德育...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道德教育被置于整个传统教育体系的核心;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以政治思想道德的规范体系为内容,以内省、慎独为方法;中国传统道德教育重视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师德原则、重视环境对人的品德的影响以及德育与美育的和谐统一。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这些宝贵思想,对我国今天的道德教育实践仍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统道德教育思想 现实启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主旨探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魏连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1-144,共4页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内含着丰富的生态自然观,儒道佛三家的生态智慧更是光芒四射。这三家的古代先哲们阐释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众生平等"的生态自然观就意蕴着诸多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内含着丰富的生态自然观,儒道佛三家的生态智慧更是光芒四射。这三家的古代先哲们阐释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众生平等"的生态自然观就意蕴着诸多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为今天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重要的思想原则,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宝贵的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生态智慧 理论主旨 生态自然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