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研讨的局限及反思 |
王瑜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9 |
8
|
|
|
2
|
沟通: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建设的必要一环 |
关纪新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
3
|
空间正义视域下中华民族文学史观的价值向度 |
龚举善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4
|
|
|
4
|
关于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理论建设 |
关纪新
|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8
|
|
|
5
|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语用逻辑辨正 |
龚举善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
6
|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理论的论证与践行的途径 |
李翠芳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
7
|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之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意义 |
康鑫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1 |
1
|
|
|
8
|
新史观·新开拓·新成果——《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相关问题研究》推介 |
王佑夫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
9
|
“四个共同”中华民族史观及其对多民族国家建设的重大意义 |
朱军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
10
|
多民族文学史观:怎样的“多民族”与如何“文学”? |
苟强诗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
11
|
少数民族文学的公共性与“多民族文学史观”之检讨 |
李长中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
12
|
百年复兴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中华民族观探析 |
李华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3
|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万物和谐观 |
纳日碧力戈
邹君
|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0
|
|
|
14
|
大文学观视野下的少数民族女性文学谱系——评黄晓娟等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研究》 |
吴投文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
15
|
论“多元一体”民族观视域下的中华谚语史构建 |
付建荣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5
|
|
|
16
|
林惠祥的中华民族观及其发展脉络 |
陈建樾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9 |
3
|
|
|
17
|
“大思政”观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体化建设 |
朱兴国
郭本禹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2
|
|
|
18
|
从“远夷”到“中华民族”共识的演变——《旅行杂志》中的云南边疆民族认知变迁 |
苍铭
牛平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9
|
论战、选择、趋同:晚清民国时期国族建构视域下的中华民族观 |
娜拉
吴海峰
|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
2018 |
2
|
|
|
20
|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八荣八耻”对传统荣辱观的继承与发展 |
辛世俊
|
《学习论坛》
|
2006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