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学教育从“鸿沟”现象到“两种文化”的有机融合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宜兰 韩萍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4-106,共3页
一、问题的缘起:生物学教育中的“鸿沟”现象 在教育领域内,人们纷纷指责传统的科学主义倾向的生物学课程。认为科学主义的强霸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造成了“科学”与“人文”的严重隔离,使得生物学教育中的“鸿沟”现象愈发彰显。... 一、问题的缘起:生物学教育中的“鸿沟”现象 在教育领域内,人们纷纷指责传统的科学主义倾向的生物学课程。认为科学主义的强霸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造成了“科学”与“人文”的严重隔离,使得生物学教育中的“鸿沟”现象愈发彰显。我国的中学生物学教育滞后于很多发达国家,至今还有很多学校采用人文学科的教学方法教授它:读科学、背科学、考科学。这是一种缺失科学精神的生物学教育。缺乏科学精神的生物学教育是不是就一定没有科学主义存在呢?不然,我国的生物学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工具主义倾向。这是一种科学主义的突出表现。建国以来,我国的生物学教育基本上是以工具价值取向为主,即学习生物学是为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为了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需要。如《1952年初级中学植物教学大纲》指出:“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界和指出如何支配植物界的科学”;“我们不能等待自然的恩赐,我们的任务是向自然索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教育 “两种文化” 有机融合 鸿沟 科学主义倾向 科学精神 工具主义 生物学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文化”与新世纪人文教育的未来 被引量:3
2
作者 曾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41-45,共5页
本文以科学与人文的分野与冲突这一“两种文化”理论为文化视野 ,讨论了教育学所面临的文化挑战及人文教育在新世纪的未来前景。本文以为 ,尽管 2 0世纪末期 ,“两种文化”的冲突似乎变得更为激烈 ,但从历史的发展逻辑来看 ,人文主义正... 本文以科学与人文的分野与冲突这一“两种文化”理论为文化视野 ,讨论了教育学所面临的文化挑战及人文教育在新世纪的未来前景。本文以为 ,尽管 2 0世纪末期 ,“两种文化”的冲突似乎变得更为激烈 ,但从历史的发展逻辑来看 ,人文主义正在走向它的复兴 ,相应地 ,人文教育也在努力寻找它的复兴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种文化” 人文教育 教育学 教育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族科学家”与“布商女儿”——《法国中尉的女人》与英国的“两种文化”之争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亚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4-70,共7页
在斯诺和利维斯掀起的英国“两种文化”论争中,约翰·福尔斯反对斯诺以工具理性为基础的功利主张,支持利维斯维护传统文化的立场。其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在虚构故事的外表下潜藏着作者对“两种文化”之争的思考和批判。作品通过... 在斯诺和利维斯掀起的英国“两种文化”论争中,约翰·福尔斯反对斯诺以工具理性为基础的功利主张,支持利维斯维护传统文化的立场。其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在虚构故事的外表下潜藏着作者对“两种文化”之争的思考和批判。作品通过人物之口表达了作者对学科分化的质疑、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以及对文化传统的坚守。小说叙述中隐含的“两种文化”论争具有深远的历史传统背景和具体的现实文化语境:它不仅是一场学科论战,还折射出英国社会中的文化价值选择与身份认同诉求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福尔斯 《法国中尉的女人》 “两种文化”之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文化”的矛盾与人类的目标转向 被引量:1
4
作者 任春晓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4-77,共4页
“两种文化”的讨论除了说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关系外,更注重从伦理道德角度对自然科学和自然科学家进行评论,有时人们还把从事自然或人文研究作为是否具有道德心和责任感的隐性分野。“两种文化”的分裂是客观存在的,它与人类生活... “两种文化”的讨论除了说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关系外,更注重从伦理道德角度对自然科学和自然科学家进行评论,有时人们还把从事自然或人文研究作为是否具有道德心和责任感的隐性分野。“两种文化”的分裂是客观存在的,它与人类生活的目标转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种文化” 矛盾 人类 目标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往行为视角下斯诺小说《新人》中的“两种文化”
5
作者 姜慧玲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8-434,共7页
英国小说家C.P.斯诺以"两种文化"演讲及其争论而闻名,他的小说《新人》既反映了"两种文化"的对立与不解,又与演讲中的唯科学主义论调相悖。以哈贝马斯的科技批判和交往行为理论来分析《新人》,主人公科学"新人... 英国小说家C.P.斯诺以"两种文化"演讲及其争论而闻名,他的小说《新人》既反映了"两种文化"的对立与不解,又与演讲中的唯科学主义论调相悖。以哈贝马斯的科技批判和交往行为理论来分析《新人》,主人公科学"新人"马丁从一心投入原子弹的研发并追求权力,到在科技理性和道德的博弈中作出抉择,最终放弃原子弹的研发工作和巴福特基地的领导职位,并与人文学者兄长刘易斯达成和解,其生活世界从被系统殖民化到还原通过兄弟俩"正当而真诚"的交往行为来实现,可见人文精神在科技与意识形态相结合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批判 交往行为 《新人》 “两种文化” 人文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文化协调发展随想 被引量:3
6
作者 冯天瑜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66-71,共6页
关键词 科学技术 人文文化 协调发展 “两种文化” 科技文化 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 人文关怀 价值中立 科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屏障与文化桥梁──交互文化哲学略论 被引量:1
7
作者 倪梁康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3期48-53,共6页
20世纪已经赋予。文化”这个范畴以新的内涵。它将那种作为现代文明的自然科学文化接纳进来。因此,今日文化研究和交流的任务和目的已不仅仅是在传统文化之间建立相互理解和沟通,它同时并且首先意味着在杂多的传统文化和共同的现代文... 20世纪已经赋予。文化”这个范畴以新的内涵。它将那种作为现代文明的自然科学文化接纳进来。因此,今日文化研究和交流的任务和目的已不仅仅是在传统文化之间建立相互理解和沟通,它同时并且首先意味着在杂多的传统文化和共同的现代文明之间搭桥铺路,使人类在走向理性大同的统一体的同时不以牺牲各种文化的特色、各个民族的个性和各个个体的自由为代价。这就是交互文化哲学研究的主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文化 现象学 西方传统文化 “两种文化” 自然科 现代文明 文化研究 哲学 胡塞尔 文化与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斯诺教育成长小说中的科学人文主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姜慧玲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5-93,共9页
喧闹一时的“两种文化”之争使斯诺的科学人文主义思想一度被忽略。科学人文主义是20世纪20-30年代发轫并逐渐流行于英美学术界的思潮,主要倡导者有乔治·萨顿和朱利安·赫胥黎等,其主要观点是肯定科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着眼于... 喧闹一时的“两种文化”之争使斯诺的科学人文主义思想一度被忽略。科学人文主义是20世纪20-30年代发轫并逐渐流行于英美学术界的思潮,主要倡导者有乔治·萨顿和朱利安·赫胥黎等,其主要观点是肯定科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着眼于人性和人的全面发展,抵制科技的负面影响等。本文通过阐释斯诺的小说《探索》和《新人》中科学家主人公的职业道德危机和伦理选择,聚焦斯诺小说中科学家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以及小说蕴含的科学人文主义思想。斯诺既崇尚科学,认为科学家应执着追求科学理想;又兼顾人文精神,认为科学家出于对他人、国家和人类命运的关心应捍卫科技伦理。然而,小说中科学家的选择是折衷而妥协的,这也是斯诺的局限性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斯诺 教育成长小说 科学人文主义 “两种文化” 科技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记文学的新收获
9
作者 徐迟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49-50,共2页
传记文学的新收获徐迟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里,传记文学曾经有过光彩耀目的一页。太史公的史记,以货殖列传来统领经济史及经济地理,以刺容和游侠两传来陈述国家权力所不及的社会力量及其领袖形态,又以儒林文苑的学者名士列传推及文化学... 传记文学的新收获徐迟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里,传记文学曾经有过光彩耀目的一页。太史公的史记,以货殖列传来统领经济史及经济地理,以刺容和游侠两传来陈述国家权力所不及的社会力量及其领袖形态,又以儒林文苑的学者名士列传推及文化学术上的成就。可以说,正是司马迁,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记文学 科学家 罗曼·罗兰 青少年读者 郭沫若 爱因斯坦 “两种文化” 新收获 文学知识分子 高能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