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宽一高”地震采集技术工业化应用的进展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慕刚 骆飞 +2 位作者 汪长辉 陶知非 刘进宝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共8页
宽方位、宽频带、高密度(简称"两宽一高")地震采集技术在解决低信噪比地区勘探、复杂地质体成像、岩性勘探以及精细油气藏描述与监测等勘探难题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但是要推广应用该技术还需要克服震源与采集两大制约因... 宽方位、宽频带、高密度(简称"两宽一高")地震采集技术在解决低信噪比地区勘探、复杂地质体成像、岩性勘探以及精细油气藏描述与监测等勘探难题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但是要推广应用该技术还需要克服震源与采集两大制约因素。为此,探讨了影响"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工业化应用的两个制约因素——宽频信号源的激发与可控震源的高效采集技术,以期大幅降低陆上宽方位、高密度地震采集的作业成本,使之经济可行。在对可控震源宽频激发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和有针对性设计扫描信号的基础上,对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的智能化施工方案、用户定制同步激发方法、队伍的高效作业管理以及海量地震数据质量控制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细化和优化,并结合地震采集与处理的实际应用效果,展示了该技术工业化应用的良好前景。结论认为:(1)以新一代低频可控震源为核心的宽频地震激发技术解决方案、以野外地震作业管理系统和海量地震数据质控与管理系统为核心的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解决方案,有效地破解了上述技术瓶颈,"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已经具有了可接受的性价比;(2)该技术能在成本可接受的情况下极大地改进地震资料的成像效果、提高油气勘探的预测精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一地震采集 智能化施工 海量地震数据 效作业管理 用户定制同步激发 频信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宽一高”地震采集技术在鄂东缘致密砂岩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建军 刘红星 +3 位作者 孙强 赵卫 禹一然 吴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1-7,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蕴含丰富的致密砂岩气资源,主要赋存于二叠系河道砂体中,砂体厚度横向变化大,提高薄砂体识别及其含气性预测的精度是该区地震勘探的关键;该区表层为典型的黄土山地地貌,地表起伏剧烈,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因此提高原始采...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蕴含丰富的致密砂岩气资源,主要赋存于二叠系河道砂体中,砂体厚度横向变化大,提高薄砂体识别及其含气性预测的精度是该区地震勘探的关键;该区表层为典型的黄土山地地貌,地表起伏剧烈,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因此提高原始采集资料品质,为叠前反演提供可靠基础资料,是极具挑战的技术难题。东方地球物理公司近年在该区三维地震勘探中,引入"两宽一高"(宽频、宽方位和高密度)的勘探理念和技术,采取提高激发子波频宽、应用低频单点检波器拓展地震资料频宽,通过宽方位观测满足OVT处理要求以提高叠前道集精度,通过高覆盖采集提高资料信噪比等措施,探索形成了适用于黄土山地的"两宽一高"地震采集技术系列,包括面向致密砂岩气储层的观测系统设计技术、基于高清航片的激发因素优选和宽频激发/接收技术等。该系列技术在鄂东缘的应用结果表明,所采集三维地震资料频带得到拓宽,低频信息更加丰富,信噪比显著提高,砂体识别及其含气性预测的精度大幅提高,促成该区致密砂岩气藏勘探取得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宽一高”(频、方位、密度) 地震资料采集 致密砂岩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宽两高”地震勘探技术及应用成效 被引量:1
3
作者 赵邦六 董世泰 《世界石油工业》 2024年第4期24-34,共11页
宽方位、宽频带、高密度(简称“两宽一高”)地震采集技术在解决低信噪比地区勘探、复杂地质体成像等难题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随着复杂地层岩性和非常规油气藏等隐蔽性油气藏勘探的不断深入,地震资料的保真度要求大幅度提高。提高... 宽方位、宽频带、高密度(简称“两宽一高”)地震采集技术在解决低信噪比地区勘探、复杂地质体成像等难题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随着复杂地层岩性和非常规油气藏等隐蔽性油气藏勘探的不断深入,地震资料的保真度要求大幅度提高。提高保真度需要野外地震采集采用宽频超高灵敏度传感器,提高弱信号记录能力,消除激发和接收的组合效应以及解决从近地表至目标层的地层吸收衰减问题。为此,提出了宽方位、宽频带、高密度、高保真(简称“两宽两高”)的地震采集理念,经过多年实践与发展,形成了“两宽两高”单点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高保真的核心是野外采用高灵敏度的检波器,提高数据记录动态范围,单点接收消除组合效应,既提高弱信号记录能力,又消除组合带来的检波器时差问题,降低近地表起伏和速度差异带来的静校正、速度拾取等影响保真度的问题。“两宽两高”地震勘探技术提出后,率先在长庆油田、辽河油田、四川油田等探区进行了试验,均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随着节点地震采集系统和“双高”地震处理、真地表地震成像等技术的全面推广应用,目前“两宽两高”地震勘探技术已成为中国石油陆上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技术 地震 处理 真地表成像 应用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山地山前带“两宽一高”井炮—可控震源联合地震采集技术应用实例 被引量:7
4
作者 孔德政 刘新文 +2 位作者 吕景峰 周旭 邸江伟 《非常规油气》 2017年第1期8-13,共6页
针对塔里木盆地YZ区块复杂油气藏特征及勘探需求,新实施的三维地震采集项目采用了"两宽一高"地震采集技术,提出了突出小线距的高密度、宽方位三维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方向,并应用了复杂地表区井炮—可控震源联合激发高效采集施... 针对塔里木盆地YZ区块复杂油气藏特征及勘探需求,新实施的三维地震采集项目采用了"两宽一高"地震采集技术,提出了突出小线距的高密度、宽方位三维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方向,并应用了复杂地表区井炮—可控震源联合激发高效采集施工设计、巨厚山体区模型约束浅层层析三维表层调查与建模和数字化地震队高效施工辅助方法,确保了"两宽一高"地震采集技术在该区的成功实施。该技术大幅提高了地震采集效率,节约了地震勘探成本,地震资料品质也得到了明显改善,证明了"两宽一高"地震采集技术在复杂地表、复杂构造背景下岩性勘探中的有效性,为类似复杂区"两宽一高"地震采集技术的实施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山地山前带 岩性油气藏 “两宽一高”地震采集技术 井炮—可控震源联合激发 模型约束浅层层析三维表层建模 数字化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宽一高地震采集技术在复杂山前带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孔德政 于敏杰 +1 位作者 刘新文 彭光文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16年第1期33-38,共6页
针对塔里木盆地北缘复杂山前带YZ区块复杂构造背景下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需求,采用"两宽一高"的地震采集技术、井炮与低频可控震源联合激发技术、浅层层析表层建模技术、可控震源滑动扫描及高效采集相关配套技术,不仅大幅提高了... 针对塔里木盆地北缘复杂山前带YZ区块复杂构造背景下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需求,采用"两宽一高"的地震采集技术、井炮与低频可控震源联合激发技术、浅层层析表层建模技术、可控震源滑动扫描及高效采集相关配套技术,不仅大幅提高了采集效率,节约了勘探成本,更为准确落实该区岩性储层提供了高品质地震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勘探 宽一 低频震源 井震联合激发 滑动扫描 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山地高密度宽线地震采集技术及应用效果 被引量:18
6
作者 梁向豪 周旭 +2 位作者 蔡明 刘新文 刘依谋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9-74,共6页
通过多年持续攻关,塔里木盆地山地地震采集技术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有许多勘探难题需进一步解决。阐述了针对高大山体区地震资料的低信噪比问题和高陡复杂构造成像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攻关采集方法。该方法以宽线采集技术为基础,在增强压... 通过多年持续攻关,塔里木盆地山地地震采集技术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有许多勘探难题需进一步解决。阐述了针对高大山体区地震资料的低信噪比问题和高陡复杂构造成像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攻关采集方法。该方法以宽线采集技术为基础,在增强压噪能力、提高静校正精度、改善陡倾角地层成像效果等方面采取了针对性技术措施。这些技术措施的的应用大幅度改善了地震剖面的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山地 低信噪比 陡构造 地震采集 观测系统 密度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宽一高”地震数据下的宽带波阻抗建模技术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华忠 郭颂 周阳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共8页
目前,我国油气地震勘探正在由大尺度构造油气藏转向小尺度(薄互层)岩性油气藏,高分辨率和高保真成像是此类油气藏勘探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与(角度)反射系数成像相比,宽带波阻抗成像更有利于岩性油气藏的(定量)精细描述。常规窄带... 目前,我国油气地震勘探正在由大尺度构造油气藏转向小尺度(薄互层)岩性油气藏,高分辨率和高保真成像是此类油气藏勘探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与(角度)反射系数成像相比,宽带波阻抗成像更有利于岩性油气藏的(定量)精细描述。常规窄带、窄方位的地震数据采集只能进行窄带反射系数的估计,甚至只能实现构造的准确定位。基于单点高密度、宽带、宽方位的地震数据采集,精确估计背景(偏移)速度和宽带反射系数,结合来自测井数据的密度建模进行合理的深度域反演,得到背景速度和宽带反射系数融合的宽带波阻抗成像结果,是今后进行精确油气藏描述的重要技术发展方向。为此,分析了"两宽一高"地震数据对宽带地震勘探的贡献、宽带反射系数估计的影响因素、地震子波和低频成分在宽带波阻抗建模中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宽带波阻抗估计的方法及宽带波阻抗建模的关键技术,指出"两宽一高"地震数据下的宽带波阻抗建模能有效提高油藏描述的精度,进而提高油气地震勘探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气藏 “两宽一”地震数据 低频成分 带反射系数 带波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陆上“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及发展 被引量:46
8
作者 宁宏晓 唐东磊 +3 位作者 皮红梅 唐传章 唐海忠 张艳红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45-653,共9页
“两宽一高”是指宽方位、宽频带和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从地震勘探高密度空间采样理念出发,系统地介绍了无假频检波、基于波动照明分析的观测系统优化、基于原始单炮信噪比的覆盖密度设计、基于叠前偏移子波均匀性的观测系统评价方法... “两宽一高”是指宽方位、宽频带和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从地震勘探高密度空间采样理念出发,系统地介绍了无假频检波、基于波动照明分析的观测系统优化、基于原始单炮信噪比的覆盖密度设计、基于叠前偏移子波均匀性的观测系统评价方法等新的地震勘探观测系统设计与评价方法;介绍了基于硬件改进的宽频激发和宽频接收技术,可以实现1.5 Hz的低频和超过120 Hz的宽频带激发技术;描述了可控震源滑动扫描方法、井炮高效激发技术、自动实时质量控制等高效采集作业技术,为“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的有效实施实现了技术配套。“两宽一高”地震资料与基于炮检距向量片(OVT)的五维处理技术的结合,发挥了“两宽一高”地震资料的优势,提高了地震勘探资料的成像精度。统计分析了近年该项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并给出了该项技术在我国西部复杂山地和东部复杂城区的两个典型三维地震勘探应用实例。最后分析讨论了节点仪器采集、超高效混叠采集技术、智能化信息化控制管理技术和压缩感知技术,认为这些技术会成为今后地震勘探特别是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一 采集 频激发 频检波器 动态扫描 实时监控 数字化管理 谐波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葡北地区“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及应用效果 被引量:10
9
作者 冉建斌 张艺山 +4 位作者 李海银 陈佳 李文阁 邢红阁 代瑜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25-737,共13页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圈闭落实的准确度和储层分布预测的精度一直是制约该区油气发现的关键因素。通过可控震源"两宽一高"地震采集、OVT域时间偏移、地质导向深度偏移初始模型建立及各向异性深度偏移迭代处理,在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圈闭落实的准确度和储层分布预测的精度一直是制约该区油气发现的关键因素。通过可控震源"两宽一高"地震采集、OVT域时间偏移、地质导向深度偏移初始模型建立及各向异性深度偏移迭代处理,在地震资料的信噪比、频带宽度和分辨率等方面明显提高的基础上,以高精度层序地层学为指导,基于高分辨率地震资料与钻井、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识别出侏罗系6个三级层序,在三级层序格架内将研究区七克台组底部和三间房组顶部砂体识别为两个连续上升半旋回四级层序;通过构造几何属性分析及精细构造分析,揭示了本区"四带、两凹"的构造格局及形成机制;以宽频带多种反演技术为手段,对含油气层段的七克台组和三间房组砂体分布进行了预测;在综合构造分析、储层分析和油藏成藏规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区油气沿构造带脊线聚集,断裂系统是油气运移的优势路径,七克台组、三间房组储层在葡北构造带发育,向玉果构造带和胜北次凹减薄尖灭,葡北构造带与玉果构造带结合部位的,具有鼻状构造背景的岩性圈闭是获得油气突破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圈闭 宽一 可控震源 地震处理 层序 构造 地震反演 葡北地区 吐哈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点地震仪与高精度可控震源组合实现“两宽一高”采集的应用实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苏卫民 李孟泽 +1 位作者 李献民 袁丁 《物探装备》 2020年第5期284-288,共5页
为满足吉木萨尔凹陷页岩油开发需求,2019年新疆、吉林、吐哈三家油田联合部署了吉木萨尔三维地震勘探项目,满覆盖面积677.36km^(2)。项目地震资料采集采用"节点仪器+高精度可控震源"装备利器组合,高效优质地完成了采集任务。... 为满足吉木萨尔凹陷页岩油开发需求,2019年新疆、吉林、吐哈三家油田联合部署了吉木萨尔三维地震勘探项目,满覆盖面积677.36km^(2)。项目地震资料采集采用"节点仪器+高精度可控震源"装备利器组合,高效优质地完成了采集任务。覆盖密度、采集效率、原始资料合格率等多项指标创准噶尔盆地之最,助推准噶尔盆地"两宽一高"地震采集技术迈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点仪器 精度可控震源 “两宽一高” 三维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宽一高”资料处理技术在大庆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19
11
作者 丁吉丰 裴江云 包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10-16,共7页
利用GeoEast处理系统对大庆探区内的"两宽一高"资料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得到以下认识:①利用单只检波器接收"两宽一高"地震数据在拓展地震频带、小断层识别、提高油藏认识精度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②基于VSP井控的... 利用GeoEast处理系统对大庆探区内的"两宽一高"资料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得到以下认识:①利用单只检波器接收"两宽一高"地震数据在拓展地震频带、小断层识别、提高油藏认识精度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②基于VSP井控的时空变Q补偿技术能够在保幅前提下提高现有资料的分辨率;③在宽方位地震数据处理技术中,OVT处理技术是其中的重要突破,基于现有资料可以获得新的地震、地质认识;④联合叠前、叠后多度分析、多方位分析、方位各向异性分析是进行储层裂缝带分析与流体预测的有效手段,这些分析手段能够提高地质目标识别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一 单点采集 Q补偿 OVT 微幅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盆地高密度高覆盖宽线采集技术试验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忠雄 尹吴海 +4 位作者 蒋华中 叶天生 马龙 卫红伟 赵刚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26-636,共11页
为了提高羌塘盆地地震资料采集质量,早日实现该地区油气地球物理勘探突破,2015年在北羌塘坳陷、中央隆起带和南羌塘坳陷分别进行了常规可控震源、低频可控震源、大吨位可控震源、炸药震源激发试验及高密度、高覆盖宽线采集试验,取得以... 为了提高羌塘盆地地震资料采集质量,早日实现该地区油气地球物理勘探突破,2015年在北羌塘坳陷、中央隆起带和南羌塘坳陷分别进行了常规可控震源、低频可控震源、大吨位可控震源、炸药震源激发试验及高密度、高覆盖宽线采集试验,取得以下认识:(1)最佳激发因素。常规可控震源振动台次为3台1次,驱动幅度为70%,扫描频率为6.0~84.0Hz,扫描长度为18s;低频可控震源振动台次为2台1次,驱动幅度为60%,扫描频率为1.5~84.0Hz,扫描长度为16s;大吨位可控震源振动台次为2台1次,驱动幅度为70%,扫描频率为6.0~84.0Hz,扫描长度为16s。炸药震源为单井高速层下7m激发,最浅井深18m,药量18kg;组合激发方式为2口井×15m×12kg或3口井×12m×8kg。(2)尽管可控震源单炮的能量、信噪比、频谱及子波一致性与炸药震源相比并不占优,但可控震源激发在高密度高覆盖采集条件下仍能获得等同于或明显优于井炮激发质量的地震资料。(3)基于"环保、安全、经济、高效"考虑,羌塘盆地宜采用可控震源和井炮联合的高密度、高覆盖宽线采集方案,可控震源最佳观测系统为3L3S或2L3S,覆盖次数960次以上;井炮震源最佳观测系统为2L3S或3L2S,覆盖次数为300~360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地震采集试验 可控震源 密度 覆盖 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宽一高”油气地震勘探中的关键问题分析 被引量:45
13
作者 王华忠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3-324,共12页
油气地震勘探面对的地下介质情况(包括地表条件)和油藏情况日益复杂促使地震勘探技术不断提高,最终目的是能够尽可能精确地描述油气藏以及提高油气采收率和勘探效益。2000年后逐渐普及的“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是其中的一项标志性技术... 油气地震勘探面对的地下介质情况(包括地表条件)和油藏情况日益复杂促使地震勘探技术不断提高,最终目的是能够尽可能精确地描述油气藏以及提高油气采收率和勘探效益。2000年后逐渐普及的“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是其中的一项标志性技术,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技术系列,并非仅指将地震数据采集技术推进到“两宽一高”阶段,它还包括针对“两宽一高”数据的地震成像处理技术、地震地质解释技术及油藏评价技术。当前,“两宽一高”地震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较为迅速,各种新的观测系统、新的震源和检波器系统以及高效、自动、智能数据采集新技术层出不穷。但是,从海量的“两宽一高”数据中提取与精确描述储层相关信息的技术进展严重滞后,譬如全波形反演(Full Waveform Inversion,FWI)和最小二乘逆时深度偏移(LeastSquares Reverse Time Migration,LS_RTM)技术距离大规模生产实用(尤其是直接贡献于储层描述的应用)相去甚远。从地震波反演成像对地震数据采集的需求出发,较为全面地依次分析了“两宽一高”地震数据采集技术对地震波成像的必要性、“两宽一高”地震数据对地震波成像的贡献、“两宽一高”地震勘探阶段的地震分辨率、“两宽一高”地震数据成像处理中的关键问题等,最后简述了“两宽一高”地震勘探中地震地质解释的观点。认为“两宽一高”油气地震勘探技术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石油工业界的核心技术,当前的技术发展现状远未达到“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的成熟阶段,今后油气地震勘探的技术发展应该是围绕着“两宽一高”地震勘探的关键问题,即采集技术、对应的反演成像技术、地震解释技术和油藏描述技术而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介质与复杂储层 “两宽一”地震勘探 “两宽一”地震数据采集 海量数据处理 反演成像 “两宽一”地震地质解释 “两宽一高”油藏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油高精度地震勘探采集装备技术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阮福明 吴秋云 +2 位作者 王斌 曹占全 朱耀强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24,共6页
随着海上油气勘探技术的发展和勘探目标的日益复杂化,对地震采集的测量动态范围、精度及分辨率的要求日益提高,迫切需要研发高精度海上地震勘探装备。为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和垄断,近年来中海油服攻克难关,自主研制了一系列完全知识产权的... 随着海上油气勘探技术的发展和勘探目标的日益复杂化,对地震采集的测量动态范围、精度及分辨率的要求日益提高,迫切需要研发高精度海上地震勘探装备。为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和垄断,近年来中海油服攻克难关,自主研制了一系列完全知识产权的高精度地震采集装备和技术,包括"海亮"高精度拖缆地震采集系统、"海燕"拖缆定位与控制系统、"海途"综合导航系统及"海源"气枪震源控制系统。多次海上试验及生产应用表明,利用自主研发的高精度地震采集装备采集到的数据具有高保真度、高带宽、高分辨率等特点,其核心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全面提升了我国海上油气勘探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油 精度地震勘探 采集装备与技术 “海亮”精度拖缆地震采集系统 “海燕”拖缆定位与控制系统 “海途”综合导航系统 “海源”气枪震源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地区宽方位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钱光萍 康家光 丁成明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2期170-173,共4页
针对川西地区三叠系须家河组储层埋藏深,超致密,且具有很强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等特点,通过对以往 束状和砖块状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满足P波各向异性分析的宽方位三维采集技术。该 采集技术较之常规束状、砖块状采... 针对川西地区三叠系须家河组储层埋藏深,超致密,且具有很强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等特点,通过对以往 束状和砖块状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满足P波各向异性分析的宽方位三维采集技术。该 采集技术较之常规束状、砖块状采集技术,在各个方位角上的炮检距和覆盖次数分布更加合理。将宽方位三维 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应用于川西某地区,得到了品质较好的地震资料。同时,P波各向异性裂缝预测结果与断裂 展布及构造分析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勘探 采集技术 川西地区 方位 各向异性分析 须家河组 非均质性 次数分布 技术应用 地震资料 分析结果 预测结果 三叠系 炮检距 方位角 块状 P波 储层 展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地震勘探采集技术探讨 被引量:41
16
作者 吕公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1-266,共6页
针对目前高精度地震勘探采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重点从激发、接收、噪声和覆盖次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和建议:①激发耦合问题不要过分强调炸药爆速,要分析围岩介质的特性;②激发井深要从定性的确定方法提高到定量... 针对目前高精度地震勘探采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重点从激发、接收、噪声和覆盖次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和建议:①激发耦合问题不要过分强调炸药爆速,要分析围岩介质的特性;②激发井深要从定性的确定方法提高到定量的方法上来;③慎用自然频率较高的检波器,它不仅从根本上丢失了低频段的地震信号,同时对高频信号没有任何改善,反而较大程度地改造了地震信号;④检波器置于井中接收的做法使接收环境和波场变得复杂,最好还是将检波器近地表埋实即可;⑤检波器集中组装、单点接收的做法降低了耦合谐振频率,失去了一次压噪机会,既不利于提高分辨率,又不利于提高信噪比;⑥小面积组合可以有针对性地压制高频段噪声,拓宽优势频带;⑦覆盖次数的选择既要考虑信噪比又要考虑分辨率,同时还要考虑经济效益,在三者之间求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精度 技术探讨 采集 覆盖次数 地震信号 检波器 耦合问题 激发井深 自然频率 频信号 谐振频率 分辨率 信噪比 优势频带 经济效益 接收 低频段 近地表 频段 集中 噪声 波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两宽一高”地震资料稳相Q偏移--以松辽盆地北部安达凹陷DS20井区沙河子组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包燚 陈树民 王成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4-121,共8页
针对松辽盆地北部安达凹陷深层"两宽一高"(宽频带激发接收、宽方位观测、高密度接收)地震资料成像质量较差、分辨率和信噪比无法满足精细勘探地质需求的问题,以区域地质认识为指导,通过Q值扫描和高阶走时拟合算法建立了高精... 针对松辽盆地北部安达凹陷深层"两宽一高"(宽频带激发接收、宽方位观测、高密度接收)地震资料成像质量较差、分辨率和信噪比无法满足精细勘探地质需求的问题,以区域地质认识为指导,通过Q值扫描和高阶走时拟合算法建立了高精度等效Q模型,并通过倾角域偏移孔径优选技术得到时空变偏移孔径体,对"两宽一高"地震资料进行了稳相Q偏移处理。研究表明:处理后的成像精度大幅度提高,地层相互切割等成像假象消失;Omega叠前时间偏移剖面目的层频带为6~55 Hz,稳相Q偏移处理后的频带展宽为6~71 Hz,可满足精细储层预测及层序细分的地质研究需求。该技术将解释指导融入处理过程中,为深层复杂构造区高分辨率保真成像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宽一 等效Q场 稳相Q偏移 地震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油气藏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彦峰 王乃建 +2 位作者 高国成 刘衍贵 吕景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1-5,共5页
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广泛发育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但由于该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埋藏深,储集空间以裂缝、孔洞和溶洞为主,因此勘探难度大。在该区实施的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中,针对储层特点,通过波动方程正演,进行了以提高信噪比和分辨... 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广泛发育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但由于该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埋藏深,储集空间以裂缝、孔洞和溶洞为主,因此勘探难度大。在该区实施的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中,针对储层特点,通过波动方程正演,进行了以提高信噪比和分辨率为目的的观测系统量化设计;并根据裂缝、溶洞型储层解释需要,采用了较宽方位观测。通过以上技术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采集 精度三维地震 碳酸盐岩 缝洞型油气藏 波动正演 量化设计 方位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漠区高分辨率地震数据采集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承元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13,共13页
根据我国的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状况和经验总结,普遍认为提高分辨率的主要途径是以拓宽有效频率,丰富高频成分为原则。按照这个原则,在现有技术装备条件下,我们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沙漠区地震地质条件的特殊性,通过高分辨率野外... 根据我国的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状况和经验总结,普遍认为提高分辨率的主要途径是以拓宽有效频率,丰富高频成分为原则。按照这个原则,在现有技术装备条件下,我们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沙漠区地震地质条件的特殊性,通过高分辨率野外采集技术攻关试验,取得了适合盆地北部沙漠区开展高分辨率野外采集的最有效方法——除采用“四小”(小药量、小道距、小排列、小组合距)之外,关键是“一高、二井下”(高频检波器,井下激发、井下接收)。攻关试验和生产实践表明“一高、二井下”所采集的资料经过“三高处理”,剖面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整体反射面貌和目的层反射分辨率更加适合勘探需要,也是盆地北部沙漠区地震勘探高分辨率采集技术方法的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区 分辩率 采集技术 地震数据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4D地震技术提高宽方位角地震勘探能力
20
作者 李晓兰 《海洋石油》 CAS 2009年第4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地震勘探 方位角 4D地震 地震技术 能力 复杂地质构造 数据采集技术 油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