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世界文学”观念的新阐释 被引量:8
1
作者 张荣兴 方汉文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5-172,共8页
美国"反世界文学"批评家曲解马克思的"世界文学",将其看作"世界权力中心观念",这种说法完全有悖于这一观念的能指与所指。马克思的"世界文学"不同于歌德创造的"世界文学"。马克思的&... 美国"反世界文学"批评家曲解马克思的"世界文学",将其看作"世界权力中心观念",这种说法完全有悖于这一观念的能指与所指。马克思的"世界文学"不同于歌德创造的"世界文学"。马克思的"世界文学"明确了工业化的世界市场使各国文学变为世界的"公共财产",这是世界文学的本体论观念。世界文学并非削弱各民族主体性,而是强调各民族文学精神财产的共享。马克思指出,世界市场所形成的民族文学之间的"互相往来与互相依赖",所"依赖"的正是民族文学的独立主体性。这对全球化时代中马克思"世界文学"的阐释具有宝贵的现实价值,尤其是对世界文学的"互相依赖"与"互相往来"所形成的融新以及世界文学服务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学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世界文学” 公共财产 互相往来 互相依赖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世界文学”观念之发生、发展、成熟 被引量:4
2
作者 潘正文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5-44,共10页
中国的“世界文学”观念之发生发展,是一个“发生学”的问题。它的要义在于超越近代以来以“民族救亡”为坐标的“选择”性译介取向,而将世界各家各派文学纳入“人类/人”的文学“交流”体系之中。
关键词 中国“世界文学” 发生发展 人类一人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文学”的历史解读
3
作者 李胜清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60-63,94,共5页
"世界文学"是一个形成于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期的概念。它表征为一种民族文学间的精神分工、世界化功能、交流互换等的关系运动,并受到民族文学内部各要素结构关系的制约。它的性质依各民族文学的动机与方式不同而不同,其影响... "世界文学"是一个形成于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期的概念。它表征为一种民族文学间的精神分工、世界化功能、交流互换等的关系运动,并受到民族文学内部各要素结构关系的制约。它的性质依各民族文学的动机与方式不同而不同,其影响有积极也有消极的方面。比较文学研究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操作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民族文学 文化交流 人性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德论“世界文学”
4
作者 杨武能 《外国语文》 1987年第4期98-103,59,共7页
在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钢领《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旧的、靠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带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 在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钢领《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旧的、靠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带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共产党宣言》 德论 无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 世界市场 国产品 恩格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文明交汇时代的文学——关于世界文学的随想
5
作者 季红真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3-87,共5页
关键词 “世界文学” 随想 交汇 文明 中国人 大自然 歌德 传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语境下的世界文学——从概念演变看评价标准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妮 向天渊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33,共7页
自诞生以来,“世界文学”的内涵就不断发生着变化。从历时的角度看,“世界文学”的发展是从歌德的“文学乌托邦”向比较文学高级阶段的进化过程;从共时的角度看,“世界文学”的发展是构建世界文学体系或世界文学空间等话语体系的动态过... 自诞生以来,“世界文学”的内涵就不断发生着变化。从历时的角度看,“世界文学”的发展是从歌德的“文学乌托邦”向比较文学高级阶段的进化过程;从共时的角度看,“世界文学”的发展是构建世界文学体系或世界文学空间等话语体系的动态过程。世界文学不仅将不同地域、民族、国家的文学经典涵盖、整合在其范围之内,而且根据作品在文学体系中的位置和距离中心的远近,决定其品质与价值。通过“世界文学”概念演变的梳理,可以发现世界文学如何从抽象的文学理念蜕变成诸种话语方式和文学谱系;通过世界文学标准变化的分析,不难发现世界文学如何从欧美“中心区域”的民族文学经典向亚非拉美等“边缘区域”的民族文学经典扩散。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未来的世界文学表现为民族性、地域性和翻译性越来越凸显的文学经典集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世界文学” 民族性 区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世界的文学”与工业革命理论 被引量:2
7
作者 方汉文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2-178,共7页
中文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将《共产党宣言》的原德文"世界文学"一词新译为"世界的文学",并加以注释,这是一个重要的未被"发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创新。马克思"世界的文学"以"... 中文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将《共产党宣言》的原德文"世界文学"一词新译为"世界的文学",并加以注释,这是一个重要的未被"发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创新。马克思"世界的文学"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历史语境;编者注释说明"文学"包括"科学、艺术、哲学、政治等方面的论著",意在解释马克思所说的"精神生产"的整体性。《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结束时期,综观四次工业革命的进程,正是马克思"世界的文学"揭示了全球化时代精神生产的实质与特性;部分西方理论家批评马克思"世界的文学"是"经济决定论"并不符合历史事实。马克思早就明确指出社会经济发展与艺术发展有"不平衡关系",否定了庸俗唯物论的经济决定精神生产的观念;工业文明时代的"精神生产"如马克思所指出,是民族文化的互相往来与互相依赖关系,而不是西方"世界经济体系"的一体化模式。马克思"世界的文学"也并非美国学者的"世界体系化"理论所说的"资本主义经济扩展"的结果,而是工业革命进程中世界各民族的互相往来与依赖的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世界文学” 工业革命 经济决定论 多元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世界文学与“他者编码”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荣翼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73-79,共7页
当今的所谓“世界文学”是以西方文学的价值标准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在这一体系中,第三世界文学被西方的“他者”进行“编码”后,便常常被加以扭曲或变形地理解。这种被“编码”的境遇使得所有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学都有脱离过去传统、失... 当今的所谓“世界文学”是以西方文学的价值标准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在这一体系中,第三世界文学被西方的“他者”进行“编码”后,便常常被加以扭曲或变形地理解。这种被“编码”的境遇使得所有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学都有脱离过去传统、失去民族特性的可能,从而也加剧了其边缘化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第三世界的文学家们要想改变现状,就必须通过对“他者编码”的具体分析而采取一种开放的、适合本民族文学健康发展的文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世界文学 文学理论 编码 “世界文学” 第三世界国家 欧洲文学 他者化 “他者” 文学批评 西方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世界的文学”:中国化的新概念翻译与注解——马克思“世界的文学”理论札记之三 被引量:1
9
作者 方汉文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16,共7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版将《共产党宣言》中原文“世界文学”一词译为“世界的文学”并加编者注。这一具有中国化创新的概念翻译及编者注一直未被学术界所“发现”,更没有专题研究。中文版新概念译注的价值在于将原文的“文学”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版将《共产党宣言》中原文“世界文学”一词译为“世界的文学”并加编者注。这一具有中国化创新的概念翻译及编者注一直未被学术界所“发现”,更没有专题研究。中文版新概念译注的价值在于将原文的“文学”解读为“泛指科学、艺术、哲学、政治等方面的著作”,实际成为“精神生产”在工业文明进程中的所指;马克思“世界的文学”是19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打破“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的精神生产新形态,同时又是“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形成世界化的“共同财产”的核心范畴;“世界的文学”概念中文版译注突出各国文学之间往来与依赖辩证联系的建立。当代欧美学者的“世界文学重构”值得肯定之处即为普世性与多元化,这也是马克思“世界的文学”理论所产生的历史影响。而“反世界文学”论对马克思学说的批评,则与近年来文化相对论及民粹思想的泛起有一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恩选集》中文版(1995) 《共产党宣言》 “世界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文学中的鲁迅”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10
作者 陈漱渝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4年第9期58-60,共3页
“世界文学中的鲁迅”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词陈漱渝各位学者,各位朋友,各位领导:今天、由中国鲁迅研究会和吉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鲁迅国际研讨会”在风光如画的镜泊湖开幕了。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东道主向与会的... “世界文学中的鲁迅”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词陈漱渝各位学者,各位朋友,各位领导:今天、由中国鲁迅研究会和吉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鲁迅国际研讨会”在风光如画的镜泊湖开幕了。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东道主向与会的各位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向大力支持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国际学术研讨会 鲁迅研究 外来影响 “世界文学” 托尔斯泰 中国现代文学 文化背景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 中国现当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光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33-40,46,共9页
“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这一理论命题,一经提出便对理论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受到人们的肯定和提倡。今年一月,李瑞环同志在《关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若干问题》的讲话中也谈到了这一问题。无疑,这个命题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中,都有其... “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这一理论命题,一经提出便对理论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受到人们的肯定和提倡。今年一月,李瑞环同志在《关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若干问题》的讲话中也谈到了这一问题。无疑,这个命题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中,都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但如果不辩证地,正确地理解,也会出现某些偏颇,甚至在实践中产生不良效果。本文想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妥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学 领先性 民族性 “世界文学” 进步性 作品 世界 作家 民族特色 审美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创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新学科
12
作者 易新鼎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3期78-86,共9页
回顾与展望 二十世纪是中国社会大变革并获得巨大进步的世纪,也是中国文学大发展大进步的世纪。为了使我们的民族在下一个世纪里获得更大的进步和成功。
关键词 中国文学 二十世纪 新学科 回顾与展望 中国社会 大发展 大变革 本世纪 民族 “世界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七、十八世纪流行于德国的“中国文学”
13
作者 杨武能 《外国语文》 1988年第1期97-100,共4页
本文的一部分已作为“要目”,发表在中国作协主办的《文艺报》(1987年8月15日)上。现刊出全文,以利读者对歌德关于“世界文学”的思想有较系统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 中国文学 “世界文学” 十八世纪 德国 现刊 文艺 要目 法国启蒙思想家 “中国热” 耶稣会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家歌德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武能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0-65,共6页
歌德的思想涵盖了宇宙、人生、社会、政治、文艺以至自然科学等方方面面 ,丰富、博大、深邃而且超前 ;他以诗剧《浮士德》等一系列作品表现的浮士德精神 ,更集中体现了整个西方的精神亦即近代资本主义精神。以歌德第一个提出的“世界文... 歌德的思想涵盖了宇宙、人生、社会、政治、文艺以至自然科学等方方面面 ,丰富、博大、深邃而且超前 ;他以诗剧《浮士德》等一系列作品表现的浮士德精神 ,更集中体现了整个西方的精神亦即近代资本主义精神。以歌德第一个提出的“世界文学”的构想为例 ,阐明歌德思想的超前、博大等重要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德时代” “浮士德精神” “世界文学” “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山》一九八二-一九九○:从现代主义到折中主义
15
作者 杨慧仪 林源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0-144,F0002,I0001,共17页
小说《灵山》在高行健的写作中是至为重要的转折点。此说依据有二:一、高行健在现代主义“翻译”(译注:前章论述高行健早期作品可理解为把西方现代主义引进中国文学和戏剧创作之“文化翻译”)项目成功之后,与经典现代主义分道扬镳... 小说《灵山》在高行健的写作中是至为重要的转折点。此说依据有二:一、高行健在现代主义“翻译”(译注:前章论述高行健早期作品可理解为把西方现代主义引进中国文学和戏剧创作之“文化翻译”)项目成功之后,与经典现代主义分道扬镳,试图在这部小说中把后现代主义写作范式“翻译”到中文创作中去。二、“西方”对高行健作品的接受,始于《灵山》,他的作品从此进入“世界文学”之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现代主义 《灵山》 折中主义 文化翻译 早期作品 “世界文学” 戏剧创作 写作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共产党宣言》的文化思想 被引量:6
16
作者 段伟 夏建国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3-45,共3页
《共产党宣言》蕴涵着丰富的有关建构“世界文学”的思想。“世界文学”即具有世界色彩的综合型文化 ,其创立者是工人阶级 ,其社会价值实现基础是社会主义社会。学习《共产党宣言》的文化思想 ,对于明确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职责 ,都是大... 《共产党宣言》蕴涵着丰富的有关建构“世界文学”的思想。“世界文学”即具有世界色彩的综合型文化 ,其创立者是工人阶级 ,其社会价值实现基础是社会主义社会。学习《共产党宣言》的文化思想 ,对于明确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职责 ,都是大有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文化职责 先进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苏轼札记
17
作者 徐中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2-69,共8页
一、“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常读苏轼的《前赤壁赋》,从他虚拟的主客问答中,理解了贬居黄州时他内心的苦闷以及通过思考如何到达了一种比较超脱、达观的生存境界,觉得很有说服力,而且清新感人.“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一、“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常读苏轼的《前赤壁赋》,从他虚拟的主客问答中,理解了贬居黄州时他内心的苦闷以及通过思考如何到达了一种比较超脱、达观的生存境界,觉得很有说服力,而且清新感人.“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都乃小民百姓,绝非英雄伟人;“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乃寻常生活,绝非惊世豪情.“寄蜉蝣于天地,渺苍海之一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孔子 “世界文学” 苏拭 长江 东坡 生存境界 主客问答 孟浩然 李建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