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鸿章同意从朝鲜撤军原因探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礼恒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9-129,共11页
1885年4月,李鸿章在中日天津谈判中同意从朝鲜撤兵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既有驻朝将士思乡心切、急欲回国的现实因素,又有基于"外须和戎,内须变法"前提下的对日妥协的考量,更有在"不沾不脱"原则下恪守宗藩体制的深层... 1885年4月,李鸿章在中日天津谈判中同意从朝鲜撤兵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既有驻朝将士思乡心切、急欲回国的现实因素,又有基于"外须和戎,内须变法"前提下的对日妥协的考量,更有在"不沾不脱"原则下恪守宗藩体制的深层次战略预期。可以说,前两者是撤兵的枝节因素,第三条则是撤兵的根本原委。遗憾的是,后世治史者没能洞察李鸿章的良苦用心,反而是沿着线性因果的思维方式,误取误读,痛加贬斥,将原本纵横交错、复杂多变的历史事实,弱化为一条线索清晰、答案明确的人为设计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沾不脱” 宗藩体制 中日 《天津条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92年后中朝关系由冷变暖的原因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礼恒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43-253,共11页
朝鲜在1882年《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签订后,就开始了挑战宗藩体制,争取民族独立的艰难历程,先是依靠日本,继而援引俄国,后又依附美国,最终制造了危及中朝宗藩体制的"朴定阳案",致使中朝关系降到了历史的冰点。但终因"不... 朝鲜在1882年《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签订后,就开始了挑战宗藩体制,争取民族独立的艰难历程,先是依靠日本,继而援引俄国,后又依附美国,最终制造了危及中朝宗藩体制的"朴定阳案",致使中朝关系降到了历史的冰点。但终因"不沾不脱"原则挤压了朝鲜争取自主活动的空间、美国口惠实不至的作为和严重的财政危机,自1892年起,中朝两国关系迅速回暖,重新进入了"蜜月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朴定阳案” “不沾不脱”原则 “巨文岛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