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上海岁月”到延安时期:中共党建策略的演变及其长远影响——一项历史政治学的考察 被引量:1
1
作者 贺东航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7,共12页
中共从成立初期的“上海岁月”至延安时期党建策略的演变对党的建设及中国革命的长远发展影响深远。在共产国际支持下,中共上海时期的党建工作确立了党的基本组织原则和运作模式,完成了从研究团体向初生政党的转变。这一时期党的基本框... 中共从成立初期的“上海岁月”至延安时期党建策略的演变对党的建设及中国革命的长远发展影响深远。在共产国际支持下,中共上海时期的党建工作确立了党的基本组织原则和运作模式,完成了从研究团体向初生政党的转变。这一时期党的基本框架、路径和规则得到确立,包括党的组织原则、内部治理结构、党员标准以及党的日常运作,等等。在延安时期,中共通过“整风运动”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党建策略,实现了思想统一和组织整合,为应对复杂的政治环境和战争挑战提供了坚实保障。特别是延安时期党建的特点和成就,包括思想建设、组织结构优化、领导层的示范作用、军队党建实践等方面,表明中共党建策略的演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与当时面对的政治环境变化以及中国革命的进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策略 “上海岁月” 延安时期 “整风运动” 政党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2035”总规分区体系与传导路径优化研究
2
作者 林华 来佳莹 王晗昱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0,共7页
规划分区是引导各类资源差异化配置的区域划分,是承载多元空间治理需求、实现各类空间差别化治理、保障各层级国土空间规划有效传导的重要规划工具。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以来,各地均在积极探索依托规划分区实现差异化引导与管控的实施... 规划分区是引导各类资源差异化配置的区域划分,是承载多元空间治理需求、实现各类空间差别化治理、保障各层级国土空间规划有效传导的重要规划工具。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以来,各地均在积极探索依托规划分区实现差异化引导与管控的实施路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以下简称“上海2035”总规)对规划分区进行了创新性探索,但在分区体系与传导路径方面仍有待优化完善。因此,研究在“上海2035”总规的基础上,探索基础分区+叠加分区的开放式分区体系,基础分区以用途分区为主,叠加分区以形态分区和特定政策分区为主,实现对不同分区的规划引导。同时结合上海现有法定规划体系,进一步研究明确各类规划分区传导的内容与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分区 传导路径 “上海2035”总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规划展示馆宣教效用的若干探讨——以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楼建春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8-133,共6页
面向公众的、有效的规划宣教,需要将相关规划的理念、专业数据图表等转译成公众能感知理解的形式。围绕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上海2035”展项,总结展示方法,分析20年来的公众人数情况;从公众旅游、参观、考察、学习和参与规划的角度,分... 面向公众的、有效的规划宣教,需要将相关规划的理念、专业数据图表等转译成公众能感知理解的形式。围绕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上海2035”展项,总结展示方法,分析20年来的公众人数情况;从公众旅游、参观、考察、学习和参与规划的角度,分析展示效果;强调从不同的规划层次呈现规划内容,激发公众兴趣,引导思考和促进参与。从展示技术创新和应用角度,归纳传统展示与现代技术结合,专业与艺术相融合等展示方法。通过探讨规划概念与个案的关系、规划内容与临展的关系、科普内容与引导公众参与的关系,以及全城区展示与数字沙盘的关系,为展陈更新及其他城市的规划展示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展示 公众宣教 “上海2035” 展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海派”话语及其对于上海的理解 被引量:2
4
作者 倪文尖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9-44,共6页
提起“上海”,就联想到“海派”一说。本文主要通过对30年代“京海论争”前后的有关史料的梳理、释读,重点分析了那些字里行间流泄出的文化心理内涵,指出“海派”名词牵连着一整套话语,“海派”话语意味着“五四现代观”有关“上... 提起“上海”,就联想到“海派”一说。本文主要通过对30年代“京海论争”前后的有关史料的梳理、释读,重点分析了那些字里行间流泄出的文化心理内涵,指出“海派”名词牵连着一整套话语,“海派”话语意味着“五四现代观”有关“上海”的描述与想象。重新理解、想象“上海”,应从反省“海派”及其话语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派” 话语 想象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上海合作组织发展前景的几点看法 被引量:10
5
作者 赵华胜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27,共5页
上海合作组织从2001年成立,至今已有5年的历史。从1996年“上海五国”形成算起,它的历史已有10年。上海合作组织的两个常设机构秘书处和地区反恐机构只是在2004年才开始运转。因此,上海合作组织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组织。这意味着它... 上海合作组织从2001年成立,至今已有5年的历史。从1996年“上海五国”形成算起,它的历史已有10年。上海合作组织的两个常设机构秘书处和地区反恐机构只是在2004年才开始运转。因此,上海合作组织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组织。这意味着它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合作组织 “上海五国” 反恐机构 常设机构 秘书处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精神”新内涵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被引量:7
6
作者 夏立平 云新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6-36,共11页
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上海精神'赋予了上海合作组织以持久生命力,也阐释了中国和平发展论的思想精髓。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积极弘扬'上海精神'五观思想不仅代表... 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上海精神'赋予了上海合作组织以持久生命力,也阐释了中国和平发展论的思想精髓。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积极弘扬'上海精神'五观思想不仅代表着新时代中国和平发展论的新倡议,更表征着'上海精神'新内涵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上海精神'五观思想基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世界秩序观的科学表达,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信的应有之义。'上海精神'五观思想的基本逻辑是:以合作观为政经秩序路径,以安全观为安全基础保障,以发展观为经济繁荣导向,以文明观为文化交流准则,以新型全球治理观为生态建设原则。鉴言之,'上海精神'五观思想既统一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远大构想,其组成部分在保持自身价值的同时又暗含着一种超越任何一个地区或国家视角和理想的秩序观,即一种全球性、结构性和法理性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合作组织 “上海精神”五观思想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近代外国侨民的“上海情结”——以“上海问题”争论为中心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敏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1-149,共9页
1927至1931年间,所谓的"上海问题",即上海租界的出路问题,引发了外侨与国际人士和中国人之间的一场争论:国际人士和中国人指责外侨歧视华人和维护特权地位,导致"上海问题"无法解决。面对这些尖锐的指责,外侨亦不肯... 1927至1931年间,所谓的"上海问题",即上海租界的出路问题,引发了外侨与国际人士和中国人之间的一场争论:国际人士和中国人指责外侨歧视华人和维护特权地位,导致"上海问题"无法解决。面对这些尖锐的指责,外侨亦不肯缄默,以谁对上海的发展贡献大、谁是上海的主人、未来的上海是中国的上海还是世界的上海等问题予以回应。外侨所争虽有维护既得利益的一面,且难以掩饰其居高临下的优越感,但深入考察这场争论可以发现,外侨回应的依据、提出的观点和主张,却揭示出中国学界所熟知的叙事模式所未能完全涵盖的中国近代历史的多重面相:主张上海租界发展的独特性自有其现实依据;商业利益的正当性则出自西方近代的自由贸易理念,同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全球化紧密相关,以今天的角度观之,与全球化发展的大势有一定契合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外侨 “上海问题” 上海情结 自由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评1925年“上海谈判”——兼论吴廷康、鲍罗廷的主张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利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81-86,共6页
1925年底,西山会议进行之中,共产国际代表吴廷康邀孙科、叶楚伧、邵元冲至上海俄领事馆,"对党务谋所以调解";次日,又是在上海俄领事馆,在吴廷康的主持下,孙科、叶楚伧、邵元冲与陈独秀、瞿秋白、张国焘谈判。对于此次"... 1925年底,西山会议进行之中,共产国际代表吴廷康邀孙科、叶楚伧、邵元冲至上海俄领事馆,"对党务谋所以调解";次日,又是在上海俄领事馆,在吴廷康的主持下,孙科、叶楚伧、邵元冲与陈独秀、瞿秋白、张国焘谈判。对于此次"上海谈判",同为苏联人的国民党高等顾问鲍罗廷表示反对意见,对国民党右派持进攻立场。依据俄方解密档案,从分析吴廷康、鲍罗廷的思想入手,可以得出结论:"上海谈判"并不是机会主义的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谈判” 吴廷康 鲍罗廷 国共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精神”: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新秩序的助推力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葆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4-77,共4页
"上海精神"倡导以互信、协商化解矛盾,争取持久和平,而不是以威慑或直接以武力手段解决国家间存在的问题;"上海精神"倡导以平等、互利谋求共同发展,而不是以国际经济旧秩序继续扩大南北贫富差距;"上海精神&qu... "上海精神"倡导以互信、协商化解矛盾,争取持久和平,而不是以威慑或直接以武力手段解决国家间存在的问题;"上海精神"倡导以平等、互利谋求共同发展,而不是以国际经济旧秩序继续扩大南北贫富差距;"上海精神"倡导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而不是以一种价值观和政治制度统治全世界。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一直贯彻"上海精神",成功缓解了成员国内部的不稳定因素,进而阻遏了外部动乱因素对成员国的冲击,促进了成员国间的经济、安全、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为该地区的长治久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世界上树立了和平、合作、开放、进步的良好形象,为国际社会摈弃冷战思维,探索新型国家关系、新型安全观和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为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做出了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精神” 上海合作组织 国际新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身与出路:晚清上海广方言馆学生述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晓琴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3-50,128,共9页
上海广方言馆在1863年至1905年所存续的四十二年中,从汉族文童内招考了五百多名学生。广方言馆学生的知识构成以西文西语见长,而算学、天文、制造等科程度尚浅。在“中体西用”的培养宗旨下,中学实属必要,但所习内容与科举考试密不可分... 上海广方言馆在1863年至1905年所存续的四十二年中,从汉族文童内招考了五百多名学生。广方言馆学生的知识构成以西文西语见长,而算学、天文、制造等科程度尚浅。在“中体西用”的培养宗旨下,中学实属必要,但所习内容与科举考试密不可分,或奖励学生以功名,或学生通过科举获得出身,自始至终存在对科举制度的依附。学生修业期满后,一般有选送京师同文馆、留江南制造局任教习、出洋留学和就职于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几种出路,而更多的学生寻求出路受阻。上海广方言馆学生面临着中学与西学的双重压力,既无法摆脱对科举出身的依赖,又不得不寻求新的出路,在出身与出路的困境中艰难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广方言馆 知识结构 科举出身 出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tuning effect corrections using octupoles in diffraction-limited storage ring
11
作者 Xuan Shouzhi Tian Shunqiang +2 位作者 Liu Xinzhong Gong Yihao Mao Linglong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2-82,共11页
The next generation of synchrotron radiation light sources features extremely low emittance,enabling the generation of synchrotron radiation with significantly higher brilliance,which facilitates the exploration of ma... The next generation of synchrotron radiation light sources features extremely low emittance,enabling the generation of synchrotron radiation with significantly higher brilliance,which facilitates the exploration of matter at smaller scales.However,the extremely low emittance results in stronger sextupole magnet strengths,leading to high natural chromaticity.This necessitates the use of sextupole magnets to correct the natural chromaticity.For the Shanghai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 Upgrade(SSRF-U),a lattice was designed for the storage ring that can achieve an ultra-low natural emittance of 72.2 pm·rad at the beam energy of 3.5 GeV.However,the significant detuning effects,driven by high second-order resonant driving terms due to strong sextupoles,will degrad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facility.To resolve this issue,installation of octupoles in the SSRF-U storage ring has been planned.This paper presents the study results on configuration selection and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the octupoles.An optimal solution for the SSRF-U storage ring was obtained to effectively mitigate the amplitude-dependent tune shift and the second-order chromaticity,consequently leading to an increased dynamic aperture(DA),momentum acceptance(MA),and reduced sensitivity to magnetic field err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nghai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 Upgrade OCTUPOLE amplitude-dependent tune shift dynamic aperture momentum aper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上海报载诗歌的叙事研究——以《字林沪报》为例
12
作者 何宏玲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104,共14页
近代上海的都市化和现代报刊业的发展,促进了诗歌载体的多元化。报纸的文艺副刊登载了大量诗歌作品。报载诗歌自1872年《申报》刊发诗歌起始,至《字林沪报》在1887至1891年设立诗歌专栏而达到高潮。诗作者立足于当下生活,书写旅食沪滨... 近代上海的都市化和现代报刊业的发展,促进了诗歌载体的多元化。报纸的文艺副刊登载了大量诗歌作品。报载诗歌自1872年《申报》刊发诗歌起始,至《字林沪报》在1887至1891年设立诗歌专栏而达到高潮。诗作者立足于当下生活,书写旅食沪滨的交游与经历,描写城市风情与习尚变迁,使诗作呈现出独特的"上海情境",同时,也成为上海新型文人群体汇聚历程的记录。报载诗歌的情境叙写,无论是消闲题材,还是语言风格的通俗化,都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而在报刊传播的语境中,即时性和在场感,更是作品的显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林沪报》 报载诗歌 “上海情境” 诗歌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精神”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3
作者 庞大鹏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B06期134-136,共3页
上海合作组织是我国与邻国探索建立新型安全模式、新型国家关系和新型区域合作模式的产物,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精神”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鲜明体现.在“上海精神”的发展观、安全观、合作观、文... 上海合作组织是我国与邻国探索建立新型安全模式、新型国家关系和新型区域合作模式的产物,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精神”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鲜明体现.在“上海精神”的发展观、安全观、合作观、文明观和全球治理观的指引下,上海合作组织将开启发展新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合作组织 “上海精神”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上海影像“上海—海外”地点流动
14
作者 汪黎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1,共4页
当代上海影像中"上海—海外"的地点流动勾勒出上海的城市身份在不断的矛盾、试探、徘徊中逐渐复归"全球性"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的上海影像普遍将海外地点设定为人格分裂的"他者",并在自我身份的努力书... 当代上海影像中"上海—海外"的地点流动勾勒出上海的城市身份在不断的矛盾、试探、徘徊中逐渐复归"全球性"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的上海影像普遍将海外地点设定为人格分裂的"他者",并在自我身份的努力书写中与之保持距离。海外游子的归家故事通过冲突与反思探讨离散者们新的身份认同方式,使"上海"与"全球性"重新勾连。近年来的上海影像中,"上海"在与海外地点交融文化边界的过程中重新全面拥抱了"全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影像 全球性 复归 “上海—海外” 地点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上海想象”看当代中国电影地方重构
15
作者 汪黎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2-14,共3页
当代中国电影的"地方想象"正通过"多地性"地点建构策略,用更为开放性的影像文本重塑地方。多地性文本通过地点流动中的地方性书写强化集体记忆,在全球流动的经验中挖掘多元的地方认同,在更为频繁的聚集和离散中讲... 当代中国电影的"地方想象"正通过"多地性"地点建构策略,用更为开放性的影像文本重塑地方。多地性文本通过地点流动中的地方性书写强化集体记忆,在全球流动的经验中挖掘多元的地方认同,在更为频繁的聚集和离散中讲述现代性传奇,从而使地方重构与全球化、本土变革等现实因素展开积极互动。一种有关自由的启蒙意识,一种更具普世意义的平等、民主的价值观得以生成,这是当下中国电影重构地方的革命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地性 地方重构 “上海想象” 全球化 地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古镇的民俗叙事与“上海文化”品牌塑造 被引量:12
16
作者 游红霞 田兆元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8-146,183,共10页
“上海文化”主要包含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红色文化等内容。古镇是“上海文化”的重要承载空间与历史文化渊源,上海古镇文化品牌塑造的重点是要“讲好古镇故事”。民俗通过叙事建构认同,民俗的多重叙事理论成为古镇文化品牌塑造的抓手... “上海文化”主要包含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红色文化等内容。古镇是“上海文化”的重要承载空间与历史文化渊源,上海古镇文化品牌塑造的重点是要“讲好古镇故事”。民俗通过叙事建构认同,民俗的多重叙事理论成为古镇文化品牌塑造的抓手,可以在语言、物象、行为的多重叙事中挖掘、整理古镇蕴含的文化基因,彰显古镇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使古镇成为塑造“上海文化”品牌的重要力量。民俗谱系的观念对文化具有宏观和整体上的统摄力,既要建立“上海文化”内部各要素的关联,又要向外传播,与多元文化进行交流互鉴,这样才更有利于“上海文化”品牌的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古镇 民俗叙事 “上海文化”品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不去的家园——浅析香港电影中的“上海情结” 被引量:4
17
作者 陆霞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8-109,共2页
关键词 香港电影 “上海情结” 文化语境 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2035”总规指引下上海市生态空间专项规划编制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彬 金忠民 陈圆圆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2-59,共8页
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要求协调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推进高质量发展,促进高品质生活。在梳理生态空间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上海市生态空间保护与利用现状,延续“上海2035”总规价值导向、思维方式与逻辑框架,提出上海市生态空... 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要求协调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推进高质量发展,促进高品质生活。在梳理生态空间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上海市生态空间保护与利用现状,延续“上海2035”总规价值导向、思维方式与逻辑框架,提出上海市生态空间专项规划的基本思路与策略:一是构建具有上海特色的生态空间框架体系;二是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三是强化“四类六区”为核心的生态空间管控模式;四是完善时空秩序的空间规划传导路径,以期为全国其他城市开展生态空间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2035” 生态空间 专项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精神”的国际战略意义
19
作者 张宏伟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5-86,共2页
关键词 上海精神 国际战略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 “上海五国” 外交实践 国际关系 国际社会 关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合作组织任重道远
20
作者 丘弗林.根纳季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19,共3页
作为区域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6月15日,标志是当时“成立宣言”的签署。但事实上,上海合作组织的历史可追溯至1996年,当时俄罗斯、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建立了“上海五国”,之后更名为“上海论坛... 作为区域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6月15日,标志是当时“成立宣言”的签署。但事实上,上海合作组织的历史可追溯至1996年,当时俄罗斯、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建立了“上海五国”,之后更名为“上海论坛”。乌兹别克斯坦加入后,“上海论坛”更名为现在的上海合作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合作组织 “上海五国” 吉尔吉斯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区域组织 俄罗斯 论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