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试论“三言”“二拍”的爱情婚姻观
1
作者
张惠英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7X期58-59,共2页
爱情婚姻是"三言"、"二拍"作品中最具特色的题材,此类题材如实地刻画了普通市民阶层的爱情婚姻生活,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面貌,其宣扬的婚姻原则、道德标准突破了宋元话本的局限,有别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提倡追...
爱情婚姻是"三言"、"二拍"作品中最具特色的题材,此类题材如实地刻画了普通市民阶层的爱情婚姻生活,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面貌,其宣扬的婚姻原则、道德标准突破了宋元话本的局限,有别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提倡追求自由爱情,主张婚姻自主,强调了人的感情和尊重人的价值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二拍”
爱情婚姻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言二拍选本研究
2
作者
程国赋
周彩虹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1-55,共5页
三言二拍作为古代拟话本小说的代表作,在明末至清代出现了14种选本,其中以《今古奇观》最为著名。这些选本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明末清初时期、康乾时期和晚清时期。本文主要探讨三言二拍选本出现的历史原因以及选本所呈现的总体特征。
关键词
三
言
二
拍
选本
分期
成因
总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三言二拍嬗变作品所体现的时事化创作倾向
3
作者
程国赋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3期75-81,共7页
作为古代白话小说的优秀代表作 ,三言二拍在明末以后被大量改编 ,共有 86篇拟话本在后世被改编 ,出现 12 6篇改编作品 ,主要集中在明末清初。本文从忠奸斗争、白莲教运动和民族矛盾三个方面总结三言二拍嬗变过程中所体现的时事化创作倾...
作为古代白话小说的优秀代表作 ,三言二拍在明末以后被大量改编 ,共有 86篇拟话本在后世被改编 ,出现 12 6篇改编作品 ,主要集中在明末清初。本文从忠奸斗争、白莲教运动和民族矛盾三个方面总结三言二拍嬗变过程中所体现的时事化创作倾向 ,并结合社会现实、创作主体以及实学思潮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
三
言
二
拍
时事化
小说创作
创作倾向
明末清初
白莲教运动
民族矛盾
社会现实
创作主体
实学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代拟话本小说中的道教角色及其意义
被引量:
2
4
作者
赵益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76-82,共7页
以"三言"、"二拍"为杰出代表的明代拟话本小说,深刻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状况、人情世态与宗教信仰生活,但这种反映来自于其所包含的"现实因素",而并非是其题材与母题。"三言"、"二拍"...
以"三言"、"二拍"为杰出代表的明代拟话本小说,深刻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状况、人情世态与宗教信仰生活,但这种反映来自于其所包含的"现实因素",而并非是其题材与母题。"三言"、"二拍"以描画"尘世"为根本特性,因此其中的道教角色并不多见,并体现出非否定性、叙事功能性、仪式行为的强烈世俗性三个特点,生动展现了当时一般民众的宗教信仰生活实际,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一般信仰的核心以及十四世纪以降世俗道教的真正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角色
“三言”、“二拍”
明代拟话本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三言”“二拍”的爱情婚姻观
1
作者
张惠英
机构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7X期58-59,共2页
文摘
爱情婚姻是"三言"、"二拍"作品中最具特色的题材,此类题材如实地刻画了普通市民阶层的爱情婚姻生活,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面貌,其宣扬的婚姻原则、道德标准突破了宋元话本的局限,有别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提倡追求自由爱情,主张婚姻自主,强调了人的感情和尊重人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
“三言”、“二拍”
爱情婚姻观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言二拍选本研究
2
作者
程国赋
周彩虹
机构
暨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1-55,共5页
基金
广东省"十五"社科规划项目<三言二拍传播研究>(编号:02G52)。
文摘
三言二拍作为古代拟话本小说的代表作,在明末至清代出现了14种选本,其中以《今古奇观》最为著名。这些选本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明末清初时期、康乾时期和晚清时期。本文主要探讨三言二拍选本出现的历史原因以及选本所呈现的总体特征。
关键词
三
言
二
拍
选本
分期
成因
总体特征
Keywords
Sanyanerpai(
三
言
二
拍
)
anthology
stages
causes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三言二拍嬗变作品所体现的时事化创作倾向
3
作者
程国赋
机构
暨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3期75-81,共7页
基金
广东省十五社科规划项目"三言二拍传播研究"(编号 :0 2G5 2 )
文摘
作为古代白话小说的优秀代表作 ,三言二拍在明末以后被大量改编 ,共有 86篇拟话本在后世被改编 ,出现 12 6篇改编作品 ,主要集中在明末清初。本文从忠奸斗争、白莲教运动和民族矛盾三个方面总结三言二拍嬗变过程中所体现的时事化创作倾向 ,并结合社会现实、创作主体以及实学思潮的影响 。
关键词
论
三
言
二
拍
时事化
小说创作
创作倾向
明末清初
白莲教运动
民族矛盾
社会现实
创作主体
实学思潮
Keywords
Sanyan(
三
言
)” and “Erpai(
二
拍
)” transmuting literati creating tendency
reason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代拟话本小说中的道教角色及其意义
被引量:
2
4
作者
赵益
机构
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76-82,共7页
文摘
以"三言"、"二拍"为杰出代表的明代拟话本小说,深刻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状况、人情世态与宗教信仰生活,但这种反映来自于其所包含的"现实因素",而并非是其题材与母题。"三言"、"二拍"以描画"尘世"为根本特性,因此其中的道教角色并不多见,并体现出非否定性、叙事功能性、仪式行为的强烈世俗性三个特点,生动展现了当时一般民众的宗教信仰生活实际,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一般信仰的核心以及十四世纪以降世俗道教的真正内涵。
关键词
道教角色
“三言”、“二拍”
明代拟话本小说
Keywords
Daoist characters "San Yan" "Er Pai" vernacular short stories in the Ming Dynasty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试论“三言”“二拍”的爱情婚姻观
张惠英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三言二拍选本研究
程国赋
周彩虹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三言二拍嬗变作品所体现的时事化创作倾向
程国赋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明代拟话本小说中的道教角色及其意义
赵益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