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婚俗小说:话本小说中独特的婚姻题材类型——以“三言”“二拍”为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梅东伟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5-88,共4页
婚俗小说是话本小说中独特形态的婚姻题材小说,它不同于婚恋小说。婚恋小说以"写情"为本,彰显真情的意义;而婚俗小说则以"写俗"为本,强调礼俗秩序。婚俗小说依托相应的婚俗观念、婚俗程式构筑情节,展示社会生活,表... 婚俗小说是话本小说中独特形态的婚姻题材小说,它不同于婚恋小说。婚恋小说以"写情"为本,彰显真情的意义;而婚俗小说则以"写俗"为本,强调礼俗秩序。婚俗小说依托相应的婚俗观念、婚俗程式构筑情节,展示社会生活,表达作者观念。依据话本小说故事情节对婚俗观念或行为的不同结构方式,可以将婚俗小说分为因俗生事和依俗结撰两种类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俗 婚恋 “三言”“二拍” 婚俗小说 因俗生事 依俗结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言”“二拍”中商人经营之道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曹琳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2-195,共4页
突破以往文学作品的局限,生动展示众多商人的商业经营理念及其经营活动,是明代小说"三言""二拍"一个重要而突出的内容。其通过对商人们思想和心理状态、商业经营原则与策略、社会意识和关怀等多方面内蕴的深刻揭示... 突破以往文学作品的局限,生动展示众多商人的商业经营理念及其经营活动,是明代小说"三言""二拍"一个重要而突出的内容。其通过对商人们思想和心理状态、商业经营原则与策略、社会意识和关怀等多方面内蕴的深刻揭示,反映出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繁荣发展,商人们在经营观念上日趋成熟、理性,而这正是此历史时期的重要特征。时至今日,"三言""二拍"塑造的各式鲜活、丰满的商人群像,及其凸显的商人经营之道的丰富内涵,仍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商业发展及商人活动的宝贵资料,有着深刻的历史认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二拍” 商人 经营之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视域下东西方文化语境比较——以《鲁宾逊漂流记》与“三言”“二拍”经商题材小说为例
3
作者 李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6期173-177,共5页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镜像,深刻地反映出文化的特质。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和冯梦龙的"三言"、凌濛初"二拍"经商题材小说,深刻地反映了十七、十八世纪东西方商业的发展以及文化的各自特点。这一时期东西方世界对个人...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镜像,深刻地反映出文化的特质。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和冯梦龙的"三言"、凌濛初"二拍"经商题材小说,深刻地反映了十七、十八世纪东西方商业的发展以及文化的各自特点。这一时期东西方世界对个人价值肯定、对自由人格重视遥相呼应,有很大的相似性。在创作目的上,他们都是想通过作品来疗救人的灵魂或社会,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虽然同是对生命与个体的意义、价值取向的关注,西方是指向宗教,而中国则是指向史学。鲁宾逊和"三言""二拍"中的商人群体都是特定时代的特写人物,这些作品围绕其文化内核在人物形象、义利之辨等方面而极具民族特色,反映出了东西文化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宾逊 “三言”“二拍” 清教 心学 文化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三言”“二拍”中的尼冠形象及其审美价值
4
作者 陈曦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6年第S2期217-218,共2页
"三言"、"二拍"中的不少篇章描绘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尼姑和女冠(女道士)形象,她们个性格鲜,心态复杂,或放纵淫欲、追逐爱情;或行侠仗义、成人之美;或冰清玉洁、永遁空门,富有时代气息,是晚明社会的一个侧面反映,具有... "三言"、"二拍"中的不少篇章描绘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尼姑和女冠(女道士)形象,她们个性格鲜,心态复杂,或放纵淫欲、追逐爱情;或行侠仗义、成人之美;或冰清玉洁、永遁空门,富有时代气息,是晚明社会的一个侧面反映,具有复杂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二拍” 尼姑 女冠 形象类型 审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言二拍选本研究
5
作者 程国赋 周彩虹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1-55,共5页
 三言二拍作为古代拟话本小说的代表作,在明末至清代出现了14种选本,其中以《今古奇观》最为著名。这些选本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明末清初时期、康乾时期和晚清时期。本文主要探讨三言二拍选本出现的历史原因以及选本所呈现的总体特征。
关键词 选本 分期 成因 总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三言二拍嬗变作品所体现的时事化创作倾向
6
作者 程国赋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3期75-81,共7页
作为古代白话小说的优秀代表作 ,三言二拍在明末以后被大量改编 ,共有 86篇拟话本在后世被改编 ,出现 12 6篇改编作品 ,主要集中在明末清初。本文从忠奸斗争、白莲教运动和民族矛盾三个方面总结三言二拍嬗变过程中所体现的时事化创作倾... 作为古代白话小说的优秀代表作 ,三言二拍在明末以后被大量改编 ,共有 86篇拟话本在后世被改编 ,出现 12 6篇改编作品 ,主要集中在明末清初。本文从忠奸斗争、白莲教运动和民族矛盾三个方面总结三言二拍嬗变过程中所体现的时事化创作倾向 ,并结合社会现实、创作主体以及实学思潮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事化 小说创作 创作倾向 明末清初 白莲教运动 民族矛盾 社会现实 创作主体 实学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言二拍研究综述(上)
7
作者 王立言 人民 《中国文学研究》 1992年第4期48-54,共7页
建国以来,“三言”,“二拍”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内容大抵可分为作家、作品、专题及整体研究方面。作家研究的主要是对冯梦龙、凌濛初的生平、思想、文学创作活动的考察和论述;作品研究,包括对版本、本事源流、撰述时代、流传... 建国以来,“三言”,“二拍”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内容大抵可分为作家、作品、专题及整体研究方面。作家研究的主要是对冯梦龙、凌濛初的生平、思想、文学创作活动的考察和论述;作品研究,包括对版本、本事源流、撰述时代、流传影响、思想艺术等的探索和评析,以及对作者的其他著作的论考;专题研究涉及到“三言”“二拍”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和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艺术特征的若干重要方面;整体研究,则是从宏观的角度对其进行总体研究。本文拟就以下几个问题分别进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梦龙 “三言”“二拍” 小说理论 情教 冯氏 研究综述 中国文学研究 寿宁 戏曲理论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文化史散论》序
8
作者 邱汉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81-83,共3页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世.封建统治露出了崩解的端倪,但是还很强固.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已经在东南地区稀疏地出现,但是十分稚嫩.这是时代的特点,明清文化就是在这样的时代特点下发展着的.冯天瑜同志的《明清文化史散论》,论述了明...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世.封建统治露出了崩解的端倪,但是还很强固.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已经在东南地区稀疏地出现,但是十分稚嫩.这是时代的特点,明清文化就是在这样的时代特点下发展着的.冯天瑜同志的《明清文化史散论》,论述了明清时期的中国文化.书的内客涉及这一时期的哲学、文学、艺术、历史、科学技术各个领域,视野很宽广.它是通过若干具体问题的阐扬,反映这个宽广面的,论述很丰富,深刻.名曰“散论”,实际是有脉络可按,有统系可寻的.这只要翻读目录②就可以得到印证.这样的著作,当前还不多见,确是读者在哲学史、文学史、科学史等史著之外所想寻求的书籍.《明清文化史散论》的时代断限,起自明初,迄于辛亥革命,清社覆亡,凡五百四十四年.对辛亥革命的论述,时代已阑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既称“明清”,是以朝代为标志,则亦无妨.书中论哲学思想的,有明初的朱学,有元明之际的《郁离子》;有明中期的王学及尔后王学的流变;有明末清初王、黄、顾三先生的学术思想.论文学的,有明代的“台阁体”及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有明中期以后的市民文学“三言”“二拍”.论科学技术的,有明末西洋传教士带来的西方学术,有徐光启在学术上的会通中西,以及王夫之自然观方面的创见.论文化政策的,有明清文字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文化 散论 冯天瑜 明清时期 明中期 台阁体 王夫之 “三言”“二拍” 《郁离子》 国学图书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徐士年先生所拟的明清文学教学大纲
9
作者 韩兆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58年第4期39-42,共4页
教学大纲是什么?它的用处是什么?这些我想谁都知道。尤其教学大纲对老师们更是不离手边的东西。本来没有必要再来阐明这一概念了。但事实上还是非先讲一下不行。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来规定各科教学内... 教学大纲是什么?它的用处是什么?这些我想谁都知道。尤其教学大纲对老师们更是不离手边的东西。本来没有必要再来阐明这一概念了。但事实上还是非先讲一下不行。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来规定各科教学内容的体系和范围。其目的在于使教师的教学的工作有可循的规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文学 教学大纲 教学水平 民歌 国演义 复古主义 杂剧 观潮派 “三言”“二拍” 各科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