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角协调模式”视角下的交叉学科治理:理路与进路
1
作者 张艳凤 王铭玉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121,共7页
我国交叉学科治理经历了孕育萌生、试点探索、初具雏形、正式确立等四个阶段,政府力量、学术力量、市场力量构成了我国交叉学科治理的动力机制,展现了交叉学科治理的制度逻辑、知识逻辑和实践逻辑。在现实层面,受到政策协调激励不足、... 我国交叉学科治理经历了孕育萌生、试点探索、初具雏形、正式确立等四个阶段,政府力量、学术力量、市场力量构成了我国交叉学科治理的动力机制,展现了交叉学科治理的制度逻辑、知识逻辑和实践逻辑。在现实层面,受到政策协调激励不足、学科知识整合受限、市场响应机制不畅等因素的制约,交叉学科治理存在协同乏力、壁垒突出、供需失衡等问题。面向未来,我国交叉学科治理应着力塑造交叉学科治理新生态、构建交叉学科知识新领域、探索交叉学科培养新模式、建立交叉学科评价新体系,进一步彰显我国交叉学科发展的创新引领效应,构建现代化学科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协调模式” 交叉学科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政府、大学和社会三角关系的定量研究假设——对伯顿·克拉克“三角协调模式”的物理学解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宾齐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16,共4页
美国教育家伯顿.克拉克提出了政府权力、学术权威和市场的"三角协调模式",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研究高等教育结构的方法论基础。之后,英国学者加雷斯.威廉斯根据对高等教育经费分配中的权力关系的相关研究,将伯顿.克拉克的高等... 美国教育家伯顿.克拉克提出了政府权力、学术权威和市场的"三角协调模式",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研究高等教育结构的方法论基础。之后,英国学者加雷斯.威廉斯根据对高等教育经费分配中的权力关系的相关研究,将伯顿.克拉克的高等教育"三角协调模式"进一步细化为六个图像模式,但这些研究还只是停留在定性研究阶段。用物理学上的三力共点平衡原理,对政府、学术和市场三力进行分解,并且按照影响力大小设置权重,进行数据测量,是定量研究的一个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 大学 社会 “三角协调模式” 高等教育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演进特征与逻辑——基于政府、市场、学术的视角 被引量:1
3
作者 高慧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8-144,共7页
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演进嵌入整个高等教育权力结构乃至国家市场化转型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变迁是政府、市场和学术三种力量不断调整与选择的结果,不同历史阶段政府、市场、学... 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演进嵌入整个高等教育权力结构乃至国家市场化转型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变迁是政府、市场和学术三种力量不断调整与选择的结果,不同历史阶段政府、市场、学术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中的投射形塑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不同特征。从整个过程来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呈现出从政治导向到学术导向,继而到学术质量和社会质量并重的转变,体现了坚持学术自身演进与学术外部适应相结合的变迁特征,并且在不同的方面遵循着不同的逻辑。政府、市场、学术作为共存于学术评价场域中相互作用的关系共同体,三者制衡的平衡点至关重要。与学术质量评价相比,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社会质量评价要复杂得多,目前尚处于探索之中,仍需进一步完善后续的评价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成果评价 “三角协调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