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在“三明治”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中的胆汁外排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梁瑞峰 宋献美 +5 位作者 葛文静 张峰 代震 李宁 田萍 李更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0-256,共7页
目的研究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在大鼠原代细胞的胆汁外排特征。方法建立"三明治"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sandwich cultured rat hepatocytes,SCRH)模型,分别加入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在含Ca^(2+)和无Ca^(2+)缓冲液中孵育,采... 目的研究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在大鼠原代细胞的胆汁外排特征。方法建立"三明治"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sandwich cultured rat hepatocytes,SCRH)模型,分别加入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在含Ca^(2+)和无Ca^(2+)缓冲液中孵育,采用UPLC-MS/MS分别测定3种生物碱的细胞蓄积量,计算胆汁排泄指数和胆汁清除率,评价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在大鼠原代细胞的胆汁外排特征;并考察P-gp、Mrp2抑制剂对3种活性成分在SCRH细胞模型中的外排转运影响。结果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3种生物碱的细胞蓄积量增加,且含Ca^(2+)条件下的细胞蓄积量与无Ca^(2+)条件下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gp抑制剂环孢素A、维拉帕米均能减少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的胆汁排泄,且呈浓度依赖性,Mrp2抑制剂MK571、丙磺舒对3种生物碱的胆汁排泄无明显影响。结论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均经过胆汁外排,P-gp介导了3种生物碱的胆汁外排,Mrp2未参与其胆汁排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明治”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 P-糖蛋白 胆汁排泄 小檗碱 巴马汀 药根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三明治”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中研究利福平及联用丹参酮ⅡA对普伐他汀经BSEP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刘蕾 杨玉洁 +1 位作者 王凌 蒋学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78-985,共8页
目的 以普伐他汀为BSEP底物,在“三明治”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模型上(sandwich-cultured rat hepatocytes, SCRH),研究利福平及联用丹参酮ⅡA对BSEP转运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SCRH模型,利用MTT筛选给药剂量;建立普伐他汀的HPLC-MS/MS检测... 目的 以普伐他汀为BSEP底物,在“三明治”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模型上(sandwich-cultured rat hepatocytes, SCRH),研究利福平及联用丹参酮ⅡA对BSEP转运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SCRH模型,利用MTT筛选给药剂量;建立普伐他汀的HPLC-MS/MS检测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考察利福平及联用丹参酮ⅡA对胆管内普伐他汀浓度的影响,并计算胆管外排指数(biliary excretion index, BEI)。结果成功构建了SCRH模型,并确定了利福平、丹参酮ⅡA、格列本脲及普伐他汀的合适给药剂量;建立了稳定可靠的普伐他汀HPLC-MS/MS检测方法;与空白组相比,利福平能够降低胆管内普伐他汀的浓度和普伐他汀的BEI,高浓度利福平的降低效果最明显( P <0.01);与利福平高浓度组相比,联用丹参酮ⅡA后,胆管中普伐他汀的浓度以及普伐他汀的BEI增大,高浓度丹参酮ⅡA的增加效果最明显( P <0.01)。结论在SCRH中,利福平能够抑制BSEP的转运能力,丹参酮ⅡA可以逆转利福平对BSEP转运能力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平 丹参酮ⅡA BSEP 普伐他汀 "三明治"培养大原代细胞模型 胆汁淤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明治构型大鼠原代肝细胞长期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莹 张先杰 +5 位作者 宋茂民 孙家邦 段钟平 陈煜 罗艳侠 郭秀花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观察三明治构型大鼠原代肝细胞长期培养的形态学变化,并对其功能进行测定。方法采用改良原位2步法门静脉胶原酶灌注分离单肝细胞,台盼蓝拒染实验观察细胞活力,利用三明治培养构型培养成年大鼠原代肝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 目的观察三明治构型大鼠原代肝细胞长期培养的形态学变化,并对其功能进行测定。方法采用改良原位2步法门静脉胶原酶灌注分离单肝细胞,台盼蓝拒染实验观察细胞活力,利用三明治培养构型培养成年大鼠原代肝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肝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定期收集培养细胞上清液,检测培养肝细胞的分泌及合成功能,并与单层胶原培养肝细胞比较。结果平均每个鼠肝可获取2×10^8~3×10^8个肝细胞,活率在(93±3)%;体外肝细胞培养第3天,清蛋白分泌功能、尿素合成能力恢复到最佳状态。三明治构型培养的肝细胞清蛋白分泌功能、尿素合成能力在培养的14d内始终维持较高的水平,并形成肝索样结构,伴胆小管网络形成,肝细胞形态维持达28d以上。结论三明治构型肝细胞培养体系更接近于肝细胞体内生长环境,肝细胞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三明治构型不仅可以应用于肝细胞的基础研究,而且为肝细胞移植和生物人工肝治疗肝衰竭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明治构型 细胞 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Penicillamine2,5-enkephalin作为底物考察三明治大鼠原代肝细胞的转运体功能研究
4
作者 郭岑 赫蕾 +2 位作者 姚丹 潘国宇 王广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5期506-512,共7页
目的: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d-Penicillamine2,5-enkephalin(DP-DPE)在肝细胞和Hank's缓冲液中的浓度,研究DPDPE作为底物用于"三明治"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SCRH)的转运体功能。方法:将SCRH与溶于Hank'... 目的: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d-Penicillamine2,5-enkephalin(DP-DPE)在肝细胞和Hank's缓冲液中的浓度,研究DPDPE作为底物用于"三明治"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SCRH)的转运体功能。方法:将SCRH与溶于Hank's缓冲液的DPDPE共温孵,采用LC/MS/MS法测定细胞内蓄积的和外排到缓冲液中的DPDPE浓度,用于评价模型药物α-萘异硫氰酸酯(ANIT)对参与DPDPE摄取的Oatp和负责DPDPE外排的Mrp2的转运功能的影响。结果:建立的样品处理和测定方法能够满足体外转运实验需要的灵敏度和线性范围,在Hank's缓冲液中线性范围为0.5~50ng/mL(r2=0.9995),在细胞基质中线性范围为0.1~5ng/well(r2=0.9997),样品处理操作简便。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提取回收率大于65%。ANIT可抑制DPDPE在SCRH胆管侧的外排及基底侧的摄取,对基底侧外排无显著影响。结论:该分析方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并成功地用于将DPDPE作为探针底物研究SCRH模型上转运体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运体 “三明治”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 LC MS MS DPD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组织块培养法提取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及鉴定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帆 李柏霖 +2 位作者 池茗 刘海琴 唐元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探究脑微血管组织块培养法提取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取4周龄SD大鼠脑皮层,经过筛网、预消化、微血管组织块固化处理后,置于CO_(2)培养箱中进行原代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 目的探究脑微血管组织块培养法提取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取4周龄SD大鼠脑皮层,经过筛网、预消化、微血管组织块固化处理后,置于CO_(2)培养箱中进行原代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所培养的目的细胞。结果体外培养48 h后短梭形细胞从脑微血管段周围爬出;72 h后岛屿状的细胞团簇形成;96 h后团簇融合,细胞呈典型的单层铺路石样镶嵌式排列生长。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显示,细胞胞质呈棕红色,表达为阳性,细胞核被苏木精衬染成蓝黑色。结论脑微血管组织块培养法能够成功提取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内皮细胞 原代培养 脑微血管组织块培养 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大鼠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明治培养新生实验小型猪肝细胞的功能与形态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杰 王英杰 +2 位作者 刘鸿凌 刘俊 王宇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75-477,共3页
目的 探索双层胶原夹心培养猪肝细胞的方法 ,观察培养猪肝细胞的功能与形态特征。方法 将两步法分离的新生中国实验小型猪肝细胞接种于胶原被覆的培养板常规培养 ,2 4h后 ,肝细胞上再加一层胶原形成双层胶原夹心(三明治 )培养 ,观察... 目的 探索双层胶原夹心培养猪肝细胞的方法 ,观察培养猪肝细胞的功能与形态特征。方法 将两步法分离的新生中国实验小型猪肝细胞接种于胶原被覆的培养板常规培养 ,2 4h后 ,肝细胞上再加一层胶原形成双层胶原夹心(三明治 )培养 ,观察培养猪肝细胞的白蛋白分泌、形态学特征和乳酸脱氢酶 (LDH)漏出量。结果 成功将新生实验小型猪肝细胞固定于双层胶原中 ,形成三明治状。培养 1周内 ,用SDS/PAGE可检测出猪肝细胞分泌的白蛋白 ,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到典型的形态特征 ,培养期内LDH漏出量较少。结论 可用双层胶原对新生乳猪肝细胞进行三明治样培养 ,为肝细胞提供更接近体内的培养环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小型猪 培养 三明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肝细胞三明治培养动态变化及其在药源性肝损伤中的应用
7
作者 黄珊 孙丽新 +1 位作者 江振洲 张陆勇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46-251,共6页
目的:本文采用三明治构型培养原代大鼠肝细胞,综合观测其体外极性的动态形成过程,为体外药物肝毒性研究建立合适的评价模型。方法:三明治构型培养Wistar大鼠肝细胞,选取不同培养时间细胞检测肝细胞分泌功能,同时采用PCR、免疫荧光及跨... 目的:本文采用三明治构型培养原代大鼠肝细胞,综合观测其体外极性的动态形成过程,为体外药物肝毒性研究建立合适的评价模型。方法:三明治构型培养Wistar大鼠肝细胞,选取不同培养时间细胞检测肝细胞分泌功能,同时采用PCR、免疫荧光及跨上皮细胞电阻实验观测肝细胞极性结构基础紧密连接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肝细胞在"三明治夹层"中培养72 h后具有胆小管分泌功能,同时紧密连接处分子ZO-1与Occludin结构为促使极性形成,其mRNA表达与通透性均产生一个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ZO-1免疫荧光定位发现不同培养时间随着极性形成其结构分布也有所不同。结论:肝细胞三维培养极性形成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了解这一动态变化过程对药物肝毒性检测及其毒性机制探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极性 药物毒性 紧密连接 三明治构型原代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细胞分离、原代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徐哲 白雪帆 +1 位作者 滕光菊 黄长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342-344,共3页
目的 :探讨体外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分离方法、原代培养肝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方法 :以SD大鼠作肝细胞供者 ,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获取肝细胞 ,并进行原代培养 ;以锥虫蓝染色法测细胞活力 ,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形态变化 ,采用Bec... 目的 :探讨体外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分离方法、原代培养肝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方法 :以SD大鼠作肝细胞供者 ,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获取肝细胞 ,并进行原代培养 ;以锥虫蓝染色法测细胞活力 ,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形态变化 ,采用Beckman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培养体系不同时间培养上清中Albumin、LDH、Urea的含量。 结果 :胶原酶消化法所获取的肝细胞形态完整、贴壁良好、活性高、功能强。LDH漏出量、白蛋白分泌及尿素合成功能在 1周内出现波动性变化 ,第 3天时LDH漏出量最低 ,白蛋白分泌及尿素合成功能较好。 结论 :胶原酶消化法为一较好的肝细胞分离方法 ,分离的肝细胞在培养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细胞 分离 原代培养 生物学特性 胶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四氯化碳损伤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永刚 陈厚昌 +1 位作者 赵进军 蒋毅萍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四氯化碳 (CCl4 )损伤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原位灌流分离大鼠肝细胞培养36h后加入姜黄素 ,同时造成CCl4 损伤 ,于损伤 3h后测培养液中丙二醛 (MDA)、一氧化氮 (NO)的含量 ,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四氯化碳 (CCl4 )损伤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原位灌流分离大鼠肝细胞培养36h后加入姜黄素 ,同时造成CCl4 损伤 ,于损伤 3h后测培养液中丙二醛 (MDA)、一氧化氮 (NO)的含量 ,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 (LDH)、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 ,并用MTT法测肝细胞存活率。结果 :姜黄素明显改善细胞存活率 ,抑制CCl4 引起的ALT、LDH活力的升高 ,同时抑制MDA、NO的产生及提高SOD活力。结论 :姜黄素能有效抑制CCl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大鼠细胞 四氯化碳损伤 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原代肝细胞、星状细胞、枯否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的同步分离与培养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洋 蔡双明 +1 位作者 张莉莉 李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2-537,共6页
目的探索和建立同步分离大鼠原代肝细胞、星状细胞、枯否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并进一步鉴定和培养的方法。方法联合应用原位灌注、离体灌注、梯度密度离心和差速贴壁等分离方法,获取4种大鼠肝内原代细胞,采用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染色和... 目的探索和建立同步分离大鼠原代肝细胞、星状细胞、枯否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并进一步鉴定和培养的方法。方法联合应用原位灌注、离体灌注、梯度密度离心和差速贴壁等分离方法,获取4种大鼠肝内原代细胞,采用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染色和墨汁吞噬实验等方法对所分离的各种原代细胞进行纯度鉴定。结果通过原位灌注结合离体灌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差速贴壁等分离手段,成功实现了大鼠原代肝细胞、星状细胞、枯否细胞以及肝窦内皮细胞的同步分离,且所得原代细胞得率、活力及纯度等指标均符合后续细胞实验要求。结论通过简易方法同步分离大鼠原代肝细胞、星状细胞、枯否细胞以及肝窦内皮细胞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培养 细胞 星状细胞 枯否细胞 窦内皮细胞 原位灌注 密度梯度离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细胞分离和原代培养的简易方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学忠 李慧敏 +2 位作者 王富民 顾建红 刘宗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2-224,共3页
关键词 大鼠 细胞 分离 原代培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纯度原代大鼠肝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新颖 李维勤 +1 位作者 李宁 黎介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11期822-824,I012,共4页
目的 :分离及培养高纯度的原代大鼠肝细胞。 方法 :用含EGTA的D Hanks液及含DNaseⅠ的胶原酶消化液分两步原位灌注大鼠肝脏 ,分离细胞经 3次低速离心 (5 0 g ,5min)后获得纯化的肝细胞。肝细胞存活率检测用锥虫蓝拒染法 ,纯度检测用苏... 目的 :分离及培养高纯度的原代大鼠肝细胞。 方法 :用含EGTA的D Hanks液及含DNaseⅠ的胶原酶消化液分两步原位灌注大鼠肝脏 ,分离细胞经 3次低速离心 (5 0 g ,5min)后获得纯化的肝细胞。肝细胞存活率检测用锥虫蓝拒染法 ,纯度检测用苏木精 伊红染色。采用加入特殊营养成分的RPMI 16 4 0培养液培养 ,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活力。 结果 :每只 180~ 2 0 0 g的大鼠平均可获 (1.0~ 1.5 )× 10 8的细胞 ,存活率 >5 0 % ,纯度高于98%。培养 1、3、5天肝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 10 0 %、94 .5 %、89.5 % ,形态良好。 结论 :改良原位灌注消化法分离肝细胞产率较高 ,活性较好 ,加入特殊营养成分的RPMI 16 4 0培养液培养能保持肝细胞良好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分离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肝细胞的快速分离和原代培养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家兴 夏民 +3 位作者 金珊 江瑞云 武桂新 杨清香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2期46-52,共7页
本文介绍一种快速分离大鼠正常肝细胞的方法,从刺杀动物到接种肝细胞总共只需用二小时。接种培养后,在有地塞米松的培养基内,肝主质细胞能存活到一周左右。从32例大鼠分别取材的肝细胞培养中,11例(34%)两周内出现克隆性增殖上皮细胞集落... 本文介绍一种快速分离大鼠正常肝细胞的方法,从刺杀动物到接种肝细胞总共只需用二小时。接种培养后,在有地塞米松的培养基内,肝主质细胞能存活到一周左右。从32例大鼠分别取材的肝细胞培养中,11例(34%)两周内出现克隆性增殖上皮细胞集落,其中的8例(25%)四周内长成汇合状态。所有能长成汇合状态的细胞群体都来源于150g以下的大鼠。本文对肝细胞的两种主要类型以及它们的亲缘关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细胞 快速分离 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代培养大鼠肝窦内皮细胞凋亡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瑾 陈平 +2 位作者 李晓武 熊燕 董家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5-517,共3页
目的检测原代分离培养肝窦内皮细胞(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SECs)的凋亡状况。方法用胶原酶灌注结合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加选择性贴壁的方法分离SEC;用光镜形态学、Ⅷ因子和CD1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RECA-1单抗间接免疫荧光法及SE... 目的检测原代分离培养肝窦内皮细胞(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SECs)的凋亡状况。方法用胶原酶灌注结合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加选择性贴壁的方法分离SEC;用光镜形态学、Ⅷ因子和CD1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RECA-1单抗间接免疫荧光法及SEM鉴定SEC;采用TEM及AnnexinⅤ联合PI双染的方法检测SEC的凋亡。结果分离培养的SEC得率为(2.06±0.35)×107/只大鼠,活力≥92%,纯度达90%;光镜下细胞形态典型,Ⅷ因子染色阴性而CD14染色阳性,RECA-1单抗间接免疫荧光染色阳性,SEM下可见SEC表面具有典型的窗孔结构;即使在培养基中加入ECGF,TEM下仍可观察到SEC出现凋亡的典型形态特征,且随培养时间延长,凋亡率明显升高,培养12 h的SEC凋亡率与新鲜分离的相比,差异已具有显著性(F=53.11,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SEC存在明显的自发凋亡,且这种凋亡呈生长因子抵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凋亡 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原代肝脏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膜受体鉴定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禹 兰海楠 +13 位作者 李维 杨艳红 付志玲 马思慧 吴天成 郭风 赵雪 张辉 崔焕忠 吴旻 杨欢 李雨萌 洪盼 郑鑫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4-147,共4页
本研究采用改良的两步胶原酶灌流法分离培养大鼠肝脏细胞,并对其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功能检测及表面受体的鉴定,以探索其短期培养的最佳功能状态。结果表明,平均每只大鼠可获取2.12×108个肝脏细胞,平均活率达94.23%;光镜下观察发现... 本研究采用改良的两步胶原酶灌流法分离培养大鼠肝脏细胞,并对其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功能检测及表面受体的鉴定,以探索其短期培养的最佳功能状态。结果表明,平均每只大鼠可获取2.12×108个肝脏细胞,平均活率达94.23%;光镜下观察发现肝脏细胞呈多角形并成片生长;对肝脏细胞的LDH、Alb和尿素进行连续检测,结果发现细胞离体培养第3天功能较好;Mab263-PE单抗鉴定结果显示,肝脏细胞生长激素受体功能健全尚未受损,为细胞信号转导等相关试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细胞 原代培养 生长激素受体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苁蓉总苷对原代培养小鼠肝细胞酒精损伤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慧英 刘渊 杨焕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8期856-861,共6页
目的:研究肉苁蓉总苷对原代培养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原位灌流法收集原代肝细胞,MTT法评价肉苁蓉总苷对酒精损伤原代培养肝细胞存活率的影响;荧光显微镜技术评价肉苁蓉总苷对酒精损伤原代培养肝细胞及细胞核形态的影响;流式细胞... 目的:研究肉苁蓉总苷对原代培养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原位灌流法收集原代肝细胞,MTT法评价肉苁蓉总苷对酒精损伤原代培养肝细胞存活率的影响;荧光显微镜技术评价肉苁蓉总苷对酒精损伤原代培养肝细胞及细胞核形态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肉苁蓉总苷对酒精损伤原代培养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肉苁蓉总苷对bcl-2和c-fos表达的影响。结果:原代肝细胞经酒精损伤后,存活率降低,出现明显凋亡和坏死改变,凋亡抑制基因bcl-2减弱、促凋亡基因c-fos表达增强。肉苁蓉总苷可明显提高细胞存活率,改善凋亡和坏死情况,增强bcl-2表达,抑制c-fos表达。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肉苁蓉总苷可通过增加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减少促凋亡基因c-fos表达,减少凋亡和坏死,增加细胞存活率来实现对原代培养肝细胞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总苷 原代培养 细胞 酒精性损伤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普钠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表面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奕 楼宜嘉 王红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 评价模拟肝脏急性炎症期一氧化氮与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表达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加入不同浓度NO供体硝普钠 (SNP)和 (或 )细菌内毒素 (LPS)后 ,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ICAM 1的表达情况。结果 当培养时间达4... 目的 评价模拟肝脏急性炎症期一氧化氮与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表达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加入不同浓度NO供体硝普钠 (SNP)和 (或 )细菌内毒素 (LPS)后 ,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ICAM 1的表达情况。结果 当培养时间达4h ,各组肝细胞均未见ICAM 1显著表达 ;但当培养至 8,2 4h ,LPS组的肝细胞ICAM 1表达强度明显升高 (P <0 .0 5 ) ,SNP则可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LPS诱导的大鼠肝细胞ICAM 1的表达。结论 SNP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ICAM 1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细胞 原代 培养 粘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良的小鼠原代肝细胞培养方法 被引量:20
18
作者 聂兴草 方峰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60-161,167,共3页
为寻求一种简易、价廉的原代小鼠肝细胞培养方法 ,采用非灌注法、冰浴操作处理肝组织块及改良低血清培养基进行了原代鼠肝组织块和鼠肝细胞单层培养。通过光镜观察细胞形态、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及检测培养上清白蛋白水平证实培养细胞为肝... 为寻求一种简易、价廉的原代小鼠肝细胞培养方法 ,采用非灌注法、冰浴操作处理肝组织块及改良低血清培养基进行了原代鼠肝组织块和鼠肝细胞单层培养。通过光镜观察细胞形态、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及检测培养上清白蛋白水平证实培养细胞为肝细胞。持续培养结果显示原代培养第 6~ 12 d左右为肝细胞功能最佳观察和实验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培养 细胞 体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层胶原“三明治”法冻存复苏肝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殷海涛 滕皋军 刘宝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404-408,共5页
目的研究胶原、表皮生长因子对新鲜分离及冻存复苏后Sprague-Dawley(SD)大鼠肝细胞活率、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期望建立一种较为完善的肝细胞体外培养及冻存复苏体系,为肝细胞移植、生物人工肝及相关肝细胞研究获取充足有效的肝细胞来源提... 目的研究胶原、表皮生长因子对新鲜分离及冻存复苏后Sprague-Dawley(SD)大鼠肝细胞活率、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期望建立一种较为完善的肝细胞体外培养及冻存复苏体系,为肝细胞移植、生物人工肝及相关肝细胞研究获取充足有效的肝细胞来源提供必须的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胶原酶二步原位循环肝脏灌注法分离SD大鼠肝细胞,测定不同条件培养及冻存复苏后各组肝细胞的活性及功能。结果双层胶原及双层胶原+表皮生长因子组细胞活率、蛋白质含量及细胞功能均优于普通组(P<0.05)。结论双层胶原体外培养体系更接近于肝细胞体内生长环境,能有效的减少各种理化因素对肝细胞的损伤,有利于肝细胞在体外长期保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培养及冻存复苏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胶原 表皮生长因子 冻存复苏 细胞活率 胶原酶 实验研究 细胞体外培养 大鼠细胞 三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炎症高NO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的信号转导途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奕 王红莉 楼宜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24-428,共5页
目的 :通过对信号分子 NO在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所经由的信号转导途径研究 ,探索炎症急性期肝细胞高 NO的生物学意义 ,及药物可能作用的新靶点。方法 :采用 NO供体硝普钠 (SNP)模拟肝脏急性炎症期高 NO环境 ,Griess法测定 NO的特异氧化... 目的 :通过对信号分子 NO在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所经由的信号转导途径研究 ,探索炎症急性期肝细胞高 NO的生物学意义 ,及药物可能作用的新靶点。方法 :采用 NO供体硝普钠 (SNP)模拟肝脏急性炎症期高 NO环境 ,Griess法测定 NO的特异氧化终产物 NO2 - / NO3- 。测定肝细胞中 c GMP的浓度和肝细胞培养液中 GSNO的浓度 ,由此分别了解在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模型 ,NO经由 c GMP通路信号转导 ,还是经由非 c GMP通路信号转导的途径。结果 :1.5 4 3mmol/ L SNP释放 NO达峰值分别为 ,以 2 5 mmol/ L GSH为 NO释放通路 ,30 min时为 (0 .6 3± 0 .0 6 ) mmol/ L ;以 2 5 mmol/ L L - Cys为活性巯基通路 ,2 5 min时为 (0 .98± 0 .11) mmol/ L。 SNP与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共孵育过程中 ,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及 SNP浓度的增高 ,细胞内 c GMP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培养液中 GSNO浓度也有增高。与对照组比均有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NO供体 SNP在含有巯基(GSH和 Cys)的肝细胞培养液中可持续释放 NO,通过 c GMP依赖性通路和 c GMP非依赖性通路—— GSNO通路进行信号转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原代培养细胞 信号转导 环磷酸鸟苷 亚硝基硫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