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部大采高工作面覆岩“三带”发育高度实测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正杰 黄锐 +1 位作者 王业征 梁开宇 《中国煤炭》 2018年第12期41-45,共5页
新街矿区红庆河煤矿开采深度在600m以上,顶板岩层较软,其单轴抗压强度仅30~40MPa,煤层厚度大,采高达到6m。为了掌握红庆河煤矿深部3-1煤层偏软顶板条件下大采高工作面覆岩破坏发育高度,采用改进型封隔器进行了井下仰孔测漏试验。测试... 新街矿区红庆河煤矿开采深度在600m以上,顶板岩层较软,其单轴抗压强度仅30~40MPa,煤层厚度大,采高达到6m。为了掌握红庆河煤矿深部3-1煤层偏软顶板条件下大采高工作面覆岩破坏发育高度,采用改进型封隔器进行了井下仰孔测漏试验。测试结果表明,采高6m时,冒落带高度达到43.5m,冒采比7.25;导水裂隙带高度106.1m,裂采比17.7。该研究可为红庆河煤矿深部大采高开采水害防治及顶板控制等方面提供实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矿井 大采高工作面 “三带”高度 仰孔测漏法 改进型封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场覆岩“三带”演化特性的相似模拟实验及分析 被引量:37
2
作者 李树刚 王琳华 +2 位作者 林海飞 魏宗勇 丁洋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20,24,共5页
基于相似原理,对覆岩采动裂隙发育特征进行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分析,通过研究采场覆岩裂隙的测点层位下沉量、裂隙密度及离层率,分析了覆岩"三带"的高度;利用钻孔探测仪实测垮落带高度,对相似模拟实验结果进行验证。根据理论分... 基于相似原理,对覆岩采动裂隙发育特征进行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分析,通过研究采场覆岩裂隙的测点层位下沉量、裂隙密度及离层率,分析了覆岩"三带"的高度;利用钻孔探测仪实测垮落带高度,对相似模拟实验结果进行验证。根据理论分析及这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可以确定"三带"的高度范围,为优化设计高抽巷布置层位和高位钻孔设计参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带”高度 演化特征 相似模拟 钻孔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采后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仇圣华 曹福辉 +3 位作者 杨志锡 刘猛 郑景龙 种欲伟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4-47,共4页
山东赵坡煤矿为安全开采煤炭资源,采用经验公式预计和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分别研究了单独开采12下#煤层后及全采12下#煤层、14#煤层两近距离煤层后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出的两值分别为33.7m和41.2m;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 山东赵坡煤矿为安全开采煤炭资源,采用经验公式预计和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分别研究了单独开采12下#煤层后及全采12下#煤层、14#煤层两近距离煤层后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出的两值分别为33.7m和41.2m;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计算出的两值分别为35.6m、41.7m。两种计算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导水裂隙高度 数值模拟 覆岩破坏 “三带”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天煤业3~#煤层蹬空开采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刘旭锋 熊祖强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7-60,共4页
针对海天煤业3#煤部分区域存在蹬空开采问题,首先采用了“三带”判别法、围岩平衡法等理论方法论证了3#煤蹬空开采可行性。又通过钻孔分段注水、钻孔窥视等现场实测方法以及FLAC3D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下覆煤层开采后3#煤层及覆岩变形演... 针对海天煤业3#煤部分区域存在蹬空开采问题,首先采用了“三带”判别法、围岩平衡法等理论方法论证了3#煤蹬空开采可行性。又通过钻孔分段注水、钻孔窥视等现场实测方法以及FLAC3D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下覆煤层开采后3#煤层及覆岩变形演化特征。综合理论分析、现场实测及数值模拟结果得出了在下覆煤层开采结束后,3#煤层及其顶板岩层并未发生剧烈程度的破坏,只是出现煤岩体的内部损伤,未出现影响3#煤正常开采的台阶下沉。实测冒落带高度距9#煤顶板2~4m,裂隙带高度距9#煤顶板19~27m,均小于理论计算最大值,3#煤处于9#及15#煤的弯曲下沉带内,最终得出3#煤蹬空开采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层移动 蹬空开采 “三带”高度 台阶下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放开采回风上山加固技术研究
5
作者 石建军 李新元 《中国煤炭》 2018年第2期54-58,共5页
基于显德旺煤矿已有的煤层地质条件,针对一采区上方的总回风上山在工作面回采期间变形破坏严重导致原巷道支护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确定了垮落带和导水裂缝带高度。分析表明上山巷道在冒落带、裂隙带之... 基于显德旺煤矿已有的煤层地质条件,针对一采区上方的总回风上山在工作面回采期间变形破坏严重导致原巷道支护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确定了垮落带和导水裂缝带高度。分析表明上山巷道在冒落带、裂隙带之上,处于弯曲下沉带内,下方工作面开采对回风上山的超前影响距离为15~25m。采用MSAS开采沉陷分析系统,建立了岩层移动模型对开采区域地表移动和变形进行计算分析,分析表明,在上山两侧不放顶煤时,对巷道破坏的影响程度降低,并据此设计了巷道加固方案,确定了加固超前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风上山 “三带”高度 地表移动变形 围岩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新矿西天河下开采试验研究
6
作者 石英儒 《煤矿开采》 2004年第4期32-33,共2页
 通过对顶板冒落带、导水裂隙带、弯曲下沉带的调查研究,确定"三带"高度,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予以验证,选择合适采高,最终实现西天河下安全开采。
关键词 西天河 “三带”高度 技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