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坚持“三审制”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 1
-
-
作者
黎秋萍
杨欧
-
机构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处
《出版科学》
1997年第3期19-20,共2页
-
文摘
“形式与内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对基本范畴,它揭示事物的内在要素和它们的结构及其表现方式的统一关系。一切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为了提高和保证图书质量而制定的书稿三审制,也不例外地具有其内容和形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坚持三审制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呢? 前几年,一些出版社由于单纯追求多出书、快出书,追求经济效益,三审制从内容到形式均受到严重冲击。完全取消的情况有,名存实亡的情况也有。近年来,一方面由于国家出版管理部门狠抓图书质量,并颁发了一系列条例与规定,进行严格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行为的逐渐规范,出于竞争的需要,出版社都开始认识到图书质量是出版社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了提高和保证图书质量,各出版社几乎都建立了三审制,并印发了一系列的条款和表格要求执行。也就是说,三审制的形式是具备了,然而对三审制的内容呢?对三审制的形式与内容的结合呢?却研究得相当不够。
-
关键词
形式与内容
“三审制”
图书质量
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社会主义市场
出版管理部门
内容与形式
行政管理
经济条件下
基本范畴
-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
-
题名“三审制”,并非简单的话题
被引量:14
- 2
-
-
作者
孙琇
董高怀
-
出处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0-12,共3页
-
-
关键词
“三审制”
出版界
文件材料
编辑出版
书刊质量
同一
变化
强调
知道
-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G237
[文化科学]
-
-
题名“三审制”的回顾与审视
被引量:11
- 3
-
-
作者
张小萍
-
出处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6,共3页
-
文摘
在一次与外商洽谈合作项目时,外商对我们的成本核算中要支付二审与三审的审稿费用表示大为不解。他提出,既然书稿已经由书稿编辑进行编辑加工,为什么还要有第二和第三个人来做这项工作?如果需要第二和第三个人来检查才能保证书稿质量的话,说明这样的编辑加工人员是不...
-
关键词
“三审制”
书稿
图书出版
编辑加工
审稿制度
编辑工作
出版社
外商
入市
质量
-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G237
[文化科学]
-
-
题名关于期刊“三审制”的思考
被引量:7
- 4
-
-
作者
马健
蒋振邦
-
出处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9-30,共2页
-
文摘
国家对于当前出版工作,提出了“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十二字方针,而作为出版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各类期刊出版单位,在贯彻这一方针时,提高刊物质量应是重中之重。提高质量并非是一句空话,而实行期刊稿件“三审制”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坚持稿件三审责...
-
关键词
“三审制”
期刊出版
稿件
出版工作
出版行业
提高质量
刊物质量
优化结构
实行
加强管理
-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G237.5
[文化科学]
-
-
题名“三审制”的误识及辨正
被引量:6
- 5
-
-
作者
高哲峰
-
出处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3,共2页
-
文摘
一、关于“三审制”的实践与认识之现状在实践中,人们对“三审制”的执行有着不同的态度。比较常见的错误做法是将编辑审读与编辑加工混淆起来,书稿审读的“三审制”在执行时就变形为所谓发稿的“三审制”。认识是实践的反映,许多讨论“三审制”的文章,也将编辑审读与...
-
关键词
“三审制”
书稿审读
编辑加工
错误
混淆
实践
辨正
常见
做法
-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
-
题名一个校对眼里的“三审制”
- 6
-
-
作者
米戎
-
出处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32-33,共2页
-
文摘
一个校对眼里的“三审制”米戎近期以来,大家对图书质量的下降谈了许多原因,校对人员谈论较多的是所谓“校是非”的问题,即校对人员不但要校正与原稿不符之处,还要校出原稿中存在的错误。严格来讲,校正原稿中的是非问题不是也不应该是校对人员的主要职责,排除是非问...
-
关键词
“三审制”
校对人员
图书质量
原稿
审稿人员
校对工作
保障体系
国家标准
保障机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
-
分类号
G232.2
[文化科学]
-
-
题名“三审制”虚化的原因及对策
- 7
-
-
作者
周岚
-
出处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47-48,共2页
-
-
关键词
“三审制”
图书质量
编辑室主任
编辑工作
图书市场竞争
出版周期
整体质量
管理程序
编辑人员
责任编辑
-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
-
题名从实际出发改进“三审制”
- 8
-
-
作者
钱柏年
-
出处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8,共3页
-
文摘
书稿的“三审制”,是出版社编辑人员熟知的一项制度,从50年代新闻出版总署规定关于“一切采用的书稿应实行编辑初审、编辑室主任复审、总编辑终审和社长批准的编审制”以来,一直为出版界所重视,并坚持至今。实践证明,出版社严格执行书稿三审制,效果是明显的。但是...
-
关键词
书稿
“三审制”
出版社
出版界
编辑人员
总编辑
社长
实行
制度
初审
-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G239
[文化科学]
-
-
题名社长、总编的选拔与三审制
- 9
-
-
作者
韩旺辰
-
机构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
出处
《现代出版》
1999年第3期54-54,共1页
-
-
关键词
“三审制”
编辑室主任
权力属性
领导干部
副总编辑
副编审
终审
图书质量
学术性
行政级别
-
分类号
G230
[文化科学]
-
-
题名三审制不能变为“三签制”
被引量:2
- 10
-
-
作者
李秀英
-
出处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38-39,共2页
-
文摘
“三审制”历来为出版管理部门所重视,绝大多数出版社也是遵守“三审制”的。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出版社被推向了市场,有一些出版社的领导观念发生了变化,他们认为现在发稿量大,发稿时间也相对集中,同时各种行政事务和社会活动都很多,无法坚持复审和终审...
-
关键词
“三审制”
出版管理部门
责任制
编辑工作
编辑出版工作
选题
出版社
责任编辑制
图书
编辑室主任
-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
-
题名社科学术期刊匿名审稿问题综论
被引量:5
- 11
-
-
作者
郑良勤
-
机构
郑州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处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34-35,共2页
-
文摘
匿名审稿,就是指期刊编辑部对来稿在隐去作者资讯后,送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审稿,并据以择优刊用。在这个过程中,审稿人不知作者的真实身份,作者也不知道审稿人是谁,因而有人也称之为双向匿名审稿。在编辑实践中,还有一些学术期刊编辑部对责任编辑也实行匿名审稿。 多年来,国际上一些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一般郜实行匿名审稿制度。
-
关键词
匿名审稿
社科学术期刊
公平
学术质量
“三审制”
审稿队伍建设
-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
-
题名学术期刊稿件评审机制及编辑学者化探讨
被引量:2
- 12
-
-
作者
肇英杰
-
机构
西北民族大学
-
出处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5-138,共4页
-
文摘
学术期刊是科研成果和学术信息的重要载体,优秀的学术论文是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行之有效的稿件评审机制是保证学术期刊质量的控制环节。编辑工作是一种具有很多规范、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有其专门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不是具有一般文化知识的人就可以胜任的,职业化即是对编辑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要求。学术期刊编辑具备必要的专业素质是学术刊物特质决定的,也是学术期刊专业化、精品化、特色化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
关键词
学术期刊
编辑职业化
“三审制”编辑素质
-
Keywords
Academic journal
professionalization of editors
3-round appraising system
quality of editors
-
分类号
G237.5
[文化科学]
-
-
题名论合作出版与买卖书号的本质区别
- 13
-
-
作者
李文邦
-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
出处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4-26,共3页
-
文摘
审稿既是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专有出版权的核心所在。合作出版与买卖书号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出版社是否对书稿认真履行了审稿权。出版社在与民营书业的合作中,必须坚持"三审"责任制,加强出版流程管理,实行全程监控,确保图书质量。
-
关键词
合作出版
买卖书号
专有出版权
“三审制”
-
分类号
G239.2
[文化科学]
-
-
题名对图书质量抽查的编辑思考
- 14
-
-
作者
张小新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处
《出版科学》
1995年第4期14-15,共2页
-
文摘
近两年来,各级各类的图书质量抽查活动越来越多。有国家组织的不定期质量抽查,各省、市开展的定期质量抽查;有各出版社自行安排的质量抽查;还有诸多图书评奖中对参评图书的质量审读等。与之相应的,各出版社制定了对被查不合格图书编辑的明确的奖罚办法,诸如罚款、对晋级升职实行一票否决等。从编辑角度说,所有这些质量抽查,无异于是对编辑工作的检查。事实上。
-
关键词
定期质量抽查
编辑工作
图书质量
图书评奖
“三审制”
编辑业务
古籍今译
参评图书
不合格率
质量问题
-
分类号
G231
[文化科学]
-
-
题名建立健全编校过程的监控协调机制
- 15
-
-
作者
曾建华
万纯祥
-
机构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处
《现代出版》
1995年第4期41-41,共1页
-
文摘
建立健全编校过程的监控协调机制曾建华,万纯祥编校质量是衡量成书质量的一个决定性标准。在出版社内部建立、健全图书编校过程各环节间的监控、协调机制,对于提高图书的编校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决定图书编校质量的诸因素中,原稿及编辑加工质量是关系到成书编校...
-
关键词
协调机制
建立健全
校对人员
质量监督部门
图书编校质量
编辑加工
监控
编辑工作
“三审制”
图书质量
-
分类号
G232.2
[文化科学]
-
-
题名浅析“无错不成书”的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2
- 16
-
-
作者
林芬
-
出处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4-56,共3页
-
文摘
图书质量是出版社的生命线,出版物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千千万万读者的权益,而且关系到我国出版业的繁荣,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发展。但是,随着出版体制改革、图书市场竞争加剧,出版界普遍出现了"无错不成书"的现象,从1993年起。
-
关键词
校对人员
出版社
新闻出版
文化机构
“三审制”
编辑工作
错不
-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
-
题名论高校学报科技论文的评审
被引量:2
- 17
-
-
作者
赖君荣
-
出处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82-83,共2页
-
-
关键词
高校学报
“三审制”
编辑部
评审专家
科技论文
学科分类
审稿制度
专家审稿
双盲审稿
专家库
双盲评审
审稿工作
论文评审
-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
-
题名解决书稿终审的有关问题
被引量:1
- 18
-
-
作者
墨愚
-
出处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0-11,共2页
-
文摘
对书稿实行“三审制”,在我国已坚持了40多年。无论不同时期各出版社执行得怎样,“三审制”保证图书质量的作用功不可没,这便是要坚持“三审制”的原因。由于人们对“三审制”认识的差异和操作上暴露的问题,又使图书内容和编校质量问题层出不穷,读者作者怨声载道,...
-
关键词
“三审制”
书稿
编辑
图书内容
编校质量
图书质量
出版社
晨星
实行
同行
-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G239.2
[文化科学]
-
-
题名责任心也是职业道德
被引量:1
- 19
-
-
作者
南方
-
出处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1,共1页
-
文摘
最近,连续有十几家违规出版社和几十家违规报刊社受到行政处罚,或被停业整顿,或被暂缓年检登记,或被警告,个别的被处以“极刑”,吊销了刊号。一个时期以来,各级领导通过各种场合、各种渠道,反复讲一个道理,今年是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大事多喜...
-
关键词
出版工作者
责任心
职业道德准则
宣传思想工作
履行备案手续
社会政治稳定
行政处罚
规章制度
“三审制”
中国共产党领导
-
分类号
G238
[文化科学]
-
-
题名关于图书质量下降原因的思考
- 20
-
-
作者
刘振军
-
机构
东北大学出版社
-
出处
《现代出版》
1997年第1期24-24,共1页
-
-
关键词
图书质量
下降原因
校对人员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图书市场
“三审制”
文化水平
社会主义精神
出版社
协作出版
-
分类号
G231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