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三大一长”科教融合方式培养研究生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3
1
作者 丁明利 查琳 舒慧生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12,共7页
介绍了东华大学瞄准国家战略需要,立足新科技革命,着眼破除研教间资源、项目和知识供给不足的障碍,充分发挥大平台、大项目和大团队在突破“卡脖子”技术过程中的育人作用。既着眼“时长”,更培养“专长”,加强“导师引领”和“自主训练... 介绍了东华大学瞄准国家战略需要,立足新科技革命,着眼破除研教间资源、项目和知识供给不足的障碍,充分发挥大平台、大项目和大团队在突破“卡脖子”技术过程中的育人作用。既着眼“时长”,更培养“专长”,加强“导师引领”和“自主训练”,打通“研、用、转、产”的科研人才训练路径,开创了引领纺织产业发展的“三大一长”科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培育了支撑与引领纺织产业发展与国家战略需要的人才,探索了突破“卡脖子”技术的“高精尖”人才培养模式,也深化了对服务国家战略和立足特色行业布局与建强学科群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一长”培养模式 科教融合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职院——华为“课证共生共长”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48
2
作者 徐平利 宋晶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18,共4页
"课证共生共长"是精准服务ICT产业发展需求、学校与企业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该模式将培养在岗工程师的华为认证体系引入学校课堂教学,构建了"分段""分类""分层"的"三分"课程体系、... "课证共生共长"是精准服务ICT产业发展需求、学校与企业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该模式将培养在岗工程师的华为认证体系引入学校课堂教学,构建了"分段""分类""分层"的"三分"课程体系、专注于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七维能力"培养,实现了高职学生"低进高出""人人出彩"的跨越。校企双方十年成功合作的经验表明,该模式克服了企业不积极、学生不自信、学习不自主等教育弊端,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提高学生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合作 信息通信技术 人才培养模式 课证一体 课证共生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三大经济区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潘永明 米冠旭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38,共3页
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建设三方面,比较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发现,我国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定位不准确,教学脱离实践,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由此,天津高校物流人才建设应顺应市场变化... 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建设三方面,比较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发现,我国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定位不准确,教学脱离实践,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由此,天津高校物流人才建设应顺应市场变化,重点培养中高层物流人才,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建设高质量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经济区 物流人才 培养模式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直拍长胶倒拍打法技战术及培养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宇星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7-90,共4页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观察统计、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陈晴在高水平比赛中的发球、接发球、发球抢攻和得、失分模式进行研究,找出培养和改进此种打法的方法,为我国乒乓球运动长盛不衰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 高水平 女子乒乓球队 直拍胶倒拍 技战术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研究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淑林 曹晔华 +1 位作者 古继宝 裴旭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2013年第2期35-38,共4页
从"长周期"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入手,探讨基础研究类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科学定位,并结合中国科大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对"长周期"、"贯通式"基础研究类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进行探析,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从"长周期"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入手,探讨基础研究类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科学定位,并结合中国科大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对"长周期"、"贯通式"基础研究类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进行探析,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以期能够为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的重构和创新人才能力的提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 贯通式 基础研究类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学制直博生培养的五个问题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昕红 何茂刚 +1 位作者 张俊峰 崔瑞锋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9,共4页
在对比国外经验以及访谈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长学制直博生培养中面临的五个基础性问题:身份层级不明晰、课程特色不突出、资格考试不规范、淘汰分流有难题、支持体系缺乏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 学制直博生 资格考试 师生互动 培养模式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长冈技术科学大学工程硕士培养探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孟秀丽 杨连生 王松婵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2014年第6期91-95,共5页
作为日本"技术科学"思想的发祥地,长冈技术科学大学以其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彰显了"技术科学"的重要性。该校在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和培养对象方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在培养国际化实践... 作为日本"技术科学"思想的发祥地,长冈技术科学大学以其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彰显了"技术科学"的重要性。该校在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和培养对象方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在培养国际化实践型工程技术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借鉴长冈技术科学大学的经验,建议从更新培养理念,突出技术本质;调整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式;吸纳精英力量,优化师资队伍;注重实践能力,加强道德教育这四方面着手推进我国工程硕士能力的提升,促进工程硕士教育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技术科学大学 研究生教育 工程硕士 技术科学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万在红 向瑛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12期160-161,共2页
采用新模式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是当代大学教育实现教育与职业高度衔接的必由之路。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例,新形势下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实现"学科基础知识培养、专业技能方向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综合协调发展,形成培养... 采用新模式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是当代大学教育实现教育与职业高度衔接的必由之路。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例,新形势下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实现"学科基础知识培养、专业技能方向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综合协调发展,形成培养"双师型"、"双证结合"、"双领导制下的新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应用型人才 三大模块 培养模式 人才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雌拟长跗摇蚊实验室规模培养技术及生活史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姜永伟 卢雁 +2 位作者 丁振军 杜晶 王俊才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5期237-238,240,共3页
研究了孤雌拟长跗摇蚊实验室连续规模培养技术,在恒温20、25、28℃条件下对其生活史进行了详细地记录。结果显示:槐叶-黏土培养基适于作为该种摇蚊的食物及筑巢来源。生活史方面,恒温20℃条件下,约25.5 d经历1个世代;恒温25℃,约19.5 d... 研究了孤雌拟长跗摇蚊实验室连续规模培养技术,在恒温20、25、28℃条件下对其生活史进行了详细地记录。结果显示:槐叶-黏土培养基适于作为该种摇蚊的食物及筑巢来源。生活史方面,恒温20℃条件下,约25.5 d经历1个世代;恒温25℃,约19.5 d经历1个世代;恒温28℃,约15.5 d经历1个世代。又因该种生物对水质反应敏感,适于作为模式生物进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雌拟跗摇蚊 实验室培养 生活史 模式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纺织业高职人才培养“三三三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0
作者 张林龙 王春模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07-108,共2页
以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专业群及主干专业与职业岗位群对接、辅助专业或专业方向与职业岗位对接构建专业体系;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学历教育内容与岗位职业资格考核内容的融合,专业素养与创新素质的融合构建课程体系;搭建校内实... 以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专业群及主干专业与职业岗位群对接、辅助专业或专业方向与职业岗位对接构建专业体系;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学历教育内容与岗位职业资格考核内容的融合,专业素养与创新素质的融合构建课程体系;搭建校内实验实训平台、校外实训实习平台和校企共建研发平台,创新现代纺织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 人才培养 “三三三”模式 三个对接 三个融合 三大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生教育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4
11
作者 刁承湘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1994年第4期27-30,共4页
研究生教育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几点思考刁承湘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措体制改革需要的教育体制”,“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力,走... 研究生教育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几点思考刁承湘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措体制改革需要的教育体制”,“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力,走出教育发展的新路子,为建立具有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研究生培养 如何适应 培养模式 应用型人才 基础学科 三大原则 研究生教育工作 外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模块化课程设置的探索
12
作者 吕建清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45-146,共2页
目前的模块化课程设置中,每一个模块要在多个学期内完成,没有模块化的效果。我院在"2+1"人才培养模式下,试用"4+1"模块化课程设置,前四个学期,每个学期设置一个模块化课程群,培养一种相对独立的技能;后两个学期,设... 目前的模块化课程设置中,每一个模块要在多个学期内完成,没有模块化的效果。我院在"2+1"人才培养模式下,试用"4+1"模块化课程设置,前四个学期,每个学期设置一个模块化课程群,培养一种相对独立的技能;后两个学期,设置为一个大的实践模块,综合运用校内所学的知识,形成实际操作技能。这种模块化课程设置的效果非常明显。这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并不排斥加入必要的道德课、政策课和选修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模块 “4+1”模块 “2+1”人才培养模式 技能 开放的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