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省县域“三化”协调发展度空间格局演变及其障碍因子诊断 被引量:11
1
作者 祖佳嬉 叶长盛 雷慧敏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39,共6页
以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从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3个方面构建"三化"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利用ESDA和GIS技术,揭示2000—2012年江西省县域"三化"协调发展度的空间格局演变过程,并采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找... 以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从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3个方面构建"三化"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利用ESDA和GIS技术,揭示2000—2012年江西省县域"三化"协调发展度的空间格局演变过程,并采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找出阻碍江西省县域"三化"协调发展度提升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江西省县域"三化"协调发展水平较低,提升潜力大;在总体空间格局上,江西省县域"三化"协调发展度水平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相似地区集聚分布,热点区沿浙赣线和京九线(江西段)北段成带状集聚,冷点区主要向赣东南地区集聚,鄱阳湖周边地区的冷点区逐渐消失;阻碍江西省县域"三化"协调发展度提升的障碍因子主要表现为地均工业增加值、工业化率、城镇化率、人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和人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个方面,地均工业增加值历来是主要的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化”协调发展度 空间格局演变 障碍度 县域尺度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干流地区“三化”协调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以沿长江40个城市(地区)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冯献 李宁辉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4年第6期70-75,共6页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三化"的协调发展,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文章通过构建一套关于区域"三化"协调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以2009-2011年沿长江干流40个城市面...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三化"的协调发展,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文章通过构建一套关于区域"三化"协调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以2009-2011年沿长江干流40个城市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层次科学评估了当前长江流域不同区域"三化"发展水平状况,并采用几何平均与算术平均调整的计算方法评估长江流域"三化"协调发展水平,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化”协调发展 综合评价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化”协调发展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规划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郝丽君 肖哲涛 陈红涛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5-248,共4页
以高村社区规划设计为例,探索如何在"三化"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通过总结归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深层内涵,分析新型农村社区在"三化"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区 “三化”协调发展 规划策略 高村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化”协调发展视角下河南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路径选择 被引量:3
4
作者 郭梅枝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6-48,共3页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简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对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三化"发展的土地资源利用机制不畅,投入增长机制不稳,...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简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对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三化"发展的土地资源利用机制不畅,投入增长机制不稳,城乡二元机制未破,严重制约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必须加快土地资源利用机制改革步伐,提高耕地数量与质量,构筑强大的农村人才支撑,探索支农投入稳步增长机制,夯实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基础,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化”协调 农业 规模经营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三化”协调发展背景下农民权益保护 被引量:2
5
作者 郭委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3-65,共3页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是当前破解三农难题的有效途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在"三化"协调发展背景下,还存在农民宅基地权益、农民政治权益、农民受教育权、农民医疗权益、农...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是当前破解三农难题的有效途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在"三化"协调发展背景下,还存在农民宅基地权益、农民政治权益、农民受教育权、农民医疗权益、农民文化权益、农民社会保障权益等得不到切实保护的问题。必须通过完善农民权益保障的法律机制、完善农民的收入持续增长机制、完善农民权益保障的公共服务机制、完善村民自治机制予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化”协调发展 农民权益保护 问题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化”协调发展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就业素质提升路径探讨——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曹兰英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7-159,共3页
推动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是我国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三化"协调发展迫切需要高素质劳动力。河南作为农业和人口大省,农村人口占比近70%,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素质是实现"三化"协调发... 推动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是我国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三化"协调发展迫切需要高素质劳动力。河南作为农业和人口大省,农村人口占比近70%,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素质是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关键。目前,农村劳动力在就业观念、心理素质、就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三化"的协调发展。本文在论述"三化"协调发展的含义与农村劳动力就业素质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将农村劳动力界定为普通高校的农村大学生、普通农民工和"金蓝领"三类人群,通过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素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素质的相应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化”协调 农村劳动力 就业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产业出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武龙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4-55,共2页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是河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产业带动"三化"协调发展,以就业保障新型城镇化真正实现,是"三化"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目前河南省的产业基础不能真...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是河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产业带动"三化"协调发展,以就业保障新型城镇化真正实现,是"三化"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目前河南省的产业基础不能真正满足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需要。本文首先结合中央对中原经济区的定位、"三化"协调发展原理和中原经济区特点,分析支撑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目标产业应满足五个方面的基本条件;然后,分析指出纺织、化工等传统工业和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制造业都不能为河南"三化"协调提供足够的产业支撑,并进一步提出了中原经济区的产业机遇可能是农业的新工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三化”协调 产业机遇 绿色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化”协调发展:破解留守妇女问题的出路——基于对豫东农村的调研
8
作者 孙慧明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0-64,共5页
据调查,农村留守妇女生活中最关注的问题是:最大的负担是农业生产与家务劳动;最大的痛苦是情感的空虚与寂寞;最大的心愿是合家团圆。留守妇女问题的根源是"留守","留守"的根源在于农村经济落后。解决农村留守妇女... 据调查,农村留守妇女生活中最关注的问题是:最大的负担是农业生产与家务劳动;最大的痛苦是情感的空虚与寂寞;最大的心愿是合家团圆。留守妇女问题的根源是"留守","留守"的根源在于农村经济落后。解决农村留守妇女问题主要不是靠理论,而是依赖于社会实践。结合河南省情,解决留守妇女问题的出路在于"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即:新型工业化为主导,为农村劳动力寻找就业出路;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引导农民立足本地发展经济;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增加农民的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化”协调 农村留守妇女 出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三化”协调发展经验及对河南镜鉴
9
作者 程芳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448-2451,2457,共5页
苏南、天津和成都在"三化"协调发展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在产业结构、土地使用和体制机制建设方面给河南省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结合河南省省情提出了河南省"三化"... 苏南、天津和成都在"三化"协调发展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在产业结构、土地使用和体制机制建设方面给河南省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结合河南省省情提出了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化”协调发展 经验借鉴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化”协调视阈下河南农村民俗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10
作者 谢青玉 《河南农业》 2016年第9期21-23,共3页
随着"三化"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一方面,农村民俗文化继承和创新已经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三农"旅游提供丰富的旅游产品,有利于带动新型农村经济、农民增收和新型农民的培育;另一方面,农村民... 随着"三化"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一方面,农村民俗文化继承和创新已经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三农"旅游提供丰富的旅游产品,有利于带动新型农村经济、农民增收和新型农民的培育;另一方面,农村民俗文化继承和创新可以延续农村文化传统,塑造新型城市的自身文化形象,为城市创造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化”协调发展 民俗文化 继承和创新 现状 制约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原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被引量:63
11
作者 王永苏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3-76,2,共4页
把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三化"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协调"有机结合起来,提出建设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是一个重大创新,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突出特色和主要内容,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 把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三化"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协调"有机结合起来,提出建设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是一个重大创新,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突出特色和主要内容,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推进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关乎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战略大局,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因此,必须对"三化"协调的理论基础和实现途径作深入的研究探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识和处理加快工业化城镇化与保障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清醒认识、科学处理"三化"之间的矛盾,实现"三化"的互促共进,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实现富民强省的同时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现代化,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让人民满意,让中央放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中原经济区 “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及综合评价
12
作者 冯献 李宁辉 李瑾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5-112,共8页
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协调发展,是推进我国"四化同步"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三化"协调发展的传导机制,其次通过构建区域"三化"协调发展水平指... 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协调发展,是推进我国"四化同步"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三化"协调发展的传导机制,其次通过构建区域"三化"协调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以2009-2011年沿长江4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算了各区域"三化"发展水平,最后采用几何平均与算术平均调整的方法评估了流域"三化"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地区"三化"综合水平不断提高,上中下游间发展不平衡;从区域差异来看,"三化"综合水平呈现东高西低阶梯状,协调度较高的地区多集中于长三角地区和部分省会城市,而生态较为脆弱的地区(如昭通、自贡、泸州、乐山、宜宾等)以及部分粮食主产区(如滁州、岳阳、荆州、黄冈等)的"三化"水平仍处于较低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化”协调发展 综合评价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经济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袁国强 冯德显 +2 位作者 张淼 王鑫 史燕茹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5-139,共5页
依据中原经济区建设目标和产业技术需求导向,通过对国内有关经济区创新内容的调研,提出中原经济区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坚持以粮为基础,加强生态和环境建设;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新兴工业化为支撑,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积... 依据中原经济区建设目标和产业技术需求导向,通过对国内有关经济区创新内容的调研,提出中原经济区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坚持以粮为基础,加强生态和环境建设;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新兴工业化为支撑,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积极推进"三化"协调发展;围绕产业聚集区建设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有效提高创新效率;加强中原经济区内外创新资源统筹协调,推动创新合作与开放;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建立现代产业发展技术群,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立中原经济区科技创新示范区,提高创新集聚和辐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体系 创新资源 “三化”协调 中原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原经济区建设与河南农业现代化 被引量:22
14
作者 张全红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18,共3页
本文对中原经济区建设与河南农业现代化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最突出特点和最核心内容是"三化"协调发展,实现途径是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以工业化为主导带动和提升农业现代化。河南农业现代化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前... 本文对中原经济区建设与河南农业现代化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最突出特点和最核心内容是"三化"协调发展,实现途径是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以工业化为主导带动和提升农业现代化。河南农业现代化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前提条件、首要原则和重要促进力量。农业发展不仅为工业和城市部门提供核心生产要素,而且具有多种重要功能。中原经济区建设将更加有利于河南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针对河南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发展思路与实现途径是在满足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可持续的前提下,依靠科技与政策支持,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三化”协调发展 农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 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被引量:5
15
作者 田合生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3-46,共4页
河南城镇化水平大大落后于工业化水平,制约了河南"三农"问题的解决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传统的城镇化之路存在许多弊端,河南应从本省省情出发,突出城乡一体、产城互动,搞好配套改革,走中原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促... 河南城镇化水平大大落后于工业化水平,制约了河南"三农"问题的解决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传统的城镇化之路存在许多弊端,河南应从本省省情出发,突出城乡一体、产城互动,搞好配套改革,走中原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应注重以下几点:一是强化规划引导,坚持城乡统筹,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构建具有河南特色的现代城镇体系;二是强化产业支撑和产城互动,打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经济基础;三是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四是推进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政策,破解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中原经济区 “三化”协调 城乡一体 产城互动 新型农村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原经济区研究述评——兼论中原经济区“2345”发展框架 被引量:4
16
作者 许广月 《西部论坛》 2011年第5期1-7,共7页
中原经济区是我国区域经济版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兴增长极,其对我国区域经济版图重构必将起到纲领性指引作用,其发展也将对我国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目前,国内学术界主要从空间范围、建设意义、发展定位与建设举措等方面... 中原经济区是我国区域经济版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兴增长极,其对我国区域经济版图重构必将起到纲领性指引作用,其发展也将对我国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目前,国内学术界主要从空间范围、建设意义、发展定位与建设举措等方面对中原经济区进行研究。中原经济区发展的逻辑框架应是"2345"发展框架: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双轮互动,"三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以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为主要内容,为我国整体发展作出五大贡献(经济发展贡献、粮食贡献、交通贡献、能源原材料贡献、生态贡献),逐步实现"一极、一地、一心、四区"的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中部崛起 政府与市场互动 “三化”协调发展 转型发展 创新发展 绿色发展 区域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经济区政策支撑体系研究
17
作者 马桂兰 《区域经济评论》 2013年第5期115-119,共5页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提出,使河南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新的战略机遇期。在确保粮食安全、生态和环境安全的条件下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目标,不仅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的精神和敢于实践和创新的勇气,更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引...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提出,使河南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新的战略机遇期。在确保粮食安全、生态和环境安全的条件下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目标,不仅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的精神和敢于实践和创新的勇气,更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不断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和环境是中原经济区政策支撑体系建设的基础,因此,中原经济区政策支撑体系的着力点应放在市场基础的建设和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上。在此基础上,设计包括农业和粮食安全、产业、土地、财政、税收、金融、技术、人才在内的政策支持体系框架,并力求在统筹城乡土地政策、统筹中原经济区文化资源政策、构建立体交通网络政策、发展新型工业政策和改善民生政策上进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政策支撑体系 “三化”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八大关系辨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倩 侯红昌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0-62,共3页
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业已出台的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意见构成了以促进"三化"协调发展为主的政策框架。新型城镇化作为承载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承接体,自然成为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为此,应着重... 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业已出台的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意见构成了以促进"三化"协调发展为主的政策框架。新型城镇化作为承载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承接体,自然成为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为此,应着重处理好引领与协调、与主导、与基础、与基点等8个方面的重大关系,以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和"三化"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化”协调发展 新型城镇化 引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