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Kolb”学习循环理念的生态学“三元一体”育人体系构建
1
作者 姚允龙 张旭光 +2 位作者 孔石 张心语 王蕾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71-77,共7页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肩负着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重任的生态学科教育体系,面临无法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困境。如何创新生态学科育人体系,培养生态学全面型人才成为关键。从生态学教育发展现状入手...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肩负着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重任的生态学科教育体系,面临无法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困境。如何创新生态学科育人体系,培养生态学全面型人才成为关键。从生态学教育发展现状入手,剖析生态学科所面临的人才培养问题,尝试将基于“Kolb”学习循环理念的“三元一体”育人体系应用于生态学的教学实践中,实现培养符合新时代的高质量生态学科人才。在教学实践中,以哈尔滨城市林业示范基地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验室为技术平台,构建以“多元技术整合、实践能力提升、生态思维培养以及师生互馈的全方位评价体系”四个环节为基本教学框架,形成以“奠定基础知识、理论知识的应用、提升素质、教师与学生的自我反思”的学习模块。通过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营造了生动、自然、趣味的学习环境,从而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生态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lb”学习循环理念 生态学 “三元一体”育人体系 生态思维 实践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产业学院“六位一体”育人体系建设与实践
2
作者 曹荣安 李昌盛 +3 位作者 张丽媛 宋雪健 李跃 王长远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6期151-154,共4页
根据《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文件精神,我国在特色鲜明、与产业紧密联系的高校建设了若干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可以深化产教融合,完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造就大批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 根据《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文件精神,我国在特色鲜明、与产业紧密联系的高校建设了若干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可以深化产教融合,完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造就大批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通过介绍现代产业学院的起源及发展历程,并以北大荒农产加工现代产业学院为例阐述发展模式,为现代产业学院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产业学院 六位一体 育人体系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高职英语课程思政体系建构——以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翁洁静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2-18,共7页
为解决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缺乏专业层面设计的问题,以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从五方面构建高职英语课程思政体系:确立思政目标和育人重点,建设数字化资源库,构建育人模式,搭建育人框架,创新评价机制。经实... 为解决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缺乏专业层面设计的问题,以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从五方面构建高职英语课程思政体系:确立思政目标和育人重点,建设数字化资源库,构建育人模式,搭建育人框架,创新评价机制。经实践,建设成效明显,内容系统的数字化资源库丰富了育人手段,“分层、分类、分阶段”的教育模式凸显了育人特色,“三课联动”的教育框架夯实了育人实效,教师主体发挥了育人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英语课程思政体系 数字化资源库 育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产教融合视角下职前职后一体化育人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7
4
作者 马兆兴 董文甫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1-23,共3页
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育人体系的核心有两点:一是建设一体化课程体系,二是建设一体化师资队伍。其中,一体化课程体系是实现职前的学历教育与职后教育衔接贯通的关键,一体化师资队伍是有效落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实现一体化育人目标的可靠保... 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育人体系的核心有两点:一是建设一体化课程体系,二是建设一体化师资队伍。其中,一体化课程体系是实现职前的学历教育与职后教育衔接贯通的关键,一体化师资队伍是有效落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实现一体化育人目标的可靠保障。根据职前职后一体化育人模式的人才培养要求,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归纳总结了四个层级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及能力要求,构建了"四阶递进"职前职后一体化金钥匙课程体系,并进一步研究了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途径及职前职后一体化育人体系的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职前职后一体 课程体系 师资队伍 育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谈大学生教育与管理一体化的几个问题
5
作者 王顺臣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0-31,共2页
试谈大学生教育与管理一体化的几个问题王顺臣二十岁左右的大学生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时期,行为的自我约束力欠缺,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对他们加强教育和管理,实现教育与管理的一体化,“双管齐下”,“两手抓”,形成以“... 试谈大学生教育与管理一体化的几个问题王顺臣二十岁左右的大学生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时期,行为的自我约束力欠缺,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对他们加强教育和管理,实现教育与管理的一体化,“双管齐下”,“两手抓”,形成以“管理为手段,以教育作保证”的育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教育 管理一体 教育工作者 自我约束力 王顺 育人体系 思想教育方法 学生工作 学生骨干 自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民感知视角下城市公共安全韧性评估及提升路径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崔茜 王义保 刘志翔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9-216,共8页
为增强城市应对公共安全风险的能力,构建城市公共安全“空间韧性”一体化理论模型,确立居民感知视角下的城市公共安全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南京市为例,运用熵权法综合评估其公共安全韧性水平。结果表明:南京市公共安全韧性总体得分为6... 为增强城市应对公共安全风险的能力,构建城市公共安全“空间韧性”一体化理论模型,确立居民感知视角下的城市公共安全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南京市为例,运用熵权法综合评估其公共安全韧性水平。结果表明:南京市公共安全韧性总体得分为6.8515,且三元空间之间韧性建设存在结构性失衡问题,即社会空间安全韧性>信息空间安全韧性>物理空间安全韧性。公共安全韧性治理整体性不足、基础建设与设备维护投入缺乏、社会环境风险监测体系不健全以及居民信息安全意识与素养薄弱是导致城市公共安全空间韧性发展失衡的重要原因。可从人本化理念、清晰化策略、系统化思维以及多元化合作等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安全 风险感知 三元空间 “空间韧性”一体 韧性评估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断缝体”气藏立体雕刻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凡睿 曾韬 +2 位作者 雷克辉 黄光明 邱津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6-344,共9页
四川盆地东北部须家河组发育致密砂岩气藏,“断缝体”概念的提出有效提升了该类型气藏的勘探开发效果,但对“断缝体”的主控因素以及三维空间形态尚缺乏清晰认识,制约了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利用马路背-通江地区高精度OVT地震资料... 四川盆地东北部须家河组发育致密砂岩气藏,“断缝体”概念的提出有效提升了该类型气藏的勘探开发效果,但对“断缝体”的主控因素以及三维空间形态尚缺乏清晰认识,制约了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利用马路背-通江地区高精度OVT地震资料,联合地质-地球物理多学科协同的配套预测技术方法,遵循“断缝体”气藏地质特征及高产稳产主控因素,开展了断褶变形强度带量化评价、缝孔储层预测、通源断裂体系评价等相关研究。并以此3个要素为基础,联合构建了断缝结构、缝孔储层以及通源断层三元一体化立体模型,探索形成了一套“断缝体”立体雕刻技术方法。该技术精细雕刻了“断缝体”各单元空间形态与内部结构,并清晰直观表达了各成藏要素的多维配置关系,为须家河组“断缝体”气藏进一步精细化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也为其它类似地区“断缝体”油气藏的刻画识别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缝体”三元一体化模型 雕刻技术 断褶强度带 通源断裂体系 须家河组 四川盆地东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新区社区组织结构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杨郁梅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8-40,共3页
系统地分析了我国高新区的社区组织体系与管理,把高新区管委会、大学、企业共同参与建设高新区的“三元参与”引申为“三元一体化”,即高新区管委会、大学、企业三元联合,使高新区社区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官—产—学”联合体... 系统地分析了我国高新区的社区组织体系与管理,把高新区管委会、大学、企业共同参与建设高新区的“三元参与”引申为“三元一体化”,即高新区管委会、大学、企业三元联合,使高新区社区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官—产—学”联合体发挥三者各自不同的作用,导致互相促进、互相依存的关系,即:高新技术企业与大学的互动导致联合关系;社区管理组织与企业互动导致管理关系;企业之间互动导致集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高新区 社区组织体系 高新技术企业 大学 三元一体化理论 管理关系 跨国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理、学理、哲理、原理: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多重逻辑 被引量:2
9
作者 郑纳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8,共6页
科学平衡的人才培养结构、系统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新时期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关键。实现更高质量和更为充分的就业,则是新经济形势下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发展向度围绕育人功能展开... 科学平衡的人才培养结构、系统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新时期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关键。实现更高质量和更为充分的就业,则是新经济形势下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发展向度围绕育人功能展开,通过回归育人本质、夯实育人基础、精准育人方位、优化育人流程,促进人才培养能力不断提升、人力资源供给不断提质、人才核心素养全面增强、人才培养机制全面完善。从高校本身而言,应着力打造道理、学理、哲理、原理四位一体育人体系,就是要聚集高层次人才供给,把道理弄清;立足类型化人才培养,把学理弄透;校准新时代育人导向,把哲理弄实;着眼创新性人才素养,把原理开通,不断提升高校人才供给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高校 人才培养 供给侧改革 道理、学理、哲理、原理四位一体 育人体系 高层次人才 类型化人才 育人导向 创新性人才 人才供给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