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三位一体”综合评价录取质量与公平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云星 姜洪友 +4 位作者 卢程佳 陈天云 张振良 楼英伟 李伟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56,167,共17页
本研究聚焦高校招录的质量与公平问题,以浙江师范大学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三位一体"综合评价录取学生和同专业普通高考浙江省内招录学生的各项表现。研究发现,尽管存在专业和年度差异,高考成绩全面落后的"三位一体"... 本研究聚焦高校招录的质量与公平问题,以浙江师范大学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三位一体"综合评价录取学生和同专业普通高考浙江省内招录学生的各项表现。研究发现,尽管存在专业和年度差异,高考成绩全面落后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录取学生却在专业认同、平均学分绩点、党组织与学生组织参与、获奖、竞赛、荣誉等方面整体优于参照群体。数据还显示,"三位一体"综合评价录取更有利于城镇生源学生脱颖而出。高校"三位一体"综合评价录取应进一步明确定位、提升科学性并审慎看待、解决其公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位一体”综合评价录取 质量 结果性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位一体”崩岗综合防治模式及其生态效益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洪光 段剑 肖胜生 《中国水土保持》 2018年第1期27-30,共4页
崩岗侵蚀是我国南方最严重的土壤侵蚀类型,对红壤丘陵山区的生态、粮食生产、防洪和人居安全构成极大威胁。以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白鹭乡上塘小流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治坡、降坡和稳坡"三位一体"的综合防治模式,并测定了治理... 崩岗侵蚀是我国南方最严重的土壤侵蚀类型,对红壤丘陵山区的生态、粮食生产、防洪和人居安全构成极大威胁。以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白鹭乡上塘小流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治坡、降坡和稳坡"三位一体"的综合防治模式,并测定了治理前后崩头、沟道和冲积扇的土壤肥力指标,对比了崩岗3个区域治理后的植被情况。结果表明:采用"三位一体"崩岗综合防治模式显著提高了崩岗3个区域的土壤肥力,冲积扇肥力的提升效果最为明显,与治理前相比,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分别提高1.2、3.7、2.9、0.5和5.7倍;治理后植被情况得到很大改善,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均较对照有所提高。对"三位一体"崩岗防治模式的效益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式适合江西地区的崩岗特点,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岗 三位一体 综合防治 模式 效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综合评价录取的衔接:从生源竞争到科学选才 被引量:8
3
作者 马天威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8-62,共5页
作为高等教育人才评价与选拔的新模式,综合评价录取是对现行高考统招录取的重要补充。与高考统招录取形式相比,综合评价录取建立起了"综合评价"招生新模式、推进了"两依据一参考"的录取新机制、适应了"按专业... 作为高等教育人才评价与选拔的新模式,综合评价录取是对现行高考统招录取的重要补充。与高考统招录取形式相比,综合评价录取建立起了"综合评价"招生新模式、推进了"两依据一参考"的录取新机制、适应了"按专业投档"的招考新形式、带动了"高校为主体"的招生新格局。综合评价录取可以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有效衔接、引领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有效衔接、推动高考招生工作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但此模式仍需不断改进,进一步优化招生工作理念、突出高校在录取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建立招生工作与学科专业发展互促机制、提升人才选拔的规范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评价录取 科学选才 高校招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面临的困境与应对策略——基于评价使用理论视角 被引量:3
4
作者 程龙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84,共11页
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是新时代高考招生改革的关键举措。然而,推进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面临着来自综合素质评价自身、评价者、使用者和社会组织背景因素的制约,使其陷入困境。借鉴国外教育评价使用理论分析框架进行分析发现,困境背后... 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是新时代高考招生改革的关键举措。然而,推进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面临着来自综合素质评价自身、评价者、使用者和社会组织背景因素的制约,使其陷入困境。借鉴国外教育评价使用理论分析框架进行分析发现,困境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对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如何使用的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对高校参与综合素质评价使用过程重要性认识不足和对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使用影响因素的复杂性缺乏全面分析。为了深入推进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实质性进程,需要加强对综合素质评价技术和评价结果使用的培训,促进校长、教师和学生等评价者深度参与评价,明确高校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使用者身份,营造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的社会组织背景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素质评价 高考招生录取 评价使用理论 过程使用 结果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考招生综合评价的三种实现方式 被引量:1
5
作者 边新灿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8,共4页
高考招生综合评价可以从广义、狭义两个层面进行理解:广义的理解是高考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个改革方向;狭义的理解是目前我国部分省市和高校正在试点实施的一种特殊评价选拔模式,各省、校的名称有异,其共同的特征为多要素量化合成总... 高考招生综合评价可以从广义、狭义两个层面进行理解:广义的理解是高考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个改革方向;狭义的理解是目前我国部分省市和高校正在试点实施的一种特殊评价选拔模式,各省、校的名称有异,其共同的特征为多要素量化合成总分录取。实行综合评价,是对“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基本原则的贯彻落实,是高考制度完善长期探索的改革方向。2014年启动的新高考改革把综合评价作为高考招生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以往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形成了三种实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制度 高考招生 新高考改革 全面考核 综合评价 择优录取 试点实施 部分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综合评价录取改革的困境与突破 被引量:22
6
作者 郑若玲 郭娇娇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45,共7页
高校综合评价录取在突破“唯分数”桎梏,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机制,帮助高校精准选才,引导基础教育推行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落地实践中却面临着困境:功利性教育思维掣肘了人们对综合评价录取的认知;高校招生能力不足制... 高校综合评价录取在突破“唯分数”桎梏,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机制,帮助高校精准选才,引导基础教育推行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落地实践中却面临着困境:功利性教育思维掣肘了人们对综合评价录取的认知;高校招生能力不足制约了综合评价录取的科学发展;家庭文化资本及教育资源等潜在因素的不同影响了综合评价录取的公平性。为了进一步完善综合评价录取体系,需走出应试教育怪圈,完善高校综合评价路径:一是要树立新型的教育评价理念,真正实现综合评价;二是高校要切实提升招生能力,保障综合评价录取的科学;三是需加强对综合评价录取的政策宣传,扩大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改革 高校招生 综合评价录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位理论视域下教育综合改革新探——从“综合素质评价”走向“多元录取” 被引量:13
7
作者 田良臣 李栋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5-29,共5页
"综合素质评价"和"多元录取"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尤其是初、高中教育评价改革中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语境赋予了"综合素质评价"新的内涵诉求与价值期待。从教育生态位理论出发,通过理... "综合素质评价"和"多元录取"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尤其是初、高中教育评价改革中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语境赋予了"综合素质评价"新的内涵诉求与价值期待。从教育生态位理论出发,通过理论透视综合素质评价和多元录取中存在的矛盾、冲突与博弈,可以协同构建一种教育评价与多元录取的和谐生态系统,探寻从"综合素质评价"到"多元录取"的对应接轨模式,最终使其走向一种偏好交融、主体对话以及意义回归的"对话—融合"状态,达成教育评价与多元录取共生、互补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综合改革 生态位理论 综合素质评价 多元录取 对话-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6课改实验区今年中考改革 改变分数简单相加的录取方式,成绩以等级制呈现,并实施综合素质评价
8
作者 梁艳燕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6年第6期64-64,共1页
今年,广东省将有76个基础教育课程实验区进行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近日,广东省教育厅下发了《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6年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在课改区要改变以升学考试科... 今年,广东省将有76个基础教育课程实验区进行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近日,广东省教育厅下发了《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6年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在课改区要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力求在毕业考试、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普通高中招生办法三方面予以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素质评价 中考改革 录取方式 分数 等级制 招生制度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 课程改革实验区 2006年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现状与反思--基于“第二届京师高中教育高峰论坛”部分内容的主题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许丽艳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9-21,共3页
在"第二届京师高中教育高峰论坛"上,与会代表对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给予高度关注,从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存在问题、内涵认识、内容与方式的完善、评价结果及其使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提炼了高中开展综合素质评价的经验,对下... 在"第二届京师高中教育高峰论坛"上,与会代表对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给予高度关注,从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存在问题、内涵认识、内容与方式的完善、评价结果及其使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提炼了高中开展综合素质评价的经验,对下一步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积极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综合素质评价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等级评价 多元录取 学生成长记录 综合素质发展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素质评价省级评价系统建立健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程岭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21年第1期130-137,共8页
综合素质评价是新高考改革的重难点内容,其难以实施的主要障碍在于应然性与实然性存在冲突,使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与高校综合“参考”评价无法形成有机联系。形成有机联系的关键策略在于建立必要的转化机制,即构建省级综合评价系统。省级... 综合素质评价是新高考改革的重难点内容,其难以实施的主要障碍在于应然性与实然性存在冲突,使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与高校综合“参考”评价无法形成有机联系。形成有机联系的关键策略在于建立必要的转化机制,即构建省级综合评价系统。省级综合评价系统应包括评价的内容与标准、评价的方法与流程、监督与奖惩协作机制、全面与个性协同机制,以有利于修补先赋性弱势,促进教育公平公正;有利于弥补个性化不足,促进学生特色发展;有利于矫正异化型教育,推动教育健康发展;有利于养成自觉性习惯,提升社会公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素质评价 省级综合评价系统 转化机制 高校多元录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素质评价不要沦为荒诞的“闹剧”
11
作者 姬广挺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1期87-87,共1页
据媒体报道,在今年的高考录取工怍中,山东某高校退档12名综合素质不佳的考生,首开山东省乃至全国将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与高招录取“硬挂钩”之先河。一时间,舆论四起,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大彰此举之深意,而社会舆论则对综合素质评价... 据媒体报道,在今年的高考录取工怍中,山东某高校退档12名综合素质不佳的考生,首开山东省乃至全国将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与高招录取“硬挂钩”之先河。一时间,舆论四起,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大彰此举之深意,而社会舆论则对综合素质评价的公平性提出了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素质评价 闹剧 荒诞 教育主管部门 高考录取 社会舆论 媒体报道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的高校录取制度及其启示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桂英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7-50,共4页
美国高校的录取制度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比如,在录取学生时,大学有一定的自主权,并且注重学生高中时代的表现,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注重各方评价主体的意见,注重机动化的考试安排,这些方式方法对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有一些启示。
关键词 美国 高校 录取制度 特点 考试安排 综合素质 评价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高考改革十年政策执行分析与优化调整 被引量:4
13
作者 郑若玲 罗青意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66,共7页
新高考改革实施已十年,其政策的初始目标为释放选择权、推动教学变革、转变评价录取方式,这些目标的完成情况较好。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释放选择权”机械性执行、“推行走班教学”选择性执行、“实施多元评价”... 新高考改革实施已十年,其政策的初始目标为释放选择权、推动教学变革、转变评价录取方式,这些目标的完成情况较好。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释放选择权”机械性执行、“推行走班教学”选择性执行、“实施多元评价”象征性执行等问题。为推动下一阶段新高考改革政策的有效落地,需要从政策的前期准备、执行主体和改革环境三个方面进行优化调整,以加快建设中国特色考试招生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改革 十年 高校招生制度 高中综合素质评价 录取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高考改革的理想目标与现实挑战 被引量:36
14
作者 董秀华 王薇 王洁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0,共6页
新高考改革提出的探索基于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正改变着高中学校的课程与教学安排和高等学校的招生录取方式。本文结合对浙江省、上海市试点推进情况的分析,从高中学校的选考科目组合供给、教... 新高考改革提出的探索基于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正改变着高中学校的课程与教学安排和高等学校的招生录取方式。本文结合对浙江省、上海市试点推进情况的分析,从高中学校的选考科目组合供给、教学安排、学科间不等值的质疑和对学生的心理影响等角度,以及高等学校在选考科目要求、录取环节、生源质量与学业准备差异和试点阶段必须面对的特有问题等方面,梳理新高考改革的理想目标与实际推进过程中遭遇的现实挑战,以期对高考改革政策完善提供些许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改革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综合素质评价 选考科目 高校招生 录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高中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路径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吴乐乐 徐辉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1-115,共5页
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深化高中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两考合一",实现达标性与选拔性的目标整合;完善"选科计分",实现全面性与选择性的定位整合;完善"录取模式",实现考试评价与育人的功... 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深化高中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两考合一",实现达标性与选拔性的目标整合;完善"选科计分",实现全面性与选择性的定位整合;完善"录取模式",实现考试评价与育人的功能整合;完善"素质测评",实现公信力与可操作的价值整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学校 招生录取 学业水平考试 综合素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轮高考改革对普通高中教育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乐毅 陈雯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6期6-9,共4页
新一轮高考改革对普通高中教育的影响是全面、直接并潜移默化的,其主要影响波及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实施模式、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高中培养目标和教育定位等方面。"两依据,一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录取、学考与高考的硬挂钩的... 新一轮高考改革对普通高中教育的影响是全面、直接并潜移默化的,其主要影响波及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实施模式、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高中培养目标和教育定位等方面。"两依据,一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录取、学考与高考的硬挂钩的高考模式和录取标准影响了高中课程的文理分合,影响了学生高考科目的选择,影响了高中课程结构调整和课程实施的效果,影响了高中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的理念、内容和方式方法。新一轮高考改革对原有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课程管理制度提出了挑战,对高中培养目标产生导向性作用,对高中与高校之间的衔接提出了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轮高考改革 普通高中教育 “两依据 一参考” 综合素质评价录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高考改革中高校主体功能发挥路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季青春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5-109,共5页
中国新一轮高考改革全面启动,针对国家提出的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高校作为招生主体在高考改革中并未发挥主导作用,从而出现了诸如科学类科目地位弱化、等级赋分制度延滞效应凸显、综合素质评价难以落地等... 中国新一轮高考改革全面启动,针对国家提出的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高校作为招生主体在高考改革中并未发挥主导作用,从而出现了诸如科学类科目地位弱化、等级赋分制度延滞效应凸显、综合素质评价难以落地等问题。结合高校在高考改革中的现实表现,从社会需要动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多元评价科学选才、实现高校招生机构专业化三个方面提出高校在高考改革中应有的担当与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改革 招生主体 招生录取 综合素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我国中考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基于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反思 被引量:9
18
作者 肖磊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76,190,共11页
中考改革作为我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颁布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 中考改革作为我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颁布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然而,对于如何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怎么结合综合素质评价,文件并没有给出详细的方案,需要我们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探讨。本文根据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中考改革的经验,深入探讨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究竟该如何开展才有利于基础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在此基础上,根据"多元录取"的改革精神,总结了五类不同去向学生的评价鉴别办法,希望能够推动我国中考改革的科学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考改革 改革开放40年 学业水平考试 综合素质评价 多元录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校招生制度的历史理路和革新路向 被引量:1
19
作者 季青春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1-45,共5页
回顾我国高校招生制度的发展历史,理析不同阶段招生政策的历史逻辑和实践效应。分析当前高校招生制度存在公平性、科学性、多元性的困境,并从传统文化积淀、诚信机制缺位、操作简单可比总结其原因。从深入推进综合评价招生改革、加快信... 回顾我国高校招生制度的发展历史,理析不同阶段招生政策的历史逻辑和实践效应。分析当前高校招生制度存在公平性、科学性、多元性的困境,并从传统文化积淀、诚信机制缺位、操作简单可比总结其原因。从深入推进综合评价招生改革、加快信息技术对综合评价招生支撑、加大综合评价招生认可力度等三个方面,提出破除唯分数的高校招生制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招生制度 唯分数 综合评价 多元录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招生同样欢迎“全才”学生
20
作者 赵显利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0-60,共1页
近十年的自主选拔录取招生,已为高校选拔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和特殊人才,总体上是积极的,实施步骤是谨慎的.当前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社会上有些人对自主招生有些误解,以为自主招生就是为选拔"偏才怪才",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容易对基础... 近十年的自主选拔录取招生,已为高校选拔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和特殊人才,总体上是积极的,实施步骤是谨慎的.当前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社会上有些人对自主招生有些误解,以为自主招生就是为选拔"偏才怪才",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容易对基础教育产生误导.自主招生同样欢迎"全才".今后,各高校要积极探索建立符合高校自身培养目标和要求的创新人才选拔标准,完善高考、试点高校考核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等多位一体的高校人才选拔综合评价体系,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招生 全才 自主选拔录取 人才选拔标准 试点高校 学生 学业水平考试 综合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