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学科诊疗模式下“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服务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1
1
作者 吴丹 洪普 +1 位作者 王娟 揭深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30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诊疗模式下“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服务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孕检妊娠24~28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 目的探讨多学科诊疗模式下“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服务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孕检妊娠24~28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确诊后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则接受多学科诊疗模式“三位一体”下无缝隙护理服务去控制血糖和体重。比较两组孕期胰岛素的使用率及体重指数(BMI)的变化情况;监测两组护理前后血糖相关指标;观察患者围生期孕妇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孕期需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和△BMI≥6 kg/m^2者及孕期体重增加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经护理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围生期的剖宫产、羊水过多、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产后出血者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观察组巨大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胎儿窘迫、死胎和胎儿畸胎者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多学科诊疗模式下“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服务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能将体重控制在合理增长范围内,可明显改善血糖相关指标,将血糖控制在合理水平,降低产妇围生期并发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 多学科诊疗模式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2
作者 罗云玲 洪普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3年第8期82-84,共3页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产科进行产检及分娩的糖尿病孕妇50例为研究对象,在其孕期常规产前检查时实施"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研究结果显示模式实施后患者的遵医行为依从性、对妊娠期糖尿病自我护理的相关知...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产科进行产检及分娩的糖尿病孕妇50例为研究对象,在其孕期常规产前检查时实施"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研究结果显示模式实施后患者的遵医行为依从性、对妊娠期糖尿病自我护理的相关知识水平较实施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依从性,从而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母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位一体 妊娠期糖尿病 护理服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缝隙护理配合模式在老年腰椎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3
作者 刘海燕 黎凤珍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7期72-74,共3页
目的:分析无缝隙护理配合模式在老年腰椎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10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腰椎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30... 目的:分析无缝隙护理配合模式在老年腰椎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10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腰椎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3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无缝隙护理配合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术后30 d,两组腰椎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疼痛评分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38)。结论:无缝隙护理配合模式在老年腰椎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缓解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椎体骨折 无缝隙护理配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护理理论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干预在中医内科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巫晓岚 毛冠群 朱丽云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10期53-56,共4页
目的分析基于中医护理理论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干预在中医内科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就诊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内科门诊的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纳入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常规护理+... 目的分析基于中医护理理论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干预在中医内科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就诊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内科门诊的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纳入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常规护理+基于中医护理理论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干预),各47例。比较2组的满意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焦虑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就医环境和流程总满意率、医疗服务总满意率、护理服务总满意率和总体服务总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状态焦虑分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特质焦虑分量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中医护理理论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干预能够缓解中医内科门诊患者当下的焦虑情绪,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内科门诊 中医护理理论 三位一体管理模式 满意率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下无缝隙护理对急性脑梗死取栓治疗患者康复的促进效果
5
作者 李艳荣 谢卫征 +2 位作者 周欣欣 赵娜娜 孟楠楠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3期558-562,共5页
目的 分析多学科协作下无缝隙护理对急性脑梗死取栓治疗患者康复的促进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8例急性脑梗死取栓治疗患者纳入研究。回顾性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165例,接受常... 目的 分析多学科协作下无缝隙护理对急性脑梗死取栓治疗患者康复的促进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8例急性脑梗死取栓治疗患者纳入研究。回顾性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165例,接受常规干预),试验组(143例,接受多学科协作下无缝隙护理),两组均护理至出院后1个月。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康复效果、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状态及睡眠,护理后护理满意度,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较护理前,护理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降低,且试验组更低(P<0.05)。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BI)、执行缺陷综合征行为评价量表(BADS)、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得分均升高,且试验组更高(P<0.05)。护理后,相较对照组,试验组总满意率更高(93.71%比85.45%,P<0.05)。护理期间,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在两组中更低(P<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下无缝隙护理可改善急性脑梗死取栓治疗患者康复效果,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心理状态及睡眠,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获得患者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 无缝隙护理 急性脑梗死 取栓 生活自理能力 心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康复护理结合无缝隙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薛莉莎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10期1904-1907,共4页
目的分析呼吸康复护理(PR)结合无缝隙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胸科医院2022年4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87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式进行分组,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43例),给予联合组PR结... 目的分析呼吸康复护理(PR)结合无缝隙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胸科医院2022年4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87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式进行分组,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43例),给予联合组PR结合无缝隙护理(44例),分析两组呼气流量峰值(PEF)、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并采用6分钟步行试验、生活质量问卷以及改良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对患者护理后进行评估。结果护理后联合组PEF、FVC、FEV_(1)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护理后,联合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优于常规组(P<0.05);护理后,联合组mMRC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COPD患者应用呼吸康复结合无缝隙护理效果显著,既能改善其肺功能、呼吸困难,还可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康复护理 无缝隙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呼吸困难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缝隙护理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胃穿孔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王雄金 邓金菊 陈小燕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5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胃穿孔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回顾性整理120例在福建省宁化县总医院行急性胃穿孔修补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胃穿孔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回顾性整理120例在福建省宁化县总医院行急性胃穿孔修补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无缝隙护理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饮食恢复、首次排便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在术后1 d的白蛋白(ALB)、总蛋白(TP)及转铁蛋白(TRF)水平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在术后5 d的ALB、TP及TRF水平,以及术后1 d和5 d的胃泌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健康调查量表36中的生理职能等4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无缝隙护理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急性胃穿孔患者的胃肠道功能、营养状态、胃泌素水平及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胃穿孔 无缝隙护理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胃肠道功能 营养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位一体综合医院中医适宜护理技术推广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17
8
作者 刘晓梅 张玉莲 +7 位作者 王英 姚莉佩 吴红娟 刘红梅 王丹 马运苗 牛亚琦 李婷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8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在综合医院实行以“组织管理-推广应用-质量控制”三位一体中医适宜护理技术推广模式的效果。方法:将三位一体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前一年(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的护理人员工作情况作为对照组,同时将三位一体中医适宜护理技术推... 目的:探讨在综合医院实行以“组织管理-推广应用-质量控制”三位一体中医适宜护理技术推广模式的效果。方法:将三位一体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前一年(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的护理人员工作情况作为对照组,同时将三位一体中医适宜护理技术推广后一年(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的护理人员工作情况作为观察组。比较推广前后两组护理人员中医理论成绩、核心能力、中医服务质量等护理能力,中医护理操作例数及重点科室中医护理经济效益。结果:推广后护理人员中医理论成绩、辨证施护能力及中医服务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推广前(P<0.05);推广后中医护理总例次,推广后重点科室中医护理经济效益均明显高于推广前(P<0.05)。结论:运用三位一体中医适宜护理技术推广模式,可显著提高护理者中医护理技能与理论水平,推动中医护理的开展,并促进其经济效益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位一体 中医护理技术 推广应用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位一体”查房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莫峥嵘 陆宏艳 龚远红 《现代医院》 2006年第3期127-128,共2页
我院在医疗服务改革中探索出了“医、护、患”三位一体查房模式,建立起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规范化服务程序,提高了我院的医疗水平和护理质量。以此为启示在护理教学中让实习护生参与“三位一体查房”,并作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我院在医疗服务改革中探索出了“医、护、患”三位一体查房模式,建立起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规范化服务程序,提高了我院的医疗水平和护理质量。以此为启示在护理教学中让实习护生参与“三位一体查房”,并作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三位一体查房”有利于提高实习生沟通能力、提高专科理论水平,是实习生较喜欢的学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位一体查房 护理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负性心理、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丽蕾 王韵铮 +8 位作者 梁朝莹 张玲 冯冬梅 覃祖业 韦秋萍 温美东 李松良 何汶远 谭文金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13期194-196,共3页
目的:分析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负性心理、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4... 目的:分析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负性心理、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试验组患者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护理干预,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1)护理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跌倒效能的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跌倒效能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负性心理、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跌倒效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 护理干预 脑梗死 负性心理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化延伸护理服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东梅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7期3256-3258,共3页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化延伸护理服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拟行PCI术,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化延伸护理服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拟行PCI术,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化延伸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再入院发生率。结果护理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再入院发生率[4.17%(2/48)]低于对照组[18.75%(9/48)](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化延伸护理服务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可增强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再入院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 延伸护理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生-护士-家庭三位一体护理模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护理效果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丹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4期727-728,共2页
目的观察医生-护士-家庭三位一体护理模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TIA患者,按建档时间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 目的观察医生-护士-家庭三位一体护理模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TIA患者,按建档时间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基于医生-护士-家庭三位一体护理模式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依从率[97.67%(42/43)]较对照组[80.95%(34/4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HAMA、HAMD、PSQI评分均低于护理前,观察组HAMA、HAMD、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两组SF-36评分高于护理前,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医生-护士-家庭三位一体护理模式可有效缓解TIA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改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医生-护士-家庭三位一体护理模式 负面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式无缝隙一体化护理在创伤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廖晓红 《临床医药实践》 2020年第11期862-865,共4页
目的:探讨链式无缝隙一体化护理在创伤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实施链式无缝隙一体化护理期间收治的43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期间收治的4... 目的:探讨链式无缝隙一体化护理在创伤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实施链式无缝隙一体化护理期间收治的43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期间收治的43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限制性液体复苏救治。比较两组复苏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救治结果。结果:观察组复苏开始时间、液体复苏达标时间、休克纠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救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链式无缝隙一体化护理在创伤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增强复苏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升救治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 限制性液体复苏 链式无缝隙一体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护理联合无缝隙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桑云秀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期190-193,共4页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联合无缝隙护理在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4月安徽省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联合无缝隙护理在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4月安徽省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联合优质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无缝隙护理。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匹茨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护理满意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PSQI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低于干预前,ADL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优质护理联合无缝隙护理的治疗效果较常规护理显著,能够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其睡眠质量、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静脉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 无缝隙护理 优质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缝隙护理在急诊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5
作者 陈丽 郁超超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5期128-130,共3页
目的:分析无缝隙护理在急诊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无锡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9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无缝隙护理。比较两组抢... 目的:分析无缝隙护理在急诊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无锡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9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无缝隙护理。比较两组抢救指标、抢救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确诊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常规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01)。结论:无缝隙护理在急诊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抢救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隙护理 急诊科 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位一体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吕慧兰 韦枝红 王玉龙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11期169-170,共2页
目的探究对脑卒中患者行三位一体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5年4月我院接收的脑卒中患者64例为该研究对象,按照分层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分别行常规护理干预、三位一体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试验... 目的探究对脑卒中患者行三位一体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5年4月我院接收的脑卒中患者64例为该研究对象,按照分层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分别行常规护理干预、三位一体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干预后有效率(93.75%vs 75.00%)较对照组高,焦虑评分(分:43.05±9.43 vs 50.63±10.49)、抑郁评分(分:42.34±9.43 vs 51.04±10.46)均较对照组低,且MBI评分(分:58.62±13.19 vs 52.51±11.92)、FMA评分(分:43.32±16.39 vs 38.07±12.44)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行三位一体康复护理模式,能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保证临床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三位一体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增强检查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放射科患者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17
作者 向姿陵 孙丽 王明利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9期170-173,共4页
目的:探讨影像增强检查无缝隙护理模式应用于放射科患者检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进行影像增强检查的15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为对照组(75例... 目的:探讨影像增强检查无缝隙护理模式应用于放射科患者检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进行影像增强检查的15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为对照组(75例)患者实施放射科常规护理模式。为试验组(75例)患者在放射科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影像增强检查无缝隙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检查时间、检查次数、负性情绪、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检查次数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的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影像增强检查无缝隙护理模式应用于放射科患者的检查中,可有效缓解其抑郁及焦虑的负性情绪,提高其对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增强检查无缝隙护理模式 影像增强检查 放射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链式无缝隙一体化护理对急诊创伤患者急诊救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窦江兰 常荷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8年第11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析创伤链式无缝隙一体化护理对急诊创伤患者急诊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将我院急诊科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90例创伤患者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及接受创伤链式无缝隙一体化护理的观察组各45例,对两组患者... 目的探析创伤链式无缝隙一体化护理对急诊创伤患者急诊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将我院急诊科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90例创伤患者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及接受创伤链式无缝隙一体化护理的观察组各45例,对两组患者急诊救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急诊救治成功率95.00%、护理满意度91.11%、并发症发生率6.67%、确诊时间(35.10±5.25)min、急诊至手术时间(42.22±8.27) min、急诊至病房时间(80.33±9.27) min,对照组急诊救治成功率77.78%、护理满意度80.00%、并发症发生率22.22%、确诊时间(60.28±6.22) min、急诊至手术时间(64.37±8.23) min、急诊至病房时间(101.34±11.3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链式无缝隙一体化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急诊创伤患者急诊救治效果,可作为优选护理方案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链式无缝隙一体护理 急诊 创伤 救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消化内科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莹 陈贵衡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4期24-26,50,共4页
目的探究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消化内科护理人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衡阳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于2023年5—12月任职的13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管理前和管理后。2023年5月—8月为管理前,实行常规护理管理;2023年9—12月... 目的探究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消化内科护理人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衡阳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于2023年5—12月任职的13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管理前和管理后。2023年5月—8月为管理前,实行常规护理管理;2023年9—12月为管理后,实行无缝隙护理管理。管理前后,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估表、自我概念量表(Tennessee Self-concept Scale,TSCS)评分,并对比工作绩效。结果管理后,护士各项护理质量评估表得分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士各项TSCS得分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士各项工作绩效得分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消化内科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提高护士自我概念与工作绩效,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隙护理管理 消化内科 工作绩效 护理质量 自我概念 心理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位一体新型居家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体重指数和血脂水平及饮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5
20
作者 王瑞环 孙小健 王永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3期177-180,共4页
目的探究三位一体新型居家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体重指数和血脂水平及饮食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T2DM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 目的探究三位一体新型居家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体重指数和血脂水平及饮食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T2DM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三位一体新型居家护理模式,比较两组血糖、体重指数和血脂水平及饮食行为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体重指数(BMI)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FPG、2 hPBG、HbAlc、BM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干预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低于干预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TC、TG、HDL-C低于对照组,LDL-C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饮食行为遵医嘱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位一体新型居家护理模式的应用,能降低患者血糖,调节机体血脂,改善日常饮食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三位一体新型居家护理模式 血糖 体重指数 血脂 饮食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