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妇学书籍略论 被引量:1
1
作者 彭忠德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6期26-29,共4页
中国古代妇学书籍是中国妇女文化的一部分。本文从三个层面上对妇学书籍的发展及其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后,指出:封建社会中,为适应男权势力统治女性的需要,妇学书籍针对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为父之女”、“为夫之妻”、“为子之母”而... 中国古代妇学书籍是中国妇女文化的一部分。本文从三个层面上对妇学书籍的发展及其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后,指出:封建社会中,为适应男权势力统治女性的需要,妇学书籍针对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为父之女”、“为夫之妻”、“为子之母”而大力宣扬“三从”,并用“四德”具体地予以强化。古代妇学书籍的产生、发展与封建社会的经济与政治密切相关,对我国女性特定的心态和气质的形成以及社会,都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妇学书籍 男权 “三从四德” 心态与气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女性传统角色与现代角色的对立统一 被引量:5
2
作者 邓微 《湖湘论坛》 1991年第6期84-86,共3页
女性的传统角色与现代角色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人类社会历史的延续性使现代女性与传统女性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联系和区别使女性的传统角色与现代角色之间形成了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谓之对立,是指女性传统角色... 女性的传统角色与现代角色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人类社会历史的延续性使现代女性与传统女性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联系和区别使女性的传统角色与现代角色之间形成了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谓之对立,是指女性传统角色中那种“以夫为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关系 人类社会 自我意识 “三从四德” 截然对立 家务劳动 关于女人 社会劳动 自我牺牲精神 自身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文化研究的三个层面 被引量:4
3
作者 周启云 《湖湘论坛》 1991年第2期65-68,共4页
文化是人类活动结果的积淀,而女性文化则是指女性作为一个特定性别,其行为与活动所创造的具有一定特质的文化。目前理论界的女性文化研究,多从某一个方面,或研究女性作为一个整体投入社会所创造的文化,或进行两性文化的比较分析,或单纯... 文化是人类活动结果的积淀,而女性文化则是指女性作为一个特定性别,其行为与活动所创造的具有一定特质的文化。目前理论界的女性文化研究,多从某一个方面,或研究女性作为一个整体投入社会所创造的文化,或进行两性文化的比较分析,或单纯描述女性的普遍心理状况,都没有从文化一般的高度区分女性文化的内在结构。在此,笔者试图将女性文化分为三个层面,并分析这三个层面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就教于诸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文化 家庭角色 整体投入 女性社会 女性地位 女性群体 妇女解放 社会参与 “三从四德” 两性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30年农村婚恋电影意识的变迁
4
作者 樊洁 俞燕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80-82,共3页
以农村为题材的电影,在电影发展史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改革开放30年拍摄的以农村婚恋为题材的电影,贯穿了整个中国农村的婚恋制度、婚恋意识等的时代特征及变迁,也反映着不同时期婚恋电影不同的文化心态,连起来就是一部中国农民婚恋史... 以农村为题材的电影,在电影发展史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改革开放30年拍摄的以农村婚恋为题材的电影,贯穿了整个中国农村的婚恋制度、婚恋意识等的时代特征及变迁,也反映着不同时期婚恋电影不同的文化心态,连起来就是一部中国农民婚恋史,为我们认识整个中国农村农民的婚恋史提供了历史性的视角。本文仅从婚恋意识的变迁这一角度,分析中国农民婚恋心态和意识的变化。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民 宗法观念 文化心态 菊豆 婚姻制度 《芙蓉镇》 创作心态 “三从四德” 思想观念 湘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权文化下的女性反抗——电影《疯狂原始人》女性角色分析
5
作者 唐珍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3-95,共3页
动画电影《疯狂原始人》讲述了一个居住在山洞中的原始人家庭离开山洞的冒险旅行经历。几经周折,这部电影终于在2013年上映,影片上映后得到了观众的好评,共取得了5.8亿美元的票房收入。
关键词 父权文化 女性角色 史前时代 世界末日 守规矩 莎士比亚作品 时代女性 “三从四德” 男人和女人 喜剧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江湖帮派文化映射下的北野武
6
作者 李凯睿 张东钢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8-61,共4页
何为江湖?提到这个词汇,我们的脑海中也许会想到烟波浩渺的湖面、青翠的竹林,或者茫茫的雪山。神出鬼没的豪杰侠客,割据一方的帮派……这些东西大多都出现在小说中,继而被搬到银幕上。江湖中的故事很多元素都来源于历史,至今在观众眼中... 何为江湖?提到这个词汇,我们的脑海中也许会想到烟波浩渺的湖面、青翠的竹林,或者茫茫的雪山。神出鬼没的豪杰侠客,割据一方的帮派……这些东西大多都出现在小说中,继而被搬到银幕上。江湖中的故事很多元素都来源于历史,至今在观众眼中总会以玄幻魔幻的形象出现。日本的江湖尤其是帮派江湖与中国有些许相似,但是内在却更加客观,更加社会化,里面的思想甚至信仰都深深地烙进了文化中一直传承到现在,传承进了许多艺术创作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野武 割据一方 艺术创作 占有欲 上层阶级 大化改新 坏孩子的天空 大岛渚 “三从四德” 中国封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性别文化冲突与金陵女大
7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3-117,共5页
中国传统思想强调“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根本没有受学校教育的权利,顶多只能接受以培养贤妻良母为目的的家庭教育,教育的基本内容为“三从四德”.1904年,以裨治文(Bridge-man)学院为基础,建立了专门招收女生的华北女... 中国传统思想强调“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根本没有受学校教育的权利,顶多只能接受以培养贤妻良母为目的的家庭教育,教育的基本内容为“三从四德”.1904年,以裨治文(Bridge-man)学院为基础,建立了专门招收女生的华北女子联合学院(The North China Union College for Women);1908年,在一所女子教会学校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华南女子学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冲突 女子学院 金陵 性别 中国传统思想 “三从四德” 学校教育 1904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数、位的神秘选择——中国农民的特种心理行为剖析
8
作者 邵伏先 《湖湘论坛》 1993年第1期66-68,75,共4页
东方人也许是天生的神秘主义者。这种神秘主义的心理——行为定势在中国农民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和突出。中国农民的生活世界简直就是一个禁忌王国,他们对于时间、数目、方位等等都有一套独特的禁忌体系和神秘的选择方式。一、以选择“... 东方人也许是天生的神秘主义者。这种神秘主义的心理——行为定势在中国农民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和突出。中国农民的生活世界简直就是一个禁忌王国,他们对于时间、数目、方位等等都有一套独特的禁忌体系和神秘的选择方式。一、以选择“吉日良辰”为特征的时间观行动之前选择时机,这恐怕是任何民族都有的习惯。但是,在为什么而选择和怎样选择的问题上,不同的民族就会大相径庭。从动机而言,选择时间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出乎方便而选择时间——遵循现实的功利主义原则,比如选择在天气好的日子举行户外田径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观 选择方式 选择时间 相宅 《尚书·洪范》 “三从四德” 龟策列传 文化结构 在乡下 神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女性的价值观念变化
9
作者 张铁森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Z2期87-88,110,共3页
价值观念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问题,它主要是对生产方式的反映。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的价值观念是不同的。在旧社会,由于几千年漫长的封建历史的沉淀,妇女尤其是农村妇女,她们的脆弱经济地位决定了她们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处于最底层,&#... 价值观念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问题,它主要是对生产方式的反映。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的价值观念是不同的。在旧社会,由于几千年漫长的封建历史的沉淀,妇女尤其是农村妇女,她们的脆弱经济地位决定了她们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处于最底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就象层层沉重枷锁紧紧地套在身上,并由此形成了思想、道德、性格等方面的自卑特征,所有这些都使她们只能在极端痛苦中进行艰难的生存挣扎,几乎失去了作为人的尊严和权利。新中国诞生后,随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伟大历史性转折,我国农村妇女也站起来了。他们摆脱了封建政权、族权、神权和夫权的奴役和压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女性 历史性转折 观念变化 新中国诞生 最底层 政治地位 全国妇联 社会地位 “三从四德” 社会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刻板印象与我国妇女
10
作者 关小燕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112-117,共6页
社会刻板印象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概念。它是指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也有人称之为“定型现象”或“固定形象”。社会刻板印象与认知对象有着松散的联系,但与认知对象的实际情况又存在一定距离,而且这种... 社会刻板印象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概念。它是指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也有人称之为“定型现象”或“固定形象”。社会刻板印象与认知对象有着松散的联系,但与认知对象的实际情况又存在一定距离,而且这种距离常又不为人们所知,即使知道也不容易改变。这就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人们如何对待认知对象,认知对象又如何根据人们的态度评价自已。这些问题甚至左右着认知对象的发展和命运。妇女向来是社会偏见的重点,是社会最容易产生刻板印象的认知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刻板印象 心理学概念 认知对象 社会偏见 定距离 “三从四德” 行为表现 反应倾向 精神枷锁 性别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那抹嫣红最风云
11
作者 蔡倩 李科洲 《农村农业农民》 2015年第6期51-53,共3页
1931年5月1日,海南省琼海市阳江镇内园村的操练场上,绯红的凤凰花热烈绽放,鲜艳的红旗迎风飘展,100多位琼崖农家女在共产党号召下拿起枪杆,成立了"红色娘子军"。
关键词 阳江镇 内园 妇女解放运动 芳草萋萋 琼崖 特务连 梦回吹角连营 一朵朵 “三从四德” 反“围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判孔孟之道 搞好上、管、改
12
作者 尚春贤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4年第1期91-92,共2页
在那暗无天日的旧社会里,中国广大的劳动妇女身受三座大山的压迫,身受孔孟之道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捆缚,终年累月,披星戴月,劳累不堪,历尽了人间的奴役和侮辱,被踩踏在社会的最底层。
关键词 孔孟之道 批判 “三从四德” 劳动妇女 三纲五常 旧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儿经》批注(选刊)
13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74年第6期57-64,共8页
《女儿经》是封建统治阶级编写的用来毒害妇女的一种“启蒙教科书”。它集孔孟之道反动妇女观之大成,通篇充塞着“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男尊女卑”、“人性论”、“天命观”、“中庸之道”、“节烈”、“孝悌”等地主阶级的黑... 《女儿经》是封建统治阶级编写的用来毒害妇女的一种“启蒙教科书”。它集孔孟之道反动妇女观之大成,通篇充塞着“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男尊女卑”、“人性论”、“天命观”、“中庸之道”、“节烈”、“孝悌”等地主阶级的黑货。它给广大妇女的一生规定了无数的沛规戒律,在妇女身上套上了重重精神枷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儿经》 选刊 批注 封建统治阶级 “三从四德” “中庸之道” 妇女观 孔孟之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