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发明专利实施许可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宋澜 戚云龙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5-80,105,共7页
[目的/意义]为深入了解"一带一路"沿线省份技术扩散的现状和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构建跨域技术扩散政策支撑,提升中国在国际技术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方法/过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中国发明专利许可数据作为研... [目的/意义]为深入了解"一带一路"沿线省份技术扩散的现状和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构建跨域技术扩散政策支撑,提升中国在国际技术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方法/过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中国发明专利许可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省份在整体网络中的中心性和控制能力,并分别从出度和入度统计外部、内部发明专利许可影响域和技术类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在整体网络中呈现"核心-边缘"分布,专利许可地域结构与战略导向不一致等问题,提出了建立科技扶贫联席会议、探索"互联网+专利许可"的国际技术扩散模式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沿线省份 发明专利许可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沿线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张杰 魏荟茹 袁岿然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119,共9页
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作为我国倡导的对外开放新形态,“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技术创新等产生了重要影响。论文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探究倡议实施对我国... 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作为我国倡导的对外开放新形态,“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技术创新等产生了重要影响。论文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探究倡议实施对我国沿线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我国沿线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且在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有效促进我国中东部地区、沿线中心城市、沿线节点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强环境规制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由影响机制分析可知,“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水平来促进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基于此,论文提出促进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绿色技术创新 双重差分 沿线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栏导读:“一带一路”沿线农业资源环境监测分析
3
作者 王卷乐 高秉博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5年第1期1-1,共1页
农业是“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重点领域。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农业资源环境监测与分析,是我国在相关区域开展高质量农业合作的前提与基础需求,对区域农用地分布与优化、作物生长状况实时监测、病虫害及气象灾害及其影响分析等具有基础... 农业是“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重点领域。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农业资源环境监测与分析,是我国在相关区域开展高质量农业合作的前提与基础需求,对区域农用地分布与优化、作物生长状况实时监测、病虫害及气象灾害及其影响分析等具有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对于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农业发展 环境监测分析 农用地 气象灾害 一带一路 生态平衡 保障粮食安全 “一带一路”沿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是否提升了沿线国家服务业GVC分工地位?
4
作者 张海玲 邓静怡 《国际商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7,共14页
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内容。本文基于2007~2020年ADB-MRIO和UIBE GVC Indicators数据库数据,使用多期DID方法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沿线国家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分... 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内容。本文基于2007~2020年ADB-MRIO和UIBE GVC Indicators数据库数据,使用多期DID方法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沿线国家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建设显著提升了沿线国家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均支持这一结论;异质性分析显示,倡议的实施对生产性服务业、流通性服务业、社会服务业以及发展中国家、非东盟国家、远邻国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表明,“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增加双向直接投资以及改善基础设施水平提升了沿线国家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服务业 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道国数字基础设施对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基于“一带一路”沿线55国的考察
5
作者 许翔宇 林善浪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71,共14页
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样本,考察沿线国家数字基础设施发展促进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对其投资的影响机制与效果,并在国别、行业、投资模式层面分析其异质性。研究发现:(1)沿线国家的数字基础设施发展促进了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对其投资,东... 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样本,考察沿线国家数字基础设施发展促进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对其投资的影响机制与效果,并在国别、行业、投资模式层面分析其异质性。研究发现:(1)沿线国家的数字基础设施发展促进了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对其投资,东道国“数字区位优势”的投资促进效应显著。(2)东道国数字基础设施通过提升其技术创新能力、投资效率和投资便利度三种机制,正向促进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直接投资。(3)异质性方面,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医药制造等“常规”的高技术制造业,或“跨国并购”方式,数字基础设施发展的外资促进作用更显著;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或“天然数字化”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或“绿地投资”方式,数字基础设施发展的外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上述结论可为优化高技术制造业对外投资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高技术制造业 国际直接投资 投资区位选择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旅游景区空间格局模拟与预测——以中国“一带一路”沿线18个省份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朱生东 张翀 白子怡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5-79,共5页
应用核密度、基尼系数、地理探测器及深度学习技术,分析了中国“一带一路”沿线高等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影响机制,模拟预测出适宜高等级景区发展的新区域。结果表明:(1)中国“一带一路”沿线高级别景区呈集聚分布,集中程度高,均衡... 应用核密度、基尼系数、地理探测器及深度学习技术,分析了中国“一带一路”沿线高等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影响机制,模拟预测出适宜高等级景区发展的新区域。结果表明:(1)中国“一带一路”沿线高级别景区呈集聚分布,集中程度高,均衡性差异悬殊,景区密度东南高、西北低。(2)通过地理探测器识别与高等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异密切相关的因子,得出城市分布、交通状况、植被覆盖情况及地形起伏对高级别景区空间分异有较强的影响力。(3)采用深度学习技术对景区空间格局进行模拟和预测,发现西南地区极适宜发展高级别景区,且无论是从自然环境角度还是从社会发展角度,均具有地域的成熟性与发达性;沿海地区和东北三省次之;西北地区较不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地理探测器 高等级旅游景区 中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沿线中国省份旅游信息流时空分布格局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杨丽 付玉慧 王姣姣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14-1722,共9页
采用空间场强、二次指派程序(QAP)、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一带一路”沿线中国省份旅游信息流空间分布格局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12—2022年“一带一路”沿线中国省份旅游信息流总场强发展分为高速增长、减速增长与急速下降3个... 采用空间场强、二次指派程序(QAP)、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一带一路”沿线中国省份旅游信息流空间分布格局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12—2022年“一带一路”沿线中国省份旅游信息流总场强发展分为高速增长、减速增长与急速下降3个阶段。(2)2012—2022年“一带一路”沿线中国省份旅游信息流集聚场强呈现东北、东南地区高集聚,西北、西南地区较低集聚的空间分布;扩散场强呈现以云南、西藏为中心,两地向外辐射,形成由西南向东北梯次下降的空间分布格局;总场强呈现多核心、多层级分布格局,新疆、云南、黑龙江、广东扮演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地区旅游信息流总场强引领角色。(3)2012—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中国省份旅游信息流受到“推力-拉力-阻力”3方面影响,电信业务总量、互联网宽带用户数、旅游业从业人数、住宿企业数量、企业法人单位数、政府对旅游业投资总额、旅游资源禀赋、空间距离是影响旅游信息流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信息流 “一带一路”沿线省份 驱动因素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测算及异质性分析——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证据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梅 周佳璇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69,共10页
采用环境拓展投入产出法测算了2007—2021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隐含碳排放,进而运用LMDI模型探究贸易规模因素、出口结构因素和农业技术因素对隐含碳排放变动的贡献值与贡献率,从农产品部门和贸易区域两... 采用环境拓展投入产出法测算了2007—2021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隐含碳排放,进而运用LMDI模型探究贸易规模因素、出口结构因素和农业技术因素对隐含碳排放变动的贡献值与贡献率,从农产品部门和贸易区域两个层面对隐含碳排放变动的驱动因素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第一,2007—2021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整体呈上升趋势,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年均增长率超过农产品出口贸易额年均增长率2.75%,隐含碳排放效率下降。第二,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存在明显的部门差异,因不合理的出口结构,农业、食品制造业和食品加工业等中高度碳排放密集型部门对隐含碳排放总量变动的贡献值占比较大,而林业、畜牧业等低度碳排放密集型部门的这一占比较小。第三,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对东南亚国家(地区)出口农产品产生的隐含碳排放占总碳排放的60%以上,贸易规模因素和农业技术因素是造成区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上述发现揭示了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变动的原因,为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调整农产品出口贸易策略及碳排放双控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 农产品出口贸易 隐含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英语人才培养对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评《商务英语教学与人才培养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鸥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F0002-F0002,共1页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推动贸易畅通。“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中国自身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促进沿线国家经贸往来、文化交流和人民交往的...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推动贸易畅通。“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中国自身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促进沿线国家经贸往来、文化交流和人民交往的重要桥梁。在这一宏大的历史进程中,英语人才的培养和输出,无疑对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出口贸易 沿线国家 一带一路 贸易畅通 经贸往来 商务英语教学 文化交流 英语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距离对双边贸易流量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据 被引量:4
10
作者 苏翀 于秀丽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0-144,共5页
加强传统经贸合作,构建跨区域的制度包容性机制,能更好提升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规模与质量。本文基于1999-2021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制度距离对双边贸易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我... 加强传统经贸合作,构建跨区域的制度包容性机制,能更好提升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规模与质量。本文基于1999-2021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制度距离对双边贸易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度距离对双边贸易流量有长期显著的负向影响。根据入世前后的估计结果,制度距离对双边贸易往来的负向关系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都更为突出;根据细分地域的估计结果,制度距离对我国与欧洲沿线国家双边贸易流量的负向作用比我国与亚洲沿线国家更加突出;收入组别结果表明,我国与中高等或中低等收入子样本中制度距离对双边贸易流量的负向影响更为明显。结论证实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在提升制度包容性方面仍有较大改进空间,为后续双边贸易发展以及政策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制度距离 双边贸易 贸易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玉米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及潜力分析
11
作者 高雪梅 董晔 +2 位作者 许文强 包安明 白冲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219-225,F0003,共8页
选取4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利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对2015—2021年中国玉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衡量,通过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分析玉米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并对出口潜力进行测量。结果表明,中国玉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总体较弱,处于劣势... 选取4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利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对2015—2021年中国玉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衡量,通过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分析玉米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并对出口潜力进行测量。结果表明,中国玉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总体较弱,处于劣势地位。双方高的经济总量、较高的贸易自由度、加入共同的经济组织等因素显著促进了玉米产品的出口,而地理距离及过多的人口数量会阻碍玉米产品的出口。在43个样本国家中,3个国家是潜力巨大型国家,38个国家是潜力开拓型国家,2个国家是潜力再造型国家。中国应该继续强化积极的贸易因素,弱化消极的因素,培养新的玉米延伸产品,充分释放出口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产品 出口潜力 国际竞争力 中国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数字经济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国内增加值网络地位 被引量:2
12
作者 米军 王怡凡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7,共13页
在提升出口国内增加值网络地位的过程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基于2010—2019年3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国内增加值数据,构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国内增加值网络,并使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 在提升出口国内增加值网络地位的过程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基于2010—2019年3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国内增加值数据,构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国内增加值网络,并使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人口老龄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国内增加值网络地位的影响及其机制,以及数字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能够显著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国内增加值网络地位,且主要通过倒逼产业结构优化和出口比较优势提升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国内增加值网络地位的提高;数字经济发展在其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并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人口老龄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国内增加值网络地位的提升作用仅显著存在于中度以下老龄化国家和非中心网络地位国家中。中国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持续推动产业高级化发展,加强培育技术密集型中间品的出口优势,打造良好的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环境,更大限度地发挥数字经济发展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以提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国内增加值网络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出口国内增加值网络地位 数字经济发展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版产品贸易格局与中国应对策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包尚艳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9,共12页
为探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版产品贸易的发展态势,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观测2011—2022年沿线国家出版产品贸易格局的演化特征,研究发现:(1)沿线国家出版贸易网络结构稳健且具有较大发展空间;(2)不同国家出版贸易地位差异大,中国在“... 为探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版产品贸易的发展态势,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观测2011—2022年沿线国家出版产品贸易格局的演化特征,研究发现:(1)沿线国家出版贸易网络结构稳健且具有较大发展空间;(2)不同国家出版贸易地位差异大,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版产品贸易网络中最具影响力、发挥“桥梁”作用最显著;(3)出版贸易格局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中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在整个网络中占据核心位置。针对我国与沿线国家出版贸易潜力亟待挖掘、与部分“桥梁”国家的贸易合作深度不足、出版贸易地理结构失衡问题,我国应发挥引领作用,技术赋能区域内资源建设;增强文化价值认同,匹配差别国家需求;优化贸易地理结构,分层次拓展海外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贸易 贸易网络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葡萄出口的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
14
作者 程弘业 许会倩 陈晓明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218-225,256,共9页
基于2000—2020年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数据,通过构建拓展的引力模型,采用泊松伪极大似然估计法(PPML)分析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葡萄出口的影响因素,测算出口贸易潜力。结果表明,2000—2020年,中国对“一带一路... 基于2000—2020年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数据,通过构建拓展的引力模型,采用泊松伪极大似然估计法(PPML)分析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葡萄出口的影响因素,测算出口贸易潜力。结果表明,2000—2020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葡萄出口量、出口额呈上升趋势;出口集中度高且大多数是东南亚国家。中国GDP、进口国GDP、进口国的人口数量、进口国为内陆国、进口国市场开放程度对中国葡萄出口量有显著正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进口国的人口总量;葡萄出口平均价格、进口国生产葡萄、中国与进口国的空间距离对中国葡萄出口量有显著负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中国与进口国的空间距离。从国家贸易潜力来看,2020年葡萄出口中,中国与20个国家的贸易关系不够紧密,中国与5个国家存在紧密的贸易关系;就贸易区域而言,中国与东南亚贸易关系紧密,与中亚、西亚、东北亚、南亚贸易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出口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贸易潜力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贸易演变趋势及其虚拟耕地资源流量估算 被引量:30
15
作者 孙致陆 贾小玲 李先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4-32,163,共10页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开展互利共赢的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农业合作,特别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粮食出口国经贸关系,对中国更好地充实耕地资源占有量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实施有重要现实意...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开展互利共赢的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农业合作,特别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粮食出口国经贸关系,对中国更好地充实耕地资源占有量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实施有重要现实意义。以稻米、小麦、玉米和大豆为例,分析了1995—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贸易演变趋势,并估算了双方粮食贸易的虚拟耕地资源流量。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贸易量持续波动变化,2008年以来中国一直处于净进口地位且净进口量不断增长,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增速更快且中国主要出口稻米、主要进口稻米和玉米;"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后的2008—2012年和2013—2016年,中国通过粮食贸易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别累计净进口虚拟耕地83.60万公顷和403.53万公顷,其中通过稻米贸易分别累计净进口虚拟耕地73.84万公顷和239.74万公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粮食贸易 虚拟耕地 资源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孙致陆 李先德 李思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7-68,176,共13页
采用G-L指数、BI指数、MIIT指数和VIIT指数,测算了2000-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状况,并实证分析了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整体上较低,但双方半数类别农产... 采用G-L指数、BI指数、MIIT指数和VIIT指数,测算了2000-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状况,并实证分析了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整体上较低,但双方半数类别农产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量主要源自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的作用也在加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是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增量的主要源泉,其作用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明显增强;中国与沿线各地区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存在明显地区差异,与东南亚、南亚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与西亚及埃及、中亚及蒙古、中东欧及西欧则一直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相对经济规模、贸易距离、产品差异度、市场对外开放度、外商投资、贸易不均衡、收入不平等、“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和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均显著影响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农产品贸易 产业内贸易 产业间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OFDI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升级——影响机制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49
17
作者 贾妮莎 雷宏振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4-56,共13页
本文基于开放经济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数理模型,利用2003—2015年中国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数据,以及43个沿线国家经济指标,探讨中国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对沿线东道国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OFDI整体上推动了沿线东道... 本文基于开放经济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数理模型,利用2003—2015年中国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数据,以及43个沿线国家经济指标,探讨中国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对沿线东道国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OFDI整体上推动了沿线东道国产业升级,且沿线国家与中国领导层密切互访有助于强化中国OFDI对沿线国家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OFDI通过技术溢出、要素供给及生产率效应推动了沿线东道国产业升级。区分样本发现:相对投资于中高收入的沿线国家,投资于中低收入沿线国家的产业升级效应更为明显;中国OFDI更能显著推动包含华人经济圈的沿线国家产业升级;与中国非相邻沿线国家的产业升级效应强于与中国相邻的沿线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产业升级 沿线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红艳 赵国栋 张瑞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1-52,共12页
教育信息化在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全面深化"一带一路"战略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就需要全面了解沿线国家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研究首先通过对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分析,从基础... 教育信息化在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全面深化"一带一路"战略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就需要全面了解沿线国家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研究首先通过对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分析,从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信息化应用及教师信息化培训四个维度建构了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比较框架,然后在这四个维度的基础上,对"一带一路"沿线5个地区20多个国家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最后总结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情况及特点,并提出了对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启示。研究提出:(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区间、国家间、国家内和阶段性差异;(2)"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与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可划分为三个集团,我国目前基本处于第二集团的中等水平,与第一集团国家和地区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3)应该从重视发挥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引领性、监管性和可测性,加大基础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的深度融合和加大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力度四个方面来缩小差距,以达到互相促进与共同发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 教育信息化 发展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发展潜力分析 被引量:31
19
作者 孙致陆 李先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32-43,共12页
以小麦、稻谷和玉米三大主粮为例并结合FAOSTAT数据库2013年数据,利用GAEZ v3.0方法测算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发展潜力。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印度和俄罗斯粮食发展潜力位处前两位,乌克兰、泰国、土... 以小麦、稻谷和玉米三大主粮为例并结合FAOSTAT数据库2013年数据,利用GAEZ v3.0方法测算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发展潜力。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印度和俄罗斯粮食发展潜力位处前两位,乌克兰、泰国、土耳其、罗马尼亚、伊朗、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也具有较强粮食发展潜力。从总体上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粮食发展潜力约在3.82~4.10亿吨之间,发展潜力幅度在40.34%~43.29%之间;小麦发展潜力约在1.92~2.18亿吨之间,发展潜力幅度在59.63%~67.62%之间;稻谷发展潜力约在0.88~0.92亿吨之间,发展潜力幅度在19.41%~20.36%之间;玉米发展潜力约在1.00~1.04亿吨之间,发展潜力幅度在58.30%~60.88%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粮食 发展潜力 小麦 稻谷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吗?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晖 仲鑫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35,共19页
本文旨在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在构建“一带一路”倡议影响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作用机制框架的基础上,基于49个沿线国家和65个非沿线国家2006—201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与双重差... 本文旨在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在构建“一带一路”倡议影响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作用机制框架的基础上,基于49个沿线国家和65个非沿线国家2006—201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与双重差分相结合的方法对“一带一路”倡议影响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效应进行评估。实证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在总体上能够显著促进沿线国家产业结构朝着高级化和合理化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效果具有“滞后”特征,随着时间推移,其影响程度和效果有增大趋势,并且“一带一路”倡议对不同收入水平以及不同区域位置沿线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存在显著异质性;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通过扩大双边贸易往来、加强双边产能合作、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途径,可以促进沿线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比较而言,通过双边产能合作渠道对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果最大,贸易往来渠道次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渠道最小。本文据此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和行稳致远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产业结构升级 效应评估 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