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测算及异质性分析——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证据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梅 周佳璇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69,共10页
采用环境拓展投入产出法测算了2007—2021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隐含碳排放,进而运用LMDI模型探究贸易规模因素、出口结构因素和农业技术因素对隐含碳排放变动的贡献值与贡献率,从农产品部门和贸易区域两... 采用环境拓展投入产出法测算了2007—2021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隐含碳排放,进而运用LMDI模型探究贸易规模因素、出口结构因素和农业技术因素对隐含碳排放变动的贡献值与贡献率,从农产品部门和贸易区域两个层面对隐含碳排放变动的驱动因素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第一,2007—2021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整体呈上升趋势,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年均增长率超过农产品出口贸易额年均增长率2.75%,隐含碳排放效率下降。第二,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存在明显的部门差异,因不合理的出口结构,农业、食品制造业和食品加工业等中高度碳排放密集型部门对隐含碳排放总量变动的贡献值占比较大,而林业、畜牧业等低度碳排放密集型部门的这一占比较小。第三,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对东南亚国家(地区)出口农产品产生的隐含碳排放占总碳排放的60%以上,贸易规模因素和农业技术因素是造成区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上述发现揭示了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变动的原因,为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调整农产品出口贸易策略及碳排放双控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 农产品出口贸易 隐含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是否提升了沿线国家服务业GVC分工地位?
2
作者 张海玲 邓静怡 《国际商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7,共14页
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内容。本文基于2007~2020年ADB-MRIO和UIBE GVC Indicators数据库数据,使用多期DID方法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沿线国家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分... 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内容。本文基于2007~2020年ADB-MRIO和UIBE GVC Indicators数据库数据,使用多期DID方法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沿线国家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建设显著提升了沿线国家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均支持这一结论;异质性分析显示,倡议的实施对生产性服务业、流通性服务业、社会服务业以及发展中国家、非东盟国家、远邻国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表明,“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增加双向直接投资以及改善基础设施水平提升了沿线国家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服务业 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英语人才培养对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评《商务英语教学与人才培养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鸥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F0002-F0002,共1页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推动贸易畅通。“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中国自身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促进沿线国家经贸往来、文化交流和人民交往的...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推动贸易畅通。“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中国自身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促进沿线国家经贸往来、文化交流和人民交往的重要桥梁。在这一宏大的历史进程中,英语人才的培养和输出,无疑对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出口贸易 沿线国家 一带一路 贸易畅通 经贸往来 商务英语教学 文化交流 英语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道国数字基础设施对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基于“一带一路”沿线55国的考察
4
作者 许翔宇 林善浪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71,共14页
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样本,考察沿线国家数字基础设施发展促进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对其投资的影响机制与效果,并在国别、行业、投资模式层面分析其异质性。研究发现:(1)沿线国家的数字基础设施发展促进了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对其投资,东... 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样本,考察沿线国家数字基础设施发展促进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对其投资的影响机制与效果,并在国别、行业、投资模式层面分析其异质性。研究发现:(1)沿线国家的数字基础设施发展促进了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对其投资,东道国“数字区位优势”的投资促进效应显著。(2)东道国数字基础设施通过提升其技术创新能力、投资效率和投资便利度三种机制,正向促进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直接投资。(3)异质性方面,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医药制造等“常规”的高技术制造业,或“跨国并购”方式,数字基础设施发展的外资促进作用更显著;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或“天然数字化”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或“绿地投资”方式,数字基础设施发展的外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上述结论可为优化高技术制造业对外投资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高技术制造业 国际直接投资 投资区位选择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距离对双边贸易流量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据 被引量:4
5
作者 苏翀 于秀丽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0-144,共5页
加强传统经贸合作,构建跨区域的制度包容性机制,能更好提升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规模与质量。本文基于1999-2021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制度距离对双边贸易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我... 加强传统经贸合作,构建跨区域的制度包容性机制,能更好提升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规模与质量。本文基于1999-2021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制度距离对双边贸易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度距离对双边贸易流量有长期显著的负向影响。根据入世前后的估计结果,制度距离对双边贸易往来的负向关系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都更为突出;根据细分地域的估计结果,制度距离对我国与欧洲沿线国家双边贸易流量的负向作用比我国与亚洲沿线国家更加突出;收入组别结果表明,我国与中高等或中低等收入子样本中制度距离对双边贸易流量的负向影响更为明显。结论证实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在提升制度包容性方面仍有较大改进空间,为后续双边贸易发展以及政策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制度距离 双边贸易 贸易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玉米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及潜力分析
6
作者 高雪梅 董晔 +2 位作者 许文强 包安明 白冲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219-225,F0003,共8页
选取4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利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对2015—2021年中国玉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衡量,通过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分析玉米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并对出口潜力进行测量。结果表明,中国玉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总体较弱,处于劣势... 选取4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利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对2015—2021年中国玉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衡量,通过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分析玉米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并对出口潜力进行测量。结果表明,中国玉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总体较弱,处于劣势地位。双方高的经济总量、较高的贸易自由度、加入共同的经济组织等因素显著促进了玉米产品的出口,而地理距离及过多的人口数量会阻碍玉米产品的出口。在43个样本国家中,3个国家是潜力巨大型国家,38个国家是潜力开拓型国家,2个国家是潜力再造型国家。中国应该继续强化积极的贸易因素,弱化消极的因素,培养新的玉米延伸产品,充分释放出口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产品 出口潜力 国际竞争力 中国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物流节点发展与对策——2017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国际物流合作论坛综述 被引量:12
7
作者 赵光辉 朱谷生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5-121,共7页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影响的不断深入,沿线国家和地区双边贸易规模必将持续扩大,物流量也将快速增长。在这样的综合作用之下,国际贸易结构不断调整,要求更加便捷、高效、顺畅的国际物流体系提供支撑。"一带一路"沿线...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影响的不断深入,沿线国家和地区双边贸易规模必将持续扩大,物流量也将快速增长。在这样的综合作用之下,国际贸易结构不断调整,要求更加便捷、高效、顺畅的国际物流体系提供支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物流节点建设、通道效率和物流体系对"一带一路"倡议成效具有决定性影响,是我国交通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铁路物流、航空物流在运行效率、物流通道建设、协同机制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物流系统整合升级与经济发展合作,必须把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物流节点有效连接成一个整体,在实现高效运作协同、构建利益共同体的同时,加快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基础设施、资源能源、投资贸易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地区 交通物流 物流节点 交通强国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数字经济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国内增加值网络地位 被引量:2
8
作者 米军 王怡凡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7,共13页
在提升出口国内增加值网络地位的过程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基于2010—2019年3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国内增加值数据,构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国内增加值网络,并使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 在提升出口国内增加值网络地位的过程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基于2010—2019年3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国内增加值数据,构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国内增加值网络,并使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人口老龄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国内增加值网络地位的影响及其机制,以及数字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能够显著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国内增加值网络地位,且主要通过倒逼产业结构优化和出口比较优势提升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国内增加值网络地位的提高;数字经济发展在其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并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人口老龄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国内增加值网络地位的提升作用仅显著存在于中度以下老龄化国家和非中心网络地位国家中。中国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持续推动产业高级化发展,加强培育技术密集型中间品的出口优势,打造良好的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环境,更大限度地发挥数字经济发展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以提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国内增加值网络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出口国内增加值网络地位 数字经济发展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版产品贸易格局与中国应对策略 被引量:1
9
作者 包尚艳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9,共12页
为探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版产品贸易的发展态势,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观测2011—2022年沿线国家出版产品贸易格局的演化特征,研究发现:(1)沿线国家出版贸易网络结构稳健且具有较大发展空间;(2)不同国家出版贸易地位差异大,中国在“... 为探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版产品贸易的发展态势,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观测2011—2022年沿线国家出版产品贸易格局的演化特征,研究发现:(1)沿线国家出版贸易网络结构稳健且具有较大发展空间;(2)不同国家出版贸易地位差异大,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版产品贸易网络中最具影响力、发挥“桥梁”作用最显著;(3)出版贸易格局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中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在整个网络中占据核心位置。针对我国与沿线国家出版贸易潜力亟待挖掘、与部分“桥梁”国家的贸易合作深度不足、出版贸易地理结构失衡问题,我国应发挥引领作用,技术赋能区域内资源建设;增强文化价值认同,匹配差别国家需求;优化贸易地理结构,分层次拓展海外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贸易 贸易网络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葡萄出口的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
10
作者 程弘业 许会倩 陈晓明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218-225,256,共9页
基于2000—2020年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数据,通过构建拓展的引力模型,采用泊松伪极大似然估计法(PPML)分析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葡萄出口的影响因素,测算出口贸易潜力。结果表明,2000—2020年,中国对“一带一路... 基于2000—2020年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数据,通过构建拓展的引力模型,采用泊松伪极大似然估计法(PPML)分析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葡萄出口的影响因素,测算出口贸易潜力。结果表明,2000—2020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葡萄出口量、出口额呈上升趋势;出口集中度高且大多数是东南亚国家。中国GDP、进口国GDP、进口国的人口数量、进口国为内陆国、进口国市场开放程度对中国葡萄出口量有显著正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进口国的人口总量;葡萄出口平均价格、进口国生产葡萄、中国与进口国的空间距离对中国葡萄出口量有显著负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中国与进口国的空间距离。从国家贸易潜力来看,2020年葡萄出口中,中国与20个国家的贸易关系不够紧密,中国与5个国家存在紧密的贸易关系;就贸易区域而言,中国与东南亚贸易关系紧密,与中亚、西亚、东北亚、南亚贸易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出口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贸易潜力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贸易演变趋势及其虚拟耕地资源流量估算 被引量:30
11
作者 孙致陆 贾小玲 李先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4-32,163,共10页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开展互利共赢的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农业合作,特别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粮食出口国经贸关系,对中国更好地充实耕地资源占有量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实施有重要现实意...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开展互利共赢的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农业合作,特别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粮食出口国经贸关系,对中国更好地充实耕地资源占有量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实施有重要现实意义。以稻米、小麦、玉米和大豆为例,分析了1995—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贸易演变趋势,并估算了双方粮食贸易的虚拟耕地资源流量。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贸易量持续波动变化,2008年以来中国一直处于净进口地位且净进口量不断增长,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增速更快且中国主要出口稻米、主要进口稻米和玉米;"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后的2008—2012年和2013—2016年,中国通过粮食贸易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别累计净进口虚拟耕地83.60万公顷和403.53万公顷,其中通过稻米贸易分别累计净进口虚拟耕地73.84万公顷和239.74万公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粮食贸易 虚拟耕地 资源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孙致陆 李先德 李思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7-68,176,共13页
采用G-L指数、BI指数、MIIT指数和VIIT指数,测算了2000-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状况,并实证分析了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整体上较低,但双方半数类别农产... 采用G-L指数、BI指数、MIIT指数和VIIT指数,测算了2000-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状况,并实证分析了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整体上较低,但双方半数类别农产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量主要源自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的作用也在加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是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增量的主要源泉,其作用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明显增强;中国与沿线各地区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存在明显地区差异,与东南亚、南亚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与西亚及埃及、中亚及蒙古、中东欧及西欧则一直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相对经济规模、贸易距离、产品差异度、市场对外开放度、外商投资、贸易不均衡、收入不平等、“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和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均显著影响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农产品贸易 产业内贸易 产业间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OFDI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升级——影响机制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49
13
作者 贾妮莎 雷宏振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4-56,共13页
本文基于开放经济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数理模型,利用2003—2015年中国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数据,以及43个沿线国家经济指标,探讨中国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对沿线东道国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OFDI整体上推动了沿线东道... 本文基于开放经济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数理模型,利用2003—2015年中国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数据,以及43个沿线国家经济指标,探讨中国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对沿线东道国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OFDI整体上推动了沿线东道国产业升级,且沿线国家与中国领导层密切互访有助于强化中国OFDI对沿线国家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OFDI通过技术溢出、要素供给及生产率效应推动了沿线东道国产业升级。区分样本发现:相对投资于中高收入的沿线国家,投资于中低收入沿线国家的产业升级效应更为明显;中国OFDI更能显著推动包含华人经济圈的沿线国家产业升级;与中国非相邻沿线国家的产业升级效应强于与中国相邻的沿线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产业升级 沿线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红艳 赵国栋 张瑞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1-52,共12页
教育信息化在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全面深化"一带一路"战略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就需要全面了解沿线国家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研究首先通过对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分析,从基础... 教育信息化在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全面深化"一带一路"战略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就需要全面了解沿线国家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研究首先通过对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分析,从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信息化应用及教师信息化培训四个维度建构了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比较框架,然后在这四个维度的基础上,对"一带一路"沿线5个地区20多个国家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最后总结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情况及特点,并提出了对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启示。研究提出:(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区间、国家间、国家内和阶段性差异;(2)"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与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可划分为三个集团,我国目前基本处于第二集团的中等水平,与第一集团国家和地区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3)应该从重视发挥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引领性、监管性和可测性,加大基础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的深度融合和加大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力度四个方面来缩小差距,以达到互相促进与共同发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 教育信息化 发展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发展潜力分析 被引量:31
15
作者 孙致陆 李先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32-43,共12页
以小麦、稻谷和玉米三大主粮为例并结合FAOSTAT数据库2013年数据,利用GAEZ v3.0方法测算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发展潜力。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印度和俄罗斯粮食发展潜力位处前两位,乌克兰、泰国、土... 以小麦、稻谷和玉米三大主粮为例并结合FAOSTAT数据库2013年数据,利用GAEZ v3.0方法测算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发展潜力。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印度和俄罗斯粮食发展潜力位处前两位,乌克兰、泰国、土耳其、罗马尼亚、伊朗、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也具有较强粮食发展潜力。从总体上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粮食发展潜力约在3.82~4.10亿吨之间,发展潜力幅度在40.34%~43.29%之间;小麦发展潜力约在1.92~2.18亿吨之间,发展潜力幅度在59.63%~67.62%之间;稻谷发展潜力约在0.88~0.92亿吨之间,发展潜力幅度在19.41%~20.36%之间;玉米发展潜力约在1.00~1.04亿吨之间,发展潜力幅度在58.30%~60.88%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粮食 发展潜力 小麦 稻谷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吗?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晖 仲鑫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35,共19页
本文旨在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在构建“一带一路”倡议影响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作用机制框架的基础上,基于49个沿线国家和65个非沿线国家2006—201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与双重差... 本文旨在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在构建“一带一路”倡议影响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作用机制框架的基础上,基于49个沿线国家和65个非沿线国家2006—201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与双重差分相结合的方法对“一带一路”倡议影响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效应进行评估。实证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在总体上能够显著促进沿线国家产业结构朝着高级化和合理化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效果具有“滞后”特征,随着时间推移,其影响程度和效果有增大趋势,并且“一带一路”倡议对不同收入水平以及不同区域位置沿线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存在显著异质性;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通过扩大双边贸易往来、加强双边产能合作、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途径,可以促进沿线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比较而言,通过双边产能合作渠道对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果最大,贸易往来渠道次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渠道最小。本文据此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和行稳致远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产业结构升级 效应评估 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碳排放效应 被引量:14
17
作者 刘朝 吴纯 李增刚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8,共10页
确定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CO2排放的影响路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何有效利用中国OFDI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基于2003—2018年45个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应用具有阈值和动态特征的面板平滑转换回归(PSTR... 确定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CO2排放的影响路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何有效利用中国OFDI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基于2003—2018年45个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应用具有阈值和动态特征的面板平滑转换回归(PSTR)模型,评估中国OFDI对CO2排放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线性效应和非线性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OFDI对沿线国家CO2排放的直接影响显著为负。(2)中国OFDI的规模效应增加了沿线国家CO2排放,其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进一步抑制了沿线国家CO2排放,且技术效应在间接效应中占有主导地位。(3)异质性分析表明,中国OFDI的碳减排效应更多体现在低收入国家。针对以上研究发现,文章认为沿线国家应持续引进中国OFDI,并通过提高能效和推广应用清洁能源打破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中国政府应继续鼓励并引导具有竞争力的企业"走出去",充分发挥中国投资对东道国环境的改善作用,放大中国投资对低收入国家的技术溢出效应;中国应根据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对东道国实施差异化投资策略,实现中国投资环境效益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 非线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距离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往来的影响——基于1993-2015年跨国贸易数据的实证 被引量:21
18
作者 尹轶立 刘澄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0-70,共11页
文化交流与合作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方面,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距离对贸易往来的影响及其差异性有待深入探讨。从交易成本角度出发,借助Kogut和Singh等的方法构建跨国文化距离的测算指标,利用中国与"... 文化交流与合作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方面,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距离对贸易往来的影响及其差异性有待深入探讨。从交易成本角度出发,借助Kogut和Singh等的方法构建跨国文化距离的测算指标,利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数据,实证探讨1993-2015年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距离对双边贸易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距离对双边贸易流量有长期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在样本期间有逐渐加强的趋势,即沿线贸易国家与中国的文化距离越小,双边贸易往来越频繁。文化距离分项维度的实证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研究结论的稳健性。而细分地域与收入组别的估计结果表明,欧洲、中低等收入国家子样本中文化距离对双边贸易流量的负向影响更为明显,这意味着中国与欧洲、中低等收入沿线国家在文化融合与包容性方面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鉴于此,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应着力优化"软环境",逐步缩小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距离,坚持文化先行,通过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来化解和消除相互之间的沟通障碍与贸易壁垒,稳步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规模扩大与贸易结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跨国文化距离 文化包容性 双边贸易 “软环境”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距离对我国农产品贸易成本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余永庆 杨小云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143-146,共4页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与沿线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互补程度日益增高,农产品贸易往来也越来越频繁。尽管农产品贸易成本逐渐降低,但国家之间仍然存在较高的关税、文化、制度等影响贸易成本的距离因素,而经济距离的差异也导致农...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与沿线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互补程度日益增高,农产品贸易往来也越来越频繁。尽管农产品贸易成本逐渐降低,但国家之间仍然存在较高的关税、文化、制度等影响贸易成本的距离因素,而经济距离的差异也导致农产品贸易成本的差异。因此,本研究基于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多个机构的数据,对2007-2021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成本变化趋势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分析,为进一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缩小与“一带一路”国家间经济距离,进而为降低农产品贸易成本提供政策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贸易成本 经济距离 “一带一路” WTO 沿线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如何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框架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徐如浓 吴玉鸣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19,24,共7页
基于霍夫斯泰德的国家文化维度理论,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框架下,建立了文化和碳排放的关系动态面板计量经济模型,继而利用系统GMM方法实证考察了2000—2013年"一带一路"沿线42个样本国家文化维度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 基于霍夫斯泰德的国家文化维度理论,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框架下,建立了文化和碳排放的关系动态面板计量经济模型,继而利用系统GMM方法实证考察了2000—2013年"一带一路"沿线42个样本国家文化维度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收入与CO2排放之间的关系证实了EKC假说,文化显著影响了收入—碳排放关系,若不考虑文化因素,会明显低估沿线国家的EKC曲线拐点;5个文化维度中,权力距离、个人主义、男性化和长期取向对碳排放的影响显著为负,使EKC曲线向下移动,而不确定性规避对碳排放的影响为正但不显著。未来的碳减排合作政策和举措也应该将文化对地区和国家行为的多维度影响纳入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国家文化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