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专栏导读:“一带一路”沿线农业资源环境监测分析
1
作者 王卷乐 高秉博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5年第1期1-1,共1页
农业是“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重点领域。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农业资源环境监测与分析,是我国在相关区域开展高质量农业合作的前提与基础需求,对区域农用地分布与优化、作物生长状况实时监测、病虫害及气象灾害及其影响分析等具有基础... 农业是“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重点领域。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农业资源环境监测与分析,是我国在相关区域开展高质量农业合作的前提与基础需求,对区域农用地分布与优化、作物生长状况实时监测、病虫害及气象灾害及其影响分析等具有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对于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农业发展 环境监测分析 农用地 气象灾害 一带一路 生态平衡 保障粮食安全 “一带一路”沿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道国数字基础设施对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基于“一带一路”沿线55国的考察
2
作者 许翔宇 林善浪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71,共14页
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样本,考察沿线国家数字基础设施发展促进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对其投资的影响机制与效果,并在国别、行业、投资模式层面分析其异质性。研究发现:(1)沿线国家的数字基础设施发展促进了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对其投资,东... 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样本,考察沿线国家数字基础设施发展促进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对其投资的影响机制与效果,并在国别、行业、投资模式层面分析其异质性。研究发现:(1)沿线国家的数字基础设施发展促进了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对其投资,东道国“数字区位优势”的投资促进效应显著。(2)东道国数字基础设施通过提升其技术创新能力、投资效率和投资便利度三种机制,正向促进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直接投资。(3)异质性方面,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医药制造等“常规”的高技术制造业,或“跨国并购”方式,数字基础设施发展的外资促进作用更显著;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或“天然数字化”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或“绿地投资”方式,数字基础设施发展的外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上述结论可为优化高技术制造业对外投资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高技术制造业 国际直接投资 投资区位选择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测算及异质性分析——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证据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梅 周佳璇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69,共10页
采用环境拓展投入产出法测算了2007—2021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隐含碳排放,进而运用LMDI模型探究贸易规模因素、出口结构因素和农业技术因素对隐含碳排放变动的贡献值与贡献率,从农产品部门和贸易区域两... 采用环境拓展投入产出法测算了2007—2021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隐含碳排放,进而运用LMDI模型探究贸易规模因素、出口结构因素和农业技术因素对隐含碳排放变动的贡献值与贡献率,从农产品部门和贸易区域两个层面对隐含碳排放变动的驱动因素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第一,2007—2021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整体呈上升趋势,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年均增长率超过农产品出口贸易额年均增长率2.75%,隐含碳排放效率下降。第二,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存在明显的部门差异,因不合理的出口结构,农业、食品制造业和食品加工业等中高度碳排放密集型部门对隐含碳排放总量变动的贡献值占比较大,而林业、畜牧业等低度碳排放密集型部门的这一占比较小。第三,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对东南亚国家(地区)出口农产品产生的隐含碳排放占总碳排放的60%以上,贸易规模因素和农业技术因素是造成区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上述发现揭示了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变动的原因,为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调整农产品出口贸易策略及碳排放双控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 农产品出口贸易 隐含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距离对双边贸易流量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据 被引量:4
4
作者 苏翀 于秀丽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0-144,共5页
加强传统经贸合作,构建跨区域的制度包容性机制,能更好提升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规模与质量。本文基于1999-2021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制度距离对双边贸易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我... 加强传统经贸合作,构建跨区域的制度包容性机制,能更好提升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规模与质量。本文基于1999-2021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制度距离对双边贸易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度距离对双边贸易流量有长期显著的负向影响。根据入世前后的估计结果,制度距离对双边贸易往来的负向关系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都更为突出;根据细分地域的估计结果,制度距离对我国与欧洲沿线国家双边贸易流量的负向作用比我国与亚洲沿线国家更加突出;收入组别结果表明,我国与中高等或中低等收入子样本中制度距离对双边贸易流量的负向影响更为明显。结论证实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在提升制度包容性方面仍有较大改进空间,为后续双边贸易发展以及政策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制度距离 双边贸易 贸易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玉米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及潜力分析
5
作者 高雪梅 董晔 +2 位作者 许文强 包安明 白冲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219-225,F0003,共8页
选取4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利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对2015—2021年中国玉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衡量,通过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分析玉米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并对出口潜力进行测量。结果表明,中国玉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总体较弱,处于劣势... 选取4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利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对2015—2021年中国玉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衡量,通过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分析玉米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并对出口潜力进行测量。结果表明,中国玉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总体较弱,处于劣势地位。双方高的经济总量、较高的贸易自由度、加入共同的经济组织等因素显著促进了玉米产品的出口,而地理距离及过多的人口数量会阻碍玉米产品的出口。在43个样本国家中,3个国家是潜力巨大型国家,38个国家是潜力开拓型国家,2个国家是潜力再造型国家。中国应该继续强化积极的贸易因素,弱化消极的因素,培养新的玉米延伸产品,充分释放出口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产品 出口潜力 国际竞争力 中国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数字经济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国内增加值网络地位 被引量:2
6
作者 米军 王怡凡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7,共13页
在提升出口国内增加值网络地位的过程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基于2010—2019年3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国内增加值数据,构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国内增加值网络,并使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 在提升出口国内增加值网络地位的过程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基于2010—2019年3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国内增加值数据,构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国内增加值网络,并使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人口老龄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国内增加值网络地位的影响及其机制,以及数字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能够显著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国内增加值网络地位,且主要通过倒逼产业结构优化和出口比较优势提升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国内增加值网络地位的提高;数字经济发展在其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并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人口老龄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国内增加值网络地位的提升作用仅显著存在于中度以下老龄化国家和非中心网络地位国家中。中国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持续推动产业高级化发展,加强培育技术密集型中间品的出口优势,打造良好的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环境,更大限度地发挥数字经济发展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以提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国内增加值网络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出口国内增加值网络地位 数字经济发展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版产品贸易格局与中国应对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包尚艳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9,共12页
为探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版产品贸易的发展态势,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观测2011—2022年沿线国家出版产品贸易格局的演化特征,研究发现:(1)沿线国家出版贸易网络结构稳健且具有较大发展空间;(2)不同国家出版贸易地位差异大,中国在“... 为探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版产品贸易的发展态势,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观测2011—2022年沿线国家出版产品贸易格局的演化特征,研究发现:(1)沿线国家出版贸易网络结构稳健且具有较大发展空间;(2)不同国家出版贸易地位差异大,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版产品贸易网络中最具影响力、发挥“桥梁”作用最显著;(3)出版贸易格局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中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在整个网络中占据核心位置。针对我国与沿线国家出版贸易潜力亟待挖掘、与部分“桥梁”国家的贸易合作深度不足、出版贸易地理结构失衡问题,我国应发挥引领作用,技术赋能区域内资源建设;增强文化价值认同,匹配差别国家需求;优化贸易地理结构,分层次拓展海外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贸易 贸易网络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葡萄出口的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
8
作者 程弘业 许会倩 陈晓明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218-225,256,共9页
基于2000—2020年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数据,通过构建拓展的引力模型,采用泊松伪极大似然估计法(PPML)分析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葡萄出口的影响因素,测算出口贸易潜力。结果表明,2000—2020年,中国对“一带一路... 基于2000—2020年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数据,通过构建拓展的引力模型,采用泊松伪极大似然估计法(PPML)分析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葡萄出口的影响因素,测算出口贸易潜力。结果表明,2000—2020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葡萄出口量、出口额呈上升趋势;出口集中度高且大多数是东南亚国家。中国GDP、进口国GDP、进口国的人口数量、进口国为内陆国、进口国市场开放程度对中国葡萄出口量有显著正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进口国的人口总量;葡萄出口平均价格、进口国生产葡萄、中国与进口国的空间距离对中国葡萄出口量有显著负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中国与进口国的空间距离。从国家贸易潜力来看,2020年葡萄出口中,中国与20个国家的贸易关系不够紧密,中国与5个国家存在紧密的贸易关系;就贸易区域而言,中国与东南亚贸易关系紧密,与中亚、西亚、东北亚、南亚贸易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出口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贸易潜力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贸易关系研究——基于2001#1#2013年增加值贸易核算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珺 钟湘玥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2-110,共9页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互动日益频繁,贸易关系日益紧密。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划分为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中东欧六个地区,通过增加值贸易核算分析2001—201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互动日益频繁,贸易关系日益紧密。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划分为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中东欧六个地区,通过增加值贸易核算分析2001—201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贸易状况,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地区的增加值贸易总额增长迅速,发展前景向好;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存在地区差异,中国与东南亚地区以竞争性贸易为主,与东北亚、西亚、中东欧地区以互补性贸易为主,而与南亚、中亚地区的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均较为明显;整体上,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出口商品主要是纺织品和服装、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等工业制品,而"一带一路"地区对中国的出口结构则差异较大。应根据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地区贸易关系的差异采取针对性措施,在加强货物贸易合作的同时开拓服务贸易合作新领域;要注重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交通通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并通过优惠的贸易制度安排构建互惠互利的多赢贸易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增加值贸易 贸易竞争性 贸易互补性 产业内贸易 出口相似度 贸易商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孙致陆 李先德 李思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7-68,176,共13页
采用G-L指数、BI指数、MIIT指数和VIIT指数,测算了2000-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状况,并实证分析了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整体上较低,但双方半数类别农产... 采用G-L指数、BI指数、MIIT指数和VIIT指数,测算了2000-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状况,并实证分析了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整体上较低,但双方半数类别农产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量主要源自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的作用也在加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是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增量的主要源泉,其作用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明显增强;中国与沿线各地区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存在明显地区差异,与东南亚、南亚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与西亚及埃及、中亚及蒙古、中东欧及西欧则一直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相对经济规模、贸易距离、产品差异度、市场对外开放度、外商投资、贸易不均衡、收入不平等、“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和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均显著影响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农产品贸易 产业内贸易 产业间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贸易演变趋势及其虚拟耕地资源流量估算 被引量:30
11
作者 孙致陆 贾小玲 李先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4-32,163,共10页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开展互利共赢的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农业合作,特别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粮食出口国经贸关系,对中国更好地充实耕地资源占有量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实施有重要现实意...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开展互利共赢的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农业合作,特别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粮食出口国经贸关系,对中国更好地充实耕地资源占有量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实施有重要现实意义。以稻米、小麦、玉米和大豆为例,分析了1995—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贸易演变趋势,并估算了双方粮食贸易的虚拟耕地资源流量。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贸易量持续波动变化,2008年以来中国一直处于净进口地位且净进口量不断增长,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增速更快且中国主要出口稻米、主要进口稻米和玉米;"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后的2008—2012年和2013—2016年,中国通过粮食贸易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别累计净进口虚拟耕地83.60万公顷和403.53万公顷,其中通过稻米贸易分别累计净进口虚拟耕地73.84万公顷和239.74万公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粮食贸易 虚拟耕地 资源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发展潜力分析 被引量:31
12
作者 孙致陆 李先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32-43,共12页
以小麦、稻谷和玉米三大主粮为例并结合FAOSTAT数据库2013年数据,利用GAEZ v3.0方法测算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发展潜力。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印度和俄罗斯粮食发展潜力位处前两位,乌克兰、泰国、土... 以小麦、稻谷和玉米三大主粮为例并结合FAOSTAT数据库2013年数据,利用GAEZ v3.0方法测算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发展潜力。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印度和俄罗斯粮食发展潜力位处前两位,乌克兰、泰国、土耳其、罗马尼亚、伊朗、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也具有较强粮食发展潜力。从总体上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粮食发展潜力约在3.82~4.10亿吨之间,发展潜力幅度在40.34%~43.29%之间;小麦发展潜力约在1.92~2.18亿吨之间,发展潜力幅度在59.63%~67.62%之间;稻谷发展潜力约在0.88~0.92亿吨之间,发展潜力幅度在19.41%~20.36%之间;玉米发展潜力约在1.00~1.04亿吨之间,发展潜力幅度在58.30%~60.88%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粮食 发展潜力 小麦 稻谷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碳排放效应 被引量:14
13
作者 刘朝 吴纯 李增刚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8,共10页
确定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CO2排放的影响路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何有效利用中国OFDI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基于2003—2018年45个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应用具有阈值和动态特征的面板平滑转换回归(PSTR... 确定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CO2排放的影响路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何有效利用中国OFDI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基于2003—2018年45个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应用具有阈值和动态特征的面板平滑转换回归(PSTR)模型,评估中国OFDI对CO2排放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线性效应和非线性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OFDI对沿线国家CO2排放的直接影响显著为负。(2)中国OFDI的规模效应增加了沿线国家CO2排放,其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进一步抑制了沿线国家CO2排放,且技术效应在间接效应中占有主导地位。(3)异质性分析表明,中国OFDI的碳减排效应更多体现在低收入国家。针对以上研究发现,文章认为沿线国家应持续引进中国OFDI,并通过提高能效和推广应用清洁能源打破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中国政府应继续鼓励并引导具有竞争力的企业"走出去",充分发挥中国投资对东道国环境的改善作用,放大中国投资对低收入国家的技术溢出效应;中国应根据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对东道国实施差异化投资策略,实现中国投资环境效益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 非线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距离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往来的影响——基于1993-2015年跨国贸易数据的实证 被引量:21
14
作者 尹轶立 刘澄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0-70,共11页
文化交流与合作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方面,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距离对贸易往来的影响及其差异性有待深入探讨。从交易成本角度出发,借助Kogut和Singh等的方法构建跨国文化距离的测算指标,利用中国与"... 文化交流与合作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方面,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距离对贸易往来的影响及其差异性有待深入探讨。从交易成本角度出发,借助Kogut和Singh等的方法构建跨国文化距离的测算指标,利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数据,实证探讨1993-2015年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距离对双边贸易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距离对双边贸易流量有长期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在样本期间有逐渐加强的趋势,即沿线贸易国家与中国的文化距离越小,双边贸易往来越频繁。文化距离分项维度的实证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研究结论的稳健性。而细分地域与收入组别的估计结果表明,欧洲、中低等收入国家子样本中文化距离对双边贸易流量的负向影响更为明显,这意味着中国与欧洲、中低等收入沿线国家在文化融合与包容性方面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鉴于此,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应着力优化"软环境",逐步缩小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距离,坚持文化先行,通过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来化解和消除相互之间的沟通障碍与贸易壁垒,稳步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规模扩大与贸易结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跨国文化距离 文化包容性 双边贸易 “软环境”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OFDI、空间溢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晖 仲鑫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8-77,共10页
为从空间关联视角厘清中国OFDI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6—2017年52个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中国OFDI对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OFDI有... 为从空间关联视角厘清中国OFDI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6—2017年52个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中国OFDI对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OFDI有利于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且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其中,技术转移型OFDI促进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效应最大,资本转移型OFDI次之,劳动转移型OFDI最小;劳动转移型OFDI促进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大,技术转移型OFDI次之,资本转移型OFDI最小,并且无论是中国整体还是不同转移类型OFDI的空间溢出效应均强于其直接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不同区域沿线国家中,无论是直接效应还是空间溢出效应,中国OFDI促进东盟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最大,促进其他亚洲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次之,促进欧洲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OFDI 产业结构升级 “一带一路”沿线 空间溢出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旅游景区空间格局模拟与预测——以中国“一带一路”沿线18个省份为例 被引量:9
16
作者 朱生东 张翀 白子怡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5-79,共5页
应用核密度、基尼系数、地理探测器及深度学习技术,分析了中国“一带一路”沿线高等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影响机制,模拟预测出适宜高等级景区发展的新区域。结果表明:(1)中国“一带一路”沿线高级别景区呈集聚分布,集中程度高,均衡... 应用核密度、基尼系数、地理探测器及深度学习技术,分析了中国“一带一路”沿线高等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影响机制,模拟预测出适宜高等级景区发展的新区域。结果表明:(1)中国“一带一路”沿线高级别景区呈集聚分布,集中程度高,均衡性差异悬殊,景区密度东南高、西北低。(2)通过地理探测器识别与高等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异密切相关的因子,得出城市分布、交通状况、植被覆盖情况及地形起伏对高级别景区空间分异有较强的影响力。(3)采用深度学习技术对景区空间格局进行模拟和预测,发现西南地区极适宜发展高级别景区,且无论是从自然环境角度还是从社会发展角度,均具有地域的成熟性与发达性;沿海地区和东北三省次之;西北地区较不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地理探测器 高等级旅游景区 中国“一带一路”沿线省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如何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框架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徐如浓 吴玉鸣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19,24,共7页
基于霍夫斯泰德的国家文化维度理论,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框架下,建立了文化和碳排放的关系动态面板计量经济模型,继而利用系统GMM方法实证考察了2000—2013年"一带一路"沿线42个样本国家文化维度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 基于霍夫斯泰德的国家文化维度理论,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框架下,建立了文化和碳排放的关系动态面板计量经济模型,继而利用系统GMM方法实证考察了2000—2013年"一带一路"沿线42个样本国家文化维度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收入与CO2排放之间的关系证实了EKC假说,文化显著影响了收入—碳排放关系,若不考虑文化因素,会明显低估沿线国家的EKC曲线拐点;5个文化维度中,权力距离、个人主义、男性化和长期取向对碳排放的影响显著为负,使EKC曲线向下移动,而不确定性规避对碳排放的影响为正但不显著。未来的碳减排合作政策和举措也应该将文化对地区和国家行为的多维度影响纳入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国家文化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周期的动态变迁测度 被引量:5
18
作者 隋建利 龚凯林 刘金全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4-105,共22页
文章基于1996-2017年期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增长率年度数据,运用附加结构突变点的非线性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测度中国与沿线国家整体、各区域、各国双边贸易周期的阶段性差异和时变性特征。研究发现:(1)... 文章基于1996-2017年期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增长率年度数据,运用附加结构突变点的非线性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测度中国与沿线国家整体、各区域、各国双边贸易周期的阶段性差异和时变性特征。研究发现:(1)中国与沿线国家双边贸易周期在2008年前后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差异,在突变点后,中国与沿线国家整体、各区域的双边贸易平均增长率以及高、低平均增长率普遍大幅降低。(2)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各区域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欧盟区域遭受的冲击相对最深,亚洲非盟区域次之。此外,与联盟区域相比较,非联盟区域抵御双边贸易市场剧烈波动的能力更加有限。(3)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各区域、各国的双边贸易周期普遍表现出收缩惰性的"亚洲金融危机效应"(1996-2000年)、强势扩张的"WTO效应"(2001-2007年)、宽幅震荡的"全球金融危机效应"(2008-2012年)以及"V型"复苏发展的"‘一带一路’效应"(2013-2017年)。(4)沿线各国双边贸易的动态演化特征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同时,沿线各国经历双边贸易扩张以及收缩的时点、持续期、累计时间普遍存在差异。协同性程度指标进一步显示,沿线各国与整体双边贸易周期的协同度普遍较高,且突变点后沿线各国与整体的协同度普遍高于突变点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贸易周期 协同度 结构突变点 非线性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沿线镍矿资源分布特征与勘查开发现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喜峰 叶锦华 陈秀法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04期11-12,共2页
“一带一路”地区查明镍矿储量14.10Mt,约占世界镍矿储量的19.1%。镍矿资源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印度尼西亚、中国、菲律宾4个国家,缅甸、越南、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等国亦有重要镍矿分布。
关键词 镍矿资源 分布特征 勘查开发潜力 “一带一路”沿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潜力研究——基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的数据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欣 田文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49-152,共4页
中国一直以来都是纺织服装出口大国,在出口额增长逐渐趋缓的趋势下,“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带来了新的机遇。基于此,探究“一带一路”沿线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的潜力,对于纺织服装出口贸易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 中国一直以来都是纺织服装出口大国,在出口额增长逐渐趋缓的趋势下,“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带来了新的机遇。基于此,探究“一带一路”沿线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的潜力,对于纺织服装出口贸易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描述了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的基本现状,其次分析了基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的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潜力研究的意义,再次利用引力模型对该研究方向展开了实证研究,最后对实证研究结果进行了归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服装 出口贸易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引力模型 贸易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