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8~2015年“一带一路”地区逐月干旱时空分布数据集
1
作者 柏永青 王卷乐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17年第3期9-17,共9页
干旱是人类社会长期面临的自然灾害之一,给各国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一带一路”地区处于全球主要干旱半干旱区和亚湿润生态脆弱带,准确把握该地区历史干旱发生的严重程度和干旱变化模式,可为该地区应对和减... 干旱是人类社会长期面临的自然灾害之一,给各国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一带一路”地区处于全球主要干旱半干旱区和亚湿润生态脆弱带,准确把握该地区历史干旱发生的严重程度和干旱变化模式,可为该地区应对和减轻干旱损失提供决策支撑。本文利用热带测雨任务卫星TRMM 3B43降雨资料,基于降水距平百分率模型,计算出了“一带一路”地区61国1998~2015年逐月共216期干旱空间分布情况,数据为TIF格式,数据量为324 MB。经1998~2013年7月地面气象站点资料验证,75%的TRMM数据和气象站点数据的拟合R2在0.7以上,数据整体具有较高的真实性,为分析“一带一路”地区干旱的分布格局和动态变化提供了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测雨任务卫星(TRMM) 干旱时空分布 降水距平百分率 “一带一路”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NO2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7
2
作者 方恺 王婷婷 +1 位作者 何坚坚 沈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4241-4251,共11页
探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大气污染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对于打造绿色"一带一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5—2015年"一带一路"地区的二氧化氮(NO2)柱浓度数据,分析了沿... 探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大气污染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对于打造绿色"一带一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5—2015年"一带一路"地区的二氧化氮(NO2)柱浓度数据,分析了沿线74个国家NO2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建立了广泛意义上的城镇化综合测度指标体系,结合空间计量模型从自然和社会经济维度揭示了"一带一路"地区NO2浓度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5—2015年,"一带一路"地区NO2浓度年均值波动变化,并呈现高低纬度低、中纬度高的空间分布特征;(2)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并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3)经济增长、汽车保有量增加和土地城镇化是导致"一带一路"地区NO2浓度上升的主要驱动因素,扩大森林覆盖率则可显著抑制NO2浓度增加。研究表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适度调控汽车保有量和城市建设用地增速,建立和完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机制,是推动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NO2浓度 城镇化 空间计量 “一带一路”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