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主义“一国胜利”理论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1
1
作者 赖淑春 李心华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42,15,共7页
社会主义"一国胜利"理论,经历了一个由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再到斯大林的发展和演变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在提出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必须"同时胜利"的同时,认为一国可以首先取得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胜利,即一国无产阶级可... 社会主义"一国胜利"理论,经历了一个由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再到斯大林的发展和演变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在提出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必须"同时胜利"的同时,认为一国可以首先取得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胜利,即一国无产阶级可以首先夺取政权,并开始社会主义变革;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明确提出了"一国胜利"论,进而形成了"一国建成"思想,即一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变革,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的思想,但同时认为一国不能取得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斯大林在同反对派的论战中,曲解了列宁的思想,提出了"一国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论,继而又提出了"一国建成共产主义"论,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胜利的理论推向了极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胜利” “一国胜利” 社会主义的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与“一国胜利”论问题的旧议与新评 被引量:1
2
作者 高放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1,共11页
国内学界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与"一国胜利"论的学术争论由来已久,虽然多数学者对于这一问题已经取得了很大程度的观点共识,但仍有部分学者在这一问题上持有不同的意见,使得这一问题仍有巨大的学术探讨空... 国内学界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与"一国胜利"论的学术争论由来已久,虽然多数学者对于这一问题已经取得了很大程度的观点共识,但仍有部分学者在这一问题上持有不同的意见,使得这一问题仍有巨大的学术探讨空间。近年来,杨贵颖、李心华的新著《"同时胜利"论与"一国胜利"论比较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论述,阐发了一系列新观点,并与俞良早的观点形成了鲜明的理论分歧,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革命是否划分为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两个阶段,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还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准备阶段","一国建设"论与"一国建成"论的根本区别是什么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上。因此,重新梳理这一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并进行细致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革命 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 十月革命 “同时胜利” “一国胜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胜利”论与“一国胜利”论之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心华 《理论学刊》 CSSCI 1997年第3期40-44,共5页
本文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同时胜利”论是社会革命意义上的“同时胜利”论,并不否认政治革命的“一国胜利”;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是政治革命意义上的“一国胜利”论,并不否认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必然是“同时胜利”。“一国胜利”... 本文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同时胜利”论是社会革命意义上的“同时胜利”论,并不否认政治革命的“一国胜利”;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是政治革命意义上的“一国胜利”论,并不否认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必然是“同时胜利”。“一国胜利”论与“同时胜利”论不是对立的。因此,关于“同时胜利”论到了帝国主义时代已经过时,因而被“一国胜利”论所取代的传统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一国胜利” “同时胜利” 马克思恩格斯 无产阶级专政 共产主义革命 列宁 政治革命 资产阶级 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与列宁的“一国胜利”论
4
作者 赵维江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8-40,共3页
列宁的“一国胜利”论与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通常是被看作很不相同的两种理论。然而,只要细加比较,便可发现它们的一致性。 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理论与列宁的“一国胜利”论,都是在承认暴力革命学说的前提下,对武装夺取政权... 列宁的“一国胜利”论与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通常是被看作很不相同的两种理论。然而,只要细加比较,便可发现它们的一致性。 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理论与列宁的“一国胜利”论,都是在承认暴力革命学说的前提下,对武装夺取政权的形式或时机作出的某种独特的构想。 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是对马、恩暴力革命学说的发展。其论据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出现跳跃式局面,一些后起的国家在短期内超过了某些原来比较先进的国家,它们需要按照自己韵政治、经济实力重新瓜分世界,这样就与老牌国家发生了冲突和矛盾,战争成为不可避免,从而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在它们统治的链条上出现薄弱环节;无产阶级可以在这些地方首先发动革命,使社会主义在个别国家内的胜利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国胜利”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毛泽东选集》 列宁 薄弱环节 发展不平衡 统治阶级 主义 暴力革命 突破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国胜利”理论的历史演变
5
作者 王基舟 李心华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0-63,共4页
社会主义“一国胜利”理论 ,经历了一个由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再到斯大林的发展和演变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在提出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必须“同时胜利”的同时 ,认为一国可以首先取得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胜利 ;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继承并发... 社会主义“一国胜利”理论 ,经历了一个由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再到斯大林的发展和演变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在提出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必须“同时胜利”的同时 ,认为一国可以首先取得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胜利 ;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 ,明确提出了“一国胜利”论 ,并进而形成了“一国建成”思想 ;斯大林在同反对派的论战中 ,曲解了列宁的思想 ,提出了“一国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论 ,继而又提出了“一国建成共产主义”论 ,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胜利的理论推向了极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国胜利”理论 历史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辩证法及其当代价值——基于“一国首先胜利”论思想历程的考察 被引量:5
6
作者 胡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3-96,共14页
“一国首先胜利”论是列宁充分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与错误思潮作斗争,进行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重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学术界萦绕着“胜利”的标准进行了激烈的探讨,但却忽略了它背后的方法论意义。经追溯列宁“一国首先胜利”论的思想... “一国首先胜利”论是列宁充分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与错误思潮作斗争,进行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重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学术界萦绕着“胜利”的标准进行了激烈的探讨,但却忽略了它背后的方法论意义。经追溯列宁“一国首先胜利”论的思想演进,发现其经历了四个阶段:批判第二共产国际机会主义“世界革命同时胜利论”,提出“少数甚至一国首先胜利”论;批判俄国不可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观点,力排众议领导十月革命的胜利;批判孟什维克“十月革命的偶然性”,实现“俄国一国建设社会主义”;晚年批判“俄国革命已经失败”的观点,阐明俄国革命道路的合法性。重释列宁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辩证法,对指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一国首先胜利”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确实设想无产阶级革命将在几国同时发生——与赵易亚同志商榷 被引量:1
7
作者 高放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10,共2页
《新华文摘》1998年9月9日在“读者·作者·编者”栏目刊登思想战线的老前辈赵易亚同志撰写的《马克思主张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同时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吗?》(以下简称赵文),对收入该刊1月号的一篇文章表示异议... 《新华文摘》1998年9月9日在“读者·作者·编者”栏目刊登思想战线的老前辈赵易亚同志撰写的《马克思主张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同时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吗?》(以下简称赵文),对收入该刊1月号的一篇文章表示异议。赵文列举好几个例证,说明马克思主张社会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产阶级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主义 “同时胜利” “一国胜利” 无产阶级世界革命 《宣言》 《德意志意识形态》 巴黎公社 欧洲联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平共处研究中的几个热区
8
作者 刘从德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60-63,共4页
和平共处研究中的几个热区刘从德随着苏联及东欧地区社会主义制度的剧变,不仅众多的现实问题成了历史学家、政治学家们研究的焦点,而且许多理论问题也成了他们的研究热区,这其中既包括对历史的总结研究,又包括对理论问题的再探索。... 和平共处研究中的几个热区刘从德随着苏联及东欧地区社会主义制度的剧变,不仅众多的现实问题成了历史学家、政治学家们研究的焦点,而且许多理论问题也成了他们的研究热区,这其中既包括对历史的总结研究,又包括对理论问题的再探索。关于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制度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家利益 际关系理论 无产阶级 和平共处思想 资本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 西方资产阶级学者 “一国胜利”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对十月革命的指导意义
9
作者 李景治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4-31,共8页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俄国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积极探索革命所面临的紧迫问题,提出帝国主义论、社会主义革命首先胜利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社会主义革命的战略策略和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建设的理论,推动马克思主义...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俄国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积极探索革命所面临的紧迫问题,提出帝国主义论、社会主义革命首先胜利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社会主义革命的战略策略和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建设的理论,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并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十月革命。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十月革命胜利的行动指南。纪念十月革命,就要继续坚持十月革命的精神、道路和基本制度,也要继续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贬低乃至否定列宁主义,不仅会割裂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体系,而且会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 “一国首先胜利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稿摘登
10
《社会主义研究》 1987年第6期42-43,共2页
恩格斯在《卡·马克思(1848—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简称导言)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新策略。理解恩格斯的新的策略思想要区分三个不同层次的概念,即无产阶级取得政权、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两种基本方式(暴力革命... 恩格斯在《卡·马克思(1848—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简称导言)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新策略。理解恩格斯的新的策略思想要区分三个不同层次的概念,即无产阶级取得政权、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两种基本方式(暴力革命和和平过渡)和两种基本方式各自采取的具体斗争形式。取得政权是根本的原则问题,取得政权的基本方式具有灵活性,取得政权的基本方式的具体斗争形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导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得政权 基本方式 社会主义 “一国建成”论 斗争形式 和平过渡 “一国胜利” 列宁 新策略 策略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一文的正确理解——与俞良早教授再商榷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鹏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0-185,共6页
俞良早教授认为,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中没有提出"一国首先胜利"论,一战期间列宁也没有单独一国可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思想,更否定落后国家(特别是俄国)会先于西方发达国家首先胜利的可能。而且,俞教... 俞良早教授认为,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中没有提出"一国首先胜利"论,一战期间列宁也没有单独一国可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思想,更否定落后国家(特别是俄国)会先于西方发达国家首先胜利的可能。而且,俞教授还认为,列宁提到的两种革命战争的"汇合"不可能导致单独一国胜利,而列宁认为恩格斯所说的"完全正确"则是指他完全认同恩格斯关于革命进程的构想,不存在列宁提出了什么新的理论。实际上,列宁不仅重申而且进一步发展了"一国首先胜利"论,并倾向于认为相对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可以首先胜利,而两种战争相"汇合"也可以导致单独一国首先胜利,"一国首先胜利"论是列宁立足于新时代提出的新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 “一国首先胜利” 俞良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列宁影响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四个维度
12
作者 杨文亮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3-70,共8页
通过回顾十月革命后的整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在革命方面,列宁“一国胜利论”提供落后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和信心;在发展方面,列宁“社会主义市场论”解决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党建理论保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外交理论为社会... 通过回顾十月革命后的整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在革命方面,列宁“一国胜利论”提供落后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和信心;在发展方面,列宁“社会主义市场论”解决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党建理论保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外交理论为社会主义寻找机遇。信仰、动力、方向与机遇四个维度旨在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保驾护航,也是为科学解答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一国胜利论” “社会主义市场论” 列宁党建理论 列宁外交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