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0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的显著优势及其完善和发展——以“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区的实践为视角 被引量:3
1
作者 魏淑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8-96,共9页
从香港回归之日起,宪法和香港基本法共同构成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基础,是"一国两制"方针法律化的集中体现,也是"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的核心。"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的显著优势,是"一国两制"伟大构... 从香港回归之日起,宪法和香港基本法共同构成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基础,是"一国两制"方针法律化的集中体现,也是"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的核心。"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的显著优势,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从提出到付诸实践的经验升华和成就凝结。随着"一国两制"的深入实践,也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处理和应对这些新问题,维护特区长期繁荣稳定,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一国两制"制度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基本法 “一国两制”制度体系 香港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朋亲 毛艳华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123,共13页
“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全局的高度对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作了阐述,为“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建设提供了新路向和实践指南。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是... “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全局的高度对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作了阐述,为“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建设提供了新路向和实践指南。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是党中央深刻总结港澳回归祖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国两制”的实践经验,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成果。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国两制”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从基本制度、制度设计和制度内容三个层次明确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坚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相统一、坚持落实“爱国者治理”、坚持保持港澳的独特地位和优势等总体原则;从顶层设计与治理过程中建构推进“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促进“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并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全过程。迈入“一国两制”事业新阶段,应着重从重塑区议会“非政权性区域组织”制度功能、完善和优化官僚系统与国家的情感链接、强化管治队伍治理能力和加快管治效能建设方面提升特别行政区政府治理能力,使“一国两制”制度优势真正转化为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大报告 “一国两制 制度体系 香港地区 澳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技术—制度”框架的超大城市政务数据共享体系建构与优化策略 被引量:3
3
作者 董伟玮 秦音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0-152,共13页
[目的/意义]数智时代在为超大城市政务数据共享布局新场景的同时,也催生了新的挑战,探究超大城市政务数据共享体系有利于以政务数据赋能超大城市建设。[方法/过程]结合社会技术系统理论与技术执行框架,提出分析框架、析出核心要素,进而... [目的/意义]数智时代在为超大城市政务数据共享布局新场景的同时,也催生了新的挑战,探究超大城市政务数据共享体系有利于以政务数据赋能超大城市建设。[方法/过程]结合社会技术系统理论与技术执行框架,提出分析框架、析出核心要素,进而描绘超大城市政务数据共享体系的整体面貌,挖掘本质特征,分析运行方式,并以上海市为案例检验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提出了超大城市政务数据共享的优化策略。[结果/结论]提出“技术—制度”分析框架,析出硬性器物技术、软性操作技术、静态制度设计与动态制度运行4个核心要素,揭示了该体系数字孪生的本质并分析了内在的技术整合、技术赋能、体制包容与机制驱动运行方式,最终提出了明确核心、目标、原则与举措的超大城市政务数据共享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制度 超大城市 政务数据 数据共享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体系的制度逻辑和时代转向 被引量:1
4
作者 段庆华 罗刚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06,155,共12页
非遗法体系以“国家在场”与系统论作为制度逻辑和理论来源,既是国家治理义务连结传统社会的范式,也是“国家在场”系统性嵌入非遗法律的应然选择与实然结果。法人类学视角下非遗法体系通过文化治理的社会实践、地方自主与国家动员的法... 非遗法体系以“国家在场”与系统论作为制度逻辑和理论来源,既是国家治理义务连结传统社会的范式,也是“国家在场”系统性嵌入非遗法律的应然选择与实然结果。法人类学视角下非遗法体系通过文化治理的社会实践、地方自主与国家动员的法律整合、批判反思“符号暴力”重构文化权力关系,形成国家真实在场、融合在场、深度在场的制度经验,并在权力场域中通过名录和传承传播制度、行政管理体制、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形塑行动者逻辑。系统性保护时代转向要求非遗法体系激活趋深走实效能,构建法治引领、国家主导、社会参与的共生机制,强化国家权力与社会多元主体利益互动,化解系统性保护中整体面向和社区自主之间的张力,平衡法治统一性与地方性知识特性,实现非遗国家治理的有效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体系 国家在场 系统性保护 制度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商民主制度化与体系化: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实践与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马奔 尚海明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100,共10页
新时代以来制度化与体系化成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的重要趋势,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契合了协商民主制度化与体系化发展的现实基础、内在逻辑和价值指向,不过二者有效衔接的要素机制及其促进协商民主发展的实践路径仍待阐明。... 新时代以来制度化与体系化成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的重要趋势,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契合了协商民主制度化与体系化发展的现实基础、内在逻辑和价值指向,不过二者有效衔接的要素机制及其促进协商民主发展的实践路径仍待阐明。通过解析协商民主制度化与体系化的三重含义,可以更好地把握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理论内涵与衔接要素。济南市政协于2017年创建了“商量”平台,经过数年的实践探索,建构了在协商主体、议题、形式、价值四个要素方面的衔接机制,形成了自下而上“激活—吸纳”民意和自上而下“协同—下沉”政治资源的运行机制,以及从过程、层次和结果三重逻辑推动协商民主制度化与体系化的作用路径。加强以民主协商为经常性环节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应当从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提升协商民主覆盖广度和互动深度以及深化协商实践民主与法治内涵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升协商民主制度化与体系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化与体系 政协协商 基层协商 有效衔接 “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中国特色宏观调控制度体系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峰 区铭彦 段雨晨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完善中国特色宏观调控制度体系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在此过程中,需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六组重要关系:短期周期波动和长期经济增长的关系、宏观总量调控和经济结构优化的关系... 完善中国特色宏观调控制度体系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在此过程中,需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六组重要关系:短期周期波动和长期经济增长的关系、宏观总量调控和经济结构优化的关系、“全国一盘棋”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关系、国内宏观调控和国际政策协调的关系、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同时,要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统一领导,建立和完善宏观政策统筹协调机制,不断提高中国特色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将中国特色宏观调控成效转化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宏观调控制度体系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高水平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内法规制度体系逻辑结构的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立峰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7,共9页
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随着依规治党、制度治党实践的不断发展而日臻完善。全面从严治党与党的自我革命伟大实践对党内法规制度的体系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应以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为其逻... 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随着依规治党、制度治党实践的不断发展而日臻完善。全面从严治党与党的自我革命伟大实践对党内法规制度的体系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应以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为其逻辑结构优化的基本要求。党内法规制度体系逻辑结构的优化要考量其重要前提、主要原则和建构方式等因素。为应对制度实践中诸多问题,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逻辑结构应从三个方面不断优化:构建以党章为遵循的党的领导法规制度与党的建设法规制度两大板块,以法典化为突破口强化制度体系的系统性建设,在体系模式上构建“1+M+N”三层级制度结构并保持第三层级制度规范的开放性与兼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依规治党 自我革命 全面从严治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视域下“认知-制度-技术”协同的学术不端防范体系的构建
8
作者 庞兴梅 谢志耘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4-761,共8页
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存在愈演愈烈的趋势,而人工智能环境下学术不端行为变得更为隐匿和复杂,更加难以区分和辨识。本文通过提升相关者认知,规范科研诚信制度,采用先进的“动态对抗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 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存在愈演愈烈的趋势,而人工智能环境下学术不端行为变得更为隐匿和复杂,更加难以区分和辨识。本文通过提升相关者认知,规范科研诚信制度,采用先进的“动态对抗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检测技术(如结合区块链和神经网络指纹检测技术追踪溯源、深度学习算法、多模态、跨语言检测)等三个维度,建立“认知-制度-技术”协同的学术不端行为防范体系,形成“价值驱动-制度保障-技术赋能”的良性互动格局,认知、制度、技术三要素在动态环境中基于协同效应,通过正向反馈循环形成治理合力,为学术诚信建设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学术不端防范 学术道德认知 制度保障 技术赋能 认知-制度-技术协同 防范体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
9
作者 张君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5-45,共11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重大理念、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的复合体,制度程序位居其间,起着连接重大理念和参与实践的关键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与以往提出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一脉相承,强调从中微观的制度程...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重大理念、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的复合体,制度程序位居其间,起着连接重大理念和参与实践的关键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与以往提出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一脉相承,强调从中微观的制度程序和参与机制层面更好地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改革任务,其意涵不仅与全过程人民民主三个层面的内在逻辑紧密相关,更与全过程人民民主从属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密不可分。为此,必须在坚持和完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基础上,以保证民意始终在场、健全协商民主体系建设、推动基层民主高质量发展、促进阶层关系和谐为实践指向,从扩大政治参与的实现机制上下功夫,把人民全面当家作主贯彻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各领域和全过程,进一步提高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制度体系 人民当家作主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参与视角下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路径探赜
10
作者 李全喜 单景泽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33,共8页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公众参与。借助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对公众参与视角下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问题进行探究,从公众参与视角探讨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路径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公众参与视角下坚持和完善生...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公众参与。借助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对公众参与视角下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问题进行探究,从公众参与视角探讨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路径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公众参与视角下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具有公民环境权和公众参与机制的双重内涵;面临政府主导力与公众参与力融通不足,政治机制、法律机制与社会机制作用力不平衡,制度体系实现形式相对单一等问题。因此,公众参与视角下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需要协调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多元主体,实现政府主导力与公众参与力的有效融通;需要管放并重,运用社会机制凝聚社会力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创新公众参与视角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实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公众参与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公民环境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基础
11
作者 张贤明 张旭瀛 《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41,共13页
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支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因而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基础。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内生演化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制度体... 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支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因而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基础。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内生演化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制度体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首要前提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于中国社会文化传统的基本特征以及世界范围内民主实践的优秀成果,不断疏通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的结构性梗阻,拓展制度体系的应用范围和价值功用,回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的新问题。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全面把握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要素。需要统筹推进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的协同衔接,科学构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结构关系,整体推进民主制度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政治民主与社会民主相结合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在遵循全过程人民民主逻辑的前提下,健全“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同时以问题为导向选择重点推进路径,既要面向国家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也要回应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在“大问题”和“小问题”的共同解决中提升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制度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 全过程人民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延川 吕君枝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74,共11页
“数据二十条”倡导的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体系可以从时代价值、分配体制和分配机制三个方面展开。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体系开拓了数字经济时代分配正义的新视野,具有方向性、必要性和可能性的特征。为此,可以从明确政府参与数据要素... “数据二十条”倡导的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体系可以从时代价值、分配体制和分配机制三个方面展开。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体系开拓了数字经济时代分配正义的新视野,具有方向性、必要性和可能性的特征。为此,可以从明确政府参与数据要素收益分配的各项权利、健全数字企业获取数据要素收益路径、完善数字劳动者的数据利益保障方案等三个方面对数据要素收益分配体制内容进行完善和创新。同时,通过引导机制、市场机制、推进机制、诉请机制的构建可以为数据要素收益分配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机制,让数据红利更多、更公平地造福全体人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制度体系 分配体制 分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体系建构的系统性论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吕晓琴 吴学琴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1,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优越性的先进制度,而建构一套制度优势话语体系是廓清制度认知误区,提升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话语与制度的良性互动,提高治理效能的题中之义;是消除“他者”制度偏见,增强制度话语权的客观需要。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优越性的先进制度,而建构一套制度优势话语体系是廓清制度认知误区,提升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话语与制度的良性互动,提高治理效能的题中之义;是消除“他者”制度偏见,增强制度话语权的客观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体系建构的主要内容包括:以结构阐释性话语呈现制度的层级构成优势;以价值衡量性话语展现制度的评价标准优势;以方向统领性话语突显制度的领导主体优势;以实然描述性话语彰显制度的运行效能优势;以应然规范性话语昭示制度的自我完善优势。进一步建构和完善我国制度优势话语体系,需聚焦体系化建构与学理性阐释,优化话语内容体系;注重标识性概念打造与创新性议题设置,优化话语表达体系;统筹纵向性分析与横向性对比,优化话语叙事体系;彰显民族性特色与世界性意义,优化话语传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优势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永祥 《新视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56,共10页
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为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提供科学的方法指引,契合对其进行整体优化的实践需要。以系统观念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应正确处理“明规矩”与“潜规则”、核心制度与配套制度、激励... 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为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提供科学的方法指引,契合对其进行整体优化的实践需要。以系统观念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应正确处理“明规矩”与“潜规则”、核心制度与配套制度、激励性制度与约束性制度、党规与国法的关系,增强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整体性与协同性。一要立“明规矩”破“潜规则”,树立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法理型权威,多措并举增强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执行力。二要把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作为核心环节,加强配套制度与民主集中制的衔接,以重点突破带动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整体推进。三要以激励与约束并重原则为指引,统筹配置激励性制度和约束性制度,助推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实现激发活力与维持秩序双重目标。四要聚焦反腐败这一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关键领域,在衔接协调党规与国法中强化不敢腐的惩治震慑、不能腐的制度约束和不想腐的思想自觉,释放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腐败治理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自我革命 制度规范体系 系统观念 协同高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的逻辑理路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史小宁 赵嘉玲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0-39,共10页
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是对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各项制度的逻辑重塑。“变”与“不变”的人民至上理念、“动”与“不动”的制度建设主线、“多”与“专一”的体系建构目标,辩证地塑造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的价值逻辑。根本制... 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是对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各项制度的逻辑重塑。“变”与“不变”的人民至上理念、“动”与“不动”的制度建设主线、“多”与“专一”的体系建构目标,辩证地塑造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的价值逻辑。根本制度的整体性定位决定了党的政治引领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指引功能。基本制度的结构性覆盖在政治保障、上传下达、贯彻落实等方面满足了民主连接要求。重要制度的立体化补充激活了根本制度和重要制度的实施功能。具体制度的灵活性机制在“为何产生”的指向性和“如何运行”的归属性上发挥着动力功能。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需要将体系逻辑作为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遵循,将制度逻辑作为健全协商民主机制的基本方向,将包容逻辑嵌入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将交互逻辑融于大统战工作格局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制度体系 人民当家作主 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运行机制构建 被引量:1
16
作者 秦书生 高琦珈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构建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运行机制对于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重要的制度保障作用。其主要内容包括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决策与执行机制、协调与协同机制、反馈调节与动态调整机制、动态清除与... 构建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运行机制对于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重要的制度保障作用。其主要内容包括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决策与执行机制、协调与协同机制、反馈调节与动态调整机制、动态清除与常态惩治机制、制度创新与持续完善机制。这些机制相互联系、协同运作,通过决策、执行、协调、反馈、调整、清除、创新等环节的有机衔接,形成闭环运行模式,共同推动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高效运转,既确保了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又增强了其执行力和适应性,为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自我革命 制度规范体系 运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全和完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体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绍东 刘阳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69,共15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建立起完善健全的制度体系。在这一制度体系中,作为“制度一般”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建立起完善健全的制度体系。在这一制度体系中,作为“制度一般”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运行基石,作为“制度特殊”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根本保障,作为“制度个别”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效发展的关键支撑。研究认为,必须不断健全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着力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持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制度体系 基础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系统性逻辑——一个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的分析
18
作者 李新廷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6,123,124,共15页
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是一个系统性、体系化的构成。通过基于“技术、组织与环境(TOE)”的分析框架,可以进一步明晰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系统性逻辑及其内在的关联。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总纲,党的... 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是一个系统性、体系化的构成。通过基于“技术、组织与环境(TOE)”的分析框架,可以进一步明晰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系统性逻辑及其内在的关联。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总纲,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是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核心,巡视巡察工作体制机制、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机制、权力监督制约和一体推进“三不腐”的体制机制以及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机制这四种机制与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和三大体系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逻辑关系,成为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机制化构成要素;数字技术嵌入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权力监督、腐败治理、从严治党等领域并带来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组织结构重塑与优化,通过价值观念塑造、治理流程再造、技术手段升级等增能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运行;党的自我革命通过从严治党、反腐败和党内监督等塑造、改变和优化了党内的政治生态环境,实现党内政治生态的重构和净化,进一步引领社会革命、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场景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 监督制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建设的规律性认识研究
19
作者 宋宗君 李斌雄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51,共13页
不断深化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建设规律性认识对党的建设、党的长期执政和党的中心任务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10余年中国共产党人对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形成过... 不断深化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建设规律性认识对党的建设、党的长期执政和党的中心任务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10余年中国共产党人对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形成过程及其制度化表达进程为标准,划分为深化认识阶段、全面深化认识阶段和认识高度自觉自信阶段。党对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建设规律性认识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既表现为规律性认识的对象、直接思想指引、重点内容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又突出地表现为规律性认识的成果的发展。这些主要成果既体现在对“三大规律”,即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更表现为对党的领导和执政规律性认识、党的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深化,还具体地表现为对党的自我革命的规律性认识和对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迈向新征程,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建设的规律性认识的主要内容可从利益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角度,概括为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实质和建设原则等七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自我革命 党的自我革命规律性认识 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 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的整体性理解
20
作者 谭荧 唐鸣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21,共9页
直接民主作为中外通用的概念,是指人民不通过中介和代表,直接行使权力,直接决定和管理公共事务。直接民主有方式和体制之分。在直接民主的体制中,并非所有的决策和管理都采取直接民主的方式,经常存在着间接民主或带有间接民主色彩的机... 直接民主作为中外通用的概念,是指人民不通过中介和代表,直接行使权力,直接决定和管理公共事务。直接民主有方式和体制之分。在直接民主的体制中,并非所有的决策和管理都采取直接民主的方式,经常存在着间接民主或带有间接民主色彩的机构、因素和方式。基层直接民主作为中国特有的概念,是指在中国城乡基层社区即乡镇(街道)之下的基层社区,以村(居)民自治共同体为范围,村(居)民群众主要通过村(居)民会议直接行使社区公共权力、直接决定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具有基层性、群众性、直接性、普遍性和法定性。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概念,可以将其界定为基层直接民主的整体性、制度化、较稳定的行为规范体系和组织架构、运转流程、操作方法等机制运行体系,亦可以将其划分为引领性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框架性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运行性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民主 基层直接民主 基层群众自治 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