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6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再思考——纪念1982年宪法颁行20周年 被引量:3
1
作者 俞子清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9,共7页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近代宪政的灵魂、民主政治的核心、依法治国的基石。“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其价值体现在于实践,应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去全面理解并切实贯彻“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神圣的宪法原则。应围绕“人民...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近代宪政的灵魂、民主政治的核心、依法治国的基石。“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其价值体现在于实践,应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去全面理解并切实贯彻“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神圣的宪法原则。应围绕“人民是人类文明成果的创造者”、“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三个方面加深理解“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内涵,并在行动上切切实实地使人民拥有这样的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 权力 1982年宪法 全面理解 宪法原则 宪政 民主政治 依法治国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基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对修改我国宪法的管见 被引量:1
2
作者 许崇德 《现代法学》 1981年第1期3-8,共6页
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从来是一切权力属于君王,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种旧观念世代相承,影响极其深远。只是百余年前,资本主义兴起,才对此有了怀疑。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接受了以欧洲启蒙思想家卢梭... 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从来是一切权力属于君王,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种旧观念世代相承,影响极其深远。只是百余年前,资本主义兴起,才对此有了怀疑。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接受了以欧洲启蒙思想家卢梭为代表的“人民主权”理论,试图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国。孙中山大胆地提出“民权主义”,向“朕即国家”的封建专制主义挑战,这是具有伟大意义的。但是历史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 人民主权 孙中山 权力机关 宪法规定 重大问题 三权分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牢固树立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观念
3
作者 林俊德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0年第7期18-22,共5页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指出,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新型民主的(对无产者和一般穷人是民主的)国家和新型专政的(对资产阶级是专政的)国家”。按照列宁的观点,新型民主,即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无产者和一般穷人居于统治地位,掌握...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指出,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新型民主的(对无产者和一般穷人是民主的)国家和新型专政的(对资产阶级是专政的)国家”。按照列宁的观点,新型民主,即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无产者和一般穷人居于统治地位,掌握全部国家权力,是无产阶级专政(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最本质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与革命》 人民民主专政 国家权力 无产阶级专政 资产阶级 统治地位 无产者 列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
作者 刘和海 《政法论丛》 1988年第1期15-19,8,共6页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赵紫阳同志的报‰是指导全面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这个报告从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把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确立为具有长远意义的指导方针之一。并明确指出,...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赵紫阳同志的报‰是指导全面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这个报告从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把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确立为具有长远意义的指导方针之一。并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当家作主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权力 纲领性文件 中国共产党 实际出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事与叙事:由《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看中国政府权力行使演化趋势 被引量:3
5
作者 廖建桥 毛江华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09-1115,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国政府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通过采取一种特殊的视角,对《人民日报》在1979、1989、1999和2009年的1 460份头版头条进行词频和内容分析,以此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国政府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通过采取一种特殊的视角,对《人民日报》在1979、1989、1999和2009年的1 460份头版头条进行词频和内容分析,以此来判断中国政府在改革开放30年间的权力行使变化,并根据分析结果对今后政府的权力行使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权力行使 人民日报》 权力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代表大会在规划公众参与中的角色——兼议规划公众参与中权力、权利、公共利益的冲突 被引量:3
6
作者 颜强 陈建萍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2-87,共6页
城乡规划的本质是制定和实施调控城乡空间资源的公共政策,如何在民主与法治轨道上引导规划公众参与,并平衡权力、权利与公共利益的冲突,是规划部门面临的最大难题。对此,应分析权力、权利与公共利益的关系及其冲突的处理原则,坚持和完... 城乡规划的本质是制定和实施调控城乡空间资源的公共政策,如何在民主与法治轨道上引导规划公众参与,并平衡权力、权利与公共利益的冲突,是规划部门面临的最大难题。对此,应分析权力、权利与公共利益的关系及其冲突的处理原则,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其在规划公众参与中的作用,正确处理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辩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代表大会 城乡规划 公众参与 权力 权利 公共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公社时期乡村权力结构的特征及其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徐国普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7-69,共3页
人民公社时期,乡村权力结构呈现出高度集中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权力机构的层控性、党组织领导的一元化、权力阶层的单一性和依附性、权力结构的排他性和稳定性等方面。高度集中型的乡村权力结构破坏了农业生产,阻碍了乡村社会的正常分化... 人民公社时期,乡村权力结构呈现出高度集中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权力机构的层控性、党组织领导的一元化、权力阶层的单一性和依附性、权力结构的排他性和稳定性等方面。高度集中型的乡村权力结构破坏了农业生产,阻碍了乡村社会的正常分化,扭曲了农民的政治参与,激化了乡村社会矛盾,成为社会现代化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公社时期 乡村权力结构 高度集中型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关于以“人民的权利”制约国家公共权力的思想 被引量:4
8
作者 王进芬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0-73,共4页
在领导俄共(布)执政的过程中,为防止国家公共权力被滥用,列宁提出了以"人民的权利"制约国家公共权力的的思想。他强调要政务公开,保障人民对国家事务的知情权;要让工农群众公开选举一切公职人员并拥有罢免权;要让普通群众和... 在领导俄共(布)执政的过程中,为防止国家公共权力被滥用,列宁提出了以"人民的权利"制约国家公共权力的的思想。他强调要政务公开,保障人民对国家事务的知情权;要让工农群众公开选举一切公职人员并拥有罢免权;要让普通群众和知识分子参与国家重大问题的决策;要强化人民对国家政权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人民权利 公共权力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创新、权力制衡、人民监督——遏制腐败的三大利器 被引量:2
9
作者 程海亮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5-110,共6页
腐败问题是当今中国的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的存在和蔓延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我党的形象和政府的威信,腐败不除,将会严重威胁我党的执政地位、政府的公信力和行政效率,也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并且必将影响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因此,... 腐败问题是当今中国的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的存在和蔓延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我党的形象和政府的威信,腐败不除,将会严重威胁我党的执政地位、政府的公信力和行政效率,也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并且必将影响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因此,惩治和遏制腐败就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迫切而重要的任务,如何有效治理和遏制腐败?笔者认为,制度创新、权力制衡、人民监督是遏制腐败的三大利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创新 权力制衡 人民监督 遏制腐败 党的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时俱进的监督理念:从“人民监督”到“阳光权力”——论胡锦涛对毛泽东监督理念的新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松 朱小理 尹利民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16,共6页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就提出了"让人民来监督政府",要求依靠工农群众对党政机关的各级干部实行民主监督。但由于种种原因,人民监督制度在实施中仍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提出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就提出了"让人民来监督政府",要求依靠工农群众对党政机关的各级干部实行民主监督。但由于种种原因,人民监督制度在实施中仍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提出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强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就是指让权力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在民主法治的轨道上、在制约监督机制中运行。落实胡锦涛提出的"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转变政府职能是前提,权力的局部分解是关键,党要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让人民来监督政府” 胡锦涛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理念 运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司法权力的非集中化——从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切入 被引量:8
11
作者 侯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65,共8页
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的设立,使得司法体制中的央地关系出现新变化。在全国六个巡回区设立巡回法庭,虽然体现出中央司法权力向下延伸的属性,但也使得中央司法权力呈现出非集中化的特点。这种非集中化还体现在,司法权力虽然被认为是中央... 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的设立,使得司法体制中的央地关系出现新变化。在全国六个巡回区设立巡回法庭,虽然体现出中央司法权力向下延伸的属性,但也使得中央司法权力呈现出非集中化的特点。这种非集中化还体现在,司法权力虽然被认为是中央事权,但目前也只能做到一部分权力由基层向上延伸集中于省级,实现省级统管。这样一放一收交错的司法二元结构,是单一制国家的特殊表现。六大巡回法庭通过对巡回区内地方各级法院的分片管理,有助于实现巡回区内的司法统一,进而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司法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 巡回区法院 上诉审 司法统一 司法权力非集中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仪式中人民与国家权力关系的展现、表达与保障——宪法宣誓制度的结构和内容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国琴 田双铭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11,共5页
2018年3月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次修正案中新增加了宪法宣誓制度。宪法宣誓作为一种政治仪式,庄重且严肃。分析这一庄重且严肃的仪式的结构和誓词内容,可以清晰看到其中人民与国家权力合理关系的展现与表达。如何保证这种合理... 2018年3月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次修正案中新增加了宪法宣誓制度。宪法宣誓作为一种政治仪式,庄重且严肃。分析这一庄重且严肃的仪式的结构和誓词内容,可以清晰看到其中人民与国家权力合理关系的展现与表达。如何保证这种合理关系真正成为制度实践,如何保证宪法宣誓内容的实现,这是宪法宣誓制度入宪之后面临的首要问题。要解决该问题,必须构建完善的宪法宣誓的法律效力制度和人民监督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宣誓 人民 国家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民主权力的根本保障
13
作者 阎桂芳 鲍岚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3-24,共2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在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全面体现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性质的制度。只有始终坚持这一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保障人民民主权力的实现。
关键词 人民民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主权 根本 权力 政权组织形式 保障 中国 中国 坚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人民政府:基于革命建国的逻辑 被引量:1
14
作者 肖滨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32,共5页
在当代中国政治中,按照宪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在此意义上的人民政府只是行政... 在当代中国政治中,按照宪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在此意义上的人民政府只是行政机关,它区别于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如果我们将此界定为狭义的人民政府概念,那么是否存在广义的人民政府概念?更重要的是,广义人民政府概念的内涵及其所遵循的政治逻辑是什么?事实表明,广义人民政府概念是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权力机关 国家行政机关 政治逻辑 司法机关 革命建国 立法机关 中央人民政府 当代中国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权力观的人民性阐释——基于新时代美好生活追求的视角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晓慧 方雷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18,共8页
人民美好生活是新时代的关键词,也是阐释中国共产党权力观的关键视角。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权力观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同时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政治权力观在新时代实现的守正创新,还蕴含着对西方政治权力观的批判性参照和借鉴... 人民美好生活是新时代的关键词,也是阐释中国共产党权力观的关键视角。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权力观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同时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政治权力观在新时代实现的守正创新,还蕴含着对西方政治权力观的批判性参照和借鉴。只有准确把握美好生活的人民主体向度和价值旨归,从人民性出发来确立权力运行的合法性依据,才能找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权力观的初心与使命。从人民美好生活的视角来落实和践行权力的人民性主旨,就是要努力使权力运行过程成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最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普惠式供给过程: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实现人民的政治权利诉求,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提升人民生活境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障人民生态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权力 人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与毛泽东的人民权力观之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继良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3期195-198,共4页
孙中山与毛泽东的人民权力观,都含有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争取民主权利、提高人民政治文化素质等内容。但由于他们处于中国民主发展进程的不同阶段、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和要求,其内涵又存在许多差异。前者以资产阶级为权力主体,反映了中... 孙中山与毛泽东的人民权力观,都含有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争取民主权利、提高人民政治文化素质等内容。但由于他们处于中国民主发展进程的不同阶段、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和要求,其内涵又存在许多差异。前者以资产阶级为权力主体,反映了中小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和人权观念;后者以工农为权力主体,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共产党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推动社会发展的群众路线。由此也决定了两种权力观的不同社会作用和历史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毛泽东 人民权力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法治国背景下人民银行系统权力配置和制约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益文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0-81,88,共3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人民银行权力配置和制约机制改革明确了方向。本文在全面梳理总结了人民银行系统权力配置和制约机制建设取得的成效基础上,提出了未来进一步改革的重点内容。本文认为,未来人民...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人民银行权力配置和制约机制改革明确了方向。本文在全面梳理总结了人民银行系统权力配置和制约机制建设取得的成效基础上,提出了未来进一步改革的重点内容。本文认为,未来人民银行系统权力配置和制约机制改革的重点应注重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坚持民主集中制,规范决策的权限和程序;加强内部管理,继续推进执行力建设;强化监督职能,提高监督检查工作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人民银行 权力制约 权力监督 依法履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七大以来人民权力理论发展的典型成果与时代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向洪 《湖湘论坛》 2012年第3期64-66,共3页
领导干部在使用权力过程中必须遵守马克思主义人民权力思想的基本准则和价值尺度。党的十七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人民权力思想不断实现中国化,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权力理论,主要包括权力的人民化、权力的制度化以及权力的廉洁化。实... 领导干部在使用权力过程中必须遵守马克思主义人民权力思想的基本准则和价值尺度。党的十七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人民权力思想不断实现中国化,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权力理论,主要包括权力的人民化、权力的制度化以及权力的廉洁化。实践证明,十七大以来党的人民权力理论的发展,为党的建设科学化树立了一面鲜亮旗帜,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权力 马克思主义权力 典型成果 时代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主权理论的演进、困境与超越——迄至19世纪40年代主权权利与主权权力关系的维度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艳艳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3年第5期74-80,共7页
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底蕴的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政治哲学的基本概念。在西方思想史上,为了实现人民主权,围绕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关系,思想家们多采取了人民主权权利和主权权力同一、分割等形式的探索。19世纪40年代... 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底蕴的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政治哲学的基本概念。在西方思想史上,为了实现人民主权,围绕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关系,思想家们多采取了人民主权权利和主权权力同一、分割等形式的探索。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则立足于物质生产领域,着眼于无产阶级的劳动解放,主张根据生产力状况,逐步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推进强制劳动向自主劳动的转变,从而提出了实现人民主权权利和主权权力统一的科学路径,奠定了人民主权理论的科学理论基础,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主权 主权权利 主权权力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币权力:美元霸权与人民币国际化 被引量:20
20
作者 石建勋 刘宇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3-130,共8页
货币不仅是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国际关系中重要的联结。货币权力广泛存在于国家博弈中,而现有研究则无法形成系统的分析框架。对权力和货币权力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厘清权力与货币权力研究的异同,从货币职能的角度将美元的货币权... 货币不仅是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国际关系中重要的联结。货币权力广泛存在于国家博弈中,而现有研究则无法形成系统的分析框架。对权力和货币权力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厘清权力与货币权力研究的异同,从货币职能的角度将美元的货币权力分解,分析其来源及变化发展,指出其不可持续的内在逻辑,提出在现有国际货币体系框架下人民币通过国际化提升货币权力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应对美元霸权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权力 美元霸权 人民币国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