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教育数字化发展代价的对立统一性 被引量:4
1
作者 李芒 张晓庆 葛楠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共7页
事物的积极发展与所付代价具有必然联系。运用正确观点充分认识发展的代价,才能合理应对代价,从而让代价处于可接受范围之内,并促使代价作用最大限度地向积极方面转化。通过消除人为性代价、降低必然性代价能够有效减少事物发展造成的... 事物的积极发展与所付代价具有必然联系。运用正确观点充分认识发展的代价,才能合理应对代价,从而让代价处于可接受范围之内,并促使代价作用最大限度地向积极方面转化。通过消除人为性代价、降低必然性代价能够有效减少事物发展造成的损失和牺牲,为事物发展寻觅低代价而高质量的发展路径。教育数字化的积极发展和所付代价之间呈现出不可分离的对立统一关系,体现为两者之间既相互对立,又互相联系、相互转化的关系,充分把握这种关系就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全面认识教育数字化发展,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代价观。因此,需要从代价的视角分析教育数字化的内涵与表现,通过解析教育数字化发展所付代价及其根源,力求为我国教育数字化探索更具合理性和现实性的前进方略,即涵养教育数字化代价意识、掌握教育数字化代价转化的方法论、做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数字化代价选择,进而使得教育数字化少走弯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 发展代价 对立统一性 必然性代价 人为性代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文明形成道路的初步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新伟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67,共9页
探究世界范围内丰富多彩的社会发展道路的异同,乃世界文明研究的主流。中华文明研究,也应以解答中国何以形成绵延发展的多民族统一国家为目标,探讨“中国式”文明形成道路。“多元一体”是得到广泛共识的“中国式”文明形成道路的最重... 探究世界范围内丰富多彩的社会发展道路的异同,乃世界文明研究的主流。中华文明研究,也应以解答中国何以形成绵延发展的多民族统一国家为目标,探讨“中国式”文明形成道路。“多元一体”是得到广泛共识的“中国式”文明形成道路的最重要特征。“天极宇宙观”是中国史前时代极具特色的对宇宙秩序的认知,也是“中国式”文明形成道路的又一重要特征。“多元一体”宏大进程和“天极宇宙观”的发展,共同催生了独具特征的“大一统”政治理念,成为“中国式”文明形成道路的重要成果。“中国式”文明形成道路的探索与中国考古学理论建设互为依托、相辅相成,这两方面研究的深入,无疑都需要世界文明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文明 多元一体 宇宙观 大一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术发展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被引量:10
3
作者 余水清 王燕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8-79,102,共3页
分析了武术发展趋势中国际化与本土化两大趋势及其相辅相成、相互对立统一的关系,认为国际化与本土化具有同一性、矛盾性和互动性。国际化是当代武术发展的主导,本土化则是武术发展的核心。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既相互斗争又相互促... 分析了武术发展趋势中国际化与本土化两大趋势及其相辅相成、相互对立统一的关系,认为国际化与本土化具有同一性、矛盾性和互动性。国际化是当代武术发展的主导,本土化则是武术发展的核心。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既相互斗争又相互促进,其对立统一的发展过程决定了现代武术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发展 国际化 本土化 对立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城乡分立到城乡统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结构体系发展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斌 丁建定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20-26,共7页
养老保险制度结构体系的分析可以运用"环境—制度"框架。二元结构、孝文化的制度环境使得中国养老保险制度逐渐出现城乡分立。人口流动、社会阶层变化、执政理念发展和生育文化变化的制度环境促使中国开始探索养老保险制度城... 养老保险制度结构体系的分析可以运用"环境—制度"框架。二元结构、孝文化的制度环境使得中国养老保险制度逐渐出现城乡分立。人口流动、社会阶层变化、执政理念发展和生育文化变化的制度环境促使中国开始探索养老保险制度城乡统筹。制度环境的变化使得养老保险制度结构体系由城乡分立走向城乡统筹,而养老保险制度城乡统筹的重点在于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分立 城乡统筹 养老保险制度 环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文化生命体的观点审视文化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以云南丽江古城为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宏浩 杨桂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7-111,共5页
在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文化遗产地,文化不是以独立的形态存在的,每种文化都有其依附的载体。自然生境、历史意境和创造该文化的人构成了三位一体的文化生命体,其中文化是其灵魂,人是其创造者,自然生境、历史意境及人是文化的载体。通过不... 在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文化遗产地,文化不是以独立的形态存在的,每种文化都有其依附的载体。自然生境、历史意境和创造该文化的人构成了三位一体的文化生命体,其中文化是其灵魂,人是其创造者,自然生境、历史意境及人是文化的载体。通过不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文化生命体便得以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地 文化生命体 可持续发展 丽江古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系合一”模式下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0
6
作者 穆欣 张春宇 +2 位作者 王东梅 王丽芹 任蓁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6期648-650,共3页
通过对我院"院系合一"模式下培养中医护理人才经验的介绍,探讨此培养模式的优势及面临的挑战,为中医护理教育者和护理管理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院系合一 中医护理学 人才培养 中医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化论 被引量:41
7
作者 郭家骥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0-84,共5页
生态文化是生态人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各民族为适应特定的生态环境而创造的生态智慧和生态知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和云南各民族人与自然和谐的地方性生态知识,为中华文明和云南各民族文化的长期延续作出了重要贡献。各... 生态文化是生态人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各民族为适应特定的生态环境而创造的生态智慧和生态知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和云南各民族人与自然和谐的地方性生态知识,为中华文明和云南各民族文化的长期延续作出了重要贡献。各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保护与复兴,将为中华民族和云南各民族在全球化进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 天人合一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互促发展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莫代山 王希辉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24,共5页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在价值取向上一致,在内容、功能、平台等方面互补,两项工作也有互促发展的需求。民族地区推动两项工作互促发展,存在着资源丰富、平台多、政策好的优势,也存在着协调难度大、文化差异大、经...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在价值取向上一致,在内容、功能、平台等方面互补,两项工作也有互促发展的需求。民族地区推动两项工作互促发展,存在着资源丰富、平台多、政策好的优势,也存在着协调难度大、文化差异大、经济欠发达等难点。湖北省来凤县的例证说明,创新体制机制、走群众路线、以文化为中心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是推动互促发展的好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进步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互促发展 优势 难点与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边富民行动与民族团结进步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玲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44,共8页
团结与发展是新中国民族工作的主题,也是边疆建设的主题。兴边富民行动作为国家实现边疆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发展的国家战略和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的政策平台,在促进边疆地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新中国边疆建... 团结与发展是新中国民族工作的主题,也是边疆建设的主题。兴边富民行动作为国家实现边疆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发展的国家战略和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的政策平台,在促进边疆地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新中国边疆建设历程尤其是兴边富民行动的实施为例,展现边疆地区团结与发展目标的实现过程。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边疆稳固与发展的一贯重视,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主线下继续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边富民行动 民族团结进步 团结与发展 中华民族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法治发展的概念意义——一种法哲学方法论上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47
10
作者 公丕祥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7-72,共16页
推进区域法治发展,这是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议程。一般来说,区域包括全球意义上的区域和国家层面的区域,后者是指主权国家范围内以特定的行政管辖层级为基础的地区单元,或者是以一定地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若干行政管辖层级... 推进区域法治发展,这是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议程。一般来说,区域包括全球意义上的区域和国家层面的区域,后者是指主权国家范围内以特定的行政管辖层级为基础的地区单元,或者是以一定地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若干行政管辖层级的地区单元的集合体,因而构成了本文的讨论范围。区域法治发展是国家法治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法治发展在主权国家的特定空间范围内的具体实现。国家层面的区域法治发展研究的方法论,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机系统,这里主要从法哲学方法论意义上加以研究。马克思提出的"多样性统一"的概念命题,为我们研究区域法治发展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区域法治发展既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又具有鲜明的多样性的品格,进而呈现多样性统一的运动样式。"个别化的方法原则",这是从黑格尔到19世纪德国世俗历史主义的思想流变进程中逐渐形成的方法论准则,在马克斯·韦伯那里达到了集大成。批判地改造并运用个别化的分析原则,有助于我们发现区域法治发展现象的内在奥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拟应妥当地处理好整体性与个体性的关系;揭示和概括个体行动的本质性关系;努力探索个体性行动的因果性联系;从现实中升华并形成思维类型;对研究对象展开具体的历史性的分析;高度重视价值基础和价值评价的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法治发展 区域法治发展 多样性统一 个别化的方法论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看我国多元文化教育 被引量:22
11
作者 邵晓霞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9-24,共6页
梳理我国民族团结教育课程60年所经之历程,从中可以透视出我国多元文化教育课程模式经历了"自在阶段"(即多元文化萌芽阶段)与"自为阶段"(即多元文化探索阶段,开始尝试走向多元文化发展阶段),并逐渐成为新形势下世... 梳理我国民族团结教育课程60年所经之历程,从中可以透视出我国多元文化教育课程模式经历了"自在阶段"(即多元文化萌芽阶段)与"自为阶段"(即多元文化探索阶段,开始尝试走向多元文化发展阶段),并逐渐成为新形势下世界多元文化教育模式中更有效的多元文化教育课程模式之一。在我国民族政策由强调"差异性"向"共性"的转换——即寻找各民族间的"重叠共识"的过程中,新时期多元文化教育课程-国家课程地方化课程-民族团结教育课程顺应了时代需求,担负起全球多元一体背景下促进未来公民的国家认同意识之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教育 课程模式发展 民族团结教育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和谐发展推动民族团结稳定示范区的建设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若青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1-105,共5页
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明确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而"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建设任务,则要求云南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生... 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明确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而"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建设任务,则要求云南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民族关系、法律、政策、措施与体制机制等协调发展,并强调相互间配合与协助的和谐发展本质,从整体性、全局性的角度进一步彰显社会发展的统筹与和谐要求;坚持分类指导、完善政策体系、强化队伍建设、加强调查研究、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等措施,才能体现和谐发展的精髓与理念,建成"中国特色、云南模式"的示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发展 民族团结 稳定 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建设 被引量:41
13
作者 万明钢 王婕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34,共9页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性事业,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是国家明确规定的学校课程,是学校思政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新的课程形态。学校民族团...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性事业,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是国家明确规定的学校课程,是学校思政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新的课程形态。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对各民族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途径和载体。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建构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探索和现实需要。建设好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体系,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重大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课程建设 方法与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课程改革的理论思考——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札记 被引量:2
14
作者 吕达 刘京萍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2年第1期18-23,共6页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六大目标中 ,优化课程结构至关重要。课程改革要处理好“三大要素”的关系 ;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的关系 ;基础性与层次性的关系 ;统一性与多样化的关系 ;法制、体制与机制的关系。课程改革能否成功 ,关键是教...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六大目标中 ,优化课程结构至关重要。课程改革要处理好“三大要素”的关系 ;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的关系 ;基础性与层次性的关系 ;统一性与多样化的关系 ;法制、体制与机制的关系。课程改革能否成功 ,关键是教师 ,最终看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改革 继承 发展 创新 统一性 多样化 基础教育 课程结构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若青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0,共6页
国家历来重视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从政策、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关心。云南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促进民族团结、改善民生、民族繁荣的一系列特殊政策和措施,在边境和人口较少地区总结推广"一族一策"、"一山一... 国家历来重视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从政策、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关心。云南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促进民族团结、改善民生、民族繁荣的一系列特殊政策和措施,在边境和人口较少地区总结推广"一族一策"、"一山一策"、"一族几策"的成功经验,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坚持"团结、教育、疏导、化解"的方针,严格区分和较好处理了不同性质的矛盾,协调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坚持用制度和法律法规极大程度地保障各民族平等权益的实现;大力培养、选拔和任用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促进民族干部队伍素质的提升;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民族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民族文化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巩固和发展了民族团结,维护了边疆稳定,在云南形成了多民族和睦相处、"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大家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民族团结 和谐 发展 经验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多元一体”语言政策发展概述 被引量:4
16
作者 沈海英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51,共8页
语言在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利益中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关系到国家文化的繁荣,经济的持续以及政治的稳定,因此,对于语言发展的政策性干预是国家政策的一部分,对于语言使用的控制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是国家政策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从... 语言在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利益中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关系到国家文化的繁荣,经济的持续以及政治的稳定,因此,对于语言发展的政策性干预是国家政策的一部分,对于语言使用的控制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是国家政策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从世界范围看,因时间、空间以及民族的不同,各国语言政策不尽相同,但是都具有普遍性、规范性、延续性和稳定性,同时呈现出鲜明的民族性特点。我国民族众多,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多样性的语言政策,保持了多种语言教育的平衡性,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为我国文化多样性的存续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对维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完整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语言政策 多元一体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应全面促进人的适应性与自由性统一的全面发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郝文武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51,共11页
任何时代的人都要适应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但随着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现代化程度加深,人的身心发展的自由度和全面性在不断增强。人的身心发展经历过原始丰富和片面发展、适应性全面发展和片面发展等阶段,从主要为适应性全面发展逐渐向... 任何时代的人都要适应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但随着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现代化程度加深,人的身心发展的自由度和全面性在不断增强。人的身心发展经历过原始丰富和片面发展、适应性全面发展和片面发展等阶段,从主要为适应性全面发展逐渐向适应性与自由性统一的全面发展转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本质特征。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三个面向”,全面促进人的适应性与自由性和谐统一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更好更快推进国家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 现代化教育 适应性 自由性 和谐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技状态形成的客观规律与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辩证统一 被引量:5
18
作者 何蕊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7-69,84,共4页
竞技状态问题和运动训练分期理论,一直是运动训练界关注的焦点。通过对竞技状态形成的周期性客观规律及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周期性特点的分析研究,得出竞技状态的形成和运动训练分期是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不以... 竞技状态问题和运动训练分期理论,一直是运动训练界关注的焦点。通过对竞技状态形成的周期性客观规律及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周期性特点的分析研究,得出竞技状态的形成和运动训练分期是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所改变的。并针对当今现代运动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竞赛系统的发展变化,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状态 训练分期 质疑 发展 辩证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辩证统一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鲜兰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7-501,共5页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有着不同的规定性,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互为前提和基础。一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人走向全面发展的历史。同时,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的发展是为了人,人的发展构成了社会发展的主体内容、中心环节和最高目标...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有着不同的规定性,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互为前提和基础。一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人走向全面发展的历史。同时,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的发展是为了人,人的发展构成了社会发展的主体内容、中心环节和最高目标。因此,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具有辩证统一性。社会主义社会应是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内容。在新世纪,我们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发展 人的发展 辩证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艺复兴时期体育勃发思想基础及启示 被引量:1
20
作者 万宏 潘华 王梓宇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13,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探析文艺复兴时期体育勃发的特征、思想基础及启示。文艺复兴时期体育勃发呈现出体育教育的人文主义、竞技运动的自上而下、群众体育的民间传统、学校体育的规范性与体育场馆的专门性等特征。思想基础:人文主义的“...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探析文艺复兴时期体育勃发的特征、思想基础及启示。文艺复兴时期体育勃发呈现出体育教育的人文主义、竞技运动的自上而下、群众体育的民间传统、学校体育的规范性与体育场馆的专门性等特征。思想基础:人文主义的“身心合一”关注身体,“自然哲学”的“物质本原”关注身心,“柏拉图学园”的“人为中心”关注身心塑造,“自然科学”的“注重经验”关注身心训练。对我国的启示:中华民族复兴是我国体育发展的全民性目标;全面小康是我国体育发展的社会性目标;美好生活需要是我国体育发展的人民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勃发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身心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