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薄壁构件加工变形误差综合补偿方法
1
作者 宜亚丽 陈一凡 +2 位作者 程阳洋 王志勇 金贺荣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共10页
针对大型薄壁构件弱刚性和壁厚不均匀特性,导致在断续开槽铣削加工中槽底易发生加工变形,影响加工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加工变形误差综合补偿方法。首先,基于经验法开展铣削力测量试验,通过回归分析建立加工参数与铣削力映射关系,构建... 针对大型薄壁构件弱刚性和壁厚不均匀特性,导致在断续开槽铣削加工中槽底易发生加工变形,影响加工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加工变形误差综合补偿方法。首先,基于经验法开展铣削力测量试验,通过回归分析建立加工参数与铣削力映射关系,构建铣削力预测模型。针对大型薄壁构件仿真计算效率低的问题,采用等效刚度理论对薄壁构件的变形区域进行简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通过替换主结构模拟多层铣削加工的改进子结构仿真方法,并结合铣削力预测模型对大型薄壁构件进行预测加工变形,相较于全结构有限元方法计算效率提高了27.27%。其次,基于在机测量系统采集槽底壁厚数据,构建变形修正模型,综合应用层间修正系数与节点修正系数修正预测加工变形量,结合割线法对层间修正系数进行迭代计算,并基于非均匀有理B样条对离散补偿点进行加工路径拟合。最后,设计并搭建适用于大型薄壁构件机器人铣削系统的在机测量系统,并开展铣削加工误差补偿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综合补偿方法后,加工误差较无补偿和采用镜像迭代补偿方法分别减少92.09%和77.63%。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加工变形误差综合补偿方法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薄壁构件 加工变形 在机测量 综合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BG传感器的带式输送机故障监测研究
2
作者 方新秋 吴洋 +5 位作者 宋扬 陈宁宁 丰宇龙 冯豪天 贺德幸 乔富康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6-340,共15页
带式输送机的故障监测有助于预防安全事故、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实现设备智能化运行。从带式输送机常见故障分析、综合保护系统组成、光纤型传感器阵列设计与分析、核心敏感元件设计与选材等方面,对基于FBG传感器的带式输送机故障监测进行... 带式输送机的故障监测有助于预防安全事故、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实现设备智能化运行。从带式输送机常见故障分析、综合保护系统组成、光纤型传感器阵列设计与分析、核心敏感元件设计与选材等方面,对基于FBG传感器的带式输送机故障监测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针对传统监测手段无法定量感知、实时性不足、数据融合能力薄弱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光栅(FBG)的带式输送机综合保护系统,明确了光纤型传感器阵列的设计是系统搭建的重要前提。其次,在分析带式输送机常见故障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以FBG-等强度悬臂梁为核心敏感元件设计了一系列故障监测传感器,组成了带式输送机综合保护系统的光纤型传感器阵列,实现了故障的实时定量监测。接着,通过理论分析和Ansys有限元仿真,对FBG-等强度悬臂梁的尺寸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传感模型中分析了灵敏度和精度的影响因素,并据此确定了敏感元件的结构尺寸,优选了尼龙6作为制作材料。最后,通过试验对FBG-等强度悬臂梁的结构有效性、灵敏度和稳定性进行了验证。在灵敏度试验中,敏感元件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响应特性,理论灵敏度S=52.9780Nnm,实际灵敏度S^(*)=38.1157 Nnm;在重复性试验中,平均重复性误差仅为1.002%,表现出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温度敏感性试验和温度补偿试验则验证了光纤光栅在温度测量中的线性相关性,从而进一步揭示了温度补偿对提升传感灵敏度的必要性,即便在微小温度变化环境下,补偿机制仍能有效提高灵敏度0.6%。所设计的光纤型传感器阵列解决了现有带式输送机运行故障无法实时定量感知的问题,为实现设备智能化感知与控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研究成果不仅能有效降低带式输送机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更推动了煤矿行业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栅 等强度悬臂梁 温度补偿 光纤型传感器阵列 带式输送机综合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5年1月7日定日地震震源特性及对申扎-定结裂谷活动的启示
3
作者 万永革 王润妍 +1 位作者 靳志同 兰从欣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6-819,共14页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发生6.8级地震。该地震发生在申扎-定结裂谷带上,矩震级达7.2,在裂谷带发生如此大的地震较为罕见。为理解该地震的震源特性,文中搜集所能得到的该地震的地震矩张量解,采用将对应矩张量元素求平均值的方法得到该地...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发生6.8级地震。该地震发生在申扎-定结裂谷带上,矩震级达7.2,在裂谷带发生如此大的地震较为罕见。为理解该地震的震源特性,文中搜集所能得到的该地震的地震矩张量解,采用将对应矩张量元素求平均值的方法得到该地震的中心地震矩张量。采用中心地震矩张量理解震源特性,不仅考虑了不同来源的地震矩张量结果,而且算法简单,优于前人的震源机制中心解算法。将中心地震矩张量分解为位错源部分和补偿线性矢量偶极部分,发现位错源部分在近垂向挤压和近EW向拉张的力学状态下发生,补偿线性矢量偶极部分呈现垂向和SN向同时挤压和EW向拉张的矩释放模式。通过综合分析前人地质调查得到的申扎-定结裂谷带为陡倾角的正断层,我们推测定日地震的非双力偶矩张量为浅部倾角较陡、深部倾角较缓的铲形断裂滑动角自浅到深逐步变化的连续性滑动导致的综合结果。文中还搜集了定日地震余震的震源机制资料和周围历史地震的地震矩张量资料,分别求得了余震和历史地震的综合地震矩张量,并对其开展了同样的分析,发现得到的位错源部分和补偿线性矢量偶极部分的模式与主震一致,佐证了主震震源特性的分析结果。青藏高原SN向裂谷带的成因机制存在多种假说,定日地震的震源特性分析支持岩浆活动或下地壳底劈侵入和印度板块物质共同挤入的相关模型。根据定日地震的中心地震矩张量解和裂谷带形状推测,地震矩张量中的非双力偶源于弯曲断层和滑动角的改变,为直观解释地震矩张量的非双力偶部分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地震 中心地震矩张量 补偿线性矢量偶极 综合地震矩张量 裂谷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生态补偿政策体系及实践模式 被引量:2
4
作者 宗一鸣 郁俊莉 《行政管理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79,共10页
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资源利用高效集约、产业模式低碳循环、乡村环境生态宜居,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推动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生态补偿政策体系尚... 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资源利用高效集约、产业模式低碳循环、乡村环境生态宜居,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推动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生态补偿政策体系尚处于探索创建阶段。实践中,在投入品减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等领域涌现出一些典型案例,总结不同地区、不同生态类型推进路径和典型模式,提炼出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为更好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生态补偿 政策体系 实践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级尺度下重庆市碳收支时空分异及碳综合补偿分区 被引量:1
5
作者 陈芳焱 周启刚 +2 位作者 夏玉松 张晓媛 姚转花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6-265,278,共11页
[目的]探究县域尺度下碳收支特征,明确不同分区碳补偿策略,为制定合理的低碳管理措施和精准的县域补偿机制提供参考,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方法]以重庆市38个区县为研究区域,依托长时间序列土地利用、能源统计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碳... [目的]探究县域尺度下碳收支特征,明确不同分区碳补偿策略,为制定合理的低碳管理措施和精准的县域补偿机制提供参考,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方法]以重庆市38个区县为研究区域,依托长时间序列土地利用、能源统计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碳收支核算体系和基尼系数分析碳收支时空动态及平衡关系特征,运用比较优势指数和三维魔方法建立碳综合补偿分区方案。[结果](1)2000—2020年,碳收支上升,分布格局稳定。碳排放增长2.67×107 t,呈“单核(主城九区)辐射”分布格局,碳吸收仅增长3.2×106 t,呈“两翼高,中心城区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2000—2020年,碳排放差异相对平衡,碳排放基尼系数均值为0.35,低于0.4警戒线。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0.76~3.06)、碳生态承载系数(0.01~14.71)范围差距大,供需错配严重。(3)通过比较优势指数将重庆市分为20个支付区、16个平衡区和2个获补区。结合管理类型分区,最终分为6大类,2个支付区—低碳减排区、3个支付区—低碳优化区、15个支付区—低碳控制区、4个平衡区—低碳优化区、12个平衡区—低碳控制区、2个获补区—低碳控制区。[结论]重庆市碳收支时空分异显著,碳供需错配严重,碳综合补偿上呈现出明显的分区差异。在保障生态系统稳定性下,科学制定差异化碳综合补偿策略,推进生态保护恢复工程建设,促进区域间碳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收支 碳综合补偿分区 管理类型分区 县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十五五”:大食物观理念下的耕地用途管制政策优化
6
作者 张丽娟 林文声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74,共9页
随着居民食物消费结构转型升级,践行“大食物观”理念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势在必行。但是,逐渐强化的耕地用途管制政策难以完全适配大食物观发展理念。在实践措施上,耕地用途管制与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实践路径不相契合;在实践过程... 随着居民食物消费结构转型升级,践行“大食物观”理念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势在必行。但是,逐渐强化的耕地用途管制政策难以完全适配大食物观发展理念。在实践措施上,耕地用途管制与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实践路径不相契合;在实践过程中,耕地用途管制的政策执行与大食物观内涵不匹配;在实践结果上,耕地用途管制下的食物生产供给与大食物观背景下的消费需求不适配。据此,“十五五”时期应当贯彻落实占补平衡新机制和“以补定占”新要求,优化耕地利用弹性调控机制,构建耕地种植的分区分类管理机制,完善设施农业用地规划和管理措施,提高政策执行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建立食物供需结构的动态统计监测体系和调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食物观 耕地用途管制 占补平衡 进出平衡 耕地种植用途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耕地“大占补”数量-质量平衡及其对粮食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宋敏 彭竞毅 +1 位作者 易路平 傅健惠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3-186,共14页
守好耕地数量、质量“双红线”,将各类耕地占用统一纳入占补平衡管理,即由“小占补”拓展至“大占补”,是中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重大变革,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民族永续发展。该研究提出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以揭示“大占补”视阈下耕地... 守好耕地数量、质量“双红线”,将各类耕地占用统一纳入占补平衡管理,即由“小占补”拓展至“大占补”,是中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重大变革,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民族永续发展。该研究提出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以揭示“大占补”视阈下耕地在数量与质量双重维度上的占补平衡及其对粮食产能的影响;进而以湖北省为研究区域,基于2015—2020年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在数量维度,3个耕地亚类中水田被占用的比重最高,且“非粮化”已超过“非农化”,成为耕地占用的主要诱因;在质量维度,在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3个分等维度下,优等地与高等地的占用量占总占用量的比例均达75%以上,存在优质耕地占用量大的问题。(2)“小占补”实现了平衡,但“大占补”未能达到平衡。在数量维度,补充耕地面积与占用耕地面积间的缺口为1 298.60 hm2,且存在占用水田而补充旱地现象;在质量维度,优等耕地在3个分等维度下均未能实现占补平衡。(3)相比占用耕地的重心而言,补充耕地的重心呈现向坡度更陡、高程更高的西北方向移动的特征,耕地存在一定的边际化利用风险。(4)在数量-质量复合维度下测度耕地占补平衡对粮食产能的影响揭示了“数量”单一维度占补平衡对粮食产能影响的低估,数量-质量复合维度损失的粮食产能比“数量”单一维度多660.62 t,数量-质量复合维度损失的粮食产能达到4 302.27 t。研究提出,应通过强化耕地“非粮化”管控、确保后备耕地资源数量充足和质量有保障、实行耕地占补平衡倒逼机制等措施,推动落实面向“大占补”的耕地数量-质量双维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占补” 耕地占补平衡 数量 质量 粮食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的珠江—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价值测度及分区研究
8
作者 奉婷 周严 +1 位作者 董仁玲 李灿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9-244,共16页
生态补偿机制构建难点在于厘清补偿主客体、评估补偿优先时序及精准测算补偿标准,构建科学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有助于流域上下游生态保护责任合理分配。本文以珠江—西江经济带地级市为研究单元,将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与生态系统服务价... 生态补偿机制构建难点在于厘清补偿主客体、评估补偿优先时序及精准测算补偿标准,构建科学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有助于流域上下游生态保护责任合理分配。本文以珠江—西江经济带地级市为研究单元,将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相结合,测度2005—2020年各市生态补偿价值与标准,引入生态补偿优先级,最终划定优先支付、潜力支付、平衡、潜力受偿及优先受偿5类分区。结果表明:1)2020年经济带生态补偿赤字为288.09亿元,广州支付价值最高为185.14亿元,人均生态补偿标准为987.92元,仅崇左获生态补偿,受偿价值为0.68亿元,人均受偿标准为32.62元。2)广州、佛山与南宁长期为优先支付区;崇左长期为优先受偿区;肇庆、柳州及百色近年转为潜力支付区;来宾、贵港、梧州与云浮为平衡区;经济带优先受偿区与潜力受偿区逐步转为优先支付区、潜力支付区与平衡区。3)广州、佛山及南宁应率先支付生态补偿平衡经济带区际生态保护责任,协调区际生态保护共治关系;应优先给予崇左生态补偿以实现生态保护受益,获得生态环境治理的经济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生态足迹 价值测度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补偿综合分区 珠江—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综合利用生态补偿政策与农户秸秆还田行为 被引量:4
9
作者 高雅罕 蒋振 靳乐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3-725,共13页
秸秆综合利用生态补偿旨在激励农户积极参与秸秆还田政策,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然而秸秆综合利用生态补偿是否真的有助于农户进行秸秆还田尚不明确。鉴于此,构建秸秆综合利用生态补偿与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探讨秸秆综合利用生... 秸秆综合利用生态补偿旨在激励农户积极参与秸秆还田政策,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然而秸秆综合利用生态补偿是否真的有助于农户进行秸秆还田尚不明确。鉴于此,构建秸秆综合利用生态补偿与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探讨秸秆综合利用生态补偿对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并利用湖北省黄冈市822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Binary Pr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秸秆综合利用生态补偿对农户秸秆还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补贴、监管和处罚均促进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相较于监管和处罚,补贴对农户秸秆还田行为有更明显的推动作用。2)作用机制发现,农户内在感知在秸秆综合利用生态补偿对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影响中产生中介效应,即秸秆综合利用生态补偿政策能够通过提高农户对秸秆还田技术的内在感知,进而促进农户秸秆还田行为。3)农户社会资本在秸秆综合利用生态补偿与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即社会资本的提升能够进一步强化秸秆综合利用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推动作用。据此,有必要建立健全秸秆综合利用生态补偿制度,提高农户秸秆还田内在感知水平,增强农户社会资本,统筹提升农户采取秸秆还田行为的效果,推动秸秆资源化利用和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综合利用 生态补偿政策 秸秆还田 中介效应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性社区中心适老性使用后评价——广深案例实证 被引量:3
10
作者 余文婷 朱小雷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114,共10页
综合性社区中心可提供较为便捷的“一站式”日常生活服务,日渐成为支持社区养老生活的重要共享平台。为研究这类设施的使用实效和适老性能进行实证研究,选取广深地区有代表性的五个综合性社区中心为研究对象,聚焦建筑的适老性目标,采用... 综合性社区中心可提供较为便捷的“一站式”日常生活服务,日渐成为支持社区养老生活的重要共享平台。为研究这类设施的使用实效和适老性能进行实证研究,选取广深地区有代表性的五个综合性社区中心为研究对象,聚焦建筑的适老性目标,采用量化和质化有机结合的使用后评价研究方法,调查样本社区中心使用者的行为、心理和满意度,评估现状空间的使用状况与适老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就现存问题提出平衡社区中心公共服务与商业功能的比例、强化空间整体性和连续性、注重适老化精细设计、老幼空间复合、延长公共空间服务时间并分时管理复合使用等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社区中心 使用方式 满意度 适老性 使用后评价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综合干预对职业场所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单文萍 王馨 +4 位作者 胡真 张德娣 田野 王增武 张明芝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8-246,共9页
目的 评价在职业人群中开展高血压综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整群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2012—2015年在全国15个省份选择20个医疗机构作为分中心,每个分中心选择条件可匹配的2~4家职业场所,随机分成... 目的 评价在职业人群中开展高血压综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整群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2012—2015年在全国15个省份选择20个医疗机构作为分中心,每个分中心选择条件可匹配的2~4家职业场所,随机分成管理组(40家)和常规组(20家)。管理组实施职业场所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及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的综合干预策略,每位患者至少管理2年;常规组采用职业场所现行的管理方案,收集基线及2年后的资料。对最终入选的4 248例高血压患者(管理组3 254例和常规组994例)进行资料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为高血压生活质量问卷(MINICHAL)得分,干预效果为管理组随访前后的差值(均值)-常规组随访前后的差值(均值)。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影响MINICHAL得分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文化程度、医疗资源配置、经济水平、吸烟、饮酒、运动、高血压病程和压力/紧张/易怒是职业场所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均为P<0.05)。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后,管理组患者MINICHAL总得分、精神维度得分和身体维度得分均优于常规组(均为P<0.01)。箱式图显示,管理组患者基线、12个月和24个月时MINICHAL总得分、精神维度得分和身体维度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经过干预后,基线收缩压高水平职工的MINICHAL总得分(β=-3.1×10^(-2))、精神维度得分(β=-1.0×10^(-2))和身体维度得分(β=-1.7×10^(-2))更低(均为P<0.05);血压得到控制的职工相较于未控制的职工MINICHAL总得分(β=-1.0)、精神维度得分(β=-0.3)和身体维度得分(β=-0.5)更低(均为P<0.01)。结论 在职业场所开展高血压综合干预可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干预后血压得到控制的职工生活质量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职业场所 综合干预 高血压生活质量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问题探析与完善路径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锐 房昀玮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0-50,共11页
我国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能够为耕地保护实践提供基本的操作依据,但是这一制度在运行中存在以下问题:缺乏对地方政府占补环节的有效监督;耕作主体的权利保障不充分,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对补充耕地的后期管护不足,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尚未建... 我国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能够为耕地保护实践提供基本的操作依据,但是这一制度在运行中存在以下问题:缺乏对地方政府占补环节的有效监督;耕作主体的权利保障不充分,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对补充耕地的后期管护不足,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尚未建立。为了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的平衡,在借鉴生物多样性抵补制度的基础上,有必要探索建立由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监督的全国性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平台,加强占补环节的监督,并建立以指标交易收益基金为核心的耕地补充补偿机制。同时完善以管护协议为载体的补充耕地后期管护制度,以保持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占补平衡 补充耕地指标交易 生物多样性抵补 耕地保护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后备资源研究进展与趋势——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先远航 黄星 +1 位作者 王佑汉 廖琴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9期130-137,共8页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是实行耕地保护和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保障之一。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系统分析耕地后备资源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脉络,明晰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耕地后备资源研究聚焦于农业资源保护开发与土地规划利用研究,小范围内学...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是实行耕地保护和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保障之一。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系统分析耕地后备资源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脉络,明晰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耕地后备资源研究聚焦于农业资源保护开发与土地规划利用研究,小范围内学术合作联系紧密,跨区域合作交流较少。“适宜性评价”“土地开发”和“占补平衡”等为主要研究热点。研究发展历程分为萌芽探索、波动发展和平稳成熟3个阶段。土地潜力评价与开发保护研究贯穿发展历程,前沿发展主要集中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加强土地改造利用技术研究,坚持生态可持续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未来研究应加强边际土地潜力挖掘,深化开发评价、理论体系构建,强化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积极探索通过土地整治实现国土空间治理与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后备资源 CITESPACE 适宜性评价 土地开发 占补平衡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主体协同下秸秆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14
作者 刘依菲 李秋蓓 李梅芳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98-104,共7页
结合秸秆生态补偿特色,构建多元主体协同下的生态补偿框架,阐述框架的运行逻辑,并以山东省郯城县为例,从运行主体、运行制度及运行成效3个方面对生态补偿框架的具体运行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多元主体协同下的生态补偿需要政府、市场与社... 结合秸秆生态补偿特色,构建多元主体协同下的生态补偿框架,阐述框架的运行逻辑,并以山东省郯城县为例,从运行主体、运行制度及运行成效3个方面对生态补偿框架的具体运行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多元主体协同下的生态补偿需要政府、市场与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其中产权界定是市场参与的关键,制度安排、法律监督为政府与市场协同提供保障,政府间职能差异为府际协同创造条件,社会公众参与形成第三方合力。多元主体协同下秸秆生态补偿机制是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最后,提出未来需要在生态补偿主体产权界定、多元主体协同下秸秆生态补偿制度和法律体系构建、社会公众参与、府际协同等方面进行完善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主体协同 秸秆综合利用 生态补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城市游憩型绿道综合使用评价
15
作者 陈蕾如 曹悦 许克福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123,共10页
基于民众直观使用感受的公共环境综合使用评价对于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强调提高公众参与度,为完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可参考意见。以马鞍山市雨山湖环湖绿道为研究对象,结合绿道生态植被资源调查结果,整合发展潜力方向... 基于民众直观使用感受的公共环境综合使用评价对于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强调提高公众参与度,为完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可参考意见。以马鞍山市雨山湖环湖绿道为研究对象,结合绿道生态植被资源调查结果,整合发展潜力方向,对中小城市游憩型绿道的使用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CE),从生态评价、景观评价、使用评价和综合管理评价四个维度构建综合使用评价体系,对游憩型城市绿道的使用后感受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根据绿道内植物资源调查结果,植被种类总数共计94种,隶属于52科83属,使用频率较高的树种有木犀(Osmanthus fragrans (Thunb.) Lour.)、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 (Hook.) H. Wendl.)、鸡爪槭(Acer palmatum Thunb.)、山茶(Camellia japonica L.)等。植被资源丰富,乡土树种为主,外来观赏树种为辅,自然景观效果良好。(2)雨山湖环湖绿道使用后评价加权综合得分为3.8389,接近满意。生态功能综合得分(3.9656)最高,使用功能综合得分(3.7033)最低,绿道的生态效益较好。(3)指标层中,植被物种物种多样性综合评分(0.6760)最高,基础设施综合评分(0.0518)最低。绿道的自然资源保留程度完好,使用评价良好;基础设施完善是绿道建设工作中的短板,需尽快满足民众的使用需求。基于中小城市游憩型绿道综合使用评价研究结果,整合城市绿道现有的自然植被景观资源,提出相应的改善意见,有助于提升城市游憩空间的实际使用效率,满足公众对生态型游憩空间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憩型城市绿道 群落质量 使用后评价(POE) 层次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误差补偿的行星滚柱丝杠综合性能试验台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韡 陈兴辉 +2 位作者 王琛琛 夏鲲 毛峥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1期173-177,共5页
行星滚柱丝杠综合性能是丝杠性能的主要指标,现有测试系统多以静态测量法进行测量,操作复杂且偶然误差较高。通过对行星滚柱丝杠综合性能动态测试系统的试验原理、硬件设计、软硬件通讯、软件界面结构的研究,设计了一套行星滚柱丝杠综... 行星滚柱丝杠综合性能是丝杠性能的主要指标,现有测试系统多以静态测量法进行测量,操作复杂且偶然误差较高。通过对行星滚柱丝杠综合性能动态测试系统的试验原理、硬件设计、软硬件通讯、软件界面结构的研究,设计了一套行星滚柱丝杠综合性能动态测试系统。基于LabVIEW设计上位机人机交互与控制监测软件对丝杠热伸长量进行了检测,并使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丝杠温升与位移的关系,对定位精度试验进行误差补偿。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试验台系统可以测量行星滚柱丝杠定位精度、噪声、温升、极限转速、加速度,同时热误差测量补偿系统可以减小温度变化对测量位置的影响,补偿前后精度测量指标提升均在30%以上,偶然性误差较小并且精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能 行星滚柱丝杠 伺服控制 热误差补偿 测试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三级康复治疗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8
17
作者 胡永善 吴毅 +8 位作者 朱玉连 孙莉敏 范文可 姜从玉 谢臻 沈莉 朱秉 白玉龙 李放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18-421,共4页
目的:探索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52例患者在脑梗死和脑出血二个层次上区组随机化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给予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照组不给予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但是一般的常规内科治... 目的:探索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52例患者在脑梗死和脑出血二个层次上区组随机化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给予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照组不给予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但是一般的常规内科治疗同治疗组。结果:康复组在各阶段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康复组各阶段评分积分的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入组时、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康复组患者的综合功能分别相当于正常人的40.01%、59.43%、77.75%和88.04%,而对照组分别为:35.14%、40.45%、51.61%和57.48%,另外,入组时,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康复组患者的综合功能分别相当于对照组的116.71%、146.90%、150.65%和153.16%;1个月月末与入选时、3个月月末与入选时和6个月月末与入选时的康复组综合功能积分差值相当于对照组的指数分别是:3.46、2.34和2.18,另外,1个月月末与入选时、3个月月末与入选时和6个月月末与入选时的康复组综合功能积分差值分别高于对照组:14.14分、22.69分和27.45分。结论: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患者各阶段综合功能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综合功能 三级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 作业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网电厂管理考核系统中AGC调节性能补偿措施 被引量:56
18
作者 李丹 梁吉 +4 位作者 孙荣富 刘军 刘国旗 陈之栩 韩福坤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7-111,共5页
在并网电厂管理考核系统的基础上,首先简单介绍了系统的架构,然后提出了一套基于自动发电控制(AGC)调节综合性能指标和调节量的补偿费用计算方法。响应时间、调节速率和调节精度3个指标的乘法计算和折返系数的调整使得AGC补偿费用更为合... 在并网电厂管理考核系统的基础上,首先简单介绍了系统的架构,然后提出了一套基于自动发电控制(AGC)调节综合性能指标和调节量的补偿费用计算方法。响应时间、调节速率和调节精度3个指标的乘法计算和折返系数的调整使得AGC补偿费用更为合理,从而激发了机组改善调节性能并参与AGC调节。实际应用表明,该算法可准确有效地评估并网电厂管理考核系统中的AGC补偿,对电厂提高AGC性能和参与调节有较好的激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发电控制(AGC) 调节性能 综合性能指标 响应时间 补偿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补偿电网电压凹陷的DVR优化补偿策略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正明 李文文 +1 位作者 张国松 刘亮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39-145,共7页
针对电网中敏感负荷引起的电压凹陷问题,以及提高动态电压恢复器(DVR)的补偿质量,提出了一种优化的综合补偿策略。首先,详细分析了DVR三种基本控制策略的补偿电压与功率流动,推导出最大跌落支持时间;然后,提出了一种跌落前补偿向最小能... 针对电网中敏感负荷引起的电压凹陷问题,以及提高动态电压恢复器(DVR)的补偿质量,提出了一种优化的综合补偿策略。首先,详细分析了DVR三种基本控制策略的补偿电压与功率流动,推导出最大跌落支持时间;然后,提出了一种跌落前补偿向最小能量补偿过渡的优化综合补偿策略,利用一次过渡曲线将跌落前补偿的电压幅值与相角逐渐过渡到最小能量补偿的值,物理意义明确,减小电压相位跳变的同时增加补偿时间。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法较单一补偿方法显著增加了DVR的补偿时间。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凹陷 动态电压恢复器 补偿时间 综合补偿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综合评价的同异反模型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李华 田彦清 钟兴润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6-219,共4页
为克服传统安全评价方法的粗糙性和主观性,提高煤矿企业职业危害安全评价方法的计算效率,运用集对分析原理系统地展开分析和评价。通过对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诸多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了以作业人员、粉尘、有毒物质、物理因素、设备设... 为克服传统安全评价方法的粗糙性和主观性,提高煤矿企业职业危害安全评价方法的计算效率,运用集对分析原理系统地展开分析和评价。通过对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诸多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了以作业人员、粉尘、有毒物质、物理因素、设备设施和管理为1级指标的评价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引入集对分析法中同异反联系度的计算公式,建立了煤矿企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综合评价的同异反评价模型。将12项2级指标作为输入节点进行联系度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分析,从而实现了对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状况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所选取评价对象的职业危害状况处于"达标",与该企业实际状况相符合,应重点加强通风除尘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卫生工程 职业危害 综合评价 同异反模型 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