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4篇文章
< 1 2 1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米椒生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善文 孙永元 +4 位作者 张永吉 戴敏 缪宏 张燕军 高吉成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1-159,共9页
为了提升小米椒的机械化收获质量和效率,对小米椒的物理及力学特性进行了试验测量。通过测量,小米椒在15天内的含水率为86%~90%,且中部最高、首部次之、尾部最低。通过拉伸试验,确定小米椒断裂时的抗拉强度为0.679 MPa±0.03 MPa。... 为了提升小米椒的机械化收获质量和效率,对小米椒的物理及力学特性进行了试验测量。通过测量,小米椒在15天内的含水率为86%~90%,且中部最高、首部次之、尾部最低。通过拉伸试验,确定小米椒断裂时的抗拉强度为0.679 MPa±0.03 MPa。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确定了加载速度对抗压强度的影响极显著,小米椒直径对抗压强度的影响显著,加载速度对剪切强度的影响显著。通过轴向压缩和剪切试验,确定了小米椒首部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为0.62 MPa,弹性模量平均值为2.72 MPa;中部抗压强度平均值为0.64 MPa,弹性模量平均值为3.17 MPa;尾部抗压强度平均值为0.61 MPa,弹性模量平均值为2.64 MPa,小米椒剪切强度平均值为0.32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米椒 力学特性 物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糜子骨干种质构建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磊 董孔军 +5 位作者 何继红 任瑞玉 刘天鹏 李亚伟 刘敏轩 杨天育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30-941,共12页
中国糜子拥有众多的品种类型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糜子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宝贵的亲本资源。然而,关于如何从庞大的种质资源库中构建骨干种质资源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以490份糜子种质资源为材料,按照品种类型和穗型分组,运用平方根... 中国糜子拥有众多的品种类型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糜子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宝贵的亲本资源。然而,关于如何从庞大的种质资源库中构建骨干种质资源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以490份糜子种质资源为材料,按照品种类型和穗型分组,运用平方根比例法确定取样数量。组内聚类分析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20个),并结合随机取样法,建立骨干种质;利用均值、方差、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和性状保留比例等指标具体评估糜子骨干种质的代表性,并利用直方图、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明确全部种质与骨干种质的一致性。结果显示,本研究构建的55份糜子骨干种质占全部种质的11.22%,包括地方品种26份(47.28%)、育成品种9份(16.36%)、野生品种9份(16.36%)和国外品种11份(20.00%)。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全部种质与骨干种质在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系数、方差、均值等方面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所建立的骨干种质基本能覆盖全部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糜子 骨干种质 遗传多样性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份糜子种质对黑穗病的抗性评价及发病条件研究
3
作者 郭成 洪流 +5 位作者 周天旺 王春明 张磊 张小杰 董孔军 杨天育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0-246,共7页
为明确不同糜子种质抗黑穗病类型和差异,于2022年-2023年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法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对32份糜子种质进行了抗黑穗病鉴定;同时以‘陇糜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播种时间和接菌量对糜子黑穗病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两年... 为明确不同糜子种质抗黑穗病类型和差异,于2022年-2023年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法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对32份糜子种质进行了抗黑穗病鉴定;同时以‘陇糜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播种时间和接菌量对糜子黑穗病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两年对黑穗病均表现免疫(IM)的材料仅有1份,为‘HANACKE MANA’,占比3.1%;其余31份材料均表现高感,占比为96.9%。播种时间越早,越容易发生糜子黑穗病。当接种菌土含菌量达0.1%及以上时,糜子种质均能充分发病。该研究结果对规范糜子抗黑穗病鉴定方法,品种合理布局以及为抗病育种部门提供核心抗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黑穗病 抗性 发病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化肥氮对谷子氮素累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媛 许佳茵 +4 位作者 董二伟 王劲松 刘秋霞 黄晓磊 焦晓燕 《作物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60,共12页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是一种实现化肥减量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措施。本研究于2020和2021连续2年以“沁黄2号”为供试材料,设不施氮(CK)、常量化肥氮(NPK)、有机肥替代25%化肥氮(25%M)、有机肥替代50%化肥氮(50%M)、有机肥替代75%化肥氮(75%M...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是一种实现化肥减量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措施。本研究于2020和2021连续2年以“沁黄2号”为供试材料,设不施氮(CK)、常量化肥氮(NPK)、有机肥替代25%化肥氮(25%M)、有机肥替代50%化肥氮(50%M)、有机肥替代75%化肥氮(75%M)和有机肥替代100%化肥氮(100%M) 6个处理,研究不同替代率对谷子产量构成和氮素吸收的影响,并分析氮素吸收调控小米米色、糊化特性和类胡萝卜素组分的效应,明确谷子生产中有机肥最佳替代率。结果表明,2年中较低的有机肥替代化肥氮率显著提高了谷子植株氮素累积,但随着替代率的持续增加,植株氮素累积量呈降低趋势,最终影响谷子产量和小米品质。2020年, 25%M处理显著提高了谷子地上部氮素累积量,较NPK处理提高9.6%;2021年,25%M处理谷子地上部氮素累积量、生物量、穗粒数和产量达到最高,较NPK处理分别提高6.1%、12.0%、15.4%和12.0%。50%M处理显著影响了小米的米色、糊化特征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与NPK相比,小米籽粒红绿值、橘色值、支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小米糊化最终黏度、叶黄素含量、玉米黄质含量和黄色素含量的增幅分别可达6.0%、6.0%、7.4%、4.3%、7.8%、20.7%、17.4%和2.8%。但有机肥完全替代化肥降低了谷子地上部氮素吸收、地上部生物量、穗粒数及谷子产量,也抑制了小米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含量的提升。2年均表现出谷子地上部氮吸收量与小米单粒重、直链淀粉含量和小米糊化回升值呈显著的负相关。且2021年谷子地上部氮吸收量还与小米总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小米粉糊化峰值黏度和小米黄色素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小米糊化峰谷黏度呈显著的正相关。综上,施氮总量120 kg hm^(–2)下,有机肥替代25%~50%化肥氮能通过促进植株氮素的吸收,实现产量、米色、蒸煮特性及类胡萝卜素的协同提升,为谷子化肥减量和提质增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有机肥替代化肥氮率 氮素累积 产量 米色 糊化特性 类胡萝卜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谷18衍生品种(系)主要性状分析
5
作者 王淑君 解慧芳 +4 位作者 邢璐 闫宏山 刘海萍 宋慧 王素英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4-231,共8页
为实现豫谷18的高效利用,对70份豫谷18衍生品种(系)的17个主要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7个性状变异系数为2.70%~14.59%,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76~2.11之间;多个性状间呈显著或... 为实现豫谷18的高效利用,对70份豫谷18衍生品种(系)的17个主要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7个性状变异系数为2.70%~14.59%,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76~2.11之间;多个性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其中单株产量与单穗重的简单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单穗重、穗下节间长度、株高和穗粗对单株产量有显著效应;通径分析表明,单穗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正向作用最大(0.996),其次是穗下节间长度(0.146),而株高和穗粗对单株产量的正向间接作用较大。在欧氏距离为23时,70份衍生品种(系)可聚为3类,其中第Ⅰ、Ⅱ类衍生品种(系)单穗重和单株产量较高,与株高等性状协调性好。因此,以豫谷18为亲本组配选育品种时,应着重关注单穗重,并协调好与其他性状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相关性分析 回归分析 通径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农杆菌介导的糜子高效遗传转化方法
6
作者 夏启玉 降彦苗 +5 位作者 刘亚男 李海权 程汝宏 郭安平 刘国庆 赵辉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0,共7页
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作物,截至目前,针对糜子遗传转化方法的研究仍较少,本研究旨在建立农杆菌介导的糜子高效遗传转化方法。以糜子品种冀黍5号的成熟种子为外植体,在CIM和MSD诱导培养基上分别诱导糜子的胚性愈伤... 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作物,截至目前,针对糜子遗传转化方法的研究仍较少,本研究旨在建立农杆菌介导的糜子高效遗传转化方法。以糜子品种冀黍5号的成熟种子为外植体,在CIM和MSD诱导培养基上分别诱导糜子的胚性愈伤,以其作为转化受体材料,用含植物表达载体的农杆菌侵染60min并共培养6d,转接至含0.025g/L潮霉素的筛选培养基上筛选出抗性愈伤,接着在含0.015g/L潮霉素的分化培养基上分化,最后在含0.015g/L潮霉素的生根培养基上生根成苗,用载体特异性引物对再生植株进行PCR检测,鉴定其是否为阳性转基因植株。根据多个批次的转化实验统计糜子的抗性再生植株的筛选效率和转化效率。结果表明:CIM和MSD诱导培养基均能诱导出糜子胚性愈伤,但CIM培养基诱导的糜子胚性愈伤效果更好;糜子胚性愈伤在被农杆菌侵染及与农杆菌共培养后,经在含潮霉素的培养基上筛选、分化和生根后获得多株抗性再生糜子植株,3次试验获得的糜子抗性再生植株的PCR鉴定阳性率为100%,平均转化效率为30%以上。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糜子遗传转化方法,操作简单,转化效率高,成本低廉,且转化不受季节限制,能规模化开展,为糜子的遗传改良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农杆菌 遗传转化 转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去雄温度控制装置设计与试验
7
作者 段智英 刘憬璇 韩小平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3-198,共6页
谷子是自花授粉作物,因其小花密集,去雄处理难度较大,为此,自制一种由加热桶、电源、支架组成的谷子去雄温度控制装置。加热桶由控制电路和温度控制部分组成,是该装置的主体,去雄在此空间进行。控制电路包括温度设置和时间设置电路,具... 谷子是自花授粉作物,因其小花密集,去雄处理难度较大,为此,自制一种由加热桶、电源、支架组成的谷子去雄温度控制装置。加热桶由控制电路和温度控制部分组成,是该装置的主体,去雄在此空间进行。控制电路包括温度设置和时间设置电路,具有设置、显示、定时、倒计时报警等功能。温度控制部分从内向外依次由细钢丝网、电加热片、保温层和金属外壳4种材料组成,桶内温度可以达到设定温度并维持稳定状态。选用晋谷21号和沁黄2号谷子品种,以谷子花粉活力、去雄率和雌蕊未损伤率为测试指标验证装置的去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温度下处理时间越长,花粉活力越低。晋谷21号在48℃温度下10~15 min或52℃温度下10 min处理后以及沁黄2号在48℃温度下10~15 min处理后,雌蕊未损伤率和去雄率都显著提高,去雄效果最佳,表明该装置可以有效去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温度控制 去雄效果 加热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瘟病、谷锈病混合发生区的药剂防控与产量损失
8
作者 马继芳 王永芳 +4 位作者 白辉 张梦雅 刘佳 李志勇 董志平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2期86-90,共5页
[目的]初步明确谷瘟病、谷锈病混合发生区的药剂防控效果及产量损失。[方法]首先通过室内抑菌试验筛选有效药剂浓度,之后使用人工接种+自然感病的方法检测田间实际防效并进行小区测产。[结果]室内抑菌试验得到7种有较强抑菌效果的药剂,... [目的]初步明确谷瘟病、谷锈病混合发生区的药剂防控效果及产量损失。[方法]首先通过室内抑菌试验筛选有效药剂浓度,之后使用人工接种+自然感病的方法检测田间实际防效并进行小区测产。[结果]室内抑菌试验得到7种有较强抑菌效果的药剂,使用这7种药剂最低有效浓度进行田间喷雾后,各药剂处理区叶瘟病情指数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按推荐剂量使用中等偏大浓度后,各处理区叶瘟病情指数均与对照呈现极显著差异,各药剂间差异不显著,但对谷锈病的控制效果差异明显,其中苯甲·嘧菌酯、丙环·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对谷锈病防效较好,喷雾3次后理论产量较对照增产18.04%~35.57%。[结论]苯甲·嘧菌酯、丙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适用于叶瘟、谷锈病混合发生区,具有较好的防控及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瘟病 谷锈病 混合发生 防控 产量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CNGC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胁迫响应分析
9
作者 凤舞剑 陶佩琳 +2 位作者 王婷婷 白耀博 赵虎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114-2124,共11页
环核苷酸门控通道蛋白(CNGC)作为钙离子通道,对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过程具有重要作用。为了鉴定谷子CNGC家族,初步探究谷子CNGC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谷子CNGC家族蛋白的理化性质、基因定... 环核苷酸门控通道蛋白(CNGC)作为钙离子通道,对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过程具有重要作用。为了鉴定谷子CNGC家族,初步探究谷子CNGC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谷子CNGC家族蛋白的理化性质、基因定位、家族亚类、保守基序、顺式作用元件、表达模式、亚细胞定位、蛋白质通道结构和钙离子结合残基等进行分析,共筛选出23个家族成员,分为5个亚类,鉴定到15个保守基序(motif)。通过转录组数据筛选到Seita.2G305500、Seita.3G188100和Seita.7G259800,3个成员均在叶部和穗部响应谷子白发病菌侵染中被诱导。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发现,在36和48 h时,Seita.3G188100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6.6和8.6倍。结构预测和Ca^(2+)结合特征预测发现筛选到的3个基因均可以形成Ca^(2+)通道,分别通过残基Ser361、Thr397和Gln427与Ca^(2+)结合,且3个基因在烟草细胞中均定位于质膜。本研究为进一步探明谷子CNGC基因家族的功能提供了参考,为谷子抗病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核苷酸门控通道蛋白 谷子 基因家族 钙通道 谷子白发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LUP和GGE双标图的谷子区域试验分析
10
作者 王淑君 邢璐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1-59,共9页
为准确筛选丰产性、稳产性好和适应性广的谷子品种,利用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数据代替产量原始数据对2023—2024年全国谷子品种区域适应性联合鉴定(华北夏谷区组)试验的9个谷子品种和14个试点进行GGE双标图分析。通过对比热图和方差... 为准确筛选丰产性、稳产性好和适应性广的谷子品种,利用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数据代替产量原始数据对2023—2024年全国谷子品种区域适应性联合鉴定(华北夏谷区组)试验的9个谷子品种和14个试点进行GGE双标图分析。通过对比热图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BLUP数据降低了产量变异系数,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品种的遗传潜力;同时,对产量总变异的解释(94.95%)明显高于原始数据(72.51%),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利用BLUP数据进行GGE双标图分析发现,豫谷101、郑谷678和中谷855丰产性较好,邯谷6号、中谷855和沧471稳产性较好,豫谷101、中谷855丰产性和稳产性综合表现较好;豫谷101适应性最广,其次是中谷855。辽宁省的锦州、山东省的泰安和河南省的安阳3个试点是具有较强区分力和较好代表性的理想试点。综上,豫谷101、中谷855是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均较好的理想谷子品种,适合在华北夏谷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 GGE双标图 丰产性 稳产性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德地区主栽优质小米品种营养成分的测定与评价
11
作者 张红 史慎奎 +3 位作者 甘舒文 于玏妍 王冰嵩 李志江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8期1-6,共6页
对13种承德地区主栽优质小米品种的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粗蛋白、粗脂肪、色素的含量等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3种谷子品种各成分含量如下:直链淀粉11.10%~20.10%,平均值为15.03%;支链淀粉48.40%~61.87%,平均值为53.88%;总淀粉61.... 对13种承德地区主栽优质小米品种的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粗蛋白、粗脂肪、色素的含量等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3种谷子品种各成分含量如下:直链淀粉11.10%~20.10%,平均值为15.03%;支链淀粉48.40%~61.87%,平均值为53.88%;总淀粉61.57%~79.10%,平均值为68.90%;粗蛋白9.61%~13.67%,平均值为11.22%;粗脂肪2.36%~3.96%,平均值为3.33%;黄色素17.01~26.91 mg/kg,平均值为22.44 mg/kg。参测品种中总淀粉、粗蛋白、粗脂肪和色素的含量较高谷子品种分别是20-n2287、20-116、21-m852和汾选3号,直链淀粉含量适宜、适口性较优的谷子品种为21-m852、20-n2211和20-m1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米 品质性状 营养成分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SHMT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冰 秦家范 +4 位作者 李娜 宋梦瑶 王黎明 李君霞 马小倩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597,共12页
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SHMT)在作物中广泛存在,参与作物碳代谢、光呼吸等途径,在作物生长发育及抗逆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关于谷子SHMT基因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在全基因组水平鉴定了谷子SHMT基因家族成员,系统分析了SiSHMTs的基因... 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SHMT)在作物中广泛存在,参与作物碳代谢、光呼吸等途径,在作物生长发育及抗逆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关于谷子SHMT基因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在全基因组水平鉴定了谷子SHMT基因家族成员,系统分析了SiSHMTs的基因结构、进化关系、染色体定位、物种间共线性、顺式作用元件、表达模式、优势单倍型等。结果表明,谷子中共有5个SiSHMTs,分子量在51.70~64.37 kD之间,空间结构相近,进化关系将其分为3组,每组成员散落在各条染色体上。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在启动子中包含多个光反应响应元件、厌氧响应元件、激素响应元件等作用元件。物种间共线性分析结果表明,SiSHMT3和SiSHMT4与单子叶作物水稻、小麦、高粱、玉米存在共线性,SiSHMT3与水稻、小麦、玉米存在多个共线对。SiSHMT成员在谷子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组织中表达量不同,SiSHMT4表达量较高,在穗发育过程持续高表达,并受到干旱、盐和ABA的显著诱导。SiSHMT4单倍型分析显示,Hap1为优势单倍型,在穗长、穗宽、穗重各表型中都显著优于其他单倍型。研究结果为挖掘谷子抗旱、耐盐新功能基因提供基因源,为今后选择培育高产抗逆谷子新品种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SHMTs 基因家族 生长发育 非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转移蛋白SiLTP1基因参与谷子耐盐响应初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孟凡花 刘敏 +1 位作者 沈傲 刘炜 《作物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7,共10页
土壤盐渍化严重制约农业生产发展,通过提高植物耐盐性进行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脂质转移蛋白是一类在高等植物中广泛存在的小分子蛋白质,能够参与植株生长、信号转导以及多种生物和非生物胁... 土壤盐渍化严重制约农业生产发展,通过提高植物耐盐性进行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脂质转移蛋白是一类在高等植物中广泛存在的小分子蛋白质,能够参与植株生长、信号转导以及多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过程。前期本课题组克隆到一个谷子中编码脂质转移蛋白的基因SiLTP1,本研究通过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和植物双元过表达载体,获得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蛋白及同源转化过表达阳性植株,经进一步筛选获得4个纯合株系。体外耐盐性试验显示, SiLTP1的原核表达蛋白具有一定耐盐性;转基因植株苗期耐盐生理指标测定显示,SiLTP1过表达植株在遭受盐胁迫时,植株体内MDA积累减少,抗氧化酶含量升高,可积累更少的过氧化氢,从而降低胁迫对植株的氧化损伤,显示基因过表达植株具有更好的耐盐性。本研究结果初步揭示, SiLTP1可正向调控谷子的耐盐性,其在谷子耐盐抗逆方面具有潜在功能,为耐盐谷子品种改良及新品种培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候选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转移蛋白 SiLTP1 盐胁迫 谷子 耐盐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的谷子营养品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爱琴 郭斌 +4 位作者 柳利龙 李旭华 王青 徐瑞 张环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9,共12页
为了探究甘肃省中部地区不同谷子品种营养成分含量特征,建立谷子营养品质评价体系,筛选营养品质优良的谷子品种,以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种植的10个谷子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基本营养成分(水分、灰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粗脂肪、淀粉、... 为了探究甘肃省中部地区不同谷子品种营养成分含量特征,建立谷子营养品质评价体系,筛选营养品质优良的谷子品种,以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种植的10个谷子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基本营养成分(水分、灰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粗脂肪、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及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功能营养成分(黄酮、总酚和粗多糖含量)和矿物元素(Zn、Mn、Cu、Fe、Ca、Mg、Se含量)等19个营养品质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谷子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个谷子品种中,除水分含量外,其他18个营养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变异系数介于1.58%~103.46%,说明不同谷子品种单一营养品质指标间的差异较大。通过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确定了蛋白质、直链淀粉、粗多糖、镁(Mg)、硒(Se)和锌(Zn)含量可作为评价谷子营养品质的核心指标。基于主成分分析建立了谷子营养品质评价模型,并依据营养品质综合得分获得排名前3位的谷子品种分别为陇谷23(M-8)、陇谷029(M-10)、陇谷032(M-9),与隶属函数法评价结果一致,说明这3个谷子品种营养品质较好;聚类分析将10个谷子品种分为3类,其中第Ⅱ类包括M-8和M-9,营养品质表现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营养品质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法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代替玉米对幼兔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秦艺萌 崔涛 +5 位作者 赵鑫淼 王佳宁 吴淑琴 杨翠军 李秀花 赵月平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2,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谷子代替玉米对幼兔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30日龄伊拉肉兔180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6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幼兔。6组幼兔分别饲喂含0(CN组)、5%(GZ5%组)、10%(GZ10%组)、15%(GZ15%组... 试验旨在探究谷子代替玉米对幼兔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30日龄伊拉肉兔180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6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幼兔。6组幼兔分别饲喂含0(CN组)、5%(GZ5%组)、10%(GZ10%组)、15%(GZ15%组)、20%(GZ20%组)和25%(GZ25%组)张杂谷的试验饲粮。预试期5 d,正式试验期55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GZ15%组和GZ20%组幼兔的末重显著提高(P<0.05),GZ15%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GZ15%和GZ20%组粗蛋白(CP)和粗脂肪(EE)的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各组间幼兔的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在幼兔饲粮中以不同水平的谷子代替玉米可改善幼兔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不会对血清生化指标产生影响,谷子最适宜的使用比例为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幼兔 生长性能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血清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高粱黍米黄酒的糖化工艺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婧靖 王启慧 +5 位作者 赵港国 赵梦珂 任超 王敏 张伟 贾丽艳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47,共7页
为提升先糖化后发酵工艺生产高粱黍米黄酒的原料利用率和出酒率,该研究以黍米和高粱为原料,以大曲为糖化剂,以还原糖含量和多酚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高粱黍米黄酒的糖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当料液比为1∶... 为提升先糖化后发酵工艺生产高粱黍米黄酒的原料利用率和出酒率,该研究以黍米和高粱为原料,以大曲为糖化剂,以还原糖含量和多酚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高粱黍米黄酒的糖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当料液比为1∶1.5、大曲添加量为10%、糖化温度为60℃、糖化时间为24 h时,糖化液中还原糖含量、多酚含量达到最高,分别为(36.90±0.03)g/100 mL和(6.90±0.05)mg/10 mL。以最佳糖化工艺条件获得的糖化液为发酵基质酿造的干型高粱黍米黄酒出酒率为260%。以上研究为高粱黍米黄酒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数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黍米 还原糖 多酚 糖化工艺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微核心种质的构建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红凯 赵苏蒙 +4 位作者 陆琼 周鹏 智慧 刁现民 贺强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35-1444,I0001-I0004,共14页
种质资源是作物遗传研究、种质创新和新品种培育的重要基础。然而,随着种质资源数量的快速增长,如何高效研究和利用这些遗传资源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基于全球范围的967份谷子种质资源的基因组数据,通过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 种质资源是作物遗传研究、种质创新和新品种培育的重要基础。然而,随着种质资源数量的快速增长,如何高效研究和利用这些遗传资源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基于全球范围的967份谷子种质资源的基因组数据,通过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地理分布等信息,构建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200份谷子微核心种质资源群体。该微核心种质保留了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的代表性,同时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和丰富的表型变异。本研究进一步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鉴定出10个与农艺性状关联的QTL,包括调控谷子叶枕颜色的PPLS1基因和与抽穗期相关的Ghd7.1基因,表明该微核心种质具有高的实用性。研究结果为谷子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种质资源 微核心种质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PPLS1 Ghd7.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8算法的谷子田杂草检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鑫淼 张正 +2 位作者 董晓威 王林烽 李瑞祥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5-189,226,共6页
针对谷子田环境复杂、杂草种类众多、杂草分布密集的特点导致识别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8的改进模型。通过加入CloFormer结构来减少YOLOv8算法计算量并提高识别精度,使用Global和Local的注意力与c2f模块进行融合,使用AttnConv... 针对谷子田环境复杂、杂草种类众多、杂草分布密集的特点导致识别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8的改进模型。通过加入CloFormer结构来减少YOLOv8算法计算量并提高识别精度,使用Global和Local的注意力与c2f模块进行融合,使用AttnConv共享权重来整合局部信息,部署上下文感知权重来增强局部特征;为进一步提高识别精度,另外添加Gam注意力机制,与当前较先进的注意力机制进行对比试验,并与YOLO各系列模型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YOLOv8-CG模型检测的平均精度均值为92.6%,比YOLOv5模型高4%。同时分析垄的种植密度不同对模型识别产生的影响,种植较为稀疏的10号垄比种植密集的2号垄精度高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检测 谷子 YOLOv8 注意力机制 轻量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对谷子生育期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陶玉娇 朱倩倩 +5 位作者 李晨 赵艺园 梁玉 段明 马芳芳 王娟玲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88-1299,共12页
为探究不同播期对谷子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以六棱谷(B44)、野生谷子(B111)、小绳白谷(B112)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播期,研究谷子生育期的变化以及不同播期下的谷子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推迟播种会导致播种-出苗时段变长,谷子全生... 为探究不同播期对谷子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以六棱谷(B44)、野生谷子(B111)、小绳白谷(B112)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播期,研究谷子生育期的变化以及不同播期下的谷子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推迟播种会导致播种-出苗时段变长,谷子全生育期及出苗-抽穗时段缩短,而抽穗-成熟时段的天数相对稳定。2021—2023年B44、B111和B112的全生育期在播期间的变异系数分别达11.86%~14.60%、11.91%~15.05%、7.94%~17.07%。播期对谷子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播期推迟导致穗重、穗粒重、千粒重、出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和产量下降,蛋白、脂肪、类黄酮含量和胶稠度提高,其中穗重和穗粒重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0%。此外,氨基酸含量受播期的影响较大,其中B44、B111和B112的谷氨酸含量的变异系数均较高。本试验有助于筛选最优播期以促进谷子优质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谷子 生育期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晋谷21’小米品质特性差异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田翔 郑婷婷 +2 位作者 郭伟 乔治军 刁现民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2,共12页
[目的]探明不同生态环境小米在营养及加工等品质方面的差异,有利于实现优质谷子品种的合理布局,改良小米品质。[方法]以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北京的24个产地种植的谷子品种‘晋谷21’去壳后所得小米为材料,对其营养组分、淀粉糊化... [目的]探明不同生态环境小米在营养及加工等品质方面的差异,有利于实现优质谷子品种的合理布局,改良小米品质。[方法]以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北京的24个产地种植的谷子品种‘晋谷21’去壳后所得小米为材料,对其营养组分、淀粉糊化特性及小米粥、小米饭质构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评价法对其营养组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产地的‘晋谷21’小米间纤维素和灰分含量变异系数最大,黄色素、脂肪、蛋白质、直链淀粉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24个产地的‘晋谷21’小米淀粉及蛋白质含量整体较高。不同产地间小米粥浓稠度差异较大,小米饭蒸煮品质各有差异,小米凝聚力差异不大,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山西临县和陕西的志丹、定边、米脂的小米崩解值高于其它产地;山西临县、北京延庆、陕西定边的小米回生值明显高于其它产地。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各营养成分的权重表现为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黄色素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纤维素含量>灰分含量,各产地间的关联度较为接近,其综合品质相差不大。其中,山西兴县的‘晋谷21’与理想品种最为接近,综合品质最好;山西汾阳的‘晋谷21’与理想品种相差最大。[结论]生态环境对‘晋谷21’小米品质影响较大,且对多种营养组分影响较大。除基因筛选方法外,还可通过生态环境条件改善培育优良谷子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米 产地差异 品质特性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