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能到位率概念深化及在大庆油田产量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赵云飞 桂东旭 +4 位作者 王刚 王福林 刘亚坤 王志新 赵玉双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0,共7页
大庆油田经过多年深度开发,产能建设对象的地质条件和地面条件持续变差,计划产能与实际建成产能因计划下达时间、地质认识、方案调整等因素存在较大差异,传统产能到位率指标变化幅度大,历史规律失去参考价值,难以满足复杂多变形势下的... 大庆油田经过多年深度开发,产能建设对象的地质条件和地面条件持续变差,计划产能与实际建成产能因计划下达时间、地质认识、方案调整等因素存在较大差异,传统产能到位率指标变化幅度大,历史规律失去参考价值,难以满足复杂多变形势下的产量预测需求。通过分析近年来分类产能指标变化规律,结合原油开发规划编制工作的实际需求,在规划编制的不同阶段,分别采用计划产能和实际建成产能作为分母,深化了产能到位率的内涵,创新性地提出了计划产能到位率、实建产能到位率的概念。结果表明:在年初规划阶段和年底配产阶段分别应用计划产能到位率、实建产能到位率指标预测新建产能的第2年产油量,预测符合率可达到95%以上,较好地指导了新建产能在第2年产油量的预测。研究成果可为年度产能建设规划优化提供重要参考,为年度及中长期产量的精准测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能到位率 产能建设 开发规划 产油量 产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油菜籽增产潜力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3
2
作者 方振 李谷成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共9页
旨在为挖掘油菜籽增产潜力、提升油料产能和自给率等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从我国油菜生产现状、发展成就与发展趋势出发,探讨了油菜籽增产潜力及制约因素,并提出了油菜籽增产的实现路径。研究认为,油菜籽增产潜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油菜... 旨在为挖掘油菜籽增产潜力、提升油料产能和自给率等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从我国油菜生产现状、发展成就与发展趋势出发,探讨了油菜籽增产潜力及制约因素,并提出了油菜籽增产的实现路径。研究认为,油菜籽增产潜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油菜分布范围广,区域适应性强;油菜与粮食作物争地矛盾小,扩种潜力大;油菜籽单产和含油量水平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发挥油菜籽增产潜力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具体实现路径包括:科学规划油菜产业短期和长期目标;在全国一盘棋全局观下优化油菜生产区域布局;千方百计控制油菜生产成本并降低油菜生产风险和难度;建立稳定的油菜育种创新长效机制;推动油菜规模化、产业化和数字化发展;加快完善和实施油菜产业支持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产业 增产潜力 实现路径 油料产能 油料自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BR处理低C/N市政污水的除碳脱氮及传氧效能
3
作者 江兴 魏春海 +4 位作者 袁喆 翟心瑜 潘志辉 刘涛 张立秋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286-4293,共8页
采用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工艺处理华南典型低浓度低碳氮比市政污水(COD、氨氮、总氮分别为258.1,30.5,36.8mg/L).结果表明,通过同步缩短水力停留时间(HRT)和增大曝气压力,探明在HRT和优选曝气压力分别为24h和5kPa,12h和7kPa,8h和8k... 采用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工艺处理华南典型低浓度低碳氮比市政污水(COD、氨氮、总氮分别为258.1,30.5,36.8mg/L).结果表明,通过同步缩短水力停留时间(HRT)和增大曝气压力,探明在HRT和优选曝气压力分别为24h和5kPa,12h和7kPa,8h和8kPa,6h和10kPa,4h和12kPa条件下,出水COD满足一级B标准,出水氨氮和总氮均满足一级A排放标准,COD、氨氮、总氮最高去除表面和容积负荷分别达到19.2,2.26,2.53g/(m^(2)·d)和1.6,0.19,0.21g/(L·d),显著高于传统生物膜和活性污泥工艺.氧传质特性试验揭示,生物膜显著提高了中空纤维曝气膜的氧转移速率(19.5~40.6gO_(2)/(m^(2)·d))、氧转移效率(30.9%~59.8%)和曝气效率(34.2~48.3kgO_(2)/kWh),体现出生物膜的自主呼吸特性(即根据进水氨氮和有机物的耗氧负荷自动通过曝气膜提取所需氧气).MABR结合间歇曝气、同步混凝、定期剥离外层增殖过厚生物膜和根据污染物负荷优化调整膜组件曝气量及进出口气压,处理市政污水具有显著的减污降碳节能降耗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 低碳氮比市政污水 同步硝化反硝化 氧转移速率 氧转移效率 曝气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注液速率水力压裂多裂缝扩展规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姜玉龙 王开 +3 位作者 蔡婷婷 张小强 王文伟 陈志杰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3-189,共7页
为了分析影响水力压裂效果的射孔参数,采用TCHFSM-I型大尺寸真三轴压裂渗流模拟装置,并配合声发射监测系统和高温-高压动态流量计,以均质水泥砂浆试件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注液速率下水力压裂多裂缝同步扩展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 为了分析影响水力压裂效果的射孔参数,采用TCHFSM-I型大尺寸真三轴压裂渗流模拟装置,并配合声发射监测系统和高温-高压动态流量计,以均质水泥砂浆试件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注液速率下水力压裂多裂缝同步扩展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注液速率增大,射孔裂缝长度和宽度不同程度增加,缝间干扰程度减弱,应力阴影效应减小,射孔间距较大时裂缝扩展更加均衡,压裂效果更佳;随注液速率增大,射孔水力压裂裂缝起裂压力增大,起裂时间变短,受射孔间距影响较小;不同注液速率条件下各射孔注液流量分配差异显著,且受射孔间距影响明显,射孔间距为20 mm和60 mm时,中部射孔注液流量占比分别为7.31%、10.88%、16.12%和31.12%、32.69%、33.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注液速率 多裂缝同步扩展 声发射响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方法对海南黑山羊同期发情效果和繁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邵明英 黄昌怿 +2 位作者 吴娟 雷湘兰 孙倩 《饲料博览》 CAS 2024年第1期11-14,29,共5页
为探讨不同处理方法对海南黑山羊同期发情效果和繁殖性能的影响。随机选取海南省某规模化养羊场的120头(35~50)kg海南黑山羊,分为2次注射氯前列烯醇(PG)法、孕酮阴道栓(CIDR)+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二联法、CIDR+PMSG+PG三联法3种不... 为探讨不同处理方法对海南黑山羊同期发情效果和繁殖性能的影响。随机选取海南省某规模化养羊场的120头(35~50)kg海南黑山羊,分为2次注射氯前列烯醇(PG)法、孕酮阴道栓(CIDR)+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二联法、CIDR+PMSG+PG三联法3种不同的处理方法,诱导发情试验结束后,分别观察3组羊的发情情况和繁殖性能。结果显示,3组试验羊的同期发情率差异显著,且试验组C海南黑山羊同期发情率显著高于试验组A和试验组B(P<0.05);试验组A母羊发情时间主要集中在48~72 h,试验组B和试验组C母羊发情时间主要集中在24~48 h;试验组C母羊的受胎率和产羔率均显著高于试验组A和试验组B(P<0.05);待分娩后,3组试验母羊初生的羔羊平均初生重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应用CIDR+PMSG+PG三联法处理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海南黑山羊同期发情效果和繁殖性能,为今后提高海南黑山羊同期发情效果和繁殖性能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黑山羊 同期发情 繁殖性能 受胎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育并举”背景下本科院校劳动教育实施路径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景伟 晏磊 +2 位作者 曹迪 韦人月 宋博翠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4期471-477,共7页
“五育并举”是新时代大学生培养的基本遵循,劳动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实践能力培养和全面发展有积极影响。该研究以此为切入点,根据教学实践,从完善劳动管理制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健全评价体系、丰富... “五育并举”是新时代大学生培养的基本遵循,劳动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实践能力培养和全面发展有积极影响。该研究以此为切入点,根据教学实践,从完善劳动管理制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健全评价体系、丰富劳动教育内容、拓展劳动教育平台、教师率先垂范引领、家庭社会协调配合、培养学生劳动意识等方面探索了“五育并举”背景下本科院校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研究表明,劳动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劳动内容和形式单一、没有达成预期目标等问题,提出了劳动教育的实施对策,对实现育人目标,提升劳动教育成效,培养“五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并举 劳动教育 实施路径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R-RIS辅助的CR-SWIPT系统安全波束成形算法
7
作者 李国权 胡航 +2 位作者 王玥涛 谢宗霖 林金朝 《电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002-4008,共7页
为解决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CR)系统动态开放性带来的信息传输安全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同时透射和反射的可重构智能表面(Simultaneously Transmitting And Reflecting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STARRIS)辅助CR系统安... 为解决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CR)系统动态开放性带来的信息传输安全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同时透射和反射的可重构智能表面(Simultaneously Transmitting And Reflecting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STARRIS)辅助CR系统安全波束成形算法.在考虑认知基站(Cognitive Base Station,CBS)发射功率、次用户(Secondary User,SU)能量收集等约束下,联合优化SU功率分配(Power Splitting,PS)系数等耦合变量,以最大化SU最差保密率.通过连续凸逼近(Successive Convex Approximation,SCA)算法将其转化为凸问题,利用半定松弛(Semi-Definite Relaxation,SDR)等算法求解耦合变量.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联合优化算法相较于其他方案具有更高的SU保密率,且引入人工噪声(Artificial Noise,AN)可以进一步提升系统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透射和反射的可重构智能表面 认知无线电 无线携能通信 物理层安全 保密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分解和SARIMA⁃DSR的台区可开放容量计算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冯隆基 楚成博 +4 位作者 方磊 钱勇 张法业 王宁 王金喜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32,共6页
合理地分析并准确计算台区可开放容量,能够优化配电系统的运行,提高线路利用率,保证台区配电变压器安全、经济、稳定运行。传统的可开放容量计算方法主要基于线路输电能力经验公式进行计算,未考虑高负荷运行台区的短时性及季节性,存在... 合理地分析并准确计算台区可开放容量,能够优化配电系统的运行,提高线路利用率,保证台区配电变压器安全、经济、稳定运行。传统的可开放容量计算方法主要基于线路输电能力经验公式进行计算,未考虑高负荷运行台区的短时性及季节性,存在计算准确率和普适性低的问题。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局部加权周期趋势分解算法(STL)和季节性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SARIMA)与动态同时率(DSR)的台区可开放容量计算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STL将历史台区负荷数据分解为趋势项、季节项和余项;其次,根据调整的历史台区负荷数据建立SARIMA台区负荷预测模型,预测未来台区负荷的变化及负荷峰值;同时,根据台区历史负荷数据建立台区DSR准则;最后,构建SARIMA‐DSR模型,合理调整可开放容量计算方法中的配置系数,实现台区的可开放容量的准确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开放容量 SARIMA 动态同时率 STL 时序分解 负荷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燃料喷射器油-气瞬时质量流率同场测量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周谈庆 杨晰宇 +2 位作者 王晓艳 魏代君 董全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9,共9页
提出一种组合式的测量方法,将其应用于缸内高压直喷柴油/天然气发动机双燃料喷射器瞬态燃料质量流率的研究,实现了两相燃料同场高精度测试.针对传统“动量法”只能获取喷气规律型线无法获取准确质量流率的问题,提出一种平行测试的方法,... 提出一种组合式的测量方法,将其应用于缸内高压直喷柴油/天然气发动机双燃料喷射器瞬态燃料质量流率的研究,实现了两相燃料同场高精度测试.针对传统“动量法”只能获取喷气规律型线无法获取准确质量流率的问题,提出一种平行测试的方法,通过采集测试容腔内的压力变化获取循环喷气量,结合瞬态动量信号得到精确的喷气规律曲线.并对喷射器的计量特征及时间特征进行验证.最后对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喷射器常用工况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解决了两相燃料难以同场测量的问题,实现了双燃料喷射器油-气瞬时质量流率的精确测量;喷气量测试误差不超过5%,喷油及喷气起始时刻与结束时刻的测试误差不超过0.113 ms,喷油量及喷气量的波动率分别不超过1.4%和2.9%.随着燃料喷射压力增加,喷射器的开启时段减小、关闭时段增加,且内部轴针开启和关闭的速度均大于外部轴针.引燃油的喷射通过影响喷气持续期影响喷气量,先油后气喷射方式下的喷气量在仅喷气方式下的喷气量上、下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燃料 缸内直喷 质量流率 同场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R-RIS辅助多载波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的资源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寇弘恺 傅友华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31-1439,共9页
针对频谱资源短缺和传统的智能反射面无法实现全空间覆盖的问题,研究了同时透射和反射的可重构智能表面(simultaneously transmitting and reflecting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 STAR-RIS)辅助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通过分配... 针对频谱资源短缺和传统的智能反射面无法实现全空间覆盖的问题,研究了同时透射和反射的可重构智能表面(simultaneously transmitting and reflecting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 STAR-RIS)辅助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通过分配功率和子载波资源并优化STAR-RIS系数矩阵,使得在保证感知功能的前提下,最大化通信和速率。设计了一种交替优化算法,将多变量之间相互耦合的非凸问题解耦转化为3个凸的子问题。首先,松弛子载波选择变量后使用惩罚函数和逐次凸逼近算法;然后,直接求解功率分配变量的凸子问题;最后,使用半正定规划并把秩一约束改写为核范数与谱范数之差,将其作为惩罚函数,使用逐次凸逼近以优化STAR-RIS系数矩阵。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RIS相比,所提方案的性能取得了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透射和反射的可重构智能表面 通信感知一体化 资源分配 通信和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件损伤下IRS辅助的SWIPT系统安全波束成形设计
11
作者 董洋帆 李陶深 葛志辉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41-1748,共8页
为了提高无线携能通信(Simultaneous Wireless nformation and Power Transfer,SWIPT)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同时克服系统收发机硬件损伤(Hardware Impairments,HIs)的影响,提出一种硬件损伤下的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 为了提高无线携能通信(Simultaneous Wireless nformation and Power Transfer,SWIPT)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同时克服系统收发机硬件损伤(Hardware Impairments,HIs)的影响,提出一种硬件损伤下的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IRS)辅助的SWIPT系统安全波束成形设计方法.考虑能量接收设备为潜在的窃听者,在基站最大发射功率、最小接收能量和IRS相移约束下,通过联合优化基站波束赋形矢量、人工噪声矢量和IRS的相移矩阵,构建系统安全速率最大化问题.针对该优化问题是非凸的,且优化变量是耦合的,提出一种基于交替优化和半正定松弛的有效算法来次优地解决该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算法能够在保障能量需求的同时,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和抗硬件损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件损伤 智能反射面 无线携能通信 安全波束成形 安全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LDTW和TCN的空间负荷预测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越 温蜜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6-113,共8页
空间负荷预测为合理建设和使用变电站、馈线等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成为配电网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配电网规划的精细化产生了大量高分辨率的负荷数据,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地块的用电特征日趋复杂。当前的空间负荷预测没有充分考虑负荷... 空间负荷预测为合理建设和使用变电站、馈线等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成为配电网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配电网规划的精细化产生了大量高分辨率的负荷数据,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地块的用电特征日趋复杂。当前的空间负荷预测没有充分考虑负荷数据之间的时间特性,且在预测过程中也未考虑到不同类型地块间可能存在的负荷峰值出现时间不一致问题。为此,提出一种空间负荷预测方法,通过基于多尺度限制对齐路径长度(LDTW)的谱聚类分析用户的负荷曲线在形状上的相似性,并提取不同地块的典型用电行为,以进一步分类确定同类型地块对应的同时率。多尺度LDTW通过限制序列之间匹配步长的上限来抑制病态匹配的产生,提高曲线相似性的综合评估能力。根据聚类结果筛选适合待预测区域的训练样本并构建基于时间卷积网络(TCN)的回归预测模型,将预测结果基于地块各自的同时率进行聚合,实现空间负荷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加强了对负荷曲线形状的分析和对不同类型地块同时率的区分,在聚类方面,DBI指数达到0.57,VI指数达到0.31;在预测方面,相对误差达到1.93%,决定系数达到0.941,相比其他典型方法均取得了较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负荷预测 动态时间规整 谱聚类 同时率 时间卷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STAR-RIS辅助下行NOMA系统中最大化和速率的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心记 孟浩然 +1 位作者 李兴旺 张辉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537-3543,共7页
对于两个同时透射和反射的智能可重构表面(STAR-RIS)辅助的下行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系统,该文提出一种最大化和速率的方法。首先构建最大化和速率的优化问题,优化参数为STAR-RIS相移、功率分配和时间分配;然后用半正定规划法(SDP)优化... 对于两个同时透射和反射的智能可重构表面(STAR-RIS)辅助的下行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系统,该文提出一种最大化和速率的方法。首先构建最大化和速率的优化问题,优化参数为STAR-RIS相移、功率分配和时间分配;然后用半正定规划法(SDP)优化双STAR-RIS相移;最后,用迭代的方法交替优化功率分配和时间分配,在每次迭代过程中分别用拉格朗日对偶分解法优化功率分配和函数极值法优化时间分配。仿真结果显示,双STAR-RIS辅助的NOMA系统的和速率高于单STAR-RIS辅助的NOMA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交多址接入 同时透射和反射的智能可重构表面 和速率 功率 相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门塔尔牛定时人工输精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伟刚 王建军 张金学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3期35-38,共4页
为探索不同定时输精方案、不同体况评分、不同输精剂量、是否经产对规模养殖场西门塔尔母牛定时人工输精效果的影响,试验选取103头母牛,按照体况评分、是否经产随机分为2个试验组,经不同定时输精方案及输精剂量处理后,统计相关繁殖性能... 为探索不同定时输精方案、不同体况评分、不同输精剂量、是否经产对规模养殖场西门塔尔母牛定时人工输精效果的影响,试验选取103头母牛,按照体况评分、是否经产随机分为2个试验组,经不同定时输精方案及输精剂量处理后,统计相关繁殖性能。结果表明,Presynch-Ovsynch方案处理组同期发情率及单个情期受胎率要高于Ovsynch方案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BCS评分6~7分单个情期受胎率高于4~5分组,达到64.29%以上,评分6分的母牛同期发情率显著高于4分组(P<0.05);初产母牛同期发情率和单个情期受胎率高于经产母牛,但差异不显著(P>0.05);高剂量输精母牛单个情期返情率低于低剂量组,单个情期受胎率高于低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门塔尔牛 定时人工输精 BCS评分 受胎率 同期发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R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影响因素及其特性 被引量:19
15
作者 马放 李平 +3 位作者 张晓琦 孙静文 王弘宇 张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5-60,共6页
为进一步探讨同步脱氮机理和提高反应系统同步硝化反硝化效率,利用培养驯化出高效同步硝化反硝化活性污泥,研究有机物负荷、溶氧和温度等因素对SBR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5~30℃、pH为7~9时,系统脱氮... 为进一步探讨同步脱氮机理和提高反应系统同步硝化反硝化效率,利用培养驯化出高效同步硝化反硝化活性污泥,研究有机物负荷、溶氧和温度等因素对SBR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5~30℃、pH为7~9时,系统脱氮效果较好;当碳氮比在1:1~8:1时,COD、氨氮、TN去除率随着碳氮比的升高而降低,分两次投加有机物有利于提高好氧反硝化同步脱氮效果;当曝气量在0.12~0.80L·min-1时,氨氮去除率随曝气量的升高而升高,最后稳定在99.8%以上;TN去除率随曝气量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在曝气量为0.2L·min-1时达到最大值95.52%;COD去除率一直稳定在91%以上,曝气量的改变对COD去除率的影响不明显.系统温度为25~30℃、碳氮比为1.5:1、曝气量为0.2L·min-1、pH为7~9时,分两次投加有机物同步脱氮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硝化好氧反硝化 有机物 曝气量 温度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过程中瓦斯抽采流量与煤层支承应力的相关性 被引量:22
16
作者 尹光志 何兵 +3 位作者 李铭辉 曹偈 秦虎 李文璞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36-741,共6页
煤层中的瓦斯流动是一个瓦斯气体运移与煤层固体变形之间相互耦合的复杂过程。以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松藻煤矿3211采煤工作面现场试验为基础,通过现场监测工作面采动过程中的煤层支承应力变化和本煤层瓦斯抽采流量变化,对工作面附近煤... 煤层中的瓦斯流动是一个瓦斯气体运移与煤层固体变形之间相互耦合的复杂过程。以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松藻煤矿3211采煤工作面现场试验为基础,通过现场监测工作面采动过程中的煤层支承应力变化和本煤层瓦斯抽采流量变化,对工作面附近煤层支承应力和瓦斯抽采流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进,煤层实测支承应力依次经历了低—高—低的过程,可以划分为卸压区、应力集中区和原岩应力区,并在工作面前方15~25 m处达到峰值。在煤层卸压区,煤层内孔隙、裂隙发育贯通,透气性增大,瓦斯抽采流量增大,在煤层支承应力集中区,煤层内裂隙收缩闭合,煤层透气性减小,瓦斯抽采流量也减小,在煤层原岩应力区,煤层透气性变化不大,瓦斯抽采流量趋于稳定。基于工作面煤层支承应力与瓦斯抽采流量的相互关系,以处于原岩应力区的煤层支承应力和瓦斯抽采流量为基准,构建了瓦斯抽采流量的负指数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承应力 瓦斯抽采流量 相关性 煤与瓦斯共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解氧对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的影响 被引量:28
17
作者 王伟 彭永臻 +2 位作者 王海东 张树军 令云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3-297,共5页
采用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设置0.9,0.6,0.4,0.3m3/h4组曝气量,相应的好氧区溶解氧(DO)浓度约为2.8,1.7,0.8,0.5mg/L左右.结果表明,在好氧区DO为0.5mg/L左右的低氧条件下,通过对系统进行适当的控制,可以取得较好的硝化效果... 采用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设置0.9,0.6,0.4,0.3m3/h4组曝气量,相应的好氧区溶解氧(DO)浓度约为2.8,1.7,0.8,0.5mg/L左右.结果表明,在好氧区DO为0.5mg/L左右的低氧条件下,通过对系统进行适当的控制,可以取得较好的硝化效果,氨氮去除率可达98%以上.同时,由于低曝气量下混合液从好氧区到缺氧区携带的DO量减少,并且在好氧区发生了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使得TN去除效果明显优于高曝气量的情况.另外,由于工艺结构的特点,分段进水生物脱氮系统可长期在低氧条件下运行,且污泥沉降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进水 生活污水 生物脱氮 曝气量 DO浓度 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SN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水力压裂裂缝扩展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张烨 潘林华 +4 位作者 周彤 李宁 徐正辉 崔艺 柳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6,共6页
页岩气藏储层具有超低孔、超低渗的物性特征,通过体积压裂改造形成复杂人工裂缝网络,是实现页岩气有效开发的关键。试验采用大尺寸真三轴水力压裂模拟,研究水平地应力差、泵注排量,井筒数量等因素对页岩气储层压裂裂缝扩展规律的影响。... 页岩气藏储层具有超低孔、超低渗的物性特征,通过体积压裂改造形成复杂人工裂缝网络,是实现页岩气有效开发的关键。试验采用大尺寸真三轴水力压裂模拟,研究水平地应力差、泵注排量,井筒数量等因素对页岩气储层压裂裂缝扩展规律的影响。通过观察压后页岩表面裂缝延伸路径,结合工业高能CT扫描确定页岩内部实际的水力裂缝形态。实验所选用页岩脆性中等,但层理特征明显,微裂隙发育,具有可压性。试验结果表明:水平应力差为3 MPa时,水力裂缝易转向,沟通近井天然裂缝或弱胶结层理面;随着水平应力差的增加,有利于横切缝的产生,沟通远处更多天然裂缝及层理;当水平应力差达到12 MPa时,仅能形成简单平面横切缝。另外,变排量压裂或双井筒同步压裂可以有效地增加裂缝密度,提高水力裂缝复杂程度;但在12 MPa的水平应力差下,双井筒同步压裂仍然仅生成2条简单的水平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裂缝扩展 天然裂缝 水平地应力差 排量 同步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茶的微波-热风联合杀青工艺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葛庆丰 张聪 +1 位作者 于海 汪志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96-199,共4页
以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和茶叶失水率为指标,对绿茶的微波-热风联合杀青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固定投叶量为20g时,在微波功率1200W、热风温度50℃、杀青时间60s的微波-热风联合杀青工艺条件下,绿茶多酚氧化酶活性... 以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和茶叶失水率为指标,对绿茶的微波-热风联合杀青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固定投叶量为20g时,在微波功率1200W、热风温度50℃、杀青时间60s的微波-热风联合杀青工艺条件下,绿茶多酚氧化酶活性几乎被完全钝化,且杀青叶颜色黄绿、自然卷曲、质地柔软、香气良好,有利于后期揉捻整形,达到了绿茶杀青的品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微波-热风联合 杀青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 失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房价格与中国居民储蓄率——基于面板联立方程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骆祖春 李勇刚 李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8-97,共10页
本文基于世代交叠模型,引入住房消费因素,构建两期交叠模型研究房价与储蓄率的关系。研究发现房价与储蓄率之间存在负向的相互影响,进而利用1999—2011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对房价与储蓄率的关系进行实证检... 本文基于世代交叠模型,引入住房消费因素,构建两期交叠模型研究房价与储蓄率的关系。研究发现房价与储蓄率之间存在负向的相互影响,进而利用1999—2011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对房价与储蓄率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房价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显著为负,房价的上涨并未导致居民储蓄率的提高,反而导致"储蓄搬家"现象的产生。同时,房价与居民储蓄率之间存在内生性关系以及非对称的负向互动影响,且房价对居民储蓄率的负向作用程度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收入水平的提高、老龄化的加快、收入差距的扩大与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均显著促进居民储蓄率的提高。此外,因短期内中国传统的节俭习惯难以逆转,中国居民储蓄行为存在"棘轮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价 储蓄率 面板联立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