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8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鼠茅草间作对猕猴桃园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含量的影响
1
作者 常小箭 张星 +12 位作者 段志龙 陈浩 赵科刚 李方向 张晨阳 王涛 马建斌 侯婷婷 李铜 雷同 苏梅 张婕 陈妮 《果树资源学报》 2025年第2期29-34,共6页
【目的】探究猕猴桃园间作鼠茅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群含量的影响,以期为鼠茅草间作改良果园土壤环境和鼠茅草果园栽培技术应用与推广提理论依据。【方法】以鼠茅草为供试材料,设鼠茅草间作与清耕2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含... 【目的】探究猕猴桃园间作鼠茅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群含量的影响,以期为鼠茅草间作改良果园土壤环境和鼠茅草果园栽培技术应用与推广提理论依据。【方法】以鼠茅草为供试材料,设鼠茅草间作与清耕2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养分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含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猕猴桃园间作鼠茅草均能提高各土层土壤含水量,其中在0~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提升效果最为显著,与清耕相比,种植鼠茅草后0~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提高了32.63%~44.23%。猕猴桃间作种鼠茅草能够降低土壤容重和提高土壤孔隙度,其中0~20 cm土壤耕层差异最为显著,与清耕相比,种植鼠茅草土壤容重下降了3.79%~7.91%,土壤孔隙度提高了2.05%~5.33%。猕猴桃间作种鼠茅草对0~20 cm、20~40 cm土壤pH值调节效果显著,间作处理pH值比清耕处理分别降低了11.05%、13.05%。间作鼠茅草对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效果最为显著,比清耕处理提高了5.45%。鼠茅草间作对0~20 cm土壤耕层的氮、磷、钾养分含量影响最为显著,全氮和碱解氮分别增加了19.35%和10.8%;全磷和速效磷分别增加了129.41%和3.72%;全钾和速效钾分别增加了28.95%、16.98%。猕猴桃园微生物数量以细菌为主,放线菌次之,真菌数量最少,果园间作鼠茅草后,0~20 cm土层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都显著提高,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比例逐渐增大,与清耕相比,4月30日到8月30日细菌数量从7.73%增加到93.94%,真菌数量从172.37%增加到231.79%,放线菌数量从5.6%增加到52.5%。【结论】猕猴桃园间作鼠茅草能有效调节果园土壤pH值,并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营养成分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其中0~20 cm土壤耕层提升和改善的效果最佳,是适宜西安地区猕猴桃果园的生草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茅草 猕猴桃园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度解析渗透脱水传质:复配糖液和猕猴桃果块特性改变
2
作者 李淑娟 王凤昭 +1 位作者 毕金峰 吕健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56,共9页
本研究以蔗糖(sucrose,SUC)为基质,分别与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s,FOS)、低聚异麦芽糖(isomalto-oligosaccharides,IMO)和低聚木糖(xylo-oligosaccharides,XOS)形成复配糖液,以脉冲超声(pulsed-ultrasound,US)辅助渗透脱水技... 本研究以蔗糖(sucrose,SUC)为基质,分别与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s,FOS)、低聚异麦芽糖(isomalto-oligosaccharides,IMO)和低聚木糖(xylo-oligosaccharides,XOS)形成复配糖液,以脉冲超声(pulsed-ultrasound,US)辅助渗透脱水技术制备以糖水为介质的猕猴桃果块。在系统解析复配糖液特性的基础上,追踪分析猕猴桃果块品质的形成规律,以多维度解析复配糖液介导的渗透脱水传质过程。结果表明,US辅助渗透脱水加速了传质过程,复配糖液的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TSS)含量、渗透压、电导率显著下降,浊度增加,其中US-SUC-XOS组呈现最大的TSS(23.65°Brix)、渗透压(1439.00mOsm/L)、电导率(13316.87μS/cm)和浊度(12.50 NTU)。渗透脱水过程中,复配糖液的TSS和渗透压均降低,浊度增加,电导率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体现出渗透脱水过程中的传质作用。追踪分析猕猴桃果块品质变化发现,猕猴桃果块TSS含量持续增加,其中US-SUC-XOS-12 h组TSS含量最高(15.35°Brix);糖分子进入细胞结构中,为细胞组织提供了支撑力,同时出现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诱导质构特性呈缓慢下降趋势;电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渗透脱水加快了果块中带电粒子的运动,表现为果块阻抗值和电抗值降低,其中US-SUC-XOS组的黏附作用减缓了粒子运动,表现出最高的电阻值和电抗值;X射线能谱分析结果证实了元素间的传质,其中US-SUC-XOS-12 h组中K元素含量占比最多,为67.08%,Ca元素含量占比最少,为28.61%;核磁共振氢谱分析证实了复配糖液与猕猴桃果块中糖分子的传质;水分分布状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复配糖分子渗入可诱导猕猴桃果块中大量自由水逸出,并降低水分子的移动性,其中US-SUC-XOS-12 h组自由水峰面积最低,不易流动水和结合水峰面积最高。综上,不同的复配糖液可介导不同程度传质的发生,其中SUC-XOS可减缓猕猴桃果块组织降解,有助于猕猴桃果块良好品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复配糖液 渗透脱水 传质 电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云语义分割的猕猴桃冠层叶密度测量方法
3
作者 韩皓名 石复习 席新明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5,共9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LiDAR的猕猴桃果园叶密度测量方法,旨在为猕猴桃果园冠层喷药提供更精确的指导。首先,使用激光雷达扫描10个密度不同的猕猴桃冠层建立点云数据集,利用RandLA-Net神经网络模型并通过6折交叉验证的方法对猕猴桃冠层的树叶... 提出了一种基于LiDAR的猕猴桃果园叶密度测量方法,旨在为猕猴桃果园冠层喷药提供更精确的指导。首先,使用激光雷达扫描10个密度不同的猕猴桃冠层建立点云数据集,利用RandLA-Net神经网络模型并通过6折交叉验证的方法对猕猴桃冠层的树叶、树枝和T型架点云进行语义分割;然后,计算仅包含树叶信息的冠层点云表面积,通过与人工落叶后的实测冠层叶属性(叶面积、叶片数)进行回归分析比较,得到冠层叶点云表面积与真实冠层叶属性的关系;最后,将3 m×3 m的猕猴桃冠层区域划分为400个225 cm^(2)的小网格区域,用以生成冠层叶密度图。结果表明:RandLA-Net网络模型能够有效地对猕猴桃冠层的树枝、树叶与T型架点云进行分割,模型平均总体精度OA达到92%以上,平均交并比mIoU为81.4%,冠层实测叶面积与冠层叶点云表面积的回归分析中获得了较高的相关性R=0.78,回归方程为y=1.491x+8315。对于每个猕猴桃冠层点云数据,通过Alpha-shape算法计算网格区域的冠层体积和预测网格真实叶面积的方法生成冠层叶密度图。所开发的基于点云语义分割的猕猴桃冠层叶密度测量方法,各项指标均符合预期要求,可以为果园冠层喷药提供更精准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园 冠层叶密度 点云语义分割 深度学习 精准喷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运输下减振包装对猕猴桃货架品质和苹果酸代谢的影响
4
作者 宗自豪 刘瑞玲 +6 位作者 吴伟杰 陈慧芝 童川 韩树人 靳政时 叶先明 郜海燕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30,共9页
【目的】探究‘徐香’猕猴桃贮运过程中不同减振包装材料的减损防伤效果和对猕猴桃货架期品质的影响,以及发泡聚乙烯包装对猕猴桃采后苹果酸代谢过程中相关酶活性以及基因表达的作用,以期为物流过程猕猴桃风味品质保持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探究‘徐香’猕猴桃贮运过程中不同减振包装材料的减损防伤效果和对猕猴桃货架期品质的影响,以及发泡聚乙烯包装对猕猴桃采后苹果酸代谢过程中相关酶活性以及基因表达的作用,以期为物流过程猕猴桃风味品质保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泡沫网袋、发泡聚苯乙烯(EPS)、发泡聚乙烯(EPE)3种减振材料包装猕猴桃,通过在振动实验台72 h振动实验模拟道路运输,测定果实贮藏过程货架期品质(硬度、色泽、可滴定酸、可溶固形物、维生素C和总酚含量)变化;对细胞膜损伤指标(丙二醛、相对电导率和脂氧合酶活性)进行分析;测定猕猴桃果肉苹果酸代谢相关酶和基因表达量变化。【结果】与泡沫网袋和EPS包装相比,EPE包装能够维持猕猴桃果实硬度和色泽,延缓抗氧化物质含量下降,抑制膜脂过氧化程度并维持细胞膜完整性。猕猴桃果实贮藏过程的苹果酸含量与NAD-MDH、PEPC酶活呈正相关,与NADP-ME酶活呈负相关,EPE包装能够保持苹果酸代谢相关酶NAD-MDH、PEPC的酶活性和基因表达水平。【结论】在猕猴桃鲜果贮运过程中EPE减振包装有利于贮运过程其货架期品质的保持,对猕猴桃果实苹果酸的代谢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模拟运输 品质 减振包装 苹果酸代谢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采对‘翠香’猕猴桃理化特性及贮藏特性的影响
5
作者 张敏 彭雯 +4 位作者 李欣怡 赵沁雨 张文慧 孙翔宇 马婷婷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249,共7页
早采行为已成为制约猕猴桃产业经济效益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该文基于外观品质、理化特性及贮藏特性等多维度解析早采猕猴桃果实的品质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早采3周和4周的果实的外形还未停止生长,果形指数较高,单果重较低,造成严重的产... 早采行为已成为制约猕猴桃产业经济效益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该文基于外观品质、理化特性及贮藏特性等多维度解析早采猕猴桃果实的品质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早采3周和4周的果实的外形还未停止生长,果形指数较高,单果重较低,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其次,无论是采收时(at harvest,AH),常温成熟(room temperature maturation,RTM),还是冷藏成熟(low temperature maturation,LTM),早采猕猴桃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采收组。早采4周的猕猴桃常温成熟后,果实糖含量较低而酸含量较高;冷藏成熟后,相比正常采收组,早采4周的猕猴桃糖和酸含量分别损失73%和29.76%,糖酸比严重失调。RTM和LTM处理后,早采2~4周猕猴桃的失重率和腐烂率随采收期的提前而显著提高。经LTM处理,早采2~4周猕猴桃均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冷害症状,其冷害率、冷害指数、细胞膜透性均显著高于正常采收期。该研究探明了早采对猕猴桃外观品质、理化品质和贮藏特性的影响,为猕猴桃适时采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采 猕猴桃 外观品质 理化品质 贮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茶菌液猕猴桃果酒发酵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6
作者 张阳阳 刘晓媛 +3 位作者 余鸿飞 侯贺丽 李建芳 嵇丹丹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3-228,共6页
该研究以带皮猕猴桃、红茶菌液为原料发酵制备红茶菌液猕猴桃果酒,通过探究其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基质(还原糖)消耗、产物(乙醇)生成趋势,建立相关动力学方程,并对其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性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反映酵母菌生长及乙醇生... 该研究以带皮猕猴桃、红茶菌液为原料发酵制备红茶菌液猕猴桃果酒,通过探究其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基质(还原糖)消耗、产物(乙醇)生成趋势,建立相关动力学方程,并对其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性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反映酵母菌生长及乙醇生成变化的Boltzmann模型、还原糖消耗的Logistic模型的相关系数R2均>0.98,可有效反映红茶菌液猕猴桃果酒发酵过程中的动力学特征。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红茶菌液猕猴桃果酒中总酚及总黄酮含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发酵192 h时均达到最高,分别为1101.69 mg/mL和735.35 mg/mL;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率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发酵192 h时均达到最高,分别为93.6%、91.5%;羟基(·OH)自由基清除率呈升高趋势,发酵336 h时达到最高,为54.48%。该研究结果揭示了红茶菌液猕猴桃果酒发酵过程中代谢产物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为红茶菌液猕猴桃果酒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菌液猕猴桃果酒 发酵动力学 活性成分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生姜间作对生姜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7
作者 朱永兴 江怡梵 +4 位作者 尹军良 王显凤 蔡小东 刘奕清 胡海骏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4,共7页
【目的】研究猕猴桃/生姜间作对生姜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猕猴桃/生姜间作模式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生姜品种长姜1号为研究对象,设置遮阴生姜单作(CK)、未遮阴生姜单作(US)和猕猴桃/生姜间作(KG)3种栽培模式,比较各栽培模... 【目的】研究猕猴桃/生姜间作对生姜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猕猴桃/生姜间作模式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生姜品种长姜1号为研究对象,设置遮阴生姜单作(CK)、未遮阴生姜单作(US)和猕猴桃/生姜间作(KG)3种栽培模式,比较各栽培模式对生姜光照强度、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抗氧化系统、形态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与CK模式相比,KG模式下生姜的叶片光照强度、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除蒸腾速率)、过氧化氢酶活性、1,5-二磷酸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和形态特征(除根茎纵长)均无显著差异。与US模式相比,KG模式下生姜叶片的光照强度显著降低58.36%,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显著升高,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显著降低;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提高,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生姜株高、茎粗、叶片数、地下部形态指标(除姜球直径)和产量均显著提高。【结论】猕猴桃/生姜间作能够有效降低光照强度,提高生姜的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和抗氧化酶活性,促进生姜生长并提高产量,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猕猴桃 间作 遮阴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软腐病无损高光谱诊断技术研究
8
作者 翟依晨 张林 +3 位作者 祝佳佳 龙艳 杨鑫睿 赵志博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2期78-86,共9页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实现对猕猴桃软腐病的室内无损快速检测,以期为病果诊断、果实分选提供技术方案。在可见光-近红外波长范围内(400~1000 nm)采集病果与健康果的高光谱图像,并提取相应的感兴趣区域(ROI),获得样本128个波段的高光谱数据...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实现对猕猴桃软腐病的室内无损快速检测,以期为病果诊断、果实分选提供技术方案。在可见光-近红外波长范围内(400~1000 nm)采集病果与健康果的高光谱图像,并提取相应的感兴趣区域(ROI),获得样本128个波段的高光谱数据,基于最小冗余最大相关(mRMR)特征排序算法,从中选择8个最优特征波段。使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方法对高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将样本随机分配为测试和训练数据集,分别基于全波段和特征波段建立分类模型。同时,从自然发病果实分离软腐病菌,并鉴定其种类。结果表明:猕猴桃软腐病果实与健康果实的高光谱曲线存在明显区别。针对猕猴桃软腐病识别,可优化神经网络模型识别效果最好,从发病果实分离到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甜樱间座壳属(Diaporthe eres)均为已知的猕猴桃软腐病菌,表明自然发病组分类结果可靠。本研究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能准确区分贵长猕猴桃软腐病果实与健康果实,可实现猕猴桃软腐病早期无症状时期的无损快速检测,为采后果实分选提供了可靠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软腐病 高光谱成像技术 无损快速检测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皮多酚对脂多糖应激大鼠肠道屏障的影响
9
作者 牛鸿艳 谭荣丹 +1 位作者 徐瑞屿 周艳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年第6期65-73,共9页
为明确猕猴桃皮多酚提取物(kiwifruit peel polyphenols extract,KPE)对脂多糖应激大鼠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将24只大鼠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组和猕猴桃皮多酚干预(KPE-LPS)组,进行4周饲喂实验,实验... 为明确猕猴桃皮多酚提取物(kiwifruit peel polyphenols extract,KPE)对脂多糖应激大鼠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将24只大鼠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组和猕猴桃皮多酚干预(KPE-LPS)组,进行4周饲喂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PS损伤组结肠组织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杯状细胞数量减少,且血清二胺氧化酶(diamineoxidase,DAO)含量升高51.48%,黏蛋白MUC1表达含量显著降低。经KPE干预后,肠道组织结构清晰,杯状细胞数量增多,DAO含量下降至7.54 U/L,黏蛋白MUC1平均光密度值和黏蛋白MUC1 mRNA表达含量升高;同时,经KPE干预后,肠道氨氮含量显著降低,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分别上升至2.02、0.51、0.64 mg/g。16S rRNA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猕猴桃皮多酚干预对肠道菌群构成有重塑作用,能促进有益菌异杆菌属和经黏液真杆菌属等的生长,抑制有害菌瘤胃球菌科和毛螺菌科等的增殖。综上,猕猴桃皮多酚可以通过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和调节肠道菌群构成来缓解脂多糖应激造成的肠道健康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多酚 短链脂肪酸 肠道微生物 16S rRNA 肠道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猕猴桃果实病害鉴定及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10
作者 苏文文 罗英 +2 位作者 李苇洁 任春光 韩振诚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4-172,共9页
为明确贵州猕猴桃果实病害种类、病原菌及生物学特性,采集水城区和修文县猕猴桃果实,观察果实病害特征,通过组织分离、纯化,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检测,分子检测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病原菌种类,并在不同碳源、氮源、温度和pH值条件下培养病原... 为明确贵州猕猴桃果实病害种类、病原菌及生物学特性,采集水城区和修文县猕猴桃果实,观察果实病害特征,通过组织分离、纯化,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检测,分子检测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病原菌种类,并在不同碳源、氮源、温度和pH值条件下培养病原菌,明确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猕猴桃果实病害主要为软腐病和黑斑病,分别从发病果实上分离出软腐病和黑斑病菌株20株和31株,经鉴定,猕猴桃软腐病主要病原菌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间座壳菌(Diaporthe acaciigena);猕猴桃黑斑病主要病原菌为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arborescens)和间座壳菌(D.acaciigena)。间座壳菌和葡萄座腔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间座壳菌的最适生长pH值为3.0~5.0,葡萄座腔菌的最适生长pH值为4.0~10.0;交链格孢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最适生长pH值为5.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软腐病 黑斑病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山市猕猴桃产业发展及电商化策略探析
11
作者 杨远晶 余纪萱 周欣怡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266-272,共7页
江山市猕猴桃种植已具有一定规模,在此基础上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已逐渐成为当地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江山经过品牌培育和品种优化筛选,猕猴桃品质和产量都有所提高。为促进江山猕猴桃产业进一步发展... 江山市猕猴桃种植已具有一定规模,在此基础上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已逐渐成为当地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江山经过品牌培育和品种优化筛选,猕猴桃品质和产量都有所提高。为促进江山猕猴桃产业进一步发展,该文探讨了江山猕猴桃产业发展和电商化策略方面的现状和问题,建议通过加强监管、培育区域品牌和政府政策支持等方法,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让江山猕猴桃产业在电商化发展实践、策略创新、数字化提升等全产业链上取得更大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产业 发展 电商化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猕猴桃根腐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措施
12
作者 王家哲 付博 +1 位作者 李浩 张锋 《果树资源学报》 2025年第2期89-90,103,共3页
猕猴桃根腐病作为一种土传真菌性病害,主要发生部位为树根,重病园发病率20%~30%。该病具有发病范围广、致病性强、根治难度大等特征,对猕猴桃产业造成严重影响。结合田间调查和前期研究结果,系统总结了猕猴桃根腐病的发病症状、发病规... 猕猴桃根腐病作为一种土传真菌性病害,主要发生部位为树根,重病园发病率20%~30%。该病具有发病范围广、致病性强、根治难度大等特征,对猕猴桃产业造成严重影响。结合田间调查和前期研究结果,系统总结了猕猴桃根腐病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和综合防控措施,以期为该病害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根腐病 症状 发病规律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猕猴桃多酚和类胡萝卜素组成的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常虹 张翼钊 +4 位作者 钱建平 李文生 王云香 周家华 王宝刚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5期155-163,共9页
为研究不同品种猕猴桃果实的品质特征及多酚类和类胡萝卜素组成的区别,选取12种市售猕猴桃采用直接测量法对基本品质特征(硬度、可溶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进行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实的多酚和类胡萝卜素组分含量,对不同品种... 为研究不同品种猕猴桃果实的品质特征及多酚类和类胡萝卜素组成的区别,选取12种市售猕猴桃采用直接测量法对基本品质特征(硬度、可溶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进行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实的多酚和类胡萝卜素组分含量,对不同品种猕猴桃中多酚和类胡萝卜组成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2种猕猴桃果实品质特征、多酚组分含量和类胡萝卜素组分含量差异明显。海沃德果实较硬,硬度为1.10 kg/cm~2,翠香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为18.78%,东红可滴定酸含量较高,为1.40%,翠玉维生素C含量较高,为207.90 mg/kg。猕猴桃果实中,单体酚以(-)-原儿茶酸含量最高,(-)-儿茶素含量最低;单体类胡萝卜素以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α-胡萝卜素含量最低;猕猴桃果实中至少含有23种多酚,6种类胡萝卜素,其中奎宁酸、芦丁是含量最高的2种多酚,含量分别在74.09~304.16 mg/kg和3.58~31.63 mg/kg。金梅、翠香、海沃德、米良1号果实中的多酚组成最为复杂,至少有25种,其中β-胡萝卜素是含量最高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在1.06~41.57 mg/kg。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2个猕猴桃品种进行全面的评价,得出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为68.609%,可以反映猕猴桃品质的大部分信息,不同品种猕猴桃多酚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多酚 类胡萝卜素 主成分分析 品质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酵素发酵工艺优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荣荣 刘晓媛 涂剑秋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2-228,共7页
为进一步延伸猕猴桃加工链,该研究以猕猴桃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猕猴桃酵素发酵工艺,并分析猕猴桃酵素对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 为进一步延伸猕猴桃加工链,该研究以猕猴桃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猕猴桃酵素发酵工艺,并分析猕猴桃酵素对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羟基自由基清除效果及Fe^(3+)的相对还原能力。结果表明,猕猴桃酵素最佳发酵工艺为料液比38∶100(g∶mL)、菌种(酿酒酵母∶植物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3∶1∶1)接种量0.24%、白砂糖添加量12%,发酵时间144 h,发酵温度26.4℃。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猕猴桃酵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力可达1893.30 U/mL。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猕猴桃酵素对DPPH·、ABTS^(+)·、·OH清除率及Fe^(3+)相对还原能力分别为37.2%、80.13%、79.01%及24.65%;分别比优化前提高了7.98%、2.50%、2.41%及3.58%。综上,经过发酵工艺优化后猕猴桃酵素SOD酶活增加,抗氧化活性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酵素 抗氧化活性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株生防菌对猕猴桃软腐病的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丽 侯珲 +3 位作者 涂洪涛 黄天祥 柳友亮 袁洪波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240,共8页
为探究生防菌对猕猴桃软腐病的作用,选用前期获得的3株生防菌(贝莱斯芽孢杆菌P2-1、耐盐芽孢杆菌PL7和多黏芽孢杆菌NL4)进行室内抑菌试验、猕猴桃软腐病接种和自然发病防治试验,并研究了3株生防菌对猕猴桃果实病程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为探究生防菌对猕猴桃软腐病的作用,选用前期获得的3株生防菌(贝莱斯芽孢杆菌P2-1、耐盐芽孢杆菌PL7和多黏芽孢杆菌NL4)进行室内抑菌试验、猕猴桃软腐病接种和自然发病防治试验,并研究了3株生防菌对猕猴桃果实病程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2-1、PL7和NL4对猕猴桃软腐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3.49%、74.82%和49.33%,P2-1的抑制效果最好,PL7次之,NL4最差;3株生防菌对接种猕猴桃软腐病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以P2-1的效果最好,PL7次之,NL4最差;3株生防菌均能显著降低猕猴桃软腐病自然发病率,其中以P2-1处理的发病率最低;3株生防菌处理均对猕猴桃果实品质无影响;3株生防菌处理猕猴桃果实后,果实中基因PR1、PR5和SOD的表达显著上调。研究结果可为菌株P2-1、PL7和NL4开发为防治猕猴桃软腐病的生物制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软腐病 葡萄座腔菌 生防菌 贝莱斯芽孢杆菌 耐盐芽孢杆菌 多黏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根腐病根际土壤酶活性及真菌群落组成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海生 陈韬略 +3 位作者 蔡林生 李振宇 方昉 金思远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4-151,共8页
分析猕猴桃根腐病感病植株和未感病植株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差异,可为研究猕猴桃根腐病发生机制及其调控技术提供依据。在浙江省天台县街头镇的“红阳”猕猴桃种植基地,以树龄9年的猕猴桃根腐病感病植株和未感病植株根际土壤真菌为研究对象... 分析猕猴桃根腐病感病植株和未感病植株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差异,可为研究猕猴桃根腐病发生机制及其调控技术提供依据。在浙江省天台县街头镇的“红阳”猕猴桃种植基地,以树龄9年的猕猴桃根腐病感病植株和未感病植株根际土壤真菌为研究对象,对菌群ITS序列进行高通量测序注释后,对比分析了真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指数的差异,并测定分析了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猕猴桃根腐病的发生极显著地降低了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的活性(p<0.01)。感病植株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丰富度指数(Chao1)显著低于未感病植株根际土壤(p<0.05)。在门分类水平上,感病植株根际土壤真菌中相对丰度降低的有担子菌门、未分类真菌和接合菌门,其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相对丰度升高的为子囊菌门,其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在属分类水平上,感病植株根际土壤真菌相对丰度增加的有赤霉菌属、丛赤壳属、镰刀菌属、假裸囊菌属和肉座菌属,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相对丰度降低的有未分类伞菌纲、枝鼻菌属、粗糙孔菌属、线虫草属、支顶孢属、粪盘菌属、木霉属和被孢霉属,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猕猴桃感染根腐病后,根际土壤真菌在门和属水平上的菌群变化打破了原有的微生物拮抗平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根腐病 高通量测序 真菌群落结构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突变体库的构建及表型变异分析
17
作者 苑平 杨莉颖 +5 位作者 汤佳乐 徐海 何科佳 沈婉琪 杨博智 卜范文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70,共9页
为促进猕猴桃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以‘红阳’猕猴桃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用10、25、50、75、100、150、200、300、400、500 Gy共10个不同辐射剂量的^(60)Co-γ射线处理愈伤组织,以0 Gy为对照,对诱变后代的表型变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为促进猕猴桃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以‘红阳’猕猴桃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用10、25、50、75、100、150、200、300、400、500 Gy共10个不同辐射剂量的^(60)Co-γ射线处理愈伤组织,以0 Gy为对照,对诱变后代的表型变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100 Gy剂量诱变处理后,‘红阳’猕猴桃愈伤组织的致变率已提升至35.9%,同时分化率亦达到77.8%;基于此,筛选出100 Gy为该品种愈伤组织的适当诱变条件;用100 Gy诱变条件处理1680块‘红阳’猕猴桃愈伤组织,构建了由1026株再生苗组成的‘红阳’猕猴桃突变体库,该突变体库在叶片、株型等性状上均存在丰富的变异,总变异频率达3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60)Co-γ 突变体库 表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9个种41份种质花粉形态观察与分析
18
作者 何利钦 王丽华 +3 位作者 庄启国 张瑶 王凤琪 张茜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139,共8页
为了解猕猴桃属植物间的亲缘关系,以9个猕猴桃种41份种质的花粉为供试材料,采用扫描电镜结合ImageJ图像处理软件对花粉进行形态学观测,并根据花粉极轴长度(P)、赤道轴长度(E)、萌发沟长度、萌发沟宽度、极轴长度/赤道轴长度(P/E)和大小(... 为了解猕猴桃属植物间的亲缘关系,以9个猕猴桃种41份种质的花粉为供试材料,采用扫描电镜结合ImageJ图像处理软件对花粉进行形态学观测,并根据花粉极轴长度(P)、赤道轴长度(E)、萌发沟长度、萌发沟宽度、极轴长度/赤道轴长度(P/E)和大小(P×E)指标对供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花粉均为单粒花粉,均以单粒、等极和辐射对称形式存在。极轴长度范围在21.50~33.40μm之间,赤道轴长度范围在9.87~16.24μm之间,萌发沟长度范围在17.53~29.08μm之间,萌发沟脊宽度范围在0.47~2.03μm之间,花粉粒大小(极轴×赤道轴)范围在218.68~543.18μm^(2)之间,极轴长度/赤道轴长度范围为1.36~2.26,花粉形状为超长球形或长球形,萌发孔类型均为三孔沟,极面观为三裂圆形,均为N3P4C5型。外壁纹饰分为波纹状、颗粒状和疣状,占样品总数的比例分别为63.41%、19.51%和17.08%。在遗传距离为7.5时,供试材料可以分为3个类群;在遗传距离为1.5时,供试材料可以分为6个类群,其中,中华猕猴桃被分为了4类。在两个遗传距离时,四萼猕猴桃均单独分为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花粉形态 扫描电镜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翠玉’猕猴桃果实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生理及品质变化
19
作者 黄文俊 韩飞 +3 位作者 王周倩 杨阳 陈建漳 钟彩虹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90-95,共6页
为了明确‘翠玉’猕猴桃果实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生理、品质变化及贮藏性能,以湖北宜昌生产的鲜果为材料,开展低温(1~2℃)贮藏实验。结果表明:‘翠玉’鲜果在1~2℃低温贮藏20周再20℃常温贮藏7 d的过程中,果实硬度和果心硬度曲线均表现... 为了明确‘翠玉’猕猴桃果实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生理、品质变化及贮藏性能,以湖北宜昌生产的鲜果为材料,开展低温(1~2℃)贮藏实验。结果表明:‘翠玉’鲜果在1~2℃低温贮藏20周再20℃常温贮藏7 d的过程中,果实硬度和果心硬度曲线均表现为“慢—快—慢”3个软化阶段,贮藏2~8周为快速软化阶段;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固酸比和糖酸比等4个品质指标高度正相关,均表现先快速增加然后趋于稳定,但是发生转折的时间略有差异(第10周或第12周);维生素C含量在贮藏期内小幅波动,大体呈现“轻微上升—稳定—轻微下降”的趋势;果肉颜色从入库时的108.7°h逐渐缓慢下降至贮藏21周结束时的105.4°h,表明果实软熟时果肉颜色偏向黄绿色;贮藏期内表现出较低的失重率(<4.0%),而贮藏20周结束时腐烂率高达34.0%,绝大部分为软腐病。基于9个生理和品质指标的主成分分析表明,贮藏10周后的果实样本可以聚为一类,刚好与果实处于软熟可食状态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翠玉’ 低温贮藏 品质 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栽培架形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兰 杨娜 +4 位作者 程大伟 顾红 郭西智 李明 陈锦永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5-300,共6页
我国猕猴桃种质资源丰富,现有54个种中有52个为我国特有种或中心分布。猕猴桃收获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产业发展迅速,潜力大,但单产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总结生产上猕猴桃常用的架型种类并分析不同架型对猕猴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 我国猕猴桃种质资源丰富,现有54个种中有52个为我国特有种或中心分布。猕猴桃收获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产业发展迅速,潜力大,但单产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总结生产上猕猴桃常用的架型种类并分析不同架型对猕猴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猕猴桃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架型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