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ditions Where the Ruled Class Unites for the Revolution:Applicability of a Game Theory on Social Dilemmas
1
作者 Hiroshi Onishi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5-192,共8页
Revolutions,typical cases of crucial social transformations,cannot be realized successfully without a large number of activists.Therefore,creating conditions favorable for acquiring enough participants should be an im... Revolutions,typical cases of crucial social transformations,cannot be realized successfully without a large number of activists.Therefore,creating conditions favorable for acquiring enough participants should be an important topic of Marxist social science.In particular,this problem includes the “free-ride,” because the benefits of revolutionaries’ activities are gained not only by the activists but also by all other members.The paper analyzes problems such as this one,applying non-cooperative game theory to social dilemma problems.This leads to some interesting results.In this research,the problem of the workers’ choice between unity or freeride is first defined using numerical examples of the gain structure.It is defined again in a more generalized form using other parameters.In so doing,we express both the cost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movement and the gains from the concession of the ruling class.Because this analysis focuses on the importance of the number of participants,the concession of the ruling class is framed as a function of the number of participants.The results of this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economic base and superstructure accurately correspond in some game structures but not in others.In other words,the social dilemma presents either as a case of prisoners’ dilemma or as a chicken game.Furthermor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group size,and it was revealed that groups with a large number of members,such as a ruled class,find it particularly difficult to unite.This phenomenon is called the “large group dilemma.” In these ways,this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aforementioned type of game theory can be used to analyze the difficulties and possibilities of social mov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volution historical MATERIALISM social DILEMMA large group CHICKEN ga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空间革命”的三重建构
2
作者 解丽霞 王丹丹 《哲学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90,197,198,共15页
空间作为社会历史的构造物,是以特定革命历史为内容的社会秩序的承载体。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马克思将空间作为革命历史书写的基本场域,阐释了奠基于唯物史观的“空间革命”谱系。马克思在物质空间中确证了实践的存... 空间作为社会历史的构造物,是以特定革命历史为内容的社会秩序的承载体。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马克思将空间作为革命历史书写的基本场域,阐释了奠基于唯物史观的“空间革命”谱系。马克思在物质空间中确证了实践的存在论根基,开辟了空间重构、空间联合、空间正义的实践进路;以实践的能动反映论观照了革命进程中精神空间的生产;基于对空间“物质—精神”双重向度的开掘,建构了融合物的实存和精神生产的社会空间。物质空间的实践和精神空间的构想融入社会空间的重构,促成了社会空间的意义重写,生成了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三重“空间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物质空间 精神空间 社会空间 唯物史观 空间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职业教育若干基本问题的再认识之二:职业教育高阶化的历史演进与动力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葛道凯 杜连森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18,37,共8页
从主要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历程来看,职业教育高阶化是普遍规律。工业革命对大规模工业劳动力的需求促进了学校化职业教育的产生。国家之间的教育竞争,使各国政府更加重视职业教育的规范化,中等职业教育体系得以建立。第三次工业革... 从主要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历程来看,职业教育高阶化是普遍规律。工业革命对大规模工业劳动力的需求促进了学校化职业教育的产生。国家之间的教育竞争,使各国政府更加重视职业教育的规范化,中等职业教育体系得以建立。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进一步提升了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广泛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发展了以中专教育和技工教育为主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开放后,现代化建设事业对各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推动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21世纪以来,高等教育普及化和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促进了职业教育向本科阶段的延伸。职业教育高阶化具有深刻的动力因素,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技术进步对人才需求层次的提高,二是高等教育普及化推动学历普遍提升,三是教育平等主义对提升职业教育地位的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高阶化 工业革命 历史演进 高职本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自我革命的历史演进、基本经验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7
4
作者 冯留建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3,共9页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始终贯穿于党的非凡奋斗历程之中,呈现出“肇始初兴—完善探索—重构发展—全面从严”的演进逻辑。党在自我革命的历史演进中,形成了...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始终贯穿于党的非凡奋斗历程之中,呈现出“肇始初兴—完善探索—重构发展—全面从严”的演进逻辑。党在自我革命的历史演进中,形成了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自我革命的政治自觉;突出政治建设,永葆自我革命的政治本色;敢于刀刃向内,坚定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珍惜历史经验,不断弘扬自我革命精神的基本经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共产党应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进一步深化对党的自我革命的规律性认识,开辟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自我革命 历史演进 基本经验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术语革命”——基于“资本”范畴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淼 张聪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148,共7页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变革、超越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正是立足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赋予政治经济学范畴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全新内涵,发动了“术语革命”。从资本范畴来看,马克思批判并革新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将资本理解为物的观...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变革、超越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正是立足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赋予政治经济学范畴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全新内涵,发动了“术语革命”。从资本范畴来看,马克思批判并革新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将资本理解为物的观点,揭示了其“社会关系”本质,归正了对资本的理解,开显了资本的本真意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术语革命”,不仅起到了革新政治经济学的巨大作用,而且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证实、丰富、完善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政治经济学 术语革命 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跳出“革命的悖论”和历史周期率——论马克思主义革命党的内涵、使命与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陶元浩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91,共8页
在人类过往的政治实践中,“革命的悖论”与历史周期率犹如无形之手作用其中,无数政治集团未能逃脱从建政到执政再到丢失政权的命运。与一般政党将执掌政权作为自己最主要的政治目标不同,马克思主义革命党并非“一次革命论”者,不止步于... 在人类过往的政治实践中,“革命的悖论”与历史周期率犹如无形之手作用其中,无数政治集团未能逃脱从建政到执政再到丢失政权的命运。与一般政党将执掌政权作为自己最主要的政治目标不同,马克思主义革命党并非“一次革命论”者,不止步于夺取政权的政治革命胜利,还有更宏伟的社会革命理想以及始终贯穿其中的党的自我革命。基于“革命之后还有革命”的社会革命使命和党自身的革命性锻造,中国共产党努力实现对过往一切政治组织的超越和自我超越,跳出“革命的悖论”和历史周期率成为一种理论和现实的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的悖论 历史周期率 马克思主义革命党 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 自我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跳出历史周期率“两个答案”的内在关系与协同路向 被引量:1
7
作者 段妍 段丽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3,共9页
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是贯穿党的建设与发展始终的重大课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不断回答历史之问、时代之问的实践探索。“两个答案”虽提出背景与解题思路不同,但其内在的理论来源、精神实质、实践遵循一致,统... 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是贯穿党的建设与发展始终的重大课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不断回答历史之问、时代之问的实践探索。“两个答案”虽提出背景与解题思路不同,但其内在的理论来源、精神实质、实践遵循一致,统一于对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执政的探索之中。“两个答案”相互促进、互为补充,为党实现长期执政凝聚深厚合力。基于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新时代应以系统思维不断探索“两个答案”的协同路向,推动二者良性互动与机制互补,为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提供重要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周期率 “两个答案” 长期执政 自我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务必”的核心要义、鲜明特征及价值意蕴
8
作者 李祺 梁大伟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5-70,共6页
保持“三个务必”的战略清醒和执政自觉,是中国共产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逻辑必然。“三个务必”聚焦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能动构建,三者之间协同联动、逻辑互补,分别从根本要求、重要保障、核心动力维度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赶考... 保持“三个务必”的战略清醒和执政自觉,是中国共产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逻辑必然。“三个务必”聚焦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能动构建,三者之间协同联动、逻辑互补,分别从根本要求、重要保障、核心动力维度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赶考路上应肩负什么样的政治使命、保持什么样的政治本色、具备什么样的政治能力的问题。作为解决百年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遵循,“三个务必”是党性与人民性、世界观与方法论、继承性与创新性、规律性与能动性的统一。“三个务必”不仅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新境界,为形塑党的自我革命与伟大社会革命良性互动的有序格局提出了新要求,也为世界摆脱后现代性的政党治理危机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务必” 历史周期率 自我革命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政治学研究范式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制度主义——以斯考切波《国家与社会革命》为考察中心
9
作者 郝保权 张佳翌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6-80,180,共16页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制度主义作为两种独立的政治学研究范式,实则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通过考察斯考切波的著作《国家与社会革命》,可以发现这两种研究范式的联系与区别。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制度主义的对比凸显了国家理论、阶级分析法...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制度主义作为两种独立的政治学研究范式,实则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通过考察斯考切波的著作《国家与社会革命》,可以发现这两种研究范式的联系与区别。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制度主义的对比凸显了国家理论、阶级分析法和比较历史分析法的学术价值。历史制度主义采用结构性的视角、多变量因果分析推进了革命研究。历史制度主义在继承历史唯物主义国家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组织现实主义”和“国家中心主义”等新观点,推动了国家自主性问题的研究。在动态维度,历史制度主义提出的路径依赖、比较历史分析方法有助于推进历史演变规律的总结;在价值维度,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制度主义都强调对制度变迁、革命爆发原因的阐述离不开观念。由此,中国政治学应当启发于历史制度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承袭和发展,站稳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立场,将研究着眼于以中国国家建构的实践、路径、特点为基本内容的本土国家建构理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学研究范式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制度主义 斯考切波 《国家与社会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旅游开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被引量:35
10
作者 曹新向 王伟红 梁留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26-130,共5页
“红色旅游”近年来在国内旅游业中异军突起。开发红色旅游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包括人本旅游观、特色旅游观、持续旅游观、合作旅游观、旅游体验观等。以河南省为例,探讨了红色旅游开发的模式和线路设计,并对河南省红色旅游的开发提... “红色旅游”近年来在国内旅游业中异军突起。开发红色旅游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包括人本旅游观、特色旅游观、持续旅游观、合作旅游观、旅游体验观等。以河南省为例,探讨了红色旅游开发的模式和线路设计,并对河南省红色旅游的开发提出了初步的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旅游 科学发展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城镇旅游发展模式比较研究——威尼斯和丽江 被引量:42
11
作者 陶伟 岑倩华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6-82,共7页
以丽江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以丽江为代表的中国历史城镇旅游发展演化模式的动力机制、衰落的动因关系和特征、旅游业对古城的经济社会文化的侵蚀作用以及旅游业应选择的发展策略。并以威尼斯的“恶性循环”模式为理论分析的参考工具,对... 以丽江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以丽江为代表的中国历史城镇旅游发展演化模式的动力机制、衰落的动因关系和特征、旅游业对古城的经济社会文化的侵蚀作用以及旅游业应选择的发展策略。并以威尼斯的“恶性循环”模式为理论分析的参考工具,对丽江和威尼斯的旅游发展模式进行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城镇 威尼斯 丽江 恶性循环 旅游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模糊评价模型 被引量:5
12
作者 林龙飞 王华 杨斌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77-180,共4页
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在我国主要有辛亥革命旅游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两大类,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评价是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需要运用模糊数学中的层次分析法来构建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评价体系。
关键词 革命历史文化遗产 旅游资源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以党的自我革命破解“历史周期率”的逻辑、经验和路径 被引量:14
13
作者 吴光会 唐棣宣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0-61,共1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要跳出“历史周期率”,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党的自我革命破解“历史周期率”的重大课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宝库。与此同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实践中以强烈的历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要跳出“历史周期率”,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党的自我革命破解“历史周期率”的重大课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宝库。与此同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实践中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坚如磐石的勇气定力,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查找和解决问题,攻坚克难,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以党的自我革命破解“历史周期率”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因此,必须保持和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克服精神懈怠危险;提高和增强自我革命能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健全和完善自我革命体制机制,确保党长期执政、长期执好政;锤炼和锻造自我革命的骨干队伍,确保领导权始终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从严治党 自我革命 “历史周期率” 长期执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初的“新史学”思潮及其意义——兼论梁启超《新史学》的局限性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艳秋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39,共8页
20世纪初,梁启超发表《新史学》等著述,高呼"史界革命",随即兴起"新史学"思潮,推动中国史学向近代化转型,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新史学"思潮形成于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背景下,以历史进化论为思想基础... 20世纪初,梁启超发表《新史学》等著述,高呼"史界革命",随即兴起"新史学"思潮,推动中国史学向近代化转型,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新史学"思潮形成于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背景下,以历史进化论为思想基础,以批判传统史学而破旧立新,不可避免地带有理念上的局限性,对传统旧史学的批判也有偏激的一面,但不应据此加以全盘否定,更不能因此一味攻击《新史学》的理论基础——历史进化论,从而否定近代新史学取得的超越古代的进步成就。评析梁启超及其《新史学》,是关系到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学的大问题,应当引起学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界革命” 梁启超 “新史学” 进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认识鲁迅与鲁迅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泽友 熊元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8-113,119,共7页
鲁迅是一个说不尽的文化存在。任何时代都是根据自己时代的需要把握和肯定鲁迅的一些方面,这与文学史全面认识鲁迅是两回事。鲁迅精神的实质不是自由主义,而是追求个体自由与追求民族解放这两者的高度统一。鲁迅的与时俱进,始终以民众... 鲁迅是一个说不尽的文化存在。任何时代都是根据自己时代的需要把握和肯定鲁迅的一些方面,这与文学史全面认识鲁迅是两回事。鲁迅精神的实质不是自由主义,而是追求个体自由与追求民族解放这两者的高度统一。鲁迅的与时俱进,始终以民众为主体。鲁迅这种与时俱进与目标一致相统一的思想进程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历史认识 与时俱进 自由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亥革命时期女子教育的发展嬗变及历史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凌皓 朱志峰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3-47,共5页
发端于近代的中国女子教育在辛亥革命时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此间通过兴办女子学堂、允许男女合校、发展女子留学教育以及创办女性团体和女刊等多种形式,拓展了女子教育的规模,加快了女子教育的发展速度。这不仅极大地解放了中国妇女的... 发端于近代的中国女子教育在辛亥革命时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此间通过兴办女子学堂、允许男女合校、发展女子留学教育以及创办女性团体和女刊等多种形式,拓展了女子教育的规模,加快了女子教育的发展速度。这不仅极大地解放了中国妇女的思想,唤醒了中国女性的主体意识,而且有利地推动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进程,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历史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女子教育 历史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理论渊源及现实诉求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文龙 李建军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共8页
党的自我革命是我们党辉煌历史进程中形成的鲜明品格和独特优势。党的自我革命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重要论述的继承与发展,源于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修身自省作风优良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源... 党的自我革命是我们党辉煌历史进程中形成的鲜明品格和独特优势。党的自我革命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重要论述的继承与发展,源于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修身自省作风优良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源于对中国共产党历来革命文化的赓续与弘扬。党的自我革命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与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因此,要把党的自我革命放置在中国共产党不同的历史坐标中来深刻剖析其生成的历史必然性。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政党现代化的时代诉求,是中国共产党舆论引导和理论宣传的应有之义,更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性质的集中彰显。系统回顾和把握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递嬗逻辑与现实诉求,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实现其肩负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自我革命 理论深渊 现实诉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阈下十月革命前的个人主体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铁肩 余国华 张相国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7-140,157,共5页
在中共建党以前,许多个人都不同程度地触摸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皮毛,甚至在一定意义上说做过某种贡献。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考察十月革命前这些个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联,分析他们自身的特征,理性地分析和扬弃他们的思想观点... 在中共建党以前,许多个人都不同程度地触摸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皮毛,甚至在一定意义上说做过某种贡献。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考察十月革命前这些个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联,分析他们自身的特征,理性地分析和扬弃他们的思想观点,正确认识个人主体成长的条件及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十月革命前 个人主体 特征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革命史与1950年代上海研究的新叙事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济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20,167,共7页
以革命大叙事为唯一研究路径与方式的革命史受到"集权主义论"和"现代化论"两方面的挑战,被许多当代中国史研究者所摒弃。这两种叙事方式特别是后者影响下的上海研究也"告别"革命大叙事,将社会文化史与革命史割裂开来,进而将1950... 以革命大叙事为唯一研究路径与方式的革命史受到"集权主义论"和"现代化论"两方面的挑战,被许多当代中国史研究者所摒弃。这两种叙事方式特别是后者影响下的上海研究也"告别"革命大叙事,将社会文化史与革命史割裂开来,进而将1950年代上海研究置于现代化的断裂与集权主义的"黑色叙述"中。新革命史的兴起从20世纪中国革命的连续性与多重释义两方面唤回革命史,并为上海研究增加了新维度。新革命史观照下的1950年代上海研究呈现出多重面相,革命、国家与社会三重叙事与三个逻辑相互碰撞,彼此交汇。"都市迅速远去,摩登依然在场",既是新叙事下1950年代中国的上海旋律,也是同一时代的上海历史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大叙事 新革命史 当代中国史 1950年代上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百年来“小说界革命”研究述评 被引量:3
20
作者 谢飘云 张松才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2期47-56,共10页
近百年来学术界对"小说界革命"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从"小说界革命"是否是一场革命、梁启超对中国古典小说的态度、梁启超倡导的政治小说、"小说界革命"理论及其特点和影响等方面看,学界在纵向研究上取... 近百年来学术界对"小说界革命"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从"小说界革命"是否是一场革命、梁启超对中国古典小说的态度、梁启超倡导的政治小说、"小说界革命"理论及其特点和影响等方面看,学界在纵向研究上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存在成果差异,横向研究上则既有不足也有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小说界革命”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