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溴代η^(3)-烯丙基钯前驱体的C-C偶联催化性能研究
1
作者 郭旭虎 张春涛 +1 位作者 李金书 匡飞平 《贵金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87-193,共7页
有机钯(Ⅱ)卤化络合物(R-Pd(Ⅱ)-X)是整个钯催化偶联反应的核心和枢纽,是高效的“分子装配手”,也是新生L_(n)Pd(0)的重要前驱体。本研究制备了溴代η^(3)-烯丙基钯([Pd(η^(3)-C_(3)H_(5))Br]_(2)),采用元素分析、IR、NMR和单晶XRD确... 有机钯(Ⅱ)卤化络合物(R-Pd(Ⅱ)-X)是整个钯催化偶联反应的核心和枢纽,是高效的“分子装配手”,也是新生L_(n)Pd(0)的重要前驱体。本研究制备了溴代η^(3)-烯丙基钯([Pd(η^(3)-C_(3)H_(5))Br]_(2)),采用元素分析、IR、NMR和单晶XRD确定其结构,测试了以溴代物和苯硼酸为底物对的Suzuki偶联反应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前驱体是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两端由η^(3)-C_(3)H_(5)与Pd(Ⅱ)配位,通过Pd-Br-Pd桥键连接,形成刚性对称结构的二聚体,Pd-Br键长>Pd-C键,Pd-Br-Pd键角约90°,键角张力大,与Pd-C键相比,Pd-Br易被PPh_(3)等进攻脱Br。在偶联反应中,η^(3)-C_(3)H_(5)与PPh_(3)配体通过空间位阻协同作用,快速转金属化,实现L_(n)Pd(0)的新生,增强了对溴代底物的选择性,产物的收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Pd(η^(3)-C_(3)H_(5))Br]_(2)前驱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π-烯丙基溴化钯二聚体 前驱 结构 SUZUKI偶联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