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断性θ爆发式磁刺激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杨婷婷 李丹丹 +4 位作者 李红 张龙 杨振海 张轶凡 朱春燕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间断性θ爆发式磁刺激(intermittent theta burst stimulation,iTBS)作用于颞上沟(superior temporal sulcus,STS)干预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的效果。方法选取ASD儿童31例,分为研究组17例和对照组1... 目的探讨间断性θ爆发式磁刺激(intermittent theta burst stimulation,iTBS)作用于颞上沟(superior temporal sulcus,STS)干预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的效果。方法选取ASD儿童31例,分为研究组17例和对照组14例。两组儿童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以右侧STS为靶点使用iTBS治疗28 d。治疗前后分别用自闭症儿童行为检查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评估两组儿童的核心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ABC总分和交往、运动分量表评分时间与组别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ABC总分及分量表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分和交往分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分和交往、运动分量表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ABC总分及分量表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TBS作用于STS可能一定程度改善ASD儿童社交障碍等核心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症谱系障碍 间断性θ爆发式磁刺激 颞上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θ爆发式磁刺激对高血压大鼠胼胝体髓鞘及局部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蔡颖 邱宝山 +5 位作者 廖梦诗 刘晓露 林晶 蓝琳芳 徐光青 范玉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9-134,共6页
目的探究间歇性θ爆发式磁刺激对慢性高血压大鼠胼胝体区域髓鞘脱失、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和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改善作用。方法对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进行双肾双夹术,制作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术后22周,模型制备成功的高... 目的探究间歇性θ爆发式磁刺激对慢性高血压大鼠胼胝体区域髓鞘脱失、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和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改善作用。方法对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进行双肾双夹术,制作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术后22周,模型制备成功的高血压大鼠随机接受连续14 d间歇性θ爆发式磁刺激治疗(intermittent theta burst stimulation,iTBS)(高血压iTBS组,n=6)或假性刺激(高血压假刺激组,n=6),假手术大鼠接受假性刺激(假手术假刺激组,n=6)。HE染色观察胼胝体小动脉形态。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胼胝体MBP标记的髓鞘脱失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GFAP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和IBa-1标记的小胶质细胞数量和形态,以评价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和小胶质细胞活化。结果高血压iTBS组和高血压假刺激组出现明显小动脉管壁增厚。与假手术假刺激组相比,高血压假刺激组胼胝体MBP阳性面积比例减少(P<0.01),GFAP阳性细胞和IBa-1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1),IBa-1阳性细胞胞体增大,突起变粗,分枝变少。iTBS治疗明显增加了高血压大鼠胼胝体MBP阳性面积比例,降低GFAP阳性细胞和IBa-1阳性细胞数量(P<0.01),IBa-1阳性细胞胞体变小,突起变细,分枝变多。结论iTBS治疗可减轻高血压大鼠胼胝体区域髓鞘脱失,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和小胶质细胞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病变 间歇性θ爆发式磁刺激 髓鞘 星形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脑半球之间多靶区间歇性θ爆发式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曹志刚 冯海霞 +5 位作者 李亚斌 杨佳丽 李姣 王红霞 曲博轩 张亚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02-507,共6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多靶区大脑皮质间歇性θ爆发式磁刺激(iTBS)对偏瘫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单靶区刺激组(n=20)和多靶区刺激组(n=20)。两组均进行临床常规药物治疗...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多靶区大脑皮质间歇性θ爆发式磁刺激(iTBS)对偏瘫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单靶区刺激组(n=20)和多靶区刺激组(n=20)。两组均进行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和日常康复锻炼。在此基础上,两组均辅以重复经颅磁刺激(iTBS模式)。单靶区刺激组仅刺激患侧脑部初级运动皮质(M1区);多靶区刺激组先刺激健侧大脑同侧小脑半球皮质,5 s后再刺激患侧大脑M1区。每天1次,每周6 d,共4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以及上肢体感诱发电位N20(潜伏期、波幅)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两组FMA-UE、MBI和ARAT评分,N20潜伏期和波幅均改善(|t|>3.478,|Z|>2.243,P<0.05),且多靶区刺激组FMA-UE和ARAT评分,N20波幅均明显优于单靶区刺激组(t>2.939,Z=-2.697,P<0.01)。结论多靶区刺激比单靶区刺激更能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和患侧N20波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多靶区 间歇性θ爆发式磁刺激 上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θ爆发式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认知功能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9
4
作者 金莹 李觉 +3 位作者 朱明环 朱娜 黄瑛 龚恒芬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40-545,共6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间歇性θ爆发式磁刺激(intermittent theta burst stimulation,iTBS)治疗,其社会认知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真刺激组(n=40)和伪刺激组(n=40),在原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iTBS...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间歇性θ爆发式磁刺激(intermittent theta burst stimulation,iTBS)治疗,其社会认知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真刺激组(n=40)和伪刺激组(n=40),在原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iTBS真、伪刺激,每天1次,每周5天,4周共20次。采用中国人面孔情绪测验系统(Chinese facial emotion recognition test,CFERT)、隐喻任务(hinting task,HT)、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对患者的社会认知功能和精神病性症状进行评估。结果基线时两组人口学资料和量表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真刺激组CFERT情绪类型识别总分及愤怒、恐惧、悲伤、惊奇识别分高于伪刺激组(P<0.05),恐惧、悲伤情绪强度判断分高于伪刺激组(P<0.05),HT分高于伪刺激组(P<0.05),PANSS总分和阴性症状量表分低于伪刺激组(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iTBS治疗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认知功能和阴性症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θ爆发式磁刺激 精神分裂症 社会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