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0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improved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for rock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under stress-based calculation mode for slip surface
1
作者 DENG Dong-ping ZHANG Dian +1 位作者 PENG Yi-hang CHEN Hao-y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1期262-287,共26页
This study proposes an alternative calculation mode for stresses on the slip surface(SS).The calculation of the normal stress(NS)on the SS involves examining its composition and expanding its unknown using the Taylor ... This study proposes an alternative calculation mode for stresses on the slip surface(SS).The calculation of the normal stress(NS)on the SS involves examining its composition and expanding its unknown using the Taylor series.This expansion enables the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of a function describing the NS on the SS.Additionally,by directly incorporating the nonlinear Generalized Hoke-Brown(GHB)strength criterion and utilizing the slope factor of safety(FOS)definition,a function of the shear stress on the SS is derived.This function considers the mutual feedback mechanism between the NS and strength parameters of the SS.The stress constraints conditions are then introduced at both ends of the SS based on the spatial stress relation of one point.Determining the slope FOS and stress solution for the SS involves considering the mechanical equilibrium conditions and the stress constraint conditions satisfied by the sliding body.The proposed approach successfully simulates the tension-shear stress zone near the slope top and provides an intuitive description of the concentration effect of compression-shear stress of the SS near the slope toe.Furthermore,compared to other methods,the present method demonstrates superior processing capabilities for the embedded nonlinear GHB strength criter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bility of rock slope nonlinear GHB strength criterion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stress function on slip surface stress constraint conditions at both ends of slip surf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火联合发电系统日前-日内两阶段协同优化调度
2
作者 叶林 张步昇 +3 位作者 郭凯蕾 裴铭 夏雪 谢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27-2539,I0007,共14页
风火联合发电系统协同调度过程受风电不确定性和风火协同特性的影响显著。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风电不确定集鲁棒优化的风火联合发电系统日前-日内两阶段协同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建立日前-日内两阶段风火协同调度模型,构建基于“... 风火联合发电系统协同调度过程受风电不确定性和风火协同特性的影响显著。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风电不确定集鲁棒优化的风火联合发电系统日前-日内两阶段协同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建立日前-日内两阶段风火协同调度模型,构建基于“闭环反馈型”数据驱动鲁棒优化的风电不确定集合;其次,提出考虑改进风电功率历史预测误差不确定集的风火协同鲁棒调度方法,实现日前-日内两阶段风、火协同调度计划的动态随机筛选;然后,采用鲁棒对偶理论将不确定调度模型进行转换,并基于反馈流松弛和有效不确定域空间辨识约束的改进分支定界法对转换后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最后,在IEEE-39节点系统上进行算例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传统风火打捆调度模式,所提方法更好地提升风火协同调度能力和经济效益,有效促进风电消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火协同调度 风电不确定集 鲁棒优化 改进分支定界法 动态潮流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不确定性单峰-偏度信息的输配系统分布式分布鲁棒优化
3
作者 沙立成 徐楷 +2 位作者 李理 吕闫 张再驰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128,138,共12页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输电网与配电网间耦合关系逐渐增强,需进行输配协同调度。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考虑新能源不确定性单峰-偏度信息的输配系统分布式分布鲁棒优化调度方法,旨在提升调度结果的经济性及应对实际通信条件下的丢包问...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输电网与配电网间耦合关系逐渐增强,需进行输配协同调度。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考虑新能源不确定性单峰-偏度信息的输配系统分布式分布鲁棒优化调度方法,旨在提升调度结果的经济性及应对实际通信条件下的丢包问题。首先,为提升调度结果的经济性,基于单峰性信息、偏度信息与二阶矩信息的模糊集,构建考虑新能源不确定性单峰-偏度信息的输配协同调度模型。其次,由于分布鲁棒调度模型复杂且难以直接求解,基于对偶理论,将目标函数与联合机会约束转化为确定性的重构模型。然后,针对现实通信条件下可能发生的丢包问题,基于Peaceman-Rachford分裂理论与二元概率分布,提出一种考虑通信丢包的松弛交替方向乘子法分布式算法。最后,进行案例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提升调度结果的经济性,并在丢包环境下实现分布式协同调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鲁棒优化 机会约束 分布式优化 单峰度 模糊集 交替方向乘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ε-约束法的废弃物分类回收双目标选址模型
4
作者 杜若君 贾涛 雷栋 《运筹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共8页
对于城市废弃物处理设施的合理选址,能够帮助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及时回收有价值的可再生资源,并有效降低废弃物对于环境可能造成的严重影响。基于此背景,首先,本文考虑废弃物分类回收的要求、处理设施的环境负效应影响等因素,以总... 对于城市废弃物处理设施的合理选址,能够帮助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及时回收有价值的可再生资源,并有效降低废弃物对于环境可能造成的严重影响。基于此背景,首先,本文考虑废弃物分类回收的要求、处理设施的环境负效应影响等因素,以总成本和总负效应最小化为目标,构建了一个新的双目标混合整数规划模型,用于确定废弃物处理中心选址以及回收网络的分配方案。进一步,基于经典ε-约束法,通过加入考虑贪婪规则的优化顺序策略与循环参数策略,设计出可求得Pareto前沿的“改进ε-约束法”。再次,通过设计大量数据实验以验证算法及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将所开发的改进ε-约束法应用于西安市废弃物分类回收的真实场景,结果显示本文所提出的模型和算法可能有效改善处理设施的布局规划,为该类设施的实施落地提供策略选择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目标设施选址模型 ε-约束法 负效应 废弃物分类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LE-ANCF方法的卷曲展开机构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5
作者 黄斐 袁婷婷 刘锦阳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42,共12页
针对含复杂的多区域接触的卷曲展开机构,该研究将其简化为带刚性转盘的变长度柔性构件,建立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实现高效仿真。首先,基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描述的绝对节点坐标法对变长度梁进行建模;然后,将复杂接触问题简化为移动边... 针对含复杂的多区域接触的卷曲展开机构,该研究将其简化为带刚性转盘的变长度柔性构件,建立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实现高效仿真。首先,基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描述的绝对节点坐标法对变长度梁进行建模;然后,将复杂接触问题简化为移动边界的约束关系,给出一种增删节点处理方法,有效解决了单元长度变化引起的奇异和精度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刚-柔耦合多体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用隐式算法实现了动力学方程的数值求解。通过滑绳和动滑轮算例验证了建模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建立了卷曲机构充气展开系统的简化动力学模型,该模型采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法移动网格实时跟踪卷曲机构的位置,精准捕捉移动边界点,从而高效确定接触行为。分析了气压力与黏附力对展开动力学特性的影响,通过控制黏附力分布,实现了卷曲机构的匀速展开,对工程实际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长度梁 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描述的绝对节点坐标法 卷曲展开机构 动力学建模 移动边界约束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产消者的两阶段四层主从-合作博弈鲁棒模型及求解
6
作者 魏金花 尚广广 +2 位作者 刘雄飞 万占国 汪树升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8-216,共9页
针对含可再生能源和柔性负荷的产消者参与电力市场的主从-合作交易过程,提出一种多产消者两阶段四层主从-合作博弈鲁棒模型。通过引入“最大波动幅度”的概念以及定义波动比例系数,建立可再生能源不确定性集;考虑可再生能源的不确定性... 针对含可再生能源和柔性负荷的产消者参与电力市场的主从-合作交易过程,提出一种多产消者两阶段四层主从-合作博弈鲁棒模型。通过引入“最大波动幅度”的概念以及定义波动比例系数,建立可再生能源不确定性集;考虑可再生能源的不确定性和柔性负荷对交易策略的影响,建立max-max-min-max形式的两阶段四层主从-合作鲁棒模型;提出一种交替迭代的列约束生成算法,通过解耦子问题加速求解;将共识乘子交替方向法与改进的动态自适应交替优化法相结合,克服非凸的主从-合作鲁棒模型收敛困难的问题。基于某智慧能源示范项目的仿真验证了所提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不确定性 柔性负荷 主从-合作鲁棒模型 列约束生成算法 自适应交替优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BK-IPS的电驱车间空调系统节能优化方法
7
作者 龚小容 王鑫 +2 位作者 熊维清 王溏靓 张洪铭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0-92,共13页
针对电驱车间空调系统运行能耗高和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基于IBK-IPS算法提出了一种考虑空调系统各设备相互约束的动态节能优化方法。首先,分析空调系统各设备之间的影响机理,建立各设备的能耗和约束条件数学模型,构建系统运行能耗优化目... 针对电驱车间空调系统运行能耗高和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基于IBK-IPS算法提出了一种考虑空调系统各设备相互约束的动态节能优化方法。首先,分析空调系统各设备之间的影响机理,建立各设备的能耗和约束条件数学模型,构建系统运行能耗优化目标函数;接着,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黑翅鸢与粒子群(IBK-IPS)的算法,对空调系统各设备的水温、流量和风量等运行参数进行优化,以提高空调系统运行参数控制的精度和效果;然后,利用Simulink平台建立空调系统冷却水系统、冷冻水系统的能耗仿真模型,并通过仿真实验来验证运行参数优化的效果和准确性;最后,将该方法在某电驱车间进行实际应用,以验证所提方法的实际效果和可行性。仿真实验及实际应用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的运行能耗得到有效降低,节能率达到11.23%~34.68%;系统的运行能效得到有效优化,运行能效提升了11.53%~41.75%;相较于PS、BK、BK-PS算法,IBK-IPS算法的节能效果最优,且收敛速度分别提升了27.27%、61.90%、69.23%;在实际应用测试中,优化后系统在5种不同负荷下的节能率分别为22.61%、17.24%、7.48%、14.97%、12.64%。综上所述,该文提出的节能优化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电驱车间空调系统运行能耗高和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和实用性,可为空调系统节能优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驱车间 空调系统 相互约束 改进的黑翅鸢与粒子群算法 动态节能优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ving single-frequency phase ambiguity using parameter weights fitting and constrained equation ambiguity resolution methods 被引量:6
8
作者 阳仁贵 欧吉坤 +3 位作者 袁运斌 张克非 闻德保 Ron Grenfell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6年第1期93-98,共6页
Based on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ouble-differenced normal equation, a new method was proposed to resolve the ambiguity float solution through a selection of parameter weights to construct an appropriate... Based on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ouble-differenced normal equation, a new method was proposed to resolve the ambiguity float solution through a selection of parameter weights to construct an appropriate regularized matrix, and a singular decomposition method was used to generate regularization parameters. Numerical test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regularized ambiguity float solution is more stable and reliable than the least-squares float solution. The mean square error matrix of the new method possesses a lower correlation than the variancecovariance matrix of the least-squares estimation. The size of the ambiguity search space is reduced and the search efficiency is improved.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integer ambiguity searching process i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when the ambiguity resolution by using constraint equation method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rrect ambiguity integervector. The ambiguity resolution by using constraint equation method requires an initial input of the ambiguity float solution candidates which are obtained from the LAMBDA method in the new method. In addition, the observation time required to fix reliable integer ambiguities can he significantly redu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bal position system ill-conditioned state parameter weight fitting method constraint equation integer ambigu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wer System State Estimation Solution With Zero Injection Constraints Using Modified Newton Method and Fast Decoupled Method in Polar Coordinate 被引量:13
9
作者 GUO Ye ZHANG Boming WU Wenchuag SUN Hongbin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I0015-I0015,11,共1页
如何保证零注入节点的注入功率在状态估计结果中严格为0是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在直角坐标下,由于零注入约束为线性约束,可使用修正牛顿法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借鉴直角坐标下修正牛顿法的思路,提出了极坐标下的... 如何保证零注入节点的注入功率在状态估计结果中严格为0是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在直角坐标下,由于零注入约束为线性约束,可使用修正牛顿法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借鉴直角坐标下修正牛顿法的思路,提出了极坐标下的修正牛顿法和修正快速解耦估计。这些方法的计算流程与传统的极坐标下的牛顿法和快速解耦估计非常相似,计算速度与大权重法相当,同时能够保证零注入约束严格满足。仿真结果验证了所得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估计模型 电力系统 解耦方法 注射 极坐标 牛顿法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电压变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est Method 1311法重结晶α-半水石膏重金属元素的浸出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余智 吴晓琴 +1 位作者 许勇 叶智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7年第5期94-99,共6页
以脱硫石膏及其常压盐溶液法重结晶得到的α-半水石膏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Tessier流程和Test Method 1311法研究两种石膏晶体重金属元素的赋存形态和浸出特性,并对其进行环境效应评价。结果表明:重结晶过程能够释放脱硫石膏中的重金... 以脱硫石膏及其常压盐溶液法重结晶得到的α-半水石膏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Tessier流程和Test Method 1311法研究两种石膏晶体重金属元素的赋存形态和浸出特性,并对其进行环境效应评价。结果表明:重结晶过程能够释放脱硫石膏中的重金属元素并使其赋存形态改变;重结晶后石膏晶体中的重金属组分短期内可达到释放平衡,其中Cr、Pb、Ni元素的最大浸出量明显低于对应的脱硫石膏,As元素的浸出量几乎不变;α-半水石膏的环境友好性优于脱硫石膏,但仍具有污染环境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石膏 Α-半水石膏 重结晶 Test method 1311法 重金属元素 赋存形态 浸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鲁棒机会约束的微电网有功-无功投标交易策略
11
作者 陈厚合 付麟博 +2 位作者 张儒峰 姜涛 李雪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87-97,共11页
含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HP-DGMG)中,分布式电源(DG)的不确定性会对投标收益产生影响,甚至增加微电网和配电网的运行风险。考虑HP-DGMG中分布式光伏的不确定性,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分布鲁棒机会约束(DRCC)的有功-无功投标交易策略。... 含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HP-DGMG)中,分布式电源(DG)的不确定性会对投标收益产生影响,甚至增加微电网和配电网的运行风险。考虑HP-DGMG中分布式光伏的不确定性,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分布鲁棒机会约束(DRCC)的有功-无功投标交易策略。首先,考虑HP-DGMG售电与购电两种市场交易特性,构建配电市场环境下HP-DGMG的投标与交易框架,进一步建立配电市场下HP-DGMG有功-无功交易的双层投标模型。其次,引入DRCC处理微电网中分布式光伏发电的不确定性,构建基于矩信息的HP-DGMG有功-无功投标分布鲁棒优化模型,利用条件风险价值理论和对偶理论,将HP-DGMG投标分布鲁棒模型转化为二阶锥规划形式。然后,利用原-对偶counterpart方法,提出考虑光伏不确定性的配电市场环境下HP-DGMG投标的单层均衡约束数学规划模型,并转化为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问题进行求解。最后,通过位于7节点配电网和33节点配电网的HP-DGMG进行分析验证,结果验证了所提HP-DGMG投标交易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投标策略 分布式电源 分布鲁棒机会约束 -对偶counterpart方法 均衡约束数学规划模型 配电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效率和公平的飞机滑行路径双目标规划研究
12
作者 张轮 侯雪晶 +1 位作者 吴凌霄 徐博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0-257,共8页
飞机滑行路径规划是机场交通管理的重要问题,需要同时考虑效率(设计系统最优的路径方案)和公平(为航空公司提供公平的服务)两项指标。基于此,本文研究双目标的飞机滑行路径规划问题,同时考虑效率和公平,并纳入飞机安全间隔时间和时间窗... 飞机滑行路径规划是机场交通管理的重要问题,需要同时考虑效率(设计系统最优的路径方案)和公平(为航空公司提供公平的服务)两项指标。基于此,本文研究双目标的飞机滑行路径规划问题,同时考虑效率和公平,并纳入飞机安全间隔时间和时间窗等影响因素。以最小化所有飞机的总延迟,以及最小化最大平均公平的公平偏差为目标,建立双目标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数学模型。根据该模型的特点,提出一个带有初始解算法加速策略的ε-约束方法求解,生成的解方案不需要决策者阐明对所考虑目标的特别偏好,而提供关于竞争目标之间存在的权衡信息。基于广东白云机场的场景进行数值实验,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带有初始解算法加速策略的ε-约束方法,相比经典ε-约束方法的求解速度更快,且随着飞机数量规模越大,加速时间越显著。在追求航空公司间的公平性时,会以牺牲效率为代价,而为了尽可能地保证机场运转的流畅性,在相对不繁忙的时间段调整飞机滑行路径方案是一种更优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运输 效率和公平 ε-约束方法 飞机滑行 路径规划 碰撞冲突回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长大坡道线路考虑维修天窗设置的列车运行图优化
13
作者 田志强 刘磊 +2 位作者 孙国锋 张俊峰 梁辉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8-298,共11页
在铁路长大坡道线路场景下,列车运行过程存在持续时间较长的牵引和制动阶段,通过充分考虑同一供电分区内牵引阶段与制动阶段列车工况重叠,能为列车节能运行提供有利条件。首先,基于长大坡道线路特点,分析列车到发时刻对工况重叠的影响;... 在铁路长大坡道线路场景下,列车运行过程存在持续时间较长的牵引和制动阶段,通过充分考虑同一供电分区内牵引阶段与制动阶段列车工况重叠,能为列车节能运行提供有利条件。首先,基于长大坡道线路特点,分析列车到发时刻对工况重叠的影响;其次,为避免供电冲突,考虑同一供电分区维修天窗起止时刻相同,并综合考虑列车运行与维修天窗开设等约束,构建以列车工况重叠时间最大化,总旅行时间最小化为优化目标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基于模型特点运用ε-约束法和GUROBI求解。最后,通过案例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算法能有效求解案例,与优化前相比,列车总工况重叠时间增加了24.39%。研究成果能为长大坡道线路运输组织决策过程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列车工况重叠时间 ε-约束法 列车运行图 维修天窗 长大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收敛-约束法的岩溶隧道支护时机研究
14
作者 张聚文 李永鑫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86-994,共9页
溶洞对于隧道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而进行及时的支护施做能够保障岩溶隧道的施工安全。文章以笔花山隧道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岩溶隧道分析模型,将溶洞的相对位置和大小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溶洞与隧道之间的净距和环向位置、溶... 溶洞对于隧道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而进行及时的支护施做能够保障岩溶隧道的施工安全。文章以笔花山隧道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岩溶隧道分析模型,将溶洞的相对位置和大小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溶洞与隧道之间的净距和环向位置、溶洞直径,并分析其对硐室围岩位移的影响。通过硐室位移和单元状态指标Z SI,结合收敛-约束方法,综合判断岩溶隧道支护的施做时机。结果表明,相较于净距和溶洞直径,溶洞环向位置对隧道稳定性影响更大。由于溶洞的影响,硐室不同位置处的位移发展规律并不相同,因此较难以某一种位移特征来判断隧道是否进入弹塑性状态。而Z SI可以更直观地展现出岩溶隧道的状态,从而为合理地确定岩溶隧道支护施做时机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隧道 收敛-约束法 单元状态指标 支护时机 FLAC3D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土-隧道相互作用体系地震响应分析
15
作者 张存 郑文 +1 位作者 罗凯凯 路沙沙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2-613,共12页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非均质场地各个土层放大效应以及分层土-隧道的地震响应,以大连某实际工程为背景,基于地震作用下隧道结构动力响应的理论,采用收敛约束法,通过ABAQUS构建分层土-隧道三维有限元模型,并结合振动台试验,验证模拟的准确性...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非均质场地各个土层放大效应以及分层土-隧道的地震响应,以大连某实际工程为背景,基于地震作用下隧道结构动力响应的理论,采用收敛约束法,通过ABAQUS构建分层土-隧道三维有限元模型,并结合振动台试验,验证模拟的准确性;将自由场与有隧道场地进行对比,并结合加速度和傅里叶曲线对模拟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土体性质和激励大小对地震波的传递有影响,随着场地由浅到深逐渐增加,峰值加速度逐渐放大,不同分层介质的主要频率和频谱形状发生明显变化;(2)隧道会放大远场的加速度响应,略微降低近场的动力响应;(3)软弱夹层的存在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也有明显影响,不同分层介质的不同特性导致土层刚度不同,从而影响地震作用下层状土-隧道的动力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效应 分层土 收敛约束法 -隧道结构相互作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滤函数对拓扑优化效率和灰度单元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家政 陈炬 李功明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3-538,572,共17页
为了提高拓扑优化效率和减少灰度单元的数量,基于独立连续映射(independent continuous mapping,ICM)方法引入幂函数、复合指数型函数以及有理分式函数作为过滤函数,建立以质量最小为目标、位移为约束的拓扑优化模型。通过数值算例,研究... 为了提高拓扑优化效率和减少灰度单元的数量,基于独立连续映射(independent continuous mapping,ICM)方法引入幂函数、复合指数型函数以及有理分式函数作为过滤函数,建立以质量最小为目标、位移为约束的拓扑优化模型。通过数值算例,研究了3种过滤函数以及单元质量和单元刚度过滤函数的参数比对拓扑优化效率和灰度单元的影响。数值算例表明有理分式函数能有效减少中间灰度单元数量,提高收敛速度,降低结构质量。对于幂函数,当单元质量和单元刚度过滤函数的参数比为1∶7时效果最佳;对于复合指数型函数,当单元质量和单元刚度过滤函数的参数比为1.3∶0.1时效果最佳;对于有理分式过滤函数,当单元质量和单元刚度过滤函数的参数比为3∶63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M方法 过滤函数 拓扑优化 位移约束 优化效率 灰度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对外贸易绿色转型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海波 路可意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0,共11页
以2013—2022年A股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为研究对象,从新质生产力和对外贸易绿色转型切入,采用熵值法测算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对外贸易绿色转型的机制。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对外贸易绿色转型具有... 以2013—2022年A股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为研究对象,从新质生产力和对外贸易绿色转型切入,采用熵值法测算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对外贸易绿色转型的机制。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对外贸易绿色转型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能促进绿色专利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而对企业对外贸易绿色转型有促进作用;企业融资约束会对企业对外贸易绿色转型有阻碍作用,而新质生产力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进而对企业对外贸易绿色转型产生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新质生产力对企业绿色贸易转型的促进作用在东部最明显、西部次之、中部最弱,且对非国有企业的促进作用比国有企业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对外贸易绿色转型 绿色技术创新能力 融资约束 中介效应 熵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动点演化算法
18
作者 苏清华 洪楠 胡中波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5-184,共10页
为设计高效稳定的演化算法,将方程求根的不动点迭代思想引入到优化领域,通过将演化算法的寻优过程看作为在迭代框架下方程不动点的逐步显示化过程,设计出一种基于数学模型的演化新算法,即不动点演化算法(fixed point evolution algorith... 为设计高效稳定的演化算法,将方程求根的不动点迭代思想引入到优化领域,通过将演化算法的寻优过程看作为在迭代框架下方程不动点的逐步显示化过程,设计出一种基于数学模型的演化新算法,即不动点演化算法(fixed point evolution algorithm,FPEA).该算法的繁殖算子是由Aitken加速的不动点迭代模型导出的二次多项式,其整体框架继承传统演化算法(如差分演化算法)基于种群的迭代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在基准函数集CEC2014、CEC2019上,本文算法的最优值平均排名在所有比较算法中排名第1;在4个工程约束设计问题上,FPEA与CSA、GPE等多个算法相比,能以较少的计算开销获得最高的求解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化算法 全局优化 不动点迭代法 Aitken加速法 工程约束设计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支撑轴向移动梁的强迫振动
19
作者 王则 黄海杰 郝鑫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1-287,共7页
【目的】为了理解含中间支撑约束轴向移动梁的非线性振动响应特征。【方法】基于Hamilton原理建立了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并使用伽辽金法将运动方程离散为非线性常微分方程。将改进的弧长延拓法与增量谐波平衡法结合,求解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目的】为了理解含中间支撑约束轴向移动梁的非线性振动响应特征。【方法】基于Hamilton原理建立了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并使用伽辽金法将运动方程离散为非线性常微分方程。将改进的弧长延拓法与增量谐波平衡法结合,求解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并分析了系统在不同参数下的动力学响应特征。【结果】研究表明,系统响应整体上呈现硬弹簧特征。支撑弹簧对轴向移动梁有重要的影响。此外,当轴向移动速度在一定范围内,系统存在内共振,系统的响应呈现更加复杂的响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移动梁 弹簧约束 强迫振动 增量谐波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拱温度效应的解析计算方法
20
作者 刘永健 闫新凯 +1 位作者 刘江 白永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296,共14页
将钢管混凝土拱的轴向温度效应按结构力学求解,横截面内温度效应按弹性力学平面应变问题求解,未考虑材料的泊松效应,且钢管混凝土拱并不完全满足平面应变问题假定。本文对钢管混凝土拱的温度荷载进行符合组合结构特点的合理简化,并提出... 将钢管混凝土拱的轴向温度效应按结构力学求解,横截面内温度效应按弹性力学平面应变问题求解,未考虑材料的泊松效应,且钢管混凝土拱并不完全满足平面应变问题假定。本文对钢管混凝土拱的温度荷载进行符合组合结构特点的合理简化,并提出三维温度应力解析计算方法,与传统方法和实体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不考虑横向约束解析法计算的轴向自应力偏小,相对误差在-31.67%~-30.24%之间,由于自应力在总的温度应力中占比较大,这一相对误差不可忽视;按平面应变问题计算钢-混界面法向应力误差在-17.96%~10.83%之间;本文提出考虑横向约束解析法计算精度较高,除应用于钢管混凝土拱温度效应计算外,还可用于评估界面热黏结状况及确定管内补偿收缩混凝土自由膨胀率的可行域;在相关桥规建议使用的材料性能取值和结构尺寸范围内,钢管与核心混凝土热脱黏界限温差在4.37℃~15.39℃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拱 -混界面 三维温度应力 解析法 横向约束 脱黏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