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亚湾海域典型有机氯农药生物累积特征及变化因素研究
被引量:
29
1
作者
丘耀文
张干
+2 位作者
郭玲利
李向东
李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1-58,共8页
于2003年采集大亚湾海域28个鱼类等生物样品和1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其中滴滴涕(DDTs)、六六六(HCHs)和氯丹(CHLs)各组分的含量以及脂含量和δ15N,δ13C同位素值,重点研究了大亚湾沉积物和生物体中有机氯农药(OCPs)的污染现状及其生...
于2003年采集大亚湾海域28个鱼类等生物样品和1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其中滴滴涕(DDTs)、六六六(HCHs)和氯丹(CHLs)各组分的含量以及脂含量和δ15N,δ13C同位素值,重点研究了大亚湾沉积物和生物体中有机氯农药(OCPs)的污染现状及其生物积累规律.大亚湾海域鱼类DDTs,HCHs和CHLs平均含量分别为57.1±52.9,0.30±0.18和0.87±0.35 ng/g(湿重);与其他海区相比,该海域生物体中DDTs的含量相对较高,HCHs和CHLs较低;表层沉积物中高的p,p′-DDT含量及较低的(DDE+DDD)/DDT比值(平均为0.56,<1),均显示仍有新的DDTs源输入;OCPs在生物累积中表现出脂溶性的特征,生物体内脂含量越高,其OCPs含量也越高;δ15N,δ13C同位素的研究结果显示肉食性生物比植食性生物更易累积OCPs;大亚湾海域OCPs的生物-沉积物累积系数(BSAF)与有机物的亲脂性程度即辛醇-水比值(KOW)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农(OCPs)
滴滴涕(DDTs)
^
δ^
15
n
同位素
生物累积
大亚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亚湾海域多溴联苯醚的生物累积特征
被引量:
18
2
作者
丘耀文
张干
+4 位作者
郭玲利
Zheng Gene J
李向东
李军
刘向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85-688,共4页
于2003年9月在大亚湾海域采集生物(鱼、虾、蟹和乌贼)样品,分析其多溴联苯醚(PBDEs)的浓度和脂含量,以及同位素δ15N与δ13C的值.结果表明,鱼、虾、蟹和乌贼的PBDEs总平均含量分别为5.43±3.97,1.18±0.67,3.37±2.33,5.66n...
于2003年9月在大亚湾海域采集生物(鱼、虾、蟹和乌贼)样品,分析其多溴联苯醚(PBDEs)的浓度和脂含量,以及同位素δ15N与δ13C的值.结果表明,鱼、虾、蟹和乌贼的PBDEs总平均含量分别为5.43±3.97,1.18±0.67,3.37±2.33,5.66ng/g脂重.肉食性的鱼类PBDEs的生物累积比植食性的鱼类相对较高.BDE47为最优势组分,占总PBDEs的30%,且在所有样品中均被检出.生物体中PBDEs的含量与脂含量和δ15N值均呈正相关,脂含量对生物体富集PBDEs的影响远比生物所处的营养级的影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溴联苯醚(PBDEs)
^
δ^
15
n
同位素
生物累积
大亚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贵州威宁草海湿地表层沉积物有机质时空分布及其来源辨析
被引量:
7
3
作者
李林蔚
吴攀
+3 位作者
曹星星
杨诗笛
刘闪
廖家豪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3-161,共9页
为探究岩溶湿地生态环境的营养状况及污染物来源,以贵州威宁草海岩溶湿地为例,通过对其不同水文期表层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的含量分布及其稳定碳同位素(δ^(13)C)、稳定氮同位素(δ^(15)N)和C/N的分析,探讨了沉积物有机质...
为探究岩溶湿地生态环境的营养状况及污染物来源,以贵州威宁草海岩溶湿地为例,通过对其不同水文期表层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的含量分布及其稳定碳同位素(δ^(13)C)、稳定氮同位素(δ^(15)N)和C/N的分析,探讨了沉积物有机质的分布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草海湿地表层沉积物丰水期TOC、TN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3.75%~32.71%和0.39%~2.90%,平均值分别为14.34%和1.52%;枯水期TOC、TN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26%~34.11%和0.18%~2.49%,平均值分别为12.46%和1.12%;丰水期TOC、TN含量略高于枯水期,这与丰水期大量降雨带来的陆源输入有关,同时在空间分布上二者在两个水文期均表现为西南和湖心区域大于东部和西北区域。草海湿地表层沉积物丰水期δ^(13)C、δ^(15)N分布范围分别在-2.55%~-1.97%和0.03%~0.37%,平均值分别为-2.23%和0.24%;枯水期δ^(13)C、δ^(15)N分布范围分别在-2.75%~-1.96%和0.10%~0.46%,平均值分别为-2.35%和0.30%;其中δ^(13)C的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东区较西区明显偏负,说明东区污染严重,这是由于东区毗邻县城,污染物来源复杂,沉水植物遭到破坏,使得湖泊自身生产力降低。通过端元混合模型对沉积物来源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草海湿地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的主要来源为土壤有机质、浮游藻类及淡水水生植物,同时由于草海岩溶湿地具有较高的初级生产力,沉积物中有机质来自内源的贡献大于来自外源的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海湿地
有机质
^
碳
同位素
(δ^(13)C)
^
氮
同位素
(δ^(
15
)
n
)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亚湾海域典型有机氯农药生物累积特征及变化因素研究
被引量:
29
1
作者
丘耀文
张干
郭玲利
李向东
李军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香港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1-58,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573061
40473041
+1 种基金
4059039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5038505)
文摘
于2003年采集大亚湾海域28个鱼类等生物样品和1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其中滴滴涕(DDTs)、六六六(HCHs)和氯丹(CHLs)各组分的含量以及脂含量和δ15N,δ13C同位素值,重点研究了大亚湾沉积物和生物体中有机氯农药(OCPs)的污染现状及其生物积累规律.大亚湾海域鱼类DDTs,HCHs和CHLs平均含量分别为57.1±52.9,0.30±0.18和0.87±0.35 ng/g(湿重);与其他海区相比,该海域生物体中DDTs的含量相对较高,HCHs和CHLs较低;表层沉积物中高的p,p′-DDT含量及较低的(DDE+DDD)/DDT比值(平均为0.56,<1),均显示仍有新的DDTs源输入;OCPs在生物累积中表现出脂溶性的特征,生物体内脂含量越高,其OCPs含量也越高;δ15N,δ13C同位素的研究结果显示肉食性生物比植食性生物更易累积OCPs;大亚湾海域OCPs的生物-沉积物累积系数(BSAF)与有机物的亲脂性程度即辛醇-水比值(KOW)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关键词
有机氯农(OCPs)
滴滴涕(DDTs)
^
δ^
15
n
同位素
生物累积
大亚湾
Keywords
orga
n
ochlori
n
e pesticides (OCPs)
dichlorodiphe
n
yltrichloroetha
n
e (DDTs)
^
δ^
15
n
isotope
bioaccumulatio
n
Daya Bay
分类号
P736.4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亚湾海域多溴联苯醚的生物累积特征
被引量:
18
2
作者
丘耀文
张干
郭玲利
Zheng Gene J
李向东
李军
刘向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化学系
香港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85-688,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573061
40473041
+1 种基金
4059039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5038505)
文摘
于2003年9月在大亚湾海域采集生物(鱼、虾、蟹和乌贼)样品,分析其多溴联苯醚(PBDEs)的浓度和脂含量,以及同位素δ15N与δ13C的值.结果表明,鱼、虾、蟹和乌贼的PBDEs总平均含量分别为5.43±3.97,1.18±0.67,3.37±2.33,5.66ng/g脂重.肉食性的鱼类PBDEs的生物累积比植食性的鱼类相对较高.BDE47为最优势组分,占总PBDEs的30%,且在所有样品中均被检出.生物体中PBDEs的含量与脂含量和δ15N值均呈正相关,脂含量对生物体富集PBDEs的影响远比生物所处的营养级的影响大.
关键词
多溴联苯醚(PBDEs)
^
δ^
15
n
同位素
生物累积
大亚湾
Keywords
polybromi
n
ateddiphe
n
ylethers(PBDEs)
^
δ^
15
n
isotope
bioaccumulatio
n
DayaBay
分类号
X503.22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贵州威宁草海湿地表层沉积物有机质时空分布及其来源辨析
被引量:
7
3
作者
李林蔚
吴攀
曹星星
杨诗笛
刘闪
廖家豪
机构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贵州大学喀斯特地质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3-161,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07376)
贵州大学人才引进项目[贵大人基合字(2019)24号]
+1 种基金
贵州省人才基地项目(RCJD2018-21)
喀斯特地质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KST2017K06)。
文摘
为探究岩溶湿地生态环境的营养状况及污染物来源,以贵州威宁草海岩溶湿地为例,通过对其不同水文期表层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的含量分布及其稳定碳同位素(δ^(13)C)、稳定氮同位素(δ^(15)N)和C/N的分析,探讨了沉积物有机质的分布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草海湿地表层沉积物丰水期TOC、TN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3.75%~32.71%和0.39%~2.90%,平均值分别为14.34%和1.52%;枯水期TOC、TN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26%~34.11%和0.18%~2.49%,平均值分别为12.46%和1.12%;丰水期TOC、TN含量略高于枯水期,这与丰水期大量降雨带来的陆源输入有关,同时在空间分布上二者在两个水文期均表现为西南和湖心区域大于东部和西北区域。草海湿地表层沉积物丰水期δ^(13)C、δ^(15)N分布范围分别在-2.55%~-1.97%和0.03%~0.37%,平均值分别为-2.23%和0.24%;枯水期δ^(13)C、δ^(15)N分布范围分别在-2.75%~-1.96%和0.10%~0.46%,平均值分别为-2.35%和0.30%;其中δ^(13)C的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东区较西区明显偏负,说明东区污染严重,这是由于东区毗邻县城,污染物来源复杂,沉水植物遭到破坏,使得湖泊自身生产力降低。通过端元混合模型对沉积物来源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草海湿地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的主要来源为土壤有机质、浮游藻类及淡水水生植物,同时由于草海岩溶湿地具有较高的初级生产力,沉积物中有机质来自内源的贡献大于来自外源的输入。
关键词
草海湿地
有机质
^
碳
同位素
(δ^(13)C)
^
氮
同位素
(δ^(
15
)
n
)
来源
Keywords
Caohai Lake wetla
n
d
orga
n
ic matter
^
carbo
n
isotope(δ^(13)C)
^
n
itroge
n
isotope(δ^(
15
)
n
)
source
分类号
X5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亚湾海域典型有机氯农药生物累积特征及变化因素研究
丘耀文
张干
郭玲利
李向东
李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2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亚湾海域多溴联苯醚的生物累积特征
丘耀文
张干
郭玲利
Zheng Gene J
李向东
李军
刘向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贵州威宁草海湿地表层沉积物有机质时空分布及其来源辨析
李林蔚
吴攀
曹星星
杨诗笛
刘闪
廖家豪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